這麼快就有人提問真是沒想到的。最近在研究。
總的來講,DIP是基於全樣本資料的診斷+操作自動分組。DRG是先透過主診斷分組,然後透過費用相近進行聚類。DIP相比DRG更易於實施,分組更加細化,更加動態化,能夠不斷更新。相比之下,我理解是,由於有很多專家討論的環節,drg的優勢在於更能把過去過度醫療的水分給擠出來。結合專家的知識,能夠將費用標準修正得更貼近真實的資源消耗量。
我個人的看法是DIP更加適應目前中國的實際情況。一方面是DIP的管理成本低,大部分工作都靠做好的系統和歷史資料完成。雖然目前各地的資料質量參差不齊,但是在實行一段時間後,積累了一定資料就會好一些,並且dip一旦實實在在和支付掛鉤,醫院也有動力提升病案首頁的質量。另一方面是管理難度小。DIP可以動態結合新產生的“歷史資料”自動更新,不像drg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專家重新評審更新。
我目前想到的DIP的主要的劣勢就是擠水的力度不是很夠。可能只能透過宏觀調控的方式擠,但這個方式也是有一些潛在風險的,而且不如drg擠得更有針對性。
先寫這麼多吧,還有一些想法後面再補充
這麼快就有人提問真是沒想到的。最近在研究。
總的來講,DIP是基於全樣本資料的診斷+操作自動分組。DRG是先透過主診斷分組,然後透過費用相近進行聚類。DIP相比DRG更易於實施,分組更加細化,更加動態化,能夠不斷更新。相比之下,我理解是,由於有很多專家討論的環節,drg的優勢在於更能把過去過度醫療的水分給擠出來。結合專家的知識,能夠將費用標準修正得更貼近真實的資源消耗量。
我個人的看法是DIP更加適應目前中國的實際情況。一方面是DIP的管理成本低,大部分工作都靠做好的系統和歷史資料完成。雖然目前各地的資料質量參差不齊,但是在實行一段時間後,積累了一定資料就會好一些,並且dip一旦實實在在和支付掛鉤,醫院也有動力提升病案首頁的質量。另一方面是管理難度小。DIP可以動態結合新產生的“歷史資料”自動更新,不像drg每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專家重新評審更新。
我目前想到的DIP的主要的劣勢就是擠水的力度不是很夠。可能只能透過宏觀調控的方式擠,但這個方式也是有一些潛在風險的,而且不如drg擠得更有針對性。
先寫這麼多吧,還有一些想法後面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