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豆子,相對於掰苞谷、殺芝麻、砍秫秫、刨紅薯,是比較簡單的一項農活。
豆子,學名大豆,通稱黃豆。大豆原產中國,種植歷史已有五千多年,古稱菽。漢司馬遷在《史記》第一篇《五帝本紀》中寫道:"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鞠五種,撫萬民,慶四方。"鄭玄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
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卜辭》,記載有黍、稷、豆、麥、稻、桑等。可見大豆起源於中國的歷史悠久。正是由於五千多年的推廣種植,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黃淮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均有生產。
大豆按種子表皮顏色來分,常見的有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褐色、棕色、赤色)、飼料大豆。黃淮平原,常種的是黃大豆,也叫豆子、黃豆。近年來,黑大豆在本地的種植也不少見,主要用來下鍋和稀飯。
人們常種的就是麥茬豆子。這與豆子的生長習性有關,大豆生性喜暖,種子在10~12℃開始發芽,以15~20℃最適合,生長適宜溫度20~25℃,結莢期適宜溫度20~28℃,這些氣溫要求,從農曆五月初到七月,也就是陽曆6月至9月,正適合大豆的生長。
割豆子,相對於掰苞谷、殺芝麻、砍秫秫、刨紅薯,是比較簡單的一項農活。
豆子,學名大豆,通稱黃豆。大豆原產中國,種植歷史已有五千多年,古稱菽。漢司馬遷在《史記》第一篇《五帝本紀》中寫道:"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鞠五種,撫萬民,慶四方。"鄭玄曰:"五種,黍稷菽麥稻也。"
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卜辭》,記載有黍、稷、豆、麥、稻、桑等。可見大豆起源於中國的歷史悠久。正是由於五千多年的推廣種植,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黃淮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均有生產。
大豆按種子表皮顏色來分,常見的有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大豆(褐色、棕色、赤色)、飼料大豆。黃淮平原,常種的是黃大豆,也叫豆子、黃豆。近年來,黑大豆在本地的種植也不少見,主要用來下鍋和稀飯。
人們常種的就是麥茬豆子。這與豆子的生長習性有關,大豆生性喜暖,種子在10~12℃開始發芽,以15~20℃最適合,生長適宜溫度20~25℃,結莢期適宜溫度20~28℃,這些氣溫要求,從農曆五月初到七月,也就是陽曆6月至9月,正適合大豆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