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繼續征途
-
2 # 李阿劑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這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經歷和感受。我原先是在一家國企工作,而且工作了大約10年左右,後來,離職了去私企。記得有一天晚上,大約6點左右,我飯後出來溜圈,剛好迎面走來一對老同事,我原先單位的,比較熟的,就想上前打招呼,熟人嗎,總得見面問候下。可是,讓我意外的是,他們倆就好像沒看到我一樣就走過去了!我一下子愣在當地!現在的人,咋這樣啊?太現實了吧!而且,他們倆剛來的時候,我沒少幫助他倆啊。這麼快就忘記了,我離職還沒到半年呢。他物件剛來的時候有病住院,我手裡只剩700多,拿了500元去醫院看他們,因為年輕人剛上班條件都不好,所以去看下,也體現同事間的關懷照顧。那時離月底開支還有半個月呢。而且,平時也沒少幫助他們。哎,人嘛!
回來,轉念一想,也沒啥奇怪的。現在的人,多現實,除了父母和錢,別的又有什麼能留在他的心裡呢?離開了崗位,我對於別人已經沒有多少價值了,當然可以搭理我也可以不搭理我了,除非你升為市長,或者發達了!當然,也不排除人家可能真的沒看到我,也未可知。這樣一想,也就釋然了。
人活著,自己高興就好,不必太在意這些雞毛蒜皮的事。經歷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以上是我的分享,不喜勿噴。
-
3 # 職場卡哇伊
職場多數人還是勢利的,人走茶涼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你相信他們會很在乎你,只能說明你很傻很天真。
第一,職場關係,更多的只不過是表面關係不信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那些平時上下班見面打招呼,沒事一起聊聊天的人,刨除工作你們還有交集嗎?你們一起私下聚會過?一起逛過街購過物?逢年過節有過走動?基本上沒有吧,而這些恰恰都是人與人交往中再正常不過的舉動了。只能說明,你們之間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同事罷了,相互之間只是一種客套,根本沒有什麼心與心的交流,更沒有什麼發自內心的關心。所以,不要天真的以為別人問你啥時候離職就是在關心你,這跟見面問“吃了沒”並無二致,沒準是等著看你笑話呢。
第二,人走茶涼,是職場必然別說你只是一名保安,就算你是一名領導,也免不了人走茶涼的尷尬。首先,你在單位工作時就不是所有人都認識你,你走了別人更不認識了,尤其是一些後來的同事,沒準還以為你是哪個來上訪鬧事的呢,怎麼會待見你?其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既然已經離開,那就不再是單位的人了,別人也沒必要和你客套了不是?第三,大家都很忙,沒有誰願意浪費時間去做一些無效社交,有這些時間可以幹不少事。所以,一旦離開,就要對人走茶涼這種事有心理準備,不光是你,誰都一樣,何必糾結?
第三,人際關係,是影響你處境的關鍵人走茶涼在每個離職的人身上都會有體現,但對於一個把人際關係處理的很好的人來說,這種感覺還不至於特別徹底。但要是你在職的時候就情商不高,人際關係也不是很好,別人明裡暗裡都巴不得你趕緊滾蛋呢,好不容易盼到你主動離職,你還指望別人會給你好臉色?沒有上去踩你一腳,已經是很給你面子了。所以,在崗的時候,一定不要只會低頭工作,還要把人際關係放在重中之重來好好打理,能在離職後避免不少尷尬。
以上。
-
4 # PM研習社
人走茶涼,無論多高的職位多令人羨慕的崗位,一旦離開了,在想回到以前的榮光就很難了,哪怕是起碼的尊重,有時候也會蕩然無存。
之前位至事業部副總,離職時的經歷讓我徹底寒心了。
當時退股份的時候,財務人員橫眉冷對,美其名曰不知道流程,總經理都簽字了,仍不退款,以公司經營需要留有一定量的流動資金為由,告訴我暫時有困難,無法退還。我自己的錢居然成了公司的流動資金,經營需要?這讓我非常不解,後來搬出來勞動仲裁才再3個月後分3次退還了本金,而之前承諾過的分紅也不了了之,沒有下文。
至少X總X總的叫著,從我走出辦公樓的那刻,這個稱呼就變了,除了跟幾個要好的朋友互相道別之外,我不知道還能再說什麼。幾個月後,因業務關係,已交接的客戶聯絡到我幫我處理問題,吐槽新接手的同事啥也不懂,是我又替他們擦了屁股,結果連個謝謝都沒有,還一副我沒交接清楚的面孔。excel裡清晰的記錄了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問題的處理方法,聯絡人等內容,居然告訴我交接的資料太多,沒有看到。可我清楚的記得我在交接的時候不下3次告訴他這個資料很重要,需要耐心看下,遇到的問題差不多都能解決。
想吐嘈的實在太多,但不想壞了自己的心情。人走茶涼的事例比比皆是,看淡些,對自己是一種解脫。
-
5 # 辛酸職場
你一個保安,都有這麼強烈的反應,我要是跟你說一個縣裡的局長,不當了之後,他的朋友是怎麼對待他的,你是不是會更加的認識到什麼叫“人走茶涼”呢?
我認識我們縣裡一個大局的局長,關係很鐵的那種。因為出了一些小問題,當然不到違法的程度,他被組織免掉了局長的職務。
他的所謂的“朋友”是怎麼對待他的呢?他跟我說,自從他的局長帽子被摘掉之後,他的所謂的朋友對他的態度就完全變了。
舉兩個例子吧:
二,他有一個認識了10多的朋友,反正他是把那個人當真心朋友的。在他沒有被名掉局長的職務之前,朋友邀去哪裡,電話裡是這樣說的:“你在哪,不要動,我去接你。”而現在呢,雖然也偶爾叫他,但是變成了,“你在哪,快點過來吧,走路也好,打車也好。”
我想說的是:很多跟你交往的所謂的朋友,他們其實不是跟你交朋友的,而是跟你的職位交朋友的,他們想著的是你的職務能夠帶給他什麼好處。
是真還是假?不用說,標準答案:是真的。
-
6 # 鍾凌晨風
我在公司擔任總監時,隨便發一個微信,都有很多人點贊,評論。辭職後,無論我發多麼勁爆的微信,幾乎沒有人點贊。我最初還有些奇怪,後來漸漸明白,前公司那些高管還在微信群裡,這些人肯定怕高管們看到點贊而介意。於是,我開始一個個刪除高管,刪完了,還是很少點贊。我不高興了,於是對前公司人員一個個清理,只保留兩三個確實關係不錯的。如果這幾個人長期不與我互動,那我再全部清空。
點贊也就是一種網路上的互動。從最初眾人追捧到後來門可羅雀,可以看到職場上的世態炎涼是多麼明顯。但是,這種情況也是別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你在單位,還是領導,在別人眼裡就是優勢資源,有利用價值。你走了,就沒有價值可言,不理會你也是正常現象。說不定,人家早看你不順眼了,只是迫於工作交集才不得不聯絡。
偏偏我這個人又喜歡發微信。於是,隔一段時間我就看看哪些人在微信上與我有過互動。對於那些百年不點讚的,我真的要動手刪除了。我把自己的心情與你分享,你卻把自己躲在烏龜殼裡,說明咱們確實不是一路人。你不願敞開心扉,我也沒有必要非要與你分享生活。別給我說沒有看到微信,這個時代,有誰沒有用微信?
人啊,透過外表看本質,似乎都差不多。
-
7 # 炊煙在上
是真的。人走,茶肯定是要涼的。
轉崗後多少年沒回過單位,我都忘了。不是我不想單位,那張辦公桌我坐了快20年,還有那窗外搖曳的白楊樹,風中雨中Sunny中的銀色舞姿,能不想嗎?
正如你所言,你想是你想,那只是一廂情願,單相思罷了。何況我還不是辭職。
昔日要好的同事老遠看見,便低著頭。有一位繞道走。他們並沒欠我錢?就連我曾經關照過的,往日老遠就熱情喊著稱呼恨不能燙死你的菸酒攤老闆也涼了。
不用閉門思過,你我都沒有錯。沒離職或在位時,和同事有不能分割的關係,即便年終評先,或許就差你的關鍵一票。既然走了,一切不復存在。
既然離開了,認識不認識就那麼回事。不說平民百姓,即便位高權重,退下了照樣。人走茶涼,這個成語不管來自哪裡,也不管你喜不喜歡,一直用著,從不顯老。
-
8 # 孫洪鶴
如果辭職,你的同事和相關係的人就不認識你了,這一點只能說明:你的所有價值都是公司和這個位置給予你的,這就是咱們老百姓所說的:瞧你這樣,如果有一天你脫了這身皮,你啥也不是。這句話就大致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在職場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年輕人在某些大平臺大公司升為總監、副總、或是哪怕是一個小主管,一天天的很是有排面,然後就就膨脹了,做出了很多錯誤的選擇,比如辭職,以為自己的能量很大可以找到更牛的工作,但是一旦你離開這個平臺,絕大多數是啥也不是了,特別是那些看似有些資源比如經銷商資源或是有些權利的人,但人家圍著你捧你,只是因為你的職位和身份而不是你這個人的本身。
如果一個人離開了公司還能和以前的老闆相處,證明這個人的老闆思維;如果還能和以前的同事相處好關係,證明你這個人是真正的有價值,證明你有沒有價值往往不是在你的公司中,最真實的就是你離職之後的影響力,比如我們都會結交那些確實在職場有能力的人,就算他們離職,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類人多交個朋友,早晚能有遇到的那一天。
職場就是商場戰場,不要糾結同事和職場的關係冷漠,你牛早晚牛,你不行就是不行,同事不可交,是因為同事本身就是存在競爭關係,你離開,正好給別人位置,所以鼓動你離職的都是你的小人。
-
9 # 閒拍的美好生活
人走茶涼,多正常的事!
尤其在工作崗位上有些權力的人,在位的時候,呼風喚雨,人人對他笑臉相迎,還有些下屬也挺會來事兒,工作之餘把酒言歡,頗得賞識。
但畢竟這些下屬都是為了自己的工作利益,才極盡之能事,無可厚非。一旦辭職或者退休以後,這些人都會離你而去。因為你跟他之間沒有工作利益,沒有價值了,他為什麼要來理你?他還要面對其它的人和事。如果這點都認識不到,自己是不是有點傻呢?
所謂自己身上的那個價值感,失落感會一落千丈,都是自己想不開,看不透。我身邊有一位領導,就是因為退休離開了工作崗位,鬱鬱寡歡,沒事就往辦公室跑,跟同事聊聊天,看著挺好的,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因心臟病突發走了,同事都議論說他受不了沒有工作的感受。
我問過幾個同事,工作和生活哪個排在第一位?誰為了誰?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工作第一位。
但我的個人感受是,這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心中才能容納不斷髮生變化的事情。才能和變化和睦相處,身心更健康。
-
10 # 浪裡望來
只能說經歷是從變化與不適應中取得的,就好像從幼年到成年,從幼稚到成熟都有一個經歷期,在這個期限裡去體會學習及不斷的讓自己對現實的沉澱積累,充實自己。
個人覺得這都是很自然很規律的事情,不是有句話叫做有容乃大嗎!這樣錘鍊自己有時候並不一定是壞事。
哎!朋友滿天下,問君知心能幾人!
-
11 # 一靜花水月一
仔細分析回味下還真是有那麼一種滋味在裡頭。人一旦失去存在的價值,就會成為別人忽視的物件。
一個人在社會中,總得有讓人承認自己有價值的資本。一份體面而收入穩定的工作,是大家都認可的一種方式。你到單位上去工作,就是要展示自己的價值,並且這個價值就是以人在單位上的職位和工資收入來體現的。一旦你辭職了,這種價值體現的方式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工作關係也不存在了。那麼在同事眼裡你已不是他們所能一起共商大計,共赴榮辱的人了,對他們來說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價值可言。沒有了工作關係這座橋樑,同事之間那點關係也將蕩然無存,別人對你當然也就沒有了該有的熱情,慢慢也就成為了陌路人了。
當你辭職後,朋友知道了,會認為你是犯錯了或人有問題與同事關係不融洽等等原因才辭職的,也害怕影響到自身的利益,會失去對你原有的好印象和尊重,關係也會變得冷淡了。似乎你會伸手向他們借錢似的而躲著你,跟不認識人似的。有時真不知是自己哪裡錯了,得罪了人一樣。或許這也只是自己的心理做怪罷了。別人只是不願多談怕惹你不愉快。
這些人也不會是真正的朋友,充其量只能成為我們生命當中的過客。所以當你想辭職時一定要想好後面的情況怎麼去應對。
人一旦辭職了,要從一個受人尊重到無視存在這種心理落差中解脫出來,及時調整心態,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重新找一份工作去做,讓別人認為你是有用之人,從而改變別人對你的態度。
-
12 # 努力創作中
這個問題我持不同意見的。其實大部分人一旦辭職,會發生任何人都不認識你似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辭職以後,反而成了朋友,相處起來,好像比以前更親密了。我們廠裡原來有一個會計,姓馮三十出頭,小媳婦很能幹,能言善辯,雖然是會計工作,但是對於銷售,後勤,物流這些方面都有所觸之,且處理得相當不錯,因為我是幹銷售的,與她對接得很頻繁,有
些事情上處理起來,比我還圓滑,但畢竟不是專業出身,對於客戶深一步的管理就不行了,記得山東曹縣有一客戶,小馮電話聯絡的,還不錯,客戶要貨了,一次要三四十件,要過二三次之後,諮詢她做一下市場規劃,想把銷量搞上去,她不懂了,只好委派給我,我過去之後,跟客戶講解,使這個客戶進貨一下子漲到一百六十七件單次,提成我們倆人均分。對於物流這塊也非常用心,每次都能及時快速地把客戶的貨傳送出去,廠里老板娘每天上
午都很少到廠裡,因為有小馮在,她非常放心,還有一點就是為人仗義,記得才上廠裡四五個月時,我遇到難事了,因為買房先交了十五萬元首付,等到拿完鑰匙,又拿十萬元,因為有儲藏間,物業費什麼的,當時我手裡只有七萬元,因為在廠裡幹了六七年了,想從廠裡借3萬元,然後從工資裡面扣,廠長兩口子不同意,急得我幾天吃不下飯,小馮對我說,她能從信用卡里倒出三萬元來,到時再還她就行了,我真感動了,她才來四五個月,這麼仁義,還不害怕我,當然我每個月在廠裡
掙多少,她心裡有數,但這份情無以言表,就這麼好的一個人,因為她想讓廠裡漲三百元的工資,談崩了,廠裡不同意,哎真是無語,這樣過了幾個月,小馮辭職了,她不但對我好,待廠裡別的人也非常好,她走之後,我,還有另一名業務,庫管我們幾個成了朋友,記得上個月,小馮在上班的路上撞車了,不嚴重,但是我們業務出差回來,第一時間去看望她,現在我們幾個每個月團聚一次,真正成了好朋友,比在上班時的關係更密切了。
-
13 # 工具玩家老山東
看淡一點就好了,人走茶涼是必然的,我辭職前是工廠廠長,還兼著武漢地區總經理,走之前有兩個月有薪假要休完,等於人先回家了,兩個月後辭職流程自動走完,結果回家一週發現用習慣了的滑鼠找不到了,估計忘在了過去的辦公室,然後我微信過去的司機讓他找一下我的辦公桌,⊙∀⊙!嗯,發現微信發不過去,黑名單了倒是我的直接下屬車間主任集體來長沙看我,一起吃吃飯喝喝酒蠻有心的
-
14 # 紅藍推演
不一定。因為你一個人的經歷,不具有普遍性,以偏概全具有片面性。
辭職後,原來的同事還認不認識你,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光芒。蔣寧曾是我的同事,我們同在一傢俬企做銷售。儘管他是高中學歷,但學習企業文化、產品知識和營銷技巧,一點也不比我這個大學生差,因為他有著多年的實戰經驗,所以,對知識有獨到的理解。
另一方面,由於他學歷低,要是再找工作,難度會相對較大。因此,蔣寧倍加珍惜這份工作。他的執行力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尤其是與客戶交流時表現出來的生活知識面,更是令我們望塵莫及。
那時,老闆新上了一款產品,為了儘快開啟市場,就出臺了一個極富挑戰性的獎勵政策。我清楚的記得,極差寫到回款100w時,獎金是12%。也許,老闆認為,我們中沒有人能做到這個業績。
蔣寧聽了老闆的新品培訓後,從代理商和消費者的角度,又提了幾個問題。我們一起交流探討時,蔣寧都記在了他的本子上。後來得知,當晚,他回家又認真反思了幾遍,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話術。
接下來的時間裡,蔣寧就重複著三件事:
1.拜訪老客戶,布新品;
2.請大客戶轉介紹新客戶,專門銷售新品;
3.不厭其煩的做好宣傳工作和促銷活動,一是加快渠道的走貨量;二是自己蒐集新資料,進一步拓展增量市場。
一個月下來,蔣寧的業績真的達到了100w。眼看12w獎金就要到手,老闆卻玩起了花花腸子,說什麼公司花了很大的廣告費用,算下來公司的利潤也沒有12%了。於是,要分攤6w的廣告費用到蔣寧的市場區域。
這下蔣寧不幹了,在與老闆交流“白紙黑字”無果後,無奈的辭職走人。
說實話,當時我都向蔣寧投去了崇拜的目光,認為這樣的銷售人才到哪兒都會風生水起。
因為“蔣寧事件”的負面影響,其他銷售人員也沒了幹勁,都在擔心老闆出臺的政策到底算不算數?公司業績日薄西山,最關鍵的是沒有人能超過蔣寧的業績記錄。
由此可見,只要你身上有他人無法替代的光芒,原來的同事,甚至是老闆,都會惦記著你,瞭解你的動態,以便在適當之時,再度攜手,強強聯合,共襄盛舉。
辭職是自己的理性選擇,不必在意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大家在一起工作,本來在各自的崗位上,在領導的帶領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團隊創造價值,進而獲得自己該得的薪資,是一件開心的事兒。
然而,由於領導個人的喜好,導致自己受到一些不公待見;由於同事間的你爭我鬥,導致關係冷漠;由於升職加薪和發展空間受阻,導致自己心灰意冷;或者由於個人職業規劃與公司發展戰略相悖,而另謀高就…都是正常現象。
既然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辭職,就應該把重點放在重新開始上,而不必在意原來同事的態度。無論是祝福,還是譏笑,在一個心智成熟者面前,除了淡淡一笑,難道還值得為之影響自己的心情嗎。
人情如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自古以來就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對於辭職者而言,在新的環境下,幹出讓人刮目相看的成績,讓哪些當初不認識你的人,為你喝采,甚至巴結你,才是最有力的回敬。
-
15 # 硬核心理
離職之前我是個小領導,離職之後就像廢物一樣,人家根本不拿你當一回事,這就是現實,有什麼好抱怨的呢,人生如白駒過隙,時光苦短,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可以了。
我任職過的每一家公司,離職之後都是人走茶涼的局面,當然,在工作中我也會遇到一些死黨,那些不是死黨的人,自然沒必要把你當一回事兒了。
清楚記得,當時我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部門經理。我這個部門,有一個小夥子,做事特別認真,人也很Sunny,看不出一點點的瑕疵。但後來事實證明,這都是表象。
我有一次跟他說,我可能要離職,如果我離職我就把你提上來,推薦到我的位置上。我當時跟公司的老闆關係處理的不錯,如果我向老闆建議,讓這個小夥子來替代我的職位,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這個小夥子當然也很感謝我,對我信誓旦旦的說,一定會記得我的提攜。我當然也不是要他記得我的恩情,我只是覺得這個人還可以,舉手之勞的帶他一把。
後來離職的時候,我跟老闆建議了他,因此在我離職的當天,老闆就任命他為部門經理,並一手負責與我工作上的交接。
本來這個事情,到這地步就已經很完美了。我也從來沒有想到過還會回去,但是命運的安排又是如此的玄妙,在我入職的第二家公司,竟然跟原來的公司有業務上的交集。我新公司的老闆,也就讓我來全權處理這種關係。
有一天我回老公司,當時快到中午,我就準備喊那個小夥子一起去吃個飯,關心一下他的事業。結果在我說出一起去吃飯之後,他居然明確的拒絕了,他說他現在沒有這個習慣,在工作時間內去跟別人吃飯。這讓我想起以前,中午在外面吃飯,他可沒少去。
我想到的是,他可能會顧及到一些紀律作風問題,不去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人與人之間有太多不同。我也就沒有當一回事,我轉頭就找到老東家,他一看我,就問我是不是來蹭飯吃的。
我和老東家之間關係一直處理的不錯,所以也沒有否認,一笑而過。最後,老東家請我在外面吃了一頓飯,我們聊了一些各自的近況,同時也表明了自己的新立場。
吃完飯之後已經是下午三點多鐘,路過老公司的時候,遇到了以前的辦公室主任,他問我是不是叫那個小夥子一起吃飯?我說是。結果他反問我,人家不去,對不對?我又說是。然後他一語道破天機,說,人家是怕你要他請客所以才不去!我問他是怎麼知道的,他說是剛才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對方自己說的。
當時我聽到這個話,真的是無地自容,好像我是來找他蹭飯一樣,心裡五味雜陳。回去之後我越想越生氣,如果下他的黑手,顯得我這個人太小氣,不給他一點顏色,他完全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人情世故。
我和那個小夥子在一起工作許久,我突然想起來,以前每次到外面吃飯,他都沒有買過一次單,不是我報銷,就是我自己掏錢。為什麼當時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他這個人的工作能力,還是有的。
但在職場上,做事之前先做人,如果你連人際關係都處理不好,你的事情肯定也會處理不好的。
由於我和老公司還有業務上的交集,因為這層關係,我的老東家就指派那個小夥子跟我對接專案,我當場就拒絕了,我叫他換人。老闆就要問我為什麼?我就把那天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老東家若有所思。
過了兩天,老東家重新指派了一個人來跟我對接專案,那個小夥子已經被轉崗了。我的老東家是個快人快語的人,他直接跟小夥子說,不是我想轉你的崗,而是有人覺得你不行。
-
16 # Excel從零到一
是的,離職後同事對你的態度,取決於你對他們的有用程度,如果你辭職後,找到了更好的工作,甚至更高的職位,那麼同事對你肯定是笑臉歡送,如果不是,大機率過了兩三個月也就相忘於江湖了。
我大學學的是機械設計,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汽車配件公司上班,在職的時候自認為和小組的2個同事的關係處得不錯,他們有什麼問題跟要求,我幾乎都是有求必應,幫他們趕進度,做分析。這樣的工作持續了一年,也厭倦了在廠裡呆的日子想出去闖闖,臨走的時候請他倆吃了一頓飯,飯局上他倆還說:我雖然走了,但是友誼長存,以後有什麼事情直接支會一聲就行。
離職後,就很迷茫,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大概過了兩三個月,決定去廣州了。到廣州後找了一個還不錯的單位,但是需要上一家企業的離職證明,否則的話不予辦理入職,我立即聯絡了上個公司的人事,他表示離職證明可以開,但是用章需要一個人來簽字,我們立即就想到了我這兩個同事,跟他們發微信都是石沉大海,沒一個人回我的,最後無奈我坐了飛機,當天來回,自己去開的離職證明,回公司的時候還遇到他們了,他們兩個看到我就跟見了鬼一樣,立馬躲多一邊去了。過了一兩年,我又到上海發展,在朋友圈發了招人資訊,其中的一個人看到了,就問我他能去嗎,想到過往的經歷,我直接回復已經招滿了,隨後就被他給拉黑了。
這應該也算的上是我在職場中的一個課了,在職場上不要把所謂的友情看的太重,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相互利用,你們關係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可以利用價值的多少。當你毫無用處的時候,你們的這段關係往往也就不復存在了。
我不否認有極少部分人能在職場中遇到真朋友,但是這個機率很低,工作後才發現,人這一輩子最真摯的友誼都是在校園裡,出了校園什麼都變了,每個人都很忙,都需要為明天而努力,哪有那麼多時間深入的瞭解一個人,大多時候情況下,離職也就意味你們關係的結束,可能這輩子都再也見不到了。
-
17 # 劉丙潤
第1天我向公司老闆提出離職,第2天在菜市場碰到了公司老闆,打招呼的時候老闆連瞅我都沒瞅我一眼。
當時我還天真的以為老闆是不是沒有看到我,我走到了老闆的跟前,手舞足蹈的給他說一聲老闆好,然後把手都差點拍到了他的臉上。
可是沒有想到老闆只是冷哼一聲,扭頭就走了。
於是我不死心對著老闆的衣袖說,老闆我在給你打招呼呢,你剛才是不是沒有看到我呀?
老闆說了一句話,讓我終身難忘。
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為什麼一些員工只要離開了自己的崗位,只要離開了自己的公司,好像周邊所有的人都不認識自己了,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背後的緣由是什麼?
第1點,我的親身經歷。在我大學畢業之後進入了一家企業工作,那是我的第1份工作,我非常珍惜也非常看重。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公司老闆帶我實在是不敢恭維,老闆見到我之後第1天就拍了我的肩膀說。
小夥子你是一個老實人,既然是一個老實人,就得辦老實事,踏踏實實地在這家公司當中工作,公司肯定不會虧待你的。
得到了公司老闆的保證,我在公司裡面更加賣力的工作了。
每天早上9點上班,可是我早上8點就來到了公司,又是打掃衛生,又是端茶倒水,把這麼多各樣的衛生全都打掃完畢了,整個辦公室煥然一新了。
我在自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稍微休息一下,馬上就開始工作,那個時候的工作勁頭簡直就是沒得說。
再加上我年輕,學本事學能耐,也學得比較快,各種各樣的資源第一時間全部能夠消化吸收,所以在公司裡面成長應該是最快的。
隨著我的成長越來越快,有一些其他的公司也對我伸出了橄欖枝。
一些公司甚至能夠給我開出每個月8000塊錢的工資,對於我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
要注意,我在當時那一家企業當中,每個月的工資也不過5000塊錢而已。
但是當時我想著不行,就算別人給我開出1萬塊錢工資,我也不能隨便離開這家企業,畢竟公司老闆對我有再造之恩。
可是眼瞅著別的公司給我開的工資越來越高了,有的公司甚至承諾去了之後就可以直接工作,壓根沒有實習期一個月給我13,000塊錢。
當時我聽了之後心都爬到了嗓子眼裡面,然後我去找到了公司老闆對老闆說。
我現在每個月5000塊錢工資的確是有點不太像話,人家別的公司每個月給我一萬三千塊錢的工資。
我也不是說拿這件事情要挾老闆,只不過這件事情讓我心裡面的確有點不太平衡了,我也不太能夠控制得住。
我來咱們這家公司裡面已經工作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了,在這兩年裡兢兢業業為公司也做了不少的貢獻,咱們公司是否可以適當的給我漲一點工資呢?
誰知這句話不說還好,這句話說了之後,公司老闆的兩隻眼睛瞪得有銅鈴那麼大。
然後一拍桌子說你這是翅膀硬了想單飛對不對?好你現在就飛,你現在就飛出去,沒有這家公司你什麼都不是。
你不會真覺得公司把你培養成人才之後就沒有留下備用人與選拔,告訴你咱們公司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才,你這是被別人挖牆腳了,跑到這裡來威脅我。
好,那我就看看是我給你漲工資還是你跑到別的公司裡面去。
眼瞅著公司老闆說話都語無倫次了,我也意識到犯了錯誤了。
但是從公司老闆的角度出發,他未必這麼想,所以我們兩者之間有了矛盾,而且這個矛盾短期之內還無法調節。
再後來我在公司當中的地位越來越被架空,來到公司之後除了喝茶倒水,什麼任務都不用去做,公司也挑選了兩個備用人員。
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把我的技術全部學到位,解決其後再把我架空。
當時我就想如果我繼續在這家公司當中工作,好像沒有太大必要的。
因為這家公司要麼開除要麼我自己走,與其等著公司開除我,我還不如體面地離開這家公司。
畢竟以公司老闆的脾氣和摳門的特性來看怎麼了,他開除我難度太大了,肯定到時候戴高帽,穿小鞋,各種各樣的陰招使之不斷。
雖然我對公司還有感恩之心,但是奈何公司不需要我了,雖然有那麼一點點的可悲。
所以我給公司老闆提交了辭職申請,公司老闆也爽快地簽字同意了。
可是沒有想到在我離開公司的第2天,我之前的一些群組陸陸續續地把我踢出去了。
而之前一些生意上的夥伴或者同事也陸陸續續把我拉黑了,只有那麼兩三個人還保留著我的資訊。
其中一個人屬於我的好朋友了,他給我發訊息說你是不是得罪老闆了,只要你離開了公司,公司老闆就一直說你壞話,現在還在辦公室裡面說你的各種壞話呢。
在不明白事情的發展或者來龍去脈的時候,和你保持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還是比較穩妥的。
可是直到我在菜市場上見到老闆,並且主動給老闆打招呼的時候,才發現事情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公司老闆已經把我當成了不死不休的敵人對待了。
當然我的情況的確是有點特殊。
畢竟我在這家公司當中以及從這家公司跳槽離職顯得不是那麼順利,以至於和公司老闆結下了樑子。
但是在之後的工作當中我也發現了問題。
好像只要我們一離開原來的崗位,那麼自己在原來崗位當中積攢的人脈,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計。
之前的朋友也都變成了陌生的路人了,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2點,職場當中的利益交換。其實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在職場當中最核心最本質的就是利益交換。
而這個利益交換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對於職場當中的員工也好還是關係也好,起到了一個平衡的作用。
簡而言之,我之所以把你當朋友,是因為你對我能夠有幫助。
而我之所以不把你當朋友,是因為你對我沒有幫助,當我們明白這一條關係鏈之後,再接下來的事情怎麼看怎麼有道理。
所以我們單純地從這個利益鏈條的角度分析,一旦我離開了這家企業,就意味著我不能夠對這家企業當中的其他員工提供任何幫助。
既然我已經無法為他們提供幫助了,那麼從這家企業的員工的角度出發,他們也沒有必要或者不太能夠和我去保持聯絡了。
因為保持這樣的一種聯絡,對於雙方之間都是一種損耗,而這一部分損耗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不可控。
第3點,怕引起誤會。這一點其實也很容易理解,比如一個員工突然之間離開了這家公司,離開了這個崗位。
公司當中的老闆知道你為什麼離開的,可是公司當中的員工同事他們都不知道你為什麼離開。
對於公司員工來說這是否是一個挑戰,他為什麼離開這家企業,是不是和公司老闆結下樑子了?
如果結下樑子之後,我還有必要和這位已經離開的同事保持聯絡嗎?
沒有必要,為什麼,因為如果這個時候我和他保持聯絡,就意味著我和公司老闆做鬥爭做對抗,那對於我來說肯定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這倒也不能說在公司當中的員工小心眼或者太過於利己主義了。
只能說在這個位子上就要考慮這件事情,畢竟人家在這家公司裡面還得吃這碗飯。
在不明白事情的發展或者來龍去脈的時候,和你保持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還是比較穩妥的。
第4點,距離產生。這一點就沒有太多的陰謀論了,只是一個單純的距離。
大家要注意距離可不是隻產生美,有的時候距離只是距離而已。
比如你的小學同學,你的初中同學現在還在聯絡嗎?
肯定是不聯絡了,就算是聯絡,那也只是少數或者基本沒有。
為什麼沒有聯絡了?是因為中間有什麼貓膩,或者中間有什麼利益衝突嗎?
不僅僅是因為距離遠了,關係疏遠了,也沒有太多的共同話題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又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一些員工在離職之後和之前的同事不怎麼聯絡了。
無非就是一個距離問題,但是除了最簡單的距離問題之外,上面提到的幾點還是有必要考慮一下的。
只不過在職場當中最讓人心痛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好朋友,在得知自己離職之後刻意地和自己保持距離。
回覆列表
1、對大家的幫助,,我表示由衷的感謝。
2、非常謝謝大家的投票。
3、感謝大家的投票,有你們的支援我才成功,祝大家事事順心,一生平安!
4、謝謝大家百忙之中為我投票。
5、話不多說,謝謝大家。
6、這個票對我尤其重要,謝謝大家。
7、謝謝大家的投票,未來的`你們會越來越好。
8、謝謝大家,祝大家未來的日子越來越好。
9、無論將來如何,我都要感謝你,感謝你來到我的生命中,帶來了美麗、快樂,感謝你給了我永遠珍視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