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hirly珍
-
2 # 使用者6764294426776
遠古時期的人們,對於星空充滿了好奇和向望,總是幻想著有關星空的一切,於是有了許多的美麗神話傳說。例如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月球,遠古時期的人們可不認為月球非常荒涼,而是幻想著月球是一個美麗的世界,那裡有嫦娥這樣的美麗仙子居住過。
而對於進入科技時代的人們來說,月球一點也不美麗,表面是無數的隕石坑,遠遠看去非常醜陋,而且還讓我們感到恐懼。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站在地球上看星空,我們感到的是好奇和向望,並沒有什麼恐懼感。

對於很多人來說,走出地球,從太空中看地球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可能在大多數的人們來說,站在太空中看地球,那是一個非常美妙的體驗,會讓我們感到興奮,感到對未來生活美好的向望。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站在太空中看地球,真是一個美好的體驗嗎?
要揭開這個謎團,我們只能從走出地球的那些宇航員中尋找答案。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之後,第一個走出地球的宇航員是蘇聯的加加林,它於1964年4月12日走出了地球,在地球軌道內停留了108分鐘平安返回地球。

從地球軌道上回望地球,你的第一感受那就是大,沒錯,我們在地球上是無法近距離感受地球的那種大,所以我們在地球上不會有壓迫感,不會對地球產生恐懼。可是在走出地球后則不同,這個時候的地球就在我們近前,顯得非常大,而大往往會給人一種壓迫感,讓我們感到恐懼。
試想一下,如果地球跑到木星軌道上,我們站在地球上會看到一個龐大的木星高高掛在我們的頭上,那種壓迫感會讓我們感到害怕恐懼。同時站在地球軌道上,飛船內的失重環境,再加上身處宇宙真空,雖然明知道不會掉到地球上,可是心裡總是害怕掉下去。

這是站在地球的軌道上回望地球的恐懼感受,每一位宇航員在走出地球后,近距離觀測地球都會感到恐懼,而不是好奇和興奮。只有呆得時間久了,多次進入太空,或許才能夠逐漸從恐懼中調整過來,不再感到害怕。
可能有人會說了,站在地球軌道上,我們會感到恐懼害怕,那麼我們可以離地球遠一些,跑到月球上,那就不會恐懼了,事實真的如此嗎?人類在走出地球之後,真正實現載人探索的則是月球。
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著三名宇航員成功登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的一大壯舉,走出了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在後來的歲月裡,阿波羅計劃一共將1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那麼站在月球看地球,是高興還是恐懼呢?

月球沒有大氣層,表面的環境就是太空的環境,所以從月球看星空,你會看到一片黑暗,完全沒有地球上的那種星星滿天的美麗。而這種黑暗的夜空本身就會給人們的心理產生恐懼壓力。
而在這片黑暗的夜空中,一個巨大的藍色星球掛在那裡,這個星球就是我們的家園地球。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后,宇航員給地球拍攝了一張照片。透過這張照片,你看到了一個黑暗的夜中掛著一個巨大的地球,透過這張照片,也能夠讓我們感到一種孤獨和恐懼。
僅僅是一張照片就讓我們高興不起來,更何況身處月球的宇航員,他們早就沒有了從地球出發時的那種興奮感。有的只是孤獨,害怕和恐懼,這種孤獨是遠離家鄉的孤獨,因為整個月球沒有其他的人類,沒有任何生命。而且距離家張地球達38萬公里,有任何的情況發生,地球這邊根本沒有時間來救援。

相信一些旅行的夥伴去過荒無人煙的地方,同樣會感到恐懼和害怕,而這僅僅是在地球上,在一個荒涼的毫無人煙的地方,你會感到孤獨和無助,感到害怕和恐懼。那麼在太空中,在月球上,這種孤獨無助,恐懼和害怕更是會被放大很多倍。
所以,宇航員的選擇除了更好的身體素質外,有一個重要的關卡那就是心理素質。如果心理素質不強,一旦走出地球,那麼隨之而來的孤獨和恐懼就有可能徹底壓垮一個人,所以,宇航員的培養重點就是強大的心理素質,沒有勇氣面對孤獨和恐懼的心理,那麼就不會讓你走出地球。

可能有人會說了,宇宙如此可怕,如果人們在宇宙中都會感到害怕和孤獨,那人類未來的星際探索之路如何展開?要知道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們走向星空,探索星空,那樣人類文明才能夠發展得更快。
其實這個完全不用擔心,人們現在之所以對宇宙恐懼,主要還是我們的科技實力還比較弱。如果人類的飛行器能夠自由走出地球,並且飛船內還有人工重力環境,那麼人類對於走出地球也就不會再恐懼。要知道飛機剛出來的時候,人們也對飛機恐懼,總怕它從高空掉起來。

可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飛機的效能和安全性越來越高,人們也不再恐懼飛機,成為了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走出地球同樣也是如此,只要我們有了更先進的太空飛船,安全性大幅提高,那麼更多的人們還是願意走向星空,未知的星空奧秘還是深深吸引著我們。
-
3 # 明眸如星
行星紀錄片英語觀後感?
這道問題的答案是,《行星》觀後感(一):BBC又開掛了
C紀錄片的口碑一直很好,這次又出了行星這個紀錄片,雖然事兒還是那些事兒,但是美到讓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球:木星的大氣旋流,土星的光環,海王星的大黑斑,還有冥王星之心。而且他還帶我們探訪了不少太陽系的小世界。主持人講得生動有趣條理清晰,還舉了例子讓觀者更好地理解(當看的好幾遍之後發現這是恐怖片兒:地球太渺小了)
《行星》觀後感:一部散發著人文浪漫氣息的科學鉅製
全片的最後,教授說的那番極富詩意又飽含哲理的話,真的讓人更對這部紀錄片肅然起敬:“我認為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地球這個宇宙塵埃上是莫大的錯誤--這將意味著,我們人類決定蜷縮在太陽系的一個小角落裡,對我們所做的事情迷惑不解,那將意味著我們人類決定為了越來越珍貴的資源而相互爭鬥,把自己限制在一層薄薄的大氣之下,渺小的岩石之上,而不是去探索那條由夜晚星光勾勒出的立體的路徑”
回覆列表
今天,爸爸給我的電子郵箱中發了一張照片,是神舟五號在太空中拍下來的地球表面影象。總的來看,我們的地球在宇宙中顯得格外美麗:蔚藍色的部分是浩瀚的海洋;綠色的部分是茂密的森林;白色的部分是終年不化的積雪;黃色的是大片的荒漠。
在照片上,我看見歐洲版塊裡大部分的歐洲國家都非常重視生態和環境保護,那裡到處是濃密的綠色。就連和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在照片上呈現的也是一條長長的翡翠般的綠緞子。相比之下,我們的.國家在照片上就顯得那麼令人難堪,除了東南和東北地區有一些綠色外,成片的黃色荒漠毫無遮擋地暴露在地表上,令人十分心痛和吃驚。由此可見,中國的環境和生態問題實在令人擔憂!
看完這張照片之後,我的心情很複雜,既羨慕別的國家,又為我們國家而著急。難道真的要像我們課文《一個小山村的故事》裡那樣,等到洪水把小山村沖毀的時候,才想到要植樹造林,保護環境嗎?真可悲啊!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真想把那些亂砍樹木的人狠狠揍一頓。如果我是神仙的話,我會揮一揮手,在廣袤的土地上播灑綠色的種子,讓荒漠變綠洲,讓荒山變綠坡,讓大地變成綠色的海洋。所有有頭腦、有先見之明、有愛國之心的華人,請行動起來吧!愛護環境,保護生態,植樹造林,控制汙染,讓我們的地球永遠美麗,永遠年輕,讓我們的祖國四季常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