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芯最重要
-
2 # 讀史知人
趙匡胤在天下初定的時候,選擇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了統兵將領尾大不掉的隱患,可以說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那麼為何他的這招棋沒有引起反叛呢?船長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天下初定,人心思安。趙匡胤在石守信、高懷德等人的幫助下,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這是一個漫長的鬥爭過程,平定天下不是說說就能辦到的,那是經歷過無數次戰火洗禮才有的結果。天下終又迴歸到統一和安定,連年戰事農耕荒廢,百姓們已經沒有這個精力再去折騰了,將士們好不容易打下天下,更是沒有心思再來一遍了,所以這個時候沒人願意挑頭再去造反。
第二:趙匡胤的仁德。趙匡胤完全可以效法很多前面的君主,來一個兔死狗烹,但是他卻聽從了趙普的建議:“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他把自己內心所想的擔憂擺在了桌面上,這種做法就像是和兄弟們說出了大哥的苦惱一樣,再加上平日裡趙匡胤帶眾人甚厚,所以石守信等人沒有反對趙匡胤的做法,相反可能內心還會心存感激。
第三:事先的準備與鋪墊。趙匡胤選擇杯酒釋兵權,是在做好充足準備和鋪墊的前提下進行的。比如他將禁軍的幾個重要職位進行了裁撤,這樣有利於將軍權首先掌握在自己手裡,後來進行杯酒釋兵權時,其實已經是勝券在握,容不得那些弟兄反駁什麼了,因為實際的掌控權已經在趙匡胤的手中了。
既然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所以眾將士也就樂得做個順水人情,以保證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了。
-
3 # 語說漫談
提到宋朝的軍事實力,我們都知道積弱積貧是宋朝的主旋律,整個宋朝都長期處在契丹、女真、党項以及蒙古人的打擊下,這是古代最特殊的存在,要知道漢朝和唐朝,都是主動收拾別的勢力,明明和清朝也是如此,只有宋朝是被動挨打的局面,不過網路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宋朝對外戰爭的勝率高達70%以上,而唐朝只有45%左右,可見宋朝軍事實力並不弱,這裡不管數量是不是正確的,但是這樣的比較有意義嗎?唐朝採用的是主動進攻的方式,而宋朝是被動防守,如果被動防守的勝率都不高的話,那麼宋朝早就亡國了。
而造成宋朝積弱積貧的一個重要人物,自然就是宋朝開國之君宋太祖趙匡胤了,正是因為趙匡胤吸取了唐朝亡國之後的五代歷史,以及趙匡胤自身的經歷,為了避免宋朝重蹈覆轍,也就做出了“重文輕武”的國策,更是透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量武將們的兵權,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武將們和趙匡胤吃了一場酒席,趙匡胤表達了他擔心武將們的手下,也效仿當年武將們利用“黃袍加身”讓趙匡胤登上皇位的事情,也就給這些武將們指出了一條明路,也就是放棄兵權,做一個頤養天年的富家翁,然後第二天武將們也就集體找藉口請求告老還鄉,那麼如果事情真的如此簡單,武將們就如此安心的放棄兵權,趙匡胤就不怕一場酒宴引起軍隊譁變嗎?
其實,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很簡單,正像上面說的那樣簡單,不過這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如果大家透過史書的記載,然後再看這個“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也就明白為什麼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為何沒有引起武將們的兵變。
第一,“杯酒釋兵權”的操作並不簡單。
按照《宋史》記載:乾德初,帝因晚朝與守信等飲酒,酒酣,帝曰:“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守信等頓首曰:“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守信等謝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謝曰:“陛下念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病,乞解兵權,帝從之,皆以散官就第,賞齎甚厚。這段文字就是“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了,趙匡胤和石守信等人喝酒,喝高了的時候(也許趙匡胤是故意的),然後對昔日好兄弟說他做了皇帝卻整日擔心,石守信等人認為都做了皇帝了,誰還能夠有二心呢?趙匡胤認為人都有貪慾,當初群臣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將黃袍披在了他身上(這裡趙匡胤就是甩鍋了),如果哪一天,有人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又該怎麼做呢?所以藉著這個機會,趙匡胤勸他們放棄權力,回家養老置地才是最好的出路,這就這樣石守信等人明白了趙匡胤的意圖,所以第二天紛紛上朝,推脫有病在身,讓皇帝解除兵權,趙匡胤也就順理成章的答應了。
那麼真的如此簡單嗎?顯然並不是如此簡單,我們就以石守信的經歷去看,也就能夠明白了,因為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石守信請求解除兵權,不過石守信僅僅被免去了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的職位,但是依舊保留了太平軍節度使的官職,並且一直擔任了這個官職長達17年之久,未曾調任其他官職,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這些武將,基本上沒有了繼續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杯酒釋兵權不是簡單的一場酒宴,大家請求辭職也就完了,相反這些武將們被解除了軍隊實權,卻被安排了節度使的職位,而經過趙匡胤時期的軍隊改革,節度使早已經沒有唐朝五代時期的絕對權力了,這才是關鍵。
第二,制度上的設計,讓功臣們沒有造反的可能。
趙匡胤奪了後周的江山,正是憑藉著手中的軍權,自然不希望後面的武將“照葫蘆畫瓢”,也來一波“黃袍加身”,所以從制度上解決軍隊的問題,在中央設立樞密院,掌控國家軍隊的調兵權,同時他們沒有統兵權,而且將朝廷實力最強的禁軍,指揮權從原本的殿前都點檢一分為三,分別是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和侍衛步軍都指揮使,而且跟隨趙匡胤一起策劃“黃袍加身”的武將,都是趙匡胤的絕對親信,所以在北宋建立後,這些人都是掌控國家最強大軍隊的核心武將,比如石守信擔任侍衛馬步兵指揮使,也就是說在杯酒釋兵權之前,這些武將們的權力已經有了極大地限制,早已經不再像五代時期那樣擁兵自重了,在加上趙匡胤削弱節度使的實權,使得地方節度使基本上沒有實權,這樣杯酒釋兵權之後,讓這些武將們長期擔任有名無實的節度使,結果就是他們沒有造反的實力和可能性。
第三,趙匡胤的個人能力以及“兄弟情義”。
趙匡胤是軍人世家出身,並且本身就是後周的高階武將,否則也沒有能力獲得兵權成功取代後周,因為長期跟隨後周武帝柴榮出征,趙匡胤建立了大量的軍功,所以趙匡胤本身有能力壓制武將,這樣的情況在古代歷史上也經常出現,比如漢光武帝劉秀以及唐太宗李世民都是這樣的一種情況,而且長期南征北戰自然也集結了大批親信,這也是他能夠“黃袍加身”成功的依靠,也就是所謂的“義社十兄弟”,所以這些人是趙匡胤的絕對親信,本身對趙匡胤就擁有絕對信服,而杯酒釋兵權,不是趙匡胤隨便找來武將就來一場酒宴,然後勸他們交出兵權,這些武將都是趙匡胤絕對的信任,比如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正是因為對他們有著絕對的信任,他才敢於透過這種方式讓親信們主動交出兵權。
第四,武將們沒有反叛的心思。
透過杯酒釋兵權主動放棄兵權的武將們,都是當初參與趙匡胤自導自演的“黃袍加身”大戲的配角們,他們本身就是趙匡胤的擁護者,如果這些人當初就有自己做皇帝的心思,也就不會有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大戲了,當然這些人想要獲得一份擁立之功,從而獲得更大的政治收益,既然是想要獲得更大的權力,自然不會走上反叛的道路,所以像石守信等人為了自身的利益,以及後世子孫的安危,也就不會走上反叛的道路,這就好比李世民擔任秦王時期的武將們,想要獲得更大的政治利益,必然要讓李世民走上帝位,也就是說李世民走上奪嫡之戰,早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了,而是代表了絕大部分武將功臣們的利益,可以說兩者的道理是相通的。
綜上所述,杯酒釋兵權不是一場簡單的酒宴,而是伴隨著一系列制度上的設計,正是因為有了這份制度上的限制,再加上這些功臣沒有反叛的心思,以及趙匡胤的個人能力,才會讓杯酒釋兵權成為一樁美談,而不會因為武將們的反感,甚至因此產生兵變了!
-
4 # 蘭臺
因為在當時禁軍兵權真的不香。
其實從後唐李存勖開始,五代的皇帝們都注意到了節度使以及節度使的牙兵(親兵)驕橫跋扈,動不動就發動叛亂,所以從李存勖開始就注意加強皇帝的禁軍力量。
李存勖之所以被殺,就是因為他在建設禁軍力量的時候過於倚重後梁投誠的銀槍效節都了,結果被銀槍效節都反噬。
之後後唐明帝李嗣源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粗暴,殺光銀槍效節都是士兵以及家屬,重新建立直屬皇帝的馬步親軍。
其實從後晉、後漢包括後周歷史上,自從皇帝開始加強禁軍的力量後,地方節度使反叛就再也沒有成功過。
後晉是被契丹滅掉的,後漢是被郭威統帥的禁軍滅掉的,後周還是被趙匡胤統帥的禁軍滅掉的。
這麼看,好像禁軍軍官可以控制禁軍,但實際不是。
後漢隱帝與後周恭帝都是年輕人繼位,與其說是郭威和趙匡胤煽動禁軍造反,不如說皇帝年紀太輕,禁軍想跟著郭威和趙匡胤幹一票大的。
如果是劉知遠和柴榮在世,只要他們不刻薄禁軍工資,郭威和趙匡胤其實是很難造反的。
而且皇帝為了保證禁軍的“安全性”,想了許多辦法,其中就有從全國各地徵兵而不是僅僅從一個地方招兵。
這就造成禁軍將領想收買禁軍難度加大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禁軍高階軍官收入相比節度使要差很多。
這是因為五代皇帝為了保證節度使不造反,給予了節度使豐厚的待遇,並且對節度使違法亂紀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所以,對於沒有造反野心的禁軍高階將領而言,他們更想的是皇帝讓他們去地方擔任節度使,讓他們享享福,掙點錢。
這就類似於晚清,軍機大臣和六部尚書固然位高權重,但是說到收入和待遇,肯定是遠遠不如各地總督。
所以我們看到晚清的時候,六部尚書去地方擔任總督才是真正的提拔,讓總督回京師擔任尚書,其實是“明升暗降”。
與其說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如說是石守信等禁軍老兄弟早就盼著趙匡胤兌現讓他們去地方擔任節度使的承諾。
-
5 # 喜歷史
“君強臣弱”,趙匡胤雄才大略並且宅心仁厚,代周建宋後善待柴氏,義社兄弟雖身為節度使手握兵權,但當時節度使實力已應無法抗衡中央,何況宋太祖品行高尚,不似劉邦、朱元璋冷酷無情屠戮功臣,並給各將許以宅田結為親家,以上結合姑無兵變。
-
6 # 夏雨風
宋朝趙匡胤是在"陳橋"兵變中,被石守信等部下擁戴下披上龍袍的。
坐了天下後,960年4月昭義節度使李筠和11月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先後反叛,趙匡胤帶兵都耗費巨大財力才平叛。
趙匡胤深知五代十國很多都是手握兵權的將領改朝換代。他深憂中和趙普商量對策。趙普建議,應收回將領的兵權,才能免於兵變。
趙匡胤才特地舉辦一酒宴,請石守信和王審琦等老將,趙匡胤開誠佈公講出了心中疑慮,石守信等人一聽就慌忙下跪:"皇上,我等忠心耿耿,決無異志!
趙匡胤似也感動地:"眾愛卿,平身"。
趙匡胤情深意長的說:"我願與愛卿共富貴。今後,你們每人置一大塊房產田業,享盡榮華富貴,我還要和你們做親家,永不猜疑!"
就這樣,石守信等功勳老臣都一一交出兵權,去各地莊園過上豪華生活。但各自做為地方禁軍職務,為皇上把關。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大大加強了大宋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基本上實現了政權統一的狀態,為經濟丶文化的良好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回覆列表
衿,指古代衣服的交領,取名常常寄託著人的乞求和希望。 琯,古代樂器,用玉製成,六孔,像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