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騙騙
-
2 # 是詩歌還是遠方
金陵十三釵屬於戰爭劇情片
-
3 # 薰衣草29000
《金陵十三釵》一方面是張藝謀再度演繹《紅高粱》“戰爭傳奇”式的迴歸;一方面又是張藝謀弱化個人風格,突出通俗、國際化的自覺轉變。
《紅高粱》是感性、粗糲、癲狂、抽象儀式化的,它對民族的反思充滿著精英式的啟蒙意味。
《金陵十三釵》則是理性、精良、冷靜、具體寫實化的;它的反思批判,更為通俗和國際化——對戰爭對法西斯行徑對反人類的日本軍國主義的反思與批判,不僅可以引起華語世界的關注,同樣可以叩響全球範圍內對日本侵華罪行的反思與批判。
相比《紅高粱》,《金陵十三釵》弱化了導演的風格,突出“好萊塢”式的國際化表述:強烈的普世價值和文藝色彩的商業片——這是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所青睞的型別。
-
4 # ┌;Ms.L琳
金陵十三釵》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克里斯蒂安·貝爾、倪妮、佟大為、張歆怡、黃天元和渡部篤郎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12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1]。
電影的故事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裡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一個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華人、一群躲在教堂裡的女學生、14個逃避戰火的風塵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軍人和傷兵,他們在危難的時刻放下個人的生與死,去赴一場悲壯的死亡之約。
-
5 # 當然是清茫啦
說到戰爭,有一句話說的好“人類永遠無法滿足自己的慾望,戰爭只是開端”今天介紹一部電影《鍋蓋頭》。伊拉克,戰爭,美國,世界局勢圍繞著這個話題已經轉了很久,在美國士兵死於伊拉克戰爭的數字達到2000的這當口,《鍋蓋頭》上映了。且不論世界局勢會如何發展,估計大部分人已經厭煩了有關伊拉克和戰爭的話題。而《鍋蓋頭》更是把曾經的傷疤揭給大家看,正如同回憶錄裡那句很男人的話:“士兵成了英雄,社會在慶祝戰爭造成的死亡和毀滅,這兩件事情是做士兵的永遠也不會慶祝的。”真正的詮釋了什麼是戰爭的殘酷,喜歡看的小夥伴也可以去觀看。
-
6 # 亞維爾DWR
《東京審判》,當時我看著部電影是其實很氣憤的,但是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就感覺有一絲絲恐懼感。尤其是南京大屠殺、埋人時。
-
7 # 星辰老莊3C5H
現在想起來的就是《集結號》,因為很殘酷,真正的兵不厭詐,無徵兆的死亡!然後就是《芳華》,也是無徵兆的突然炮響,好像就是在眼前,真實!最後是《紅海行動》,沒有無所不能的英雄,只有周密的計劃與團隊合作!
-
8 # 山城故事多
提起戰爭題材的電影,可能很多人都會立馬想到《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黑鷹墜落》等這些國外的優秀影片,彷彿一時間想不起來好的中中國產戰爭電影有哪些。
那麼,在這兒我就安利兩部評價比較高的中中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然後談一談它們對於戰爭的詮釋,還有揭示的一些道理。
第一部介紹的是馮導的《集結號》,是一部以第二次國共內戰和北韓戰爭為題材的中中國產電影。
該片講述瞭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執行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團長劉澤水下令,以集結號為令,聽見號響就撤退。慘烈的戰爭在炮彈的轟鳴中開始,九連的戰士死傷慘重,排長焦大鵬,犧牲前說自己聽見了集結號,穀子地自己沒有聽見,他決定死守陣地。
九連打退了敵人三次進攻,炸燬二輛坦克,殲敵無數,全連除連長谷子地,47人全部陣亡。這場戰爭改變了穀子地的人生。由於部隊改了編號,穀子地找不到組織,九連犧牲的烈士們也被認定為失蹤。穀子地開始了艱難的尋找,為九連的兄弟們討個說法,也為了探明當年集結號的真相。
《集結號》使中國戰爭電影進入了正面書寫普通士兵個體生命價值的時代——即使最後他們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即使他們的犧牲只能給他們的家屬帶來700斤小米,即使那些戰士明明是犧牲的卻被列為“失蹤”,可能到最後連個名分都得不到。在戰爭中,他們普通的像塵埃,他們堅硬的像城牆。
《集結號》有很多地方其實也在向美國的戰爭電影學習:美國的戰爭電影中,將軍、領導一向是居於幕後、不加以突出表現的。看看之前的中中國產戰爭片,通常是大肆渲染英雄主義、浪漫主義,一片歌唱英雄、讚美領導之聲,普通計程車兵們則為了虛無的理想、主義和看不見的人民而死。
但是在《集結號》中,他們是為了看得見的兄弟而死,為了看得見的信任而死,他們沒有說一句空洞和美麗的廢話。它擯棄了傳統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手法,還原了戰爭的殘酷無情、荒謬絕倫。它沒有歌頌,甚至也沒有批判,而是以冷靜的敘事角度講了一個極為殘忍和迷亂的戰爭故事。
有的觀眾看了以後這麼來形容這部影片:一次事先未知、有去無回的戰役;一群生死與共、血肉相連計程車兵;一位丟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棄的執拗軍官;一段永遠沒有吹響的集結號,所演繹的不為人知的戰爭故事。
就在《集結號》打動中國網友的同時,也打動了一個日本網友。上面這張照片,是《集結號》日語版的封面,名字叫做《戰場的鎮魂歌》。為了獲取更多的點選量,片名改為《國共戰爭》,從彈幕上可以看出,影片一開始日本觀眾是對這部影片嗤之以鼻。結果看到最後,發現這部電影真的還不錯!!甚至讓日本網友覺得中國電影超過了日本電影。
接下來介紹的是,姜文導演的一部戰爭題材電影——《鬼子來了》。這部影片可以說是中中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反映“戰爭與人”主題的中中國產電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鬼子來了》是一部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影片,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末期,河北某偏僻鄉村掛甲臺的老實村民馬大三迎來棘手難題:某人將分別裝有日本鬼子花屋小三郎和漢奸翻譯董漢臣的麻袋扔給他,聲稱不日來取,卻遲遲不見其來。
厚道的馬大三一邊將兩人當親爹孃侍奉,一邊同村人商議計策,最後決定將兩人處死,但終因“天意”不了了之。巧舌如簧的董漢臣為自救,設法令掛甲臺村民與花屋小三郎簽署合約,稱將花屋安全送到日方憲兵隊後,村民可得到幾大車糧食。馬大三與眾村民興高采烈趕到憲兵隊,將俘虜交由日方,然而日方並無“以其禮還其禮”的教養。
看了前半段你可能會一直笑,到了後半段就漸漸笑不出來了,看完了之後只會覺得深深的悲哀。在抗日戰爭中,我們是勝利的強者,也是被侵略的弱者。整部影片發人深省,我們生活在當下這個抗日神劇的年代,是不是更應該理性、真實地去看待那段歷史。
《鬼子來了》這部影片一反中國電影傳統的敘述和鋪墊方式,異常坦率直接,充滿力量與激情,體現了人性的複雜與多面性。整部影片反映了華人忍讓但堅韌不拔的性格,觀眾可以看到在華人心底裡流動的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種善不能被隨便欺侮。
電影將原著中描寫“軍民奮勇抵抗侵略”的主題擱置,注重提煉“農民愚昧”和“戰爭荒誕”的一面,筆鋒直指華人弱點,將更多憂患意識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這一點讓我從中看到了些許魯迅先生的影子。
黑白電影的真實感和記錄感給予觀眾真實的回饋,手持攝像機的搖晃感給人一種歷史的滄桑和畫面的撕裂。這部電影裡包含著姜文對那段歷史的解讀。影片中過多的展現中華民族的愚昧無知,對民族的諷刺,其實是在用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來揭示歷史的另外一面。如此不落俗套在眾多戰爭題材的影片中才會脫穎而出。
另外,附上兩段姜文導演的自述,瞭解一下他拍這部電影的初衷。
1、我為什麼要拍“鬼子戲”?
姜文說:這部電影不僅是再現日本軍隊當年的暴行,更是出於一種警世的責任。在這部影片裡,日本軍屠殺的是真正的中國老百姓、中國平民。而事實上,當年日本軍也確實殺過很多中國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發生過這樣的慘案。
我想透過這部影片告訴日本觀眾:你們要真正面對這段歷史,別想再否認。我也想以此告誡中國觀眾: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無端地報以善良。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實,華人和日本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2、我為什麼不在影片中讓中國觀眾痛痛快快地“打”鬼子?
姜文說:拍這部電影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改變一些抗戰題材的“老片”可能會給人,尤其是給日本觀眾造成的一些誤解。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那些片子都是很好的,確實起到了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作用。但這些電影也有一些問題。
比如說,這些老電影被日本人拿到日本去放,並以此教育日本的年輕人說:你們看,中國的老百姓哪一個不是間諜,他們哪個不是不穿軍裝的軍人?既然他們“全民皆兵”,我們就可以對他們“全民殲滅”。於是,我們的這些老電影成了他們掩蓋當年屠殺中國平民的把柄。但事實上,那時候我們並沒有“全民皆兵”,那只是我們的一個理想。而我們現在拍電影,就再不能給日本人這種口實了。
我覺得透過拍一部電影過嘴癮是容易的,而且往往能很急功近利地討點好,但是事情過去之後既不起作用又不能使觀眾真正進行思考。我拍《鬼子來了》就是試圖讓觀眾明白,如果想避免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那段不愉快的歷史,除了過嘴癮還有什麼辦法。我不敢說《鬼子來了》給出了這個結論,事實上我一個導演和一部影片也做不到,最高的理想也就是有個方向吧!
-
9 # 閃電狗看電影
中中國產電影中戰爭戲逼真的我認為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算一部。
開頭,李教官為保護女學生放棄最後逃生機會,帶領小隊做出最後抵抗日軍,以此渲染劇情基調。悲壯的戰爭場面著實敲打著那顆撲騰的中國心。對戰爭場面的刻畫,這部電影讓人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每一顆子彈打在地上和戰士的身上時都是那麼的真實。
向來擅長攝影和運用色彩的老謀子在影片裡更是將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柔和完美融合在一塊。
例如彩色布匹和建築一起爆炸的悲壯與燦爛的一幕;
-
10 # 藍海貝
紅海行動,集結號,狼牙山五壯士,還有好多小時候學校播放的抗戰電影,看完寫觀後感,近年上映的敦刻爾克,珍珠港,馬上上映的八百終於來啦,有去支援的嗎,害怕的淚如雨下啊。
-
11 # 盼遊旅行
沒有當過兵,沒有打過仗的人,是無法理解戰爭的恐懼感。但是,如果要為國家而戰,我不認為華人會退卻。如果退卻,我認為真的不配當一個華人。
-
12 # 文刀音悅
據說這部電影是毛主席瞭解了上甘嶺戰役之後作出指示,將此次戰役拍成電影,這是多麼大的榮耀?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接受了這一光榮任務併成功拍攝上映。這部戰爭片讓觀眾對北韓戰場和美帝國主義醜惡嘴臉有了更加細緻的瞭解,也更加激起了中華民族同胞的愛國熱情,意義極其遠大。
上甘嶺戰役極為慘烈,激戰程度也極其罕見,華人民志願軍兩個連阻擊幾萬聯合國軍寸步難行,在敵人的轟炸之下山頭都被削下去兩米多高。電影《上甘嶺》是選取的戰役第二段(坑道狙擊戰)的一段場景,透過志願軍某部八連這樣一個連隊在連長張忠發的帶領下轉入坑道阻擊敵人,最後發起反攻,收復主峰的戰鬥歷程,透過以點帶面的拍攝手法,再現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謳歌了志願軍戰士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
打仗是既激烈又殘酷,每天都有傷亡,但是他們的生存條件卻是更加艱苦,最可怕的就是坑道內嚴重缺水,戰士們嘴唇都因為缺水而裂開,嚼一塊餅乾都咽不下去。好容易弄到點兒水還被機槍打漏了,剩不了多少,這點兒救命水還要先給傷員喝。就是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全連指戰員克服困難、互相鼓勵,有時還苦中作樂唱起了《我的祖國》這首歌,透過這部電影也使這首歌唱遍了祖國大江南北。
劇情不再介紹,需要您親自感受一下,這絕對是一部最逼真的中中國產戰爭片。
-
13 # 沙發上的哥哥
上初中時看過《黑太陽731》,就一遍卻讓我記憶猶新。戰場上死了也還好,被鬼子抓到731研究所做人體試驗,那可是生不如死。太恐怖,從那之後對日本鬼子開始憎恨,鬼子的行為純屬反人類,超過了戰爭的本質。
-
14 # 王玹
80年以前的電影,血戰臺兒莊,紅日,上甘嶺,南征北戰,近期的,集結號,紅海行動,太行山上,都是非常不錯的電影,真實行強,具有愛國教育意義。
回覆列表
《狙擊手》,到7月30日,張藝謀馬上就會迎來他的又一個“第一次”,首部戰爭片《狙擊手》將上映。在此之前張藝謀雖然也拍過含有戰爭元素的電影,比如《紅高粱》和《金陵十三釵》等,但那些電影都不是真正的戰爭片,《狙擊手》將是他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戰爭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