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498121655
-
2 # 灰太狼44967765
之所以不喜歡餘先生,緣於多年前的一件事:他在文革時期是非的討論。眾所周知,餘先生文革期間參與過所謂“寫作班子”,做什麼工作想必大家也清楚。在那樣的時代氛圍下,追究某一個個體的責任當然有失公允,對餘先生來說也是如此。問題不在這裡,問題在於作為公共知識分子,餘先生沒有解剖自己的勇氣。知識分子如果想成為“公共”,就必須要承擔起應負的社會責任。解剖自己,解剖一個時代,正是公知們的義務所在。話扯遠點,當今的公共知識分子,譁眾取寵者眾,自我反省者寥寥,所以漸漸為公眾所棄。沉得下心來,少關注點功利,才配得上公共知識分子這個稱號。
-
3 # 老魚118369321
餘秋雨先生,有眼光,有文彩,有貢獻,招人嫉妒。如果自謙一些,低調一些,也就罷了。不,餘先生不甘寂寞,頗好張揚,中國社會本來就殘留著嫉賢妒能的老毛病,兩者相逢的結果就形成餘先生當下的境遇。從社會心理學上分析,這或許是原因之一。僅供討論參考。
-
4 # 元谷元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如果不是對餘秋雨先生有太多成見的話。我也想過這個問題,包括網友們對其他幾位人文學者的貶抑和非議。
我有一個看法是,這些年來,人文社會學者較之活躍在各種場合的經濟學者,一直是缺席者,難得有這幾位人文社會學者發出一些聲音。
一個社會應該是洋溢著人文氣息的社會,有一位賢達說的話我很同意,大概意思是一個熱愛文學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民族。我們的社會曾有過痴迷崇尚文學的時候,那是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
現在需要提出的問題是,我們的一些人文學者或許是在更多的炫耀自己的才華,甚至有舞臺表演的成分,用時興的話說叫做做秀,而沒有去調研和回答許多民生問題,是與社會歷史文化相關的社會文化問題,於是引起人們的非議甚至反感。
一些人對餘秋雨先生的非議未嘗不可,但一些非理性的個人攻擊很不可取,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話語權和自由環境。人文社會學者也應該珍惜自己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回覆列表
餘秋雨從火遍全國到現在的罵聲一片,具體請況不甚瞭解,自己也不會到網上搜索,只憑著人之常情分析,大概不外乎幾個原因。
一:人在開始做事的時候,都比較嚴謹,生怕出一點紕漏,寫的文章可能價值高,容易得人們的認可。
二:當人出名了,對他的文章、作品需求量就上來了,難免就粗製濫造,以應付人的眼球。
三:當時,餘秋雨是世界上有影響的一百位華人之一,這裡面就有跟風的,好也好、不好的也好了。
四:現在金錢社,也難免為了錢,而出品一些低劣的產品,以博眼球。
五:當人們以學術要求,重新審視這些作品時,發現了他的低劣,它的俗不可耐,有嚴謹的人以學術的觀點提出批評,人們才認識其真的面目。再說了,像〈遊行漫記〉類的,能有幾人親身去考證的?
六:人們對他的文章,作品有了非議,又群起而攻之,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屬性,人云亦云的跟風。
對這些大人物,我這小人物本不該胡言亂語,可既然問了,就根據自己的認知談談自己的觀點,不一定正確,共同探討一下。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