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聿司妍
-
2 # 嫣兒2774
1、事不過三事不過三。 源自:春秋戰國時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華人對三似乎有一種情節,“事不過三”是用來警告人不要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三衰而竭”更是有兩國交戰的歷史典故撐腰。
2、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出自:《周易·豐》 釋義:月亮圓的時候就開始向缺損轉變,水滿了就會溢位來。比喻事物盛到極點就會衰落。
3、過猶不及。 出自:《論語》 釋義:意思是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4、月盈則虧。 出自:《周易·豐》 釋義:月亮圓的時候就容易發生月食。凡事都有一個度,如果超過這個度則最終走向反面.比喻事物盛到極點就會衰落。
5、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普羅泰戈拉
6、權利,就它的本性而言,只在於使用同一尺度。——馬克思
7、魚放三天發臭,客住三天討嫌。——富蘭克林
-
3 # 小慕汐呀
在孔孟之道中,中庸之道一直被奉為處世的準則,世人也是樂此不疲,始終認為,事不可太盡,凡事留一線總是好的,事實證明確是如此,無論做任何事情,留有餘地總是能夠更加恰如其分,不多不少,不偏不倚,這正是與中庸之道不謀而合。
事在人為,擁有一顆堅強的心,不僅能夠坦然處理許多事,甚至在逆境之時,依舊可以做到那些一般人認為做不到的事情,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強大的內心。
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件事情,不僅僅是努力去做,而是要做到恰如其分,絕不要在不該出現的時候突然冒出來,至此,考慮如何去解決事情已然有了結果。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