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袖迎晨霞
-
2 # 青言論史
楊廣當然不是暴君,他只是一個過於雄才大略,而現實無法承載他的雄心的皇帝。
楊廣二十歲的時候,就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身份率領五十萬大軍攻滅了南陳,一統天下。對於任何一個二十歲的人來說,有此等榮耀都是夠吹一輩子的。這也滋生了楊廣的驕傲。
在他手裡,官制得到了改革,科舉出現了,還頒佈了後來唐律的藍本《大業律》。他攻滅吐谷渾、琉球、占城,又三徵高句麗。他還開鑿了利在千秋的大運河,其目的其實主要是為了南北運糧的方便,而不是為他自己享樂。
他幾乎做到了一切,卻唯獨忽視了一點,這些都需要時間。
打仗要錢,開運河要錢,什麼都要錢。這些錢不會天上掉下來,只能透過不斷地積累獲得。而楊廣為了滿足他自己的雄心壯志,完全忽視了這一規律。這種大事,幾年能辦一件就很不簡單了,他卻一年辦好幾件,最終只能是民窮財盡。而一個小小的高句麗,他三次出征都差點團滅,號稱“拔山填海”都沒能打下來,這對驕傲的楊廣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終於他倦怠了,從一個雄才大略的天子變成了一個只願意在溫柔鄉里了卻殘生的“暴君”,直到江都計程車兵憤怒地砍下他的頭顱為止。
如果他的性子能不那麼急,能好好地與民休息,也許一切都不一樣。他用自己和大隋王朝的完結,幫助自己的表親成立了不世之功勳!
-
3 # 亭殿閣
“宮廷豔史讓其遺臭萬年,詩情少年本該流芳百世。”此話送給隋煬帝楊廣。
如果拋開我們固有的對他的認知,如果可以不受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楊廣他無論是政治才幹,還是人品才學,都會顛覆人們對他的認知。今天,我們不以政治為切入口,把那些大運河啊,三徵高麗啊,統統丟一邊,我們聊風花雪月,說一說風月史,以此來重新認識楊廣,一個我們並不熟悉的,陌上誰家少年郎,舉世無雙。
少年時侯的楊廣,生來一副好皮囊,見過他的少女個個懷春,沒見過他的少女個個痴想,加上他文能寫出“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的好詩,武能十三歲為將,馬上平天下,又是個名副其實的皇家子弟,真是惹得天下女子為之神往。
公元582年,楊廣娶了大他兩歲的蕭氏,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命犯桃花的蕭後,當然這是後話。楊廣和蕭氏兩個人的感情,從新婚時期的蜜裡調油,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成了相互陪伴,細水長流的一輩子,言談至此,肯定有人開始跳腳——這不可能!楊廣可是有名的好色之徒,上位之後,耽於美色!而且,連他自己的母妃宣華夫人都沒有放過!的確,姦淫母妃一事,一直是楊廣被後人詬病的一大事蹟,稍後我們再聊此事。言歸正傳,楊廣和蕭氏的確是伉儷情深,蕭氏聰慧,性格柔和溫婉,又有才情,和他是一對璧人,而且楊廣是嫡次子,並沒有太子那般殊榮,還隨時可能捲入政治風波,可是她一直默默陪伴在他身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歷史小細節,那就是,蕭氏生於二月,在她的家族被視為不祥,可是楊廣娶了她,不僅如此,還善待她,登基後,更是冊封她為皇后,從未冷落過她,歷朝歷代都有寵妃持寵而嬌,威脅後位的例子,可唯獨隋煬帝時期的後宮,平靜無波瀾,從未有人能夠僭越皇后。隋煬帝子嗣單薄,僅有三兒一女,其中兩兒一女都是蕭後所生,可見她在隋煬帝心中的地位,夫妻感情可見一斑。
自古豔史總比純情故事博人眼球,接下來要說的,就是人盡皆知的隋煬帝豔史裡傳的最有板有眼的宣華夫人一事。傳聞裡,這隋煬帝楊廣簡直禽獸不如,楊堅病重,他入宮服侍,卻覬覦自己的母妃宣華夫人,趁機調戲,宣華夫人不堪受辱,一狀告到了楊堅跟前,皇帝一氣之下要廢了楊廣的太子之位,而楊廣趁機殺父奪位。君臨天下後,楊廣也是愛花心切,不僅沒有治宣華夫人告御狀之罪,還把她安頓在後宮,日日尋歡作樂,不顧人倫,有違道德。
千百年來,這件事成了隋煬帝被詬病的鐵例,但是,這件事是虛構的,用來刻意抹黑他的,至於為什麼抹黑他,這得問李唐後人,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首先,楊廣是個詩人,他對感情不是男女肉慾之歡就行了的,講究個你情我願,根據正史記載,隋煬帝冊封的妃子並不多,當然,你可以反駁說,也許他寵幸了沒有冊封。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麼他的子嗣單薄?第二,楊廣聰明,他的目標是當皇帝,他為了這個目標隱忍多年,怎麼可能會在要成功的時候,為了一個女子差點斷送前程?而且此時的宣華夫人已經快年近三旬了,這不符合他的智商和審美。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隋煬帝姦淫母妃一事,最早主要見於《隋書》,而這本書,可是經過了李唐修改的。目前中國現代權威歷史作品《隋煬帝傳》指出,關於隋煬帝調戲母妃宣華夫人,完全是唐人虛構。
隋煬帝的一生,波瀾壯闊,生前飽受爭議,死後也風波不斷,關於他,如果僅僅是聽聞,會錯過這個不一樣的皇帝。他的感情,其實並沒有那麼的紛亂,甚至是糜爛不堪,對比一下其他帝王的後宮,隋煬帝可以說是一股清流了。當然,個人認為,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隋煬帝一生東征西伐,統一南北,還得忙著開鑿運河,可能後宮之事,也有心無力吧。
如果隋煬帝知道後人給他編排出了那麼多風花雪月的故事,以他的性情,或許還會自嘲一番,要是真的就好了,江山美人,誰不想都在懷裡啊!
參考文獻:
《隋煬帝傳》
《隋書》
-
4 # 靈石蘊
從史書中得到一些古代真實情況,心情愉悅。可看到楊廣篇幅時,我懵了,以為自己到了神話世界……說楊廣昏庸、說楊廣荒淫、說楊廣好大喜功、說楊廣壓榨民力……這些,都可以有,我也能信,畢竟歷史從來不缺少無道昏君,多一個楊廣不多
可史書中的楊廣幹過什麼事情呢?
他學人家玩曲水流觴,玩出了新高度。一般人玩,只不過是大家坐在溝渠兩邊,上游放碗,碗中盛酒,酒碗順流而下,漂過跟前時,大家隨意取碗喝酒。老楊呢,是皇帝,當然與眾不同,自己彎腰取?太低階了!他讓工匠造木頭人,木頭人坐船,船順溪而下,遇到人時,木頭人端酒奉上,酒取走後,再自行打酒,繼續順流而下……
厲害,這木頭人,絕對超越了當今的工業4.0
楊廣還學人家建造園林,很有皇家氣勢,叫西苑,方圓200裡,裡面挖了一個人工海,不大,才方圓十里,不過海中造了幾座山,叫蓬萊方丈,高出水面三四十米,山上還有宮殿……我就想知道,這樣的山,吹出來,得多少法力?築基期夠不?有玩土木的朋友,可以算一算
史書看到這裡,楊廣我還沒見過幾次面,可對一神人印象深刻,他叫宇文愷,工部尚書,開府儀同三司,木頭人是他造的,西苑是他建的,他還幫楊廣造了一輛戰車,叫風行車,因為太大,又稱觀風行殿,上面能乘坐戰將數百名,車下有軸,能推著跑……楊廣就是坐這這輛車,遠征的西域,比二路汽車還好使……
講真,後來楊廣玩水,宇文愷給他造出個長600多米的龍舟,我也信了
唉,這樣的記錄,誰能知道真正的楊廣到底啥樣?只能去掉誇張的描述,按照他做的事,整體去推測,隋煬帝到底是誰!
-
5 # 老孫的火器工坊
紀錄片《大隋王朝》的主題曲對這位飽受非議的君王做了最好的詮釋:
文質彬彬,
威風凜凜。
只道是併吞八荒,
功蓋萬古;
橫槊賦詩,
笑傲前塵。
卻不料,
南征北戰竭民力,
予雄予智失民心。
眼看著,
如畫的江山都喪盡,
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
只落得,
一代英雄歸黃土,
幾行煙柳掩孤墳。
這才是,
運河悠悠連今古,
載舟覆舟俱凡人。
我們所認識的隋煬帝,都是從電視劇或是小說、評書 《隋唐演義》裡面的隋煬帝,這裡面一般是這樣介紹他的 :隋煬帝, 姓楊,名廣。陝西華陰人。隋文帝之次子。其父楊堅,為北周靜帝之外祖父,弒君篡位,即隋文帝也。楊廣唆父貶兄,奪得太子位,後欲早登基,弒父殺兄。即位後,好大喜功,大興土木,修長城,建離宮。荒淫無度,為欣賞瓊花,開運河,造龍船,載美女,遊揚州,樂而忘返,勞民傷財,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被宇文化及所弒。因之,引起群豪蜂起,各據一方,大者稱帝,小者為王,天下大亂,黎民遭受塗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這裡麵塑造的隋煬帝形象是昏庸、淫蕩、愛好女色、治國無能、任用奸臣的隋煬帝,甚至有書中對他做了如下評價:
評曰
弒父篡國 性兇心拙 荒淫無道 喪失山河
至死不悟 崇尚干戈 暴君如此 阿彌陀佛
偈曰
虎狼蛇蠍兇又毒 畜鬼地獄墮三途
為賞瓊花運河闢 因飽思欲泰山欺
男女裸體逞遊戲 百姓含羞作馬牛
獨夫無知失天下 古今唾棄傳萬秋
這真的是楊廣嗎?一生在位就只是淫樂?就只是荒唐?
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的楊廣,他應該是像秦皇漢武一樣有為的君主,只不過是他太心急,太想看到成績,加上自己原本就有的好大喜功的缺點,所以急功近利,不顧人民死活,不斷徵發勞動力,最終釀成慘劇。
首先我們說說讓隋朝走向滅亡最重要的一件事-----開鑿京杭大運河
唐代詩人皮日休詩曰: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並非是為自己南遊,目的有三:
1.漕運帶動軍事動員能力和物流能力
2.減少物流成本,提高運輸量
3.利用南方軍備為征伐高句麗做準備
現在我們僅僅知道大運河是605年開鑿溝通的。隋政府投入了包括婦女在內、人數達100多萬的勞力。難以置信的是,整個工程在短短的5個月裡就完成了。
再說說另一件事-------三次征伐高句麗
首先為什麼打高句麗:高句麗的位置很重要。 東北是東亞地區第二大平原,僅次於華北平原,而且還有山脈阻隔,是帝王基業。它就跟關中平原一樣,自己可以固守,又可以打出去。不像蒙古高原乾旱缺水,東北水利充沛可以發展農業,有農業就可以發展手工業,而且隋唐時期氣溫高,東北比明代可以容納更多人口。所以在東北能紮下根的政權都是中原王朝最大的隱患之一。 唐玄宗時期,渤海國就能跨海攻打山東半島,還燒了登州城,這就是東北巨大潛力的體現。後來的契丹、女真、滿清也不例外,都是以東北為根據地的。 所以隋煬帝打高句麗是很正確的,如果不滅掉它,等高句麗逐漸發展起來了,尤其是向西進入大興安嶺一代接觸遊牧民族獲得馬匹,變成農耕-遊牧二元帝國,足以吞併中原。連唐太宗說都,高句麗不除,後世必為大患?
雖然隋煬帝失敗了,但他做的事情是很正確的,後世號稱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基本延續了他的政策。隋煬帝打高句麗,唐太宗也打高句麗。隋煬帝開大運河,唐太宗也開大運河。只不過唐太宗節奏把握得好,這些事情做成了,於是他就是聖君。
總之隋煬帝這個人敗就敗在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上。
五個月完成大運河的開鑿任務,這對百姓是個多大的負擔,一次徵發百姓一百萬人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田園荒蕪。隋文帝給隋煬帝留下的家底連唐朝最興盛的“貞觀之治”時期都比不上,直到唐玄宗時期才和文帝時期的家底差不多。可隋煬帝在位十幾年竟然揮霍一空。
面對民變四起、國庫空虛、士族門閥離心離德的境地,隋煬帝仍然決定征伐高句麗,損耗了民力,《資治通鑑》記載: “先是,詔總徵天下之兵,無問遠近,俱會於涿。” “五月,敕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高陽,供載衣甲幔幕,令兵士自挽之,發河南、北民夫以供軍須。秋,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裡,載兵甲及攻取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四方兵皆集涿郡” “詔徵天下兵集涿郡。”
《隋書 列傳第三十五》:【 會帝復徵遼東,徵兵吳會,士卒皆相謂曰 :“去年吾輩父兄從帝徵者,當全盛之時,猶死亡太半,骸骨不歸;今天下已罷敝,是行也,吾屬其無遺類矣 。”於是多有亡散,郡縣捕之急】 劉元進起義,【三吳苦役者莫不響至,旬月眾至數萬】。
但三次都失敗了,隋煬帝見陸路失敗,便決定走水路,他命大造戰船,不顧工匠們的死活,有的工匠常年泡在水裡,腰部以下竟然生蛆。
隋代五牙戰船
如此暴虐怎能不敗。 隋煬帝徵高句麗,既用北方士兵,也用南方士兵。而南方士兵的損失、死亡率還很高,一徵高句麗南方士兵“死亡太半,骸骨不歸”(太半,是三分之二,裴駰 集解引 韋昭 曰:“凡數三分有二為太半,一為少半。“);二徵高句麗,徵兵於南方時,造成了逃亡與劉元進等人的起義,起義軍很快達到數萬人。
就連對他自己帶到揚州的軍隊出現逃跑的情況,他也是氣急敗壞的出臺了連坐制度,通俗的講,就是士兵逃跑殺排長,排長逃跑殺營長,營長逃跑殺團長,一路殺下去,搞的人心惶惶,人人自危,逼的自己身邊人沒辦法,只好軍隊譁變,殺了他。
開鑿運河和征伐高句麗兩件事方向都是正確的,奈何太急功近利,想要畢其功於一役,連唐太宗也晚年也受挫於高句麗城下,以他一代如何能做成,要知道如果隋煬帝能夠眼光放長遠一些,把這些事放在三代四代人去完成,那可能不止能夠避免天下動盪,農民起義頻發的局面,甚至被稱為千古一帝也猶未可知。
-
6 # 軒轅說文史
楊廣(569年-618年),即隋煬帝(604年—618年在位),楊廣(581年)立為晉王,因率軍南下消滅南陳,於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
楊廣影視劇照
在位期間開修了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對後世頗有影響。
然而因頻繁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最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殺害。
史評:楊廣文治武功可比漢武帝,建立五百年未有之盛世,他文武雙全,軍政全能,堪為不世之奇才,一時之罪魁,卻留下千秋功業,能遺惠於萬世。
因此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談及隋唐盛世時是永遠繞不過去的名字。正所謂成就了他人,自己卻落得個一地雞毛。
楊廣少好學,喜歡詩文。他的詩歌反映了他所處的時代風貌,展現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負。
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隋煬帝集》中雲:“陳隋文哀,帝王有作,與眾同波”。
楊廣畫像
南朝至隋,帝王詩中不作王霸之語,而與民間詩人同一風格,確是一種良好的風氣,楊廣詩風功不可沒。
他在推動詩歌格律化,開拓詩歌新氣,,融合南北詩風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詩及其詩風對後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楊廣詩文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然而亡國之君,多被譭譽,但他和後來的那幾位有才華的亡國之君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楊廣“好學,善屬文”,並寫得一手好詩,且看他的文采。
野望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
這首詩是楊廣未登基之前所作,描寫的是南方孤村晚景的寥落和孤寂的意境。
楊廣江南行圖
假借寒鴉表達了詩人在極目遠眺,歸心似箭的心情。沒有了林木、群山的阻隔,遠望帝都視線沒有了障礙,此時當正是詩人和其大哥太子爭儲的時刻。
這詩中當有隱索無盡的意味,遠離京都詩人更能體會到遠離權力中心的孤獨。
這首詩意境渾成,語言又很自然、圓熟,因此博得了許多人的稱讚。
夏日臨江
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
日落滄江靜,雲散遠山空。
鷺飛林外白,蓮開水上紅。
逍遙有餘興,悵望情不終。
此詩潭深岸高、竹修楓長、落日散雲、江靜山空、鷺白荷紅,近觀遠眺,兩相映襯,道盡了作者在工作之餘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遊興之態。且再看他的: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可以說讀過唐詩的人,幾乎都知到那首以孤篇而蓋全唐詩之冠的,張若虛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但卻少有人知道的是,楊廣在張若虛之前早就寫過了,《春江花月夜》最初是南陳亡國之君陳後主所創的一首樂府豔曲。
隋帝國疆域圖
楊廣借題生義,一掃往昔後主的豔媚,將調性和格局開啟。黃昏的時候遠眺長江兩岸,江上:暮靄沉沉,江水浩淼。江面:平坦寧靜,江邊:春花如火,滿滿當當。
春夜潮生,江水滔滔,水波激盪,月星交輝,時光流逝。寥寥數字繪出了一幅江月勝景圖。
詩人在欣賞這清秋月夜,風致婉然,月明星稀的安穩美感之時,從中不難品出詩人對時光流逝,時不我待建功立業的偉大嚮往。
大業的年號始終在砥礪詩人前行,然而,最終翻了車,天下大亂,國家覆亡,身遭橫死,最終被他姨父(李淵)所建立的李唐王朝貶稱”隋煬帝"。
楊廣和皇后影視劇照
嘆楊廣
軒轅
壯志人生非秀場,
東征西討鑄輝煌。
武功文治酬王業,
怎料明朝是哪鄉?
文:軒轅
-
7 # SeaArm
隋煬帝楊廣。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楊侑諡楊廣為煬帝;夏王竇建德諡楊廣為閔帝;皇泰主楊侗諡楊廣為明帝,廟號世祖。煬帝十三歲被封為晉王,兼任幷州主管。
隋煬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間加強了中央集權,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但他好大喜功及經常南征北伐,據研究僅從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間就動用了近540萬民力修建大運河(開鑿通濟渠、永濟渠),長城和洛陽城。又西巡張掖、親征吐谷渾、以厚利誘使西域商賈至洛陽,大業七年(公元611年)引發民眾乃至貴族大規模的起義——隋末民變,更於大業八年(612年)徵集三十萬軍隊攻打高句麗(不包括後勤100多萬民力),幾乎動用了舉國之力,618年楊廣在江都被部下縊殺。隋煬帝在位期間,將科舉制度(科舉制萌芽於魏晉南北朝)正式歸為國家政策,對後世有重大影響,此後歷代均以科舉而選拔人才,隋唐大運河是世界史上最長的運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隋朝大運河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運河代取代。其他功績如討伐吐谷渾(隋煬帝609年攻滅吐谷渾,但到了615年吐谷渾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復國),討占城(隋煬帝605年攻佔城,隨著軍隊班師後,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陰、林邑三郡故地復國。此戰隋軍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劉方也病死於班師途中),討高句麗(三戰均以失敗告終)則對後世影響較小。
隋煬帝即位後幾乎每年徵發重役。仁壽四年十一月,他為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自大業元年至六年,開發了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男丁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隋煬帝年年遠出巡遊,曾三遊江都,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
-
8 # 小方說歷史1990
多少世紀,隋煬帝楊廣因殺兄弒父而被後世的人們定性為殘忍成性、荒淫無道,可與商紂王齊名的亡國之君。近些年來為其翻案者亦不少,稱隋煬帝雖是亡國之君,但並非如傳說所言那般昏庸殘暴。而真實的楊廣在治國理政上成就斐然已經得到歷史學家認可,隋煬帝對後世的貢獻也是巨大的,甚至被視為可以與漢武帝爭個高下。文武雙全的楊廣在隋文帝楊堅眾多兒子中可謂是最出類拔萃的一個,他的軍事才能很早就已經顯現出來。滅南陳二十歲時的楊廣便統帥三軍對南陳進行征討,大軍搶關奪隘、攻城掠地、勢如破竹,直至攻破南陳京城。他將南陳後主陳叔寶及文武百官俘獲,致使南陳覆滅。進城後,楊廣嚴禁軍士燒殺搶掠,並派人封存庫府,安撫百姓,避免了破城後士兵殺戮搶劫、百姓惶惶不可終日的災禍。他為南陳軍民早日心悅誠服地歸順大隋起到了決定作用,也對以後佔領其它地域的百姓起到了示範作用。鎮壓叛亂公元590年,江南高智慧發動叛亂,楊廣即率大軍前去鎮壓。在採取軍事打壓的同時,還對當地軍民進行安撫,最終使江南平定、安寧。御突厥公元600年,北方突厥南犯大隋,所到之處,屍橫遍野,火光沖天。楊廣親統三軍北上抗敵。並將北突厥軍打跑,拒敵於國門之外。這些足以說明楊廣的軍事才幹及禦敵能力超強。修建京杭大運河楊廣登基後,為了發展農業,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下令修建大運河。運河的格局和規模浩大空前,沿河兩岸的農業可謂雨露滋潤、五穀豐登。運河交通運輸更是百般爭流,一日千里的繁忙景象。開疆拓土公元608年,楊廣派軍攻打吐谷渾,並將其滅亡,拓疆開土數千裡。第二年楊廣又出巡西行,足跡遍佈甘肅、青海、新疆等地,使其成為中國至今不可分割的固有領土。西城二十七國君主紛紛前來朝拜,表示臣服。他還下令打通了中西絲綢之路,加強雙方的貿易往來,促進了市場繁榮,對西邊邊境的穩定起了巨大作用。完善科舉制楊廣制定了進士科,完善了隋文帝時的科舉制,透過考試選撥人才。這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沿用至今。楊廣派員對古典文集進行整理編撰,對藏書分為甲乙丙丁為目,首創四部分類法。這些措施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個人修為楊廣文采也極為出眾,不僅寫一手好字,且自創一體。其詩詞、歌賦更是高人一籌。他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春江花月夜》在文壇上佔有著重要地位。為大隋的建立與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作為一個開疆拓土、揚國威於世的皇帝是合格的。
回覆列表
答案:不是。
成語應為席捲八荒。
席捲八荒
【拼音】: xí juǎn bā huāng
【解釋】: 席捲:像卷席子一樣把東西捲起;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形容力量強大,控制整個天下。
【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舉例造句】: 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里傾心,四方仰德。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