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06757534463
-
2 # Newsnb1
熒光材料是一些感光的特殊的感光分子組成,在構成感光材料的同時分子已經存在的慣性,當光照射的時候他不是我們長說的吸光,而是光的能量把感光材料的分子結構改變了,光繼續照射分子的結構繼續改變直到它最大限度的改變,當沒有光照的時候,也就是沒有外界的能量能是它的分子結構繼續發生改變,由於慣性的作用分子間的結構要恢復原狀,恢復的時候要產生能量,這就是發光的過成。
2 有些熒光材料無論怎樣照射(可見光照射)也不會發光的,而是在某種特殊的光線(射線)照射下才能反光,當感光材料的分子受到某種射線照射的時候,組成分子的原子從結構上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射線本身帶有大量的能量,原子受到射線的作用力時原核周圍的電子很容易逃逸
這樣就把一些不可見的射線透過電子的作用力改變了它們的頻率使它們的波長和頻率在可見光範圍,這就是發光的原理,我們常用的陰極射線顯象管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
3 # 難過的前奏
我們常說的熒光反應(用熒光筆照射看到的樣子)
可以理解為一種“光導致發光”的現象
是某種物質在受到激發光(可以是紫外線或者X射線)照射後,產生的一種能量躍遷,進入激發狀態後,從而產生的一種比照射光波長更長的光。
簡單的說:熒光反應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種物質。日常生活中你接觸的東西,至少一半都可能有熒光反應。甚至你的臉都會有熒光反應!看起來能照亮整個世界的熒光反應,並不是熒光劑。產生熒光反應的東西?太多!例如:維生素、水楊酸、口服的藥物、隨手用的紙張等等,都可能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熒光。
(一)熒光色素
1.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呈現明亮的黃綠色熒光。
2.四乙基羅丹明(RB200):呈橘紅色熒光。
3.四甲基異硫氰酸羅丹明(TRITC):呈橙紅色熒光。
4.藻紅蛋白(R-RE):呈明亮的橙色熒光。
(二)其他熒光物質
1.鑭系螯合物:其中以Eu3+應用最廣。Eu3+螯合物的激發光波長範圍寬,發射光波長範圍窄,熒光衰變時間長,最適合用於時間分辨熒光免疫測定。
2.酶作用後產生熒光的物質:4-甲基傘酮-β-D半乳糖苷本身無熒光,受β-半乳糖苷酶的作用分解成4-甲基傘酮,後者可發出熒光。其他如鹼性磷酸酶的底物是4-甲基傘酮磷酸鹽,辣根過氧化物酶的底物是對羥基苯乙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