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27520739997

    這是一個數字的識別題,說到數字的識別我們大家都知道,數字的識別就是能分辯出數字的大小,能知道數字是如何上到下一位的,怎麼往下數的。。

    這也是對數字的認識,如果你連數字是怎麼執行的,如何進行計算的,你都不知道,那你就不能談計算了。下面我們看看它是怎麼隨機的。70到90的隨機數字是:80:

  • 2 # 糖人健康網

    營養師小糖來為大家解答。

    短時間內,血糖高到16.7以上,人體內的血糖代謝就會完全紊亂,很容易出現急性併發症,比如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患者一旦發現自己的血糖高於這個值,就不要擅自活動、飲食,也不要濫用藥物,最好及時找醫生幫忙。

    長期來看的話,如果空腹血糖長期高於7,餐後血糖長期高於11.1,糖化血紅蛋白高於7.0%,就屬於血糖控制不理想的。身體底子較好的年紀較輕的,也許五六年後才會出現併發症,但若身體底子不好、年紀較大的患者,長期血糖控制這麼差,短短一兩年就可出現併發症。

    併發症的徵兆也有很多,比如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經常性的頭暈眼花、面板異常瘙癢、異常出汗、肢體麻木刺痛、尿液中出現小泡沫顆粒、足部顏色異常、傷口遷延不愈、身體極端消瘦等。一旦出現這些情況,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併發症都是越早發現越好治療,一旦延誤病情,就可能治不好了,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患者本身的健康也難以挽回。

    所以小糖建議糖友們,定期檢查很重要。平時要自己在家監測血糖,每3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每半年查一下眼底、肌酐、血壓、尿酸、血脂等指標,發現異常及早干預。

  • 3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糖尿病的併發症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前者與血糖的升高有直接的關係,有較為明確的數值;而後者並非是血糖高到多少才會發生,也就是說沒有很明確的數值,因為兩者發生的機制是不一樣的。

    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比如外傷、嚴重感染等血糖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時,會嚴重擾亂機體的代謝引起急性病變發生,稱為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比如:

    當血糖處於16.7-33.6mmol/L時,升高的血糖產生糖毒性會抑制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使原本就分泌不足的胰島素更加缺乏,組織細胞便不能利用血糖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此時不得不依靠分解脂肪來獲取能量,脂肪分解時會產生大量的酮體抑制機體代謝,特別是造成二氧化碳排出減少,引起酸中毒,嚴重時可危險生命,稱為急性酮症酸中毒。

    當血糖超過33.6mmol/L時,血液中高血糖狀態使得血液的滲透壓急劇升高,周圍組織細胞中的水分被大量析出,造成器官嚴重脫水而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甚至會發生壞死,比如腦細胞壞死且不可逆轉,稱為糖尿病高滲昏迷,死亡率非常高,救治的成功率也非常低。

    而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是同長期血糖高於正常水平,對血管內皮產生損傷,大量的脂肪沉積於損傷處,進而引起炎性反應破壞血管的正常結構,即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致使血管狹窄影響血流,導致組織器官缺血缺氧而功能受損或喪失,可致死致殘的併發症常見的比如心梗、腦梗、腦出血、失明、尿毒症、糖尿病足等、

    高血糖造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是逐漸發生的,呈現漸進性發展的過程,常常需要數年形成,研究證實:血糖控制不佳時,大約5年即會有併發症出現,10-15年後即會有嚴重併發症危及生命。因此,對血糖應進行有效控制。同時還應對血糖升高引起的脂代謝紊亂及血壓的升高進行干預,確保血糖、血脂、血壓都達到控制目標,這三項指標的最低控制目標是:

  • 4 # 醫學莘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主要包括血管、神經、腎臟、視網膜損害。慢性併發症病程較長,部分患者數年就會出現靶器官損害相關症狀,部分患者數十年以後才會出現,因此,慢性併發症的出現因人而異。單就血糖水平而言,超過正常範圍的血糖,即空腹血糖高於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高於7.8mmol/L,已經開始慢慢損害血管、神經、腎臟、視網膜等器官。血糖水平越高,損害的程度越嚴重,後期出現併發症,如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腎病等機率就越高;當然,各靶器官的損害還與血糖波動情況、血糖升高持續時間相關,血糖波動越大,持續時間越長,出現併發症的機率也越高。

    除開上述因素,是否合併其它基礎疾病,也是併發症出現與否的關鍵因素。如糖尿病合併高血壓,二者同時存在時,會協同損害心腦血管,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的機率大幅升高。因此,糖尿病若合併高血壓,即使血糖水平升高幅度不大,但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卻遠遠高於單純高血糖對其影響。需要積極干預及治療。

  • 5 # 黎醫生談健康

    血糖是我們人體主要的供能物質,也是人體代謝的主要參與者,血糖的正常水平對於維持我們健康必不可少。血糖升高或者降低都不利於健康,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人體正常的空腹血糖應在3.9~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應在4.4~7.0mmol/L。當我們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或隨機血糖≥11.1mmol/L,即應考慮糖尿病的存在。糖尿病一經診斷,如不正規診治,隨病情的進展,會導致一系列急性和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其中急性併發症主要為血糖急劇升高引起,主要包括:①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達16.7~33.6mmol/L,血中和小便中可查見酮體,血氣分析提示酸中毒;②高滲性昏迷: 血糖超過33.6mmol/L,血中滲透壓急劇升高,引起組織器官嚴重脫水,比如腦細胞脫水壞死,繼而發生昏迷,死亡率極高。糖尿病隨時間進展,後期可引起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眼底病變、血管病變等,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治療,主要合理飲食、適當運動、規律服藥,並注意監測血糖變化和定期複查,以穩定控制病情。

  • 6 # 孫醫生講糖

    在臨床上,經常會有很多病人問,

    孫醫生,我血糖才6點多,怎麼出現併發症了呢?不是很高的血糖才會出現併發症的嗎?孫醫生,他血糖高10年多了,控制的也不好,怎麼沒出現併發症呢?

    嗯,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

    那麼,血糖多高才會有併發症出現呢?為什麼會出現血糖不高也會出現併發症?血糖控制不好怎麼會沒有併發症呢?

    相信很多糖尿病朋友有這樣的疑問。

    急性併發症一般是短時間內血糖比較高出現的!發病時血糖一定非常高!!

    糖尿病併發症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兩種,對於血糖比較高的患者來說,通常會出現體內的急性代謝紊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DKA常見於1型糖尿病患者,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會逐漸出現意識不清的情況,出現這種併發症患者的血糖通常在20mmol/L以上。曾經有一個小夥子因為拿水果當飯吃,最後因酮症酸中毒昏迷進入ICU住院的,他的血糖是124mmol/L。血糖增高,但因為胰島素缺乏不能利用葡萄糖,那麼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就會被大量的分解出現體內酮體增多,肝臟不能完全代謝,血中酸性代謝產物增多,尿中也會出現酮體陽性。

    對於1型糖尿病,當患者出現飲食欠佳或者噁心、嘔吐是,一定要注意監測血糖,當血糖超過16.5mmol/L時,要測尿酮,要多飲水防止脫水,要繼續使用胰島素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增加胰島素用量。如果出現噁心、嘔吐明顯,一定要及時就醫,以便及早發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積極進行治療。目前這個疾病的病死率為5%左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發病原因通常是感染,如敗血症、肺炎和一些感染,因此治療此病應積極尋找感染灶。

    糖尿病高滲高糖狀態(HHS)

    2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併發症通常為糖尿病高滲狀態,預後比較差,致死率大約為15%。

    HHS病程一般比較長,有時幾天,有時比較隱匿,可能達數週才表現為病態,發病原因與胰島素嚴重缺乏有關。因為多發於老人,因此腎功能較差,同時腦功能減退,患者的口渴感明顯減退,喝水量明顯減少,水攝入不足,出現高深的狀態。血漿滲透壓通常超過320msmol/kg.血糖通常超過55.5mmol/L(1000mg/dl)和腎前性氮質血癥狀態。

    高滲高糖狀態多發生於已有數週多尿、體重減輕和飲食減少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體格檢查可見患者呈深度脫水狀態,低血壓、心動過速和精神狀態的改變。高滲高糖狀態常有一些嚴重的併發疾病如心肌梗死或腦卒中誘發。

    胰島素相對不足,液體攝入減少是高滲高糖狀態的潛在病因。胰島素缺乏促進肝糖輸出,損傷了骨骼肌對葡萄糖的利用。高血糖的滲透性利尿導致血容量不足,如補液不充分,會加重病情。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是長期血糖高出現的!發病時血糖不一定高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是由於長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出現的各種微血管及大血管併發症。它涉及人體的多個組織器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併發症發生風險隨著糖尿病病程增加而升高,通常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起病。由於2型糖尿病起病初期有相當長時間的無症狀高血糖時期,許多患者確診2型糖尿病時就已經伴發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包括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兩大類。

    血管性分為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大血管主要為冠心病、周圍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微血管併發症有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和腎病。

    非血管性型併發症主要是胃輕癱、感染和面板病變。

    慢性高血糖會導致1型和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變,大型的1型、2型糖尿病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證實,減少慢性高血糖可以延緩,甚至組織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發生。

    另外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可能與併發症的發展有關。例如有些病程很長的糖尿病患者沒有出現視網膜病變和腎臟病變,而他們的血糖控制與發生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的患者並沒有差別,這表明糖尿病的某種併發症可能與遺傳易感性有關。

    目前慢性高血糖與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因果關係並不明確。

    但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事件的發生率和致死率分別是正常人的2倍、4倍。這些事件與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密切相關。

    其他因素如脂代謝紊亂、高血壓也促進了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糖尿病控制和併發症試驗(DCCT)證實有效的控制高血糖能夠阻止1型糖尿病早期併發症的發生,可以減少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而對於糖化血紅蛋白減少到多少可以阻止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目前上不知道。這個發現的臨床意義是要儘量控制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接近正常水平,而不是使患者達到低血糖的水平。

    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研究了5000例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隨訪達10年以上。這個實驗發現嚴格的控制血糖能夠減少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

    這些研究均證實慢性高血糖是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的致病原因。所以保持血糖的長期穩定對於減少併發症的出現是非常必要的。當慢性併發症已經出現,即使將血糖控制在比較低的水平,也不能再逆轉併發症。所以,預防為主!

    綜上所述:糖尿病的併發症是非常危險的,無論是急性併發症還是慢性併發症。都將帶來一定的痛苦和比較大的經濟負擔。保持血糖的平穩能夠有效的減少急性和慢性併發症的出現。

  • 7 # 佳園道

    血糖多高才有併發症?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升高不一定會引起併發症,因為導致血糖升高的原因有糖尿病、嚴重外傷等各種嚴重應激導致血糖升高,前者是真正的糖尿病,後者則稱為應激性高血糖,待應激去除和積極治療原發病,患者病情逐漸恢復之後血糖也逐漸恢復到正常範圍,應激性高血糖一般不會導致什麼併發症。

    而糖尿病一旦診斷,升高的血糖一般是不會自行恢復正常,糖尿病的特點是一種慢性的血糖升高為主要表現,並導致急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患者不管是急性併發症還是慢性併發症,並不是血糖升高到具體的某一個值就會出現併發症。

    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血糖高滲狀態,導致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是有誘發因素的,常見的誘因包括胰島素治療因為某些原因突然中斷使用或者胰島素減量不當、飲食不當、感染、手術、發生各種創傷、腦血管意外等,在這兩個急性併發症發病之前患者的血糖可以是正常的,因為這些誘發因素而導致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這個時候患者的血糖往往明顯升高,血糖升高可以到達五六七十,一般的加用的行動式血糖儀是測不出這麼高的血糖值的。

    而慢性併發症 ,如糖尿病腎臟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般情況下糖尿病病程超過十年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併發症,而在這個漫長的十年當中,血糖有些時候是在正常範圍之內的,而有的時候是升高的,不一定會出現併發症。

    從以上可以看出,糖尿病的併發症不是血糖升高到某一個值引起的,急性併發症有明顯的誘發因素,部分糖尿病患者會自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慢性併發症是血糖持續升高導致的心腦血管、眼睛、腎臟、神經等併發症,也不是血糖升高到具體的某一個值就會出現慢性併發症,而是一般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慢性併發症,慢性併發症的出現是一個長年累月的過程。

  • 8 # 故事和酒

    據統計,中國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達4000萬,並以每年100萬的速度遞增。

    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佔10% ,2型糖尿病患者佔90%。

    如果空腹血糖長期高於7,餐後血糖長期高於11.1,糖化血紅蛋白高於7.0%,就屬於血糖控制不理想的。

    身體出現4種表現,小心併發症“來襲”!

    01、起夜頻繁

    一般情況下,人晚上睡覺是不會經常起夜的,但如果你最近總是被尿憋醒,每晚起夜很多次,就要看看是不是血糖太高了。

    血糖升高,超過腎糖閾,排入尿中的糖分增多了,小便次數和小便量都會有所增加。

    02、腳趾麻木

    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控制的不理想,會導致下肢神經出現損害,由此腳部神經會有反應遲鈍、出現麻木的現象,對疼痛和溫度的感知也會大大降低,這時要注意少用熱水泡腳或者赤腳走路,以免出現損傷。

    03、面板瘙癢難忍

    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會發生全身或區域性面板乾燥、脫屑、劇烈瘙癢,且持續時間較長的表現。

    而女性患者,以陰部瘙癢多見。

    04、視力下降

    當體內血糖水平太高時,葡萄糖及代謝物進入眼球晶狀體中,使屈光力增強,會出現一過性近視。

    視網膜病變早期時,可能會出現出血,當血液滲出時,會擋住物體的影像,出現視力模糊、看不清的症狀。

    不想血糖升高,三個習慣戒掉一個也行!

    1、不吃早餐

    本身患有血糖高的朋友,為了控制血糖,就會選擇不吃早餐的辦法,其實這是不對的,不吃早餐,就會增加午餐和晚餐的攝入量,會導致血糖上升的更多。

    即使是正常人不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後的血糖也是升高的。可見,早餐是很重要的。

    2、吃的精細

    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相關的知識,認為沒有甜味的時候就不含糖,像大米,白麵等食物就可以隨便吃。

    其實不然,很大米白麵屬於精細加工的主食,膳食纖維含量低,但是澱粉含量高,食用後消化吸收比較快,會升高血糖。

    建議糖尿病患者在選擇主食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粗糧,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增加飽腹感,能幫助控制血糖。另外,薯類也是很好的食物,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使用。

    3、從不吃水果

    很多糖友自從患上糖尿病以後,認為水果普遍太甜,會升高血糖,所以水果一口都不吃,其實這是不對的。

    中國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每天吃水果的人,患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更低。穩糖君建議糖友在血糖穩定的情況下,每天吃200克以內的低糖水果,各個顏色的水果都吃點。

    生活中,降血糖,預防併發症,多吃二白,常飲二水,做好二事!

    多吃二白:

    1、蓮藕

    秋季過後,正是吃蓮藕的季節,蓮藕中膳食纖維豐富,能夠刺激腸道,促進有害物質的排出,減少膽固醇和糖分積累,起到預防糖尿病和腸癌的作用。

    2、山藥

    山藥中含有黏液蛋白,這種特殊物質不僅可以減少脂肪在血管內堆積,還能保持血管的彈性,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但是山藥熱量很高,吃的話要適當減少主食的用量。

    常飲二水:

    1、白谷丁桑葉茶泡水

    將白谷丁、桑葉 二者搭配在一起,有降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作用。

    桑葉,《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將桑葉稱為“神仙葉”,中醫將桑葉作為治療消渴症應用於臨床。

    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桑葉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蒲公英葉,眾多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炎症的關係十分密切。

    研究發現,白谷丁中含有廣譜消炎成分,被稱為“天然抗生素”,廣泛應用於多系統炎症相關性疾病。

    同時,白谷丁多糖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對餐後控制血糖有一定幫助。

    2、龍鬚茶泡水

    龍鬚又叫玉米鬚,玉米鬚中的皂甙是其降糖的主要成分。

    另外玉米鬚中還含有鉻,鉻是糖耐量因子的組成部分,可以加強胰島素功能。

    有清熱解毒、消除炎症,具有降血糖活性成分之一。

    可調節體內津液,是一味養陰生津之良藥。

    做好二事:

    1,運動改善糖耐量

    長期不運動,肥胖,是出現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而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更要注意邁開腿,增加運動的時間。

    而運動的方式不要選擇過於激烈的,可以採取糖慢跑、快走等方式, 不僅可以改善血糖,還可以增加身體胰島素的敏感性。

    增加了骨骼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還能消耗身體多餘能量,有減肥瘦身的效果。

    2,別吃太飽

    吃的太飽會讓糖尿病人出現胃輕癱的危險。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有50%以上伴有糖尿病胃輕癱。

    許多糖尿病人在餐後常腹脹、打飽嗝、噁心、嘔吐、嘔出不消化的食物,還帶有一股酸臭味,好像吃進去的東西堆在胃裡下不去一樣,這些情況就是胃輕癱的表現。

  • 9 # 李藥師談健康

    血糖高到多少會有併發症?這是很多糖尿病朋友關心的,但對於糖尿病的併發症來說,血糖水平的高低,更多的是與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密切相關,而對於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來說,我們更需要做的,不適關注一時的血糖高低,而是要做好長期的血糖穩定達標控制。

    血糖多高會發生併發症,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哪些。從急性併發症來說,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高血糖引起的急性酮症酸中毒,另一個就是高血壓引起的高滲透性非酮症昏迷的問題,不管是哪個問題,通常都與血糖的急劇升高有著密切的關係,血糖急劇升高,會導致腎臟代謝的紊亂,也會導致電解質失衡的加劇,不管是因為高血糖引起的腎臟對於酸性代謝物的減少,還是高血糖導致的滲透性利尿,而使鈉、鉀、磷酸根等電解質離子大量丟失而導致的電解質紊亂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由於血糖急劇升高,而導致的急性併發症,往往一旦發病也都比較危重,嚴重者甚至有引起死亡的風險。

    對於急性併發症來說,通常發生在血糖超過16.7mmol/L的情況下,甚至有的急性併發症發病患者血糖高到了33mmol/L,甚至達到了50以上的水平。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血糖的控制,特別是不要讓血糖飆升,加大引發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血糖超過16.7,就屬於血糖嚴重升高的情況,不但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會增加,同時對於身體的其他方面的健康危害也是巨大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失水,昏迷,休克等症狀,同時呼吸中帶有爛蘋果味的情況,就應該考慮血糖過高導致的急性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而如果患者出現嚴重脫水、昏迷或者出現嚴重精神障礙的情況,還應該考慮高滲透性糖尿病昏迷急性併發症問題的可能性,這兩種急性併發症,也要注意鑑別和分辨,及時的得到救治,是獲得良好預後的前提和基礎。

    下面重點來說下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相比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往往起病更加隱匿,出現的過程也更加的緩慢和漫長,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主要分為兩大類,首先是大血管併發症,糖尿病影響大動脈血管健康,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糖尿病慢性大血管併發症;而糖尿病長期控制不佳,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變,則種類較多,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疾病,都屬於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併發症。

    這些疾病問題,不管是心血管疾病還是周圍神經病變,或者是視網膜出血導致的失明等,都是在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的過程中,逐漸演變,逐漸發生的糖尿病併發症。因此,並不存在這樣的一個血糖值,如果血糖值高於這個數值,就一定會發生心血管疾病或者其他的慢性併發症,而血糖值低於這個水平,併發症就一定不會發生,這些疾病的發生,除了受到血糖的影響以外,往往也受到其他多個因素的綜合影響,比如心血管疾病的問題,不但受到高血糖的影響,高血壓、高血脂等慢病,肥胖吸菸熬夜等生活因素影響,都是影響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方面,再比如慢性腎病的發生,長期的高血糖會有對腎功能造成很大影響,而高尿酸、高血壓等疾病,同樣也會影響腎臟功能,導致慢性腎病的發生和發展。

    因此,想要儘量減少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發展,首先要做的,當然是要控制好血糖水平,儘早控制血糖水平,嚴格控制血糖水平,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儘量控制在7.0%以下,就能夠大大的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再控制好血糖的同時,對於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朋友,也要注意其他慢病的積極控制,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只有積極的做好這些方面調理,才能夠真正的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在此還是要奉勸各位有糖尿病問題的朋友,千萬不要抱著這樣的想法,我現在還沒感覺,還沒出現併發症,即使血糖高也不用控制,等血糖高到出現併發症風險的時候,我再去控制也不遲,這樣的想法真的要不得,想要減少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風險,特別是慢性併發症風險,原則只有一個,那就是:儘早控制好血糖水平,儘可能的控制血糖長期平穩達標。

  • 10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根據最新資料統計,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預估有1.16億。而糖尿病最怕的就是併發症的發生,據統計糖尿病的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迄今為止已知併發症最多的疾病。在臨床中,有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飽受併發症的折磨。

    血糖多高才有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可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顧名思義,急性併發症是因為血糖急劇升高所致,而慢性併發症則是在血糖長期失控的基礎上,最終發生的併發症。根據這樣的分類來看,導致併發症發生的血糖升高水平也是不一定的。

    首先,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是長期性的。

    糖尿病被稱為是不死的癌症,主要就是因為多數患者在長期血糖升高時,最終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併發症。而一旦併發症發生,患者就會飽受折磨。有研究統計表明,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併發症的機率約為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併發症的機率約為61%以上;而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發生併發症的機率高達100%。

    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隨著病程的延長,發生併發症的機率會大大增加。當然,這是基於長期血糖失控的基礎上發展來的,極少數患者沒有發生併發症,就是因為血糖控制的很好。至於導致併發症發生的血糖水平,一般認為只要是血糖長期高於正常範圍,就有發生併發症的可能,即為空腹血糖>7.0mmol/L,隨機血糖>11.1mmol/L,或是餐後兩小時血糖>11.1mmol/L,若長期處於該水平時必然會增加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上述指的就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常見如:

    ①神經病變,表現為肢體感覺異常,四肢遠端本體覺、位置覺、振動覺、溫度覺異常;

    ②視網膜病變,表現為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等;

    ④大血管病變,表現為腦缺血如頭暈頭痛、乏力嗜睡、單側肢體麻木無力、持物掉落、哈欠連連、口角歪斜流口水等;心肌缺血如胸悶、胸痛、心慌等;

    ⑤其他,如糖尿病足、青光眼等等。

    其次,糖尿病急性併發症的發生較為急劇。

    除了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外,還有一類併發症是在血糖驟然升高的基礎上誘發的,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滲昏迷,以及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對於該類併發症,誘發原因一般都是因為短期內,血糖驟然升高到16.7mmol/L以上所致。

    1、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多在16.7~33.3mmol/L,表現為疲乏、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呼吸深快、口乾、頭痛等。

    2、非酮症性高滲昏迷:患者血糖高達33.3~66.8mmol/L,表現為意識模糊直至昏迷。

    最後,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不能只關注血糖高低。

    血糖能否控制好是判斷併發症發生風險的關鍵因素,而除此之外,患者也需關注其他一些指標,比如血糖的波動,研究表明,若血糖頻繁波動,會大大增加糖尿病患者併發症的發生風險。除此之外,還有糖化血紅蛋白值,應保持在7%以下;血壓值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必要時需用降壓藥治療如平欣纈沙坦分散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必要時需加服他汀類藥物如瑞旨瑞舒伐他汀鈣片等。

    總之,糖尿病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與長期血糖失控有關,也與很多其他因素相關,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定要時刻關注血糖波動,並需警惕身體異常症狀的發生,比如若感覺視力下降、面板瘙癢、頻繁出汗、傷口難以不愈等,必須及時就醫。

    我是王藥師,致力於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複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糖尿病併發症相關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 11 # 善良的吳醫生

    其實啊,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無非就是血糖值比正常高而已,既能吃也能喝,這確實沒什麼可怕的,糖尿病真正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

    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症?一、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滲高血糖綜合徵,這兩個併發症都是糖尿病的危急症,治療不及時很快就會奪走患者的生命。這兩種併發症相似之處在於患者體內都嚴重脫水以及存在電解質紊亂。不同的地方在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值可高達16.7-33.3mmlo/L,並且血、尿酮體升高,血PH值小於7.3,因為既有酮症(酮體升高)又有酸中毒(PH值小於7.3)所以稱為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綜合徵脫水更嚴重,病人往往因為嚴重脫水而出現昏迷,血糖值往往超過33.3mmol/L,甚至高到普通的血糖儀都爆表測不出來,因為脫水嚴重血漿的滲透壓往往會超過320mOsm/L,因為既有高滲(血漿滲透壓超過320mOsm/L)又有高血糖(血糖值超過33.3mmol/L)所以被稱為高滲高血糖綜合徵。所以啊,血糖如果一下子太高容易會誘發糖尿病的這兩個急性併發症。二、慢性併發症:長期的高血糖會損害全身的血管以及神經。血管損害包括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比如心臟的冠狀動脈損害導致心肌梗死、腦動脈損害導致腦中風、腎臟腎小球血管損害導致腎衰竭、眼視網膜血管損害導致失明等等等等。神經損害也一樣,全身的神經都會受影響,比如說腦神經損害導致的老年痴呆,周圍神經損害導致手腳麻、痛、感覺敏感、感覺減退等,植物神經損害導致的腹瀉、便秘、陽痿、排汗異常等。糖尿病足就是下肢血管、神經損害共同影響下導致的。

    急性併發症短時間內血糖波動比較大,血糖值也往往比較高,你看高滲高血糖綜合徵的時候血糖甚至可以超過33.3mmol/L,普通的血糖儀都會爆表!但是,慢性併發症跟短期血糖多高關係不大,關鍵是高血糖的時間,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佳,經過數年或者十年這些慢性併發症就出來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的心肌梗死、腦中風、腎衰竭都是老糖尿病患者的原因。這就好比滴水穿石,短時間內石頭不會受影響,長年累月的損害就能把堅硬的石頭洞穿!

    所以啊,糖尿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短時間內控制好還不夠,關鍵是長期控制平穩,這樣才能夠避免發生各種併發症!

  • 12 # wangchuanhangys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個誤區,就是血糖高就是血糖控制不好,實際上,這只是血糖控制不好的一個方面,比持續的血糖高還可怕的是血糖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也就是血糖的波動大。

    什麼是血糖波動?

    血糖波動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間變化的不穩定狀態,包括短期血糖波動和長期血糖波動。正常人的血糖水平也會隨飲食、運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波動,但這種波動都是在一定的範圍內的,波動一旦超過正常範圍,就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且這個影響會隨著波動越大而影響越大。

    臨床研究表明,波動性高血糖可顯著地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死於微血管病變和心血管病變的危險。血糖的反覆波動會加速對組織、細胞的損害,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率越高、預後越差,且會增加死亡風險。

    而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併發症。

    那怎麼控制血糖才能延緩併發症的出現呢?

    國際上提出了“精細降糖,平穩達標”的最新理念。即對血糖總體水平的控制和對血糖波動性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若想判斷併發症風險的高低,可以監測以下幾個指標:

    一、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能比較穩定地反應出過去3個月內的血糖平均控制水平,一般建議糖友們把糖化控制在7%以下,如果可以控制在6.5%以下,就能大大降低併發症的風險,不要超過8.5%,可半年監測一次。

    二、餐後血糖

    中青年及病情較輕的糖尿病患者餐後2小時血糖應嚴格控制在4.4~7.8mmol/L。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後2小時正常血糖值規定不得超過8.5mmol/L。老年或併發症較重的糖尿病患者餐後2小時血糖在4.4~10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若超過11.1mmol/L,即易發生糖尿病眼、腎、神經等慢性併發症。

    三、血糖波動

    餐前餐後血糖波動指三次餐後與餐前血糖之差的平均值,這個值最好控制在2.2mmol/L以內。日間血糖波動指一天中血糖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而這個值則不要超過4.4mmol/L

    文:焦薇薇/王傳航教授

  • 13 # 檢驗科易醫生

    我的岳父就是因為糖尿病併發症而去世的,那一年他才49歲!從發現糖尿病到去世只有短短的三年時間!

    岳父是個工程師,平時應酬不少,抽菸、喝酒、熬夜一樣沒落下。一次偶然的檢查忽然發現血糖值高達20多!然而身體並沒有任何不適和異常,臨床上所說的“三多一少”根本沒有。於是醫生開了降血糖的藥物並囑咐要按時、按劑量服藥。岳父並沒有把這個病放在心上,家人的勸說也只當做耳旁風,照樣的抽菸、喝酒、熬夜。

    半年左右的時間,血糖沒有控制下來,醫生建議改用注射胰島素。效果很好,非常明顯,血糖很快降下來了,並一直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正當大家以為都沒事的時候,岳父突然感覺右邊眼睛有點視力模糊,看不清東西。一檢查發現是視網膜脫落,眼底出血。沒過多久,左邊眼睛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雙目等同失明。

    然而禍不單行,雙腳水腫、排尿困難的症狀又出現了。醫生建議直接上血透,從一個星期一次到一個星期兩次,再到一個星期三次。手的血管看不見了,紮腳的。因為併發症手和腳的傷口都不能癒合,感染化膿每天需要清洗和消毒。人一天比一天憔悴,身體一天比一天消瘦。最後一天,人出現了昏迷並在安詳中離去。

    而我的一位老同事,從發現糖尿病到現在已經有10多年了。發現的時候血糖值是8點多,到現在他也沒有吃任何的藥物,只是透過食療加運動和規律的生活習慣,血糖一直控制在6點左右。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和糖尿病的臨床表現,更不要說併發症了。

  • 14 # 我想說點真話

    根據英國醫學家搞了幾十年的糖尿病前譫性的研究UKPDS早就提出了:在糖尿病確診前的十一年前全身微小動脈的病變已經開始了。

    醫生做久了,各種疾病,不同的患者即使年齡相仿、病情的程度相似、治療和控制也接近,但疾病的演變和結果卻大相徑庭。現代醫學粗糙的把這些現象歸結於個體差異,即使現代醫學在基礎科研、臨床儀器、藥物研發都處於迅猛發展,但仍然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因此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的認知還是相當膚淺的。由於不同個體中卻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作為患者絕對不能抱有一種僥倖的心理:好像有的人抽了一輩子煙也沒得肺癌,我為什麼要戒菸?抽菸者肺癌的發生率比不抽菸者高出八倍,如果這種僥倖沒有降臨到你的身上那你就100%中彩了。什麼都可以賭,但命只有一條是絕對不能賭的。

    我就舉兩個例子吧:

    患者一:男37歲,發現糖尿病十餘年,有家族史。自認為平時身體強壯又沒什麼症狀,但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慾和嗜酒,平時叫家裡人代配些二甲雙胍也是吃吃停停,去年在上班途中突然胸痛難忍伴大汗淋漓,自已趕赴某三甲醫院胸痛門診,診斷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行PCI術造影發現左主幹狹窄50%,左前降支前段全閉,三支冠脈呈現瀰漫性狹窄,且多處有有80%-90%以上的狹窄。打通左前降支植入支架二枚,廻旋支中段狹窄達90%同時植入支架一枚,但遠端無複流,可能術中微栓子已堵塞微血管,注射硝酸甘油血流恢復仍不理想,說明長期末控制的糖尿病冠狀動脈的微血管均有病變且側支迴圈不能良好建立。術後血壓卻始終上不去,不用升壓藥始終在80/50mmHg以下,而且稍動即有氣喘,B超發現兩側胸腔少量積液。住院檢查糖化血紅蛋白16%,屬於血糖控制極差。術後除心源性休克伴有左心衰,醫生好心希望透過右冠再次植入支架來改善心肌血供,誰知三天後再次支架植入手術時導管剛插入右冠患者卻猝死在手術檯上。考慮死亡與糖尿病合併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和糖尿病性心肌病有關。如果能根據血糖耐心分析一下冠脈和心臟的情況,應充分評估冠脈外糖尿病心肌病變的嚴重性,那麼第一次術後保守治療等病情穩定後如果條件允許採用搭橋手術可能效果更好些。

    患者二:男性70歲患有糖尿病16年前血糖是15mmol/L,於是在嚴格控制飲食和體重(減肥20斤)的基礎上服長期服用二甲雙呱,平時空腹血糖在6.5mmol/L,而且還有髙血壓病史30餘年,但長期服氨氯地平血壓長期控制在140 /90m m H g以下,體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05(未服用他汀)糖化血紅蛋白6.2%,腎小球濾過率70%,頭顱CT有多發性腔梗但未發現有腦血栓形成後的跡像,冠脈CT造影僅有左前降支中段狹窄30%。同樣兩個糖尿病,因為血糖控制得好壞不同,但39歲的卻死於急性心梗和糖尿病性心肌病;而70歲的因血糖、血壓控制較好因此沒有發生嚴重的併發症是。

    因此硬要回答血糖多高才會出現併發症,那是在說謊話,我認為應該根據糖化血紅蛋白的高低來評估血糖對心腦腎等靶器官微動脈的損害最為客觀。如果硬要回答的話,我個人認為糖化血紅蛋白超過5%-5.5%以上,就有可能產生血糖對全身微小動脈的損害。沒有糖尿病的人空腹血糖在3.9-6.1 mmol/L之間,應該儘量向3.9去靠,而不是見到血糖6.0就慶幸自己血糖正常,其實你已在不正常的邊緣了。當然糖化血紅蛋白越高則小動脈的損害越重。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不同的個體並非必然存在血糖的高低和靶器官損害必定呈現正相關性,此外是否抽菸?是否有高血壓病及控制如何?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高低,是否甪他汀類藥物來分層達標等各種其他致動脈粥樣硬化因素控制得好壞?發生在不同的個體身上均可發生程度不同的損害。

    可以肯定的說,無論是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膽固醇血癥,抽菸,吃出來的肥胖等慢性病和不良嗜好肯定會對心、腦、腎、眼底的微血管、大動脈、神經系統、心肌等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害。如果不加以治療和控制,誰也不知道落在自己頭上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因此絕對不能抱有僥倖心理,況且這些疾病都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嚴格控制飲食、堅持運動把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女性控制在23以下,男性控制在25以下,可以大大減少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膽固醇與遺傳關係密切,與飲食關係不大)及心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會明顯下降。

    2021.5.19

  • 15 # 談健

    眾所周知,吃得太好、運動太少、體重飆升、糖尿病會悄悄來臨。根據資料統計,全世界每8秒鐘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死亡。恐怖資料的背後,無時無刻都在告誡我們不要忽視糖尿病。確實,糖尿病是一種無法逆轉的慢性疾病。一旦確診,便意味著我們要終生與之抗爭。

    因為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背後引起的一系列併發症,比如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等等。不管是哪一個併發症,都會讓我們深受其困擾,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對於已然確診糖尿病的朋友,還是應該將生活的重點放在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上。

    為什麼會發生糖尿病相關性併發症?

    高血糖與各種健康併發症的發展之間的聯絡是醫學上公認的。我們都知道,我們身體各組織、器官所需要的能量大多數是來源葡萄糖。也就是說,葡萄糖對我們正常健康人群來說,它是能量供應的最重要來源。但是對於患糖尿病的朋友來說,葡萄糖卻是“有毒的”。

    說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患上糖尿病其實就好像我們置身於大海之中,明明身邊就有無窮無盡的水,卻要被活活渴死。明明我們需要葡萄糖,但是葡萄糖過多卻會將我們置於危險之中。當我們將食物吃進肚子變成葡萄糖時,糖尿病朋友就很難有效地降糖,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上升。

    長此以往,我們身上的組織、器官就好像是浸泡在葡萄糖中一樣。一方面,過量的葡萄糖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另一方面,我們身體的細胞無法獲得足夠的糖分來維持身體機能。正因為如此,我們會感覺很是疲累、異常口渴,而且體重會莫名其妙地減輕。更為主要的是,我們還要比之前更容易生病、出現了傷口就好得很慢。

    實際上,這都是因為長時間的高血糖水平會產生促炎環境,從而促進微血管併發症的發展,例如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和腎臟疾病等。同樣,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更容易出現大血管併發症,即心腦血管疾病。一般來說,糖尿病併發症的出現是多因素的,一般會受到遺傳學、血糖控制、合併症和生活方式因素的綜合影響。

    血糖多高才有併發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危險的短期併發症之一,它常見於在1型糖尿病中很快發生,或者是未經治療的2型糖尿病,嚴重時可導致糖尿病昏迷和死亡。一般發生這個併發症,血糖大多數維持在16.7-33.3mmol/L之間。當然在臨床之中,還有糖尿病高滲高糖狀態,一般血糖在55.5mmol/L以上,嚴重者將出現深度脫水狀態,甚至會心肌梗死或腦中風而死亡。

    低血糖也稱為低血糖症,也屬於糖尿病的短期併發症之一,一般是指血糖低於3.8mmol/L。我們的身體缺乏糖分,這是它的主要燃料,我們可能會開始感到顫抖、困惑、出汗或其他類似症狀。如果不治療,嚴重的低血糖會導致昏迷或死亡。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糖尿病的長期併發症,也就是所謂的慢性併發症。不過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並沒有明顯的血糖數值界限,一般都是取決於血糖升高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在臨床上,糖尿病的主要死因是心臟病。這意味著關注心臟健康對於糖尿病朋友的長期成功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心臟相關的症狀包括胸痛、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動脈粥樣硬化

    當然,高血糖還會引起神經損傷。一般表現為手腳神經刺痛、麻木或燒灼感。最終我們會失去所有的感覺。同樣,神經損傷也會影響其他器官。就像我們的神經一樣,我們的眼睛、腎臟充滿了微小的血管。如果這種情況進展得太久,我們很可能會腎臟衰竭、白內障、青光眼,甚至失明。

    患上糖尿病如何避免併發症發生?

    如前所述,無論是哪一種型別的糖尿病,我們都應該將血糖控制在最低的安全水平,以預防或控制糖尿病的諸多併發症 。一般建議1型糖尿病朋友每年進行微量白蛋白尿篩查和全面的眼底檢查,以及所有2型糖尿病朋友都應在診斷時和此後每年進行此種篩查。所有糖尿病朋友都應每年進行血清肌酐測量,以監測腎功能。

    此外,無論是哪一種型別的糖尿病朋友在努力實現最佳血糖的同時,應該將血壓控制<130/80毫米汞柱,以降低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經歷視網膜病變進展的可能性。經歷過周圍神經病變的朋友應該開始適當地進行足部自我護理,比如穿特殊的鞋子,以減少他們患潰瘍的風險。

    糖尿病朋友應至少每年進行一次脂質檢測,血脂目標應該是低密度脂蛋白<100mg/dl或<70mg/dl,HDL>50mg/dl和甘油三酯<150mg/dl。因此,建議所有糖尿病朋友限制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

    最後在飲食方面,我們應該拋開誤區,不要什麼都不敢吃。建議每天攝入40~75克富含優質蛋白質的瘦肉或低脂食物,比如雞肉、鴨肉、鱈魚等等;每天攝入膳食纖維25~35克,比如豆類、青花菜等食物;每天的膽固醇攝入量應該不超過200毫克,尤其是動物內臟等食物一定要加以限制。在運動方面,應以有氧運動為主,堅持“1357”原則,也就是每天運動1次,時間不少於30分鐘,每個星期運動3-5天,運動後的心率應該小於170-年齡。

    結束語:

    儘管現代醫學使用了大量的生活方式和藥物干預,以幫助我們確保將葡萄糖充分輸送到身體組織外,從而降低身體組織和器官受到高血糖症損害的可能性。但有時候,我們仍然不能百分百地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需要堅持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認真調整自己的生活和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微信被暫時關閉了,到底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