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247266412226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離騷》。記得上學那會第一次讀到這詩句時,覺得非常優美,給人印象深刻。漫漫長路,詩人立志,要百折不撓的去尋找那理想中的人生之道。然而從這詩句中隱約可以窺探出楚國崛起歷程。楚國文化的興起有力的推動國家向前以展。文化興起會滲透到楚國的各個領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等。


    周谷城在其《中國通史》指出,楚人之自稱“蠻夷”。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中,就認為“楚本蠻夷,亦即淮夷”。在西周乃至東周時期,中原各諸侯國對楚國落後的文化視為“蠻夷”,認為楚人連刀耕火種的基本技能都沒有,只會燒殺搶奪,狩獵捕魚等等,因此楚國不得不在中原王朝先進文化的打壓下艱難生存。經濟上年年向周王室進貢,軍事上,周王室還有各諸侯國還時不時的進攻楚國,《左傳》中記載,“齊恆公伐楚盟屈完”中,管仲就對屈完說道:“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就是可以看出楚國落後就捱打的局面。楚人除貢桃弧棘矢外,還貢苞茅。看看就連茅草都要割去進貢給周王室,真是可憐楚華人民呀。然而楚華人的民族性格立志堅定,要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篳路藍縷”,辛勤開發,國家已呈勃興之勢。


    楚國長時期臣服於周王室,楚統治者熊渠自稱“蠻夷”,“不與中國之號諡”,成為楚人一大精神支柱。楚人長期以來師夏師夷、以夏變夷,創造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荊楚文明,與這一戰略思想是分不開的。楚國的長期隱忍,國家在各個領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此時楚國的崛起已是勢不可擋了。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圍鄭國,迫鄭降,晉國派兵救鄭,兩軍於邲會戰,晉大敗,晉國中軍、下軍幾乎全軍覆沒,左傳中描寫當時晉軍渡河逃跑的慘狀:“中軍下軍爭舟,舟中之指可掬也。”楚康王十四年(前546年),弭兵之會在宋國舉行。晉、楚、齊、秦、宋、魯、鄭、衛、陳、許、曹、邾、滕、蔡等14國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晉國和楚國共為盟主,各國共訂盟約,不再打仗;除齊、秦外,各國都要向晉楚兩國同樣朝貢。弭兵之會的結果是晉楚兩國平分中原霸權。


    楚國曆經三百多年的努力拼搏,自楚武王起楚國曆經大大小的戰爭,邲之戰楚國完勝、弭兵會盟後標誌著楚國完全崛起了。楚國崛起不僅僅是充滿血淚的歷程,更是楚族長期隱忍,勵精圖治後崛起的歷程。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借鑑。

  • 2 # 使用者3289466537314


    周成王時期,楚人首領熊繹被正式冊封為子爵,建立楚國,定都於丹陽(今湖北秭歸)。楚國從鬻熊(Yù Xióng,周文王老師,楚國首任國君熊繹的曾祖父)開始算起傳至其最後一任國君楚王負芻,共經歷了40多位國君。

    鬻熊

    綜合楚國曆史高低起伏發展的實際,楚國八百年曆史可分為崛起期、爭霸期和爭雄期三個時期,每個時期又可分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

    崛起期:從熊繹立國到熊晌(蚧冒),其中從熊繹立國到熊渠是上升階段,從熊摯到熊晌(蚧冒)是下降階段;

    爭霸期:從楚武王到楚昭王,其中從楚武王到楚莊王是上升階段,從楚共王到楚昭王是下降階段;

    爭雄期:從楚惠王到公元前223年負芻亡國,其中從楚惠王到楚威王是上升階段,從楚懷王到公元前223年是下降階段。

    總的來說,楚國從立國到滅亡的三個時期可概括為“三起三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治治農村人的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