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0530631198

    孔孟儒家,禮樂教化,克己復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貴族天下,臣民社會。

    明末清初,社會動盪,王夫之,黃宗曦提出,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揭露皇帝專制的黑暗,意味著市民意識覺醒。

    近代馮友蘭先生提出,荀子認為人性本惡,需外力矯正。他的儒家思想接近法家精神,以法治國,以德治國,並行不悖。新儒家思想已到公民意識階段。

    總之,新儒學繼承德治天下思想,與時俱進,發展到法治社會,適應了實踐需求。適應了從臣民,市民,到公民的轉變。

  • 2 # iiodf4967

      戰國時有兩個人繼承了孔子的思想:孟子和荀子,湧進時期才發展的  (1)孟子:將孔子“仁”的思想發展為“仁政”思想,提出“義”的理念,主張“民貴君輕”,主張仁政,反對苛政,希望統治者能注重民生、“勿奪民時”.  (2)荀子:繼承了孔子“入世”的思想,主張“制天命而用之”,即人可以透過實踐發現自然規律,合理遵循和利用規律而謀求發展.  再往後:(1)漢朝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學說,改造儒學,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中國傳統帝國社會的統治思想.  (2)宋朝的程頤、朱熹等人發展新儒學,建立“程朱理學”,以其修身論、“修平治齊”的家國論影響後世.  (3)明時王陽明的心學,“格物致知”等思想是儒學在明的新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想因為別人影響兩人感情的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