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79156114762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宋·蘇軾《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紅妝,滿意留賓住 宋·葛勝仲《蝶戀花》

  • 2 # 南柯一夢壯

    1、共他個女妖嬈,早成就碧桃花下鳳鸞交,海棠花不奈東風惡。

    2、圖沈鳳渺無訊息,筮短龜長有異同。

    3、納木五十里,頗極登頓苦。

    4、生質鍾來厚,風流近古人。

    5、寢閣鋪餘馥,賓位滿青苔。

  • 3 # 吳公子燎

    張愛玲在《紅樓夢未完》開篇這樣寫: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的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可見,張愛玲只有一恨,就是“紅樓夢未完”

    至於其他二恨,只是有人說過,具體是誰,她也不記得了,大概是讀古書留在腦子裡的印象。

    這並不奇怪,恨是中國文人的一個特點,除了恨鰣魚多刺,海棠無香之外,他們還恨金桔多酸,蓴菜性冷,荔枝有核總之基本沒有不恨的。

    比較起來,吃只是小事情,因為他們還恨不相逢未嫁時,恨同心同縣不相見,恨別鳥驚心,人生長恨水長東,浮生長恨歡愉少,長恨次身非我有,猶恨東風無意思。

    恨是因為美中不足,其實更多是因為嬌情,海棠本有香,但是無香方堪傷。鰣魚本多刺,多刺其實很好,因為多刺,所以才逼著你細品,不多刺,很多人可能就如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一大口下去,肉都到了肚子裡,嘴裡還沒有品出滋味。

    紅樓夢未完,是真的應該恨,就像斷臂維納斯一樣,斷臂也美,但人有好奇心,總想知道她沒有斷臂的樣子。紅樓夢也一樣,一個大迷宮,鋪排了八十回,眼看謎底就要揭開,沒了,關鍵的是這個迷除了曹雪芹來揭開,任何其他的人就算怎麼猜,總不能讓我們讀者滿意,總覺得好像有道理,但是如果由曹雪芹來寫,肯定會不同。

    這個恨,不是嬌情,是傷心絕望,因為人曹雪芹死了,紅樓夢就真的只能是永遠未完了,無得救。

  • 4 # 維尼小怪

    一、前兩恨,是古人的

    “恨海棠無香”“恨鰣魚多刺”,前人已有所嘆。出自宋代惠洪所著《冷齋夜話》:

    (彭淵材)平生無所恨,所恨者五事:第一恨鰣魚多骨,第二恨金橘太酸,第三恨蓴菜性冷,第四恨海棠無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詩。

    海棠並非無香。五代詞人和凝就曾在《臨江仙》中寫道:“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樓霧縠空濛。”以此來寫海棠的香。所以,彭淵材說“海棠無香”,只是用來說明自己的遺憾心情罷了。

    鰣魚是“長江三絕”之一,有名的美味。烹製時不必不去鱗,鮮美肥嫩,令人回味不已。蘇東坡曾評價說“此中風味勝蓴鱸”。美中不足的,便是鰣魚多刺,讓人又愛又恨。

    所以,古人所說“恨海棠無香”“恨鰣魚多刺”,都是在說美中不足之事,表達心中的遺憾之情。

    二、第三恨,是張愛玲的

    “恨《紅樓夢》未完”,是張愛玲自己心中的遺憾。語出張愛玲的《紅樓夢魘》:

    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因為我下意識地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

    張愛玲與《紅樓夢》,因緣極深。

    1、喜讀《紅樓夢》

    張愛玲十二三歲《紅樓夢》,自此一生再沒放下這本書。

    她對《紅樓夢》的喜愛與迷戀,達到了“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會蹦出來”的程度。甚至在生活中“偶偶指逆,事無大小,只要‘詳’一會兒《紅樓夢》就好了。”

    定居美國後,她完全醉心於對《紅樓夢》的研究,閱讀其各種版本及論著,做了繁瑣的考據,歷時十年,終著成二十四萬餘字的《紅樓夢魘》一書。真是“十年一覺迷考據,贏得紅樓夢魘名”。

    2、理解曹雪芹

    或許是因為張愛玲和曹雪芹二人,同樣經歷了由貴族大家庭逐步衰落的窘境,都能從繁華中看到幻滅。

    她讀懂了曹雪芹,理解他“完全孤獨”。她還曾感慨“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遺憾不能和曹雪芹同處一時代。

    正是這份深入骨髓的理解,使張愛玲的創作,不自覺地受到《紅樓夢》的影響。

    最經典的就是《金鎖記》,讀來竟感覺其中的語言、意境,都似《紅樓夢》一般。她自己也承認:“這兩部書(《紅樓夢》與《金瓶梅》)在我是一切的泉源,尤其《紅樓夢》。”

    周汝昌評價說:“只有張愛玲,才堪稱雪芹知己。”

    3、恨高鶚狗尾續貂

    張愛玲曾這樣評價高鶚所續後四十回:

    “小時候看《紅樓夢》看到八十回後,一個個人物都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起來,我只抱怨怎麼後來不好看了?……很久以後才聽見說後四十回是由一個高鶚續的。怪不得!”“《紅樓夢》未完成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疽。”

    由此可以看出,她對高鶚續書的不滿。高鶚續書,確實風格與曹雪芹迥異。就光八十二回,黛玉跟寶玉談論八股文,我一時沒轉過彎來。黛玉不是一向最不喜這些的麼?

    在《紅樓夢魘》一書中,開篇便是《紅樓夢未完》,可見她心中對曹雪芹的《紅樓夢》後四十回“迷失無稿”的重視與遺憾。

    周汝昌曾分析說:

    “後來黛玉早死,寶釵也早亡,最後賈寶玉出家了,這個呢,矛盾。到底她認為哪個更符合曹雪芹最末本意呢?她沒法判斷,這個成了張愛玲的平生,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這麼一個大難題。也就是說,她十年走到這點上,做了結論了嗎?沒有。但這才是她最關懷的一個主題。”

    十年的痴迷與研究,最終也只能隨著原著書稿的遺失,戛然而止。只留下無盡的好奇與遺憾。

    所以,張愛玲所說三恨,前兩恨是古人的,第三恨才是自己的。主要表達自己對《紅樓夢》未完成的深深遺憾之情。

    以上是我對問題“張愛玲說她的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你怎麼看?”的回答。

  • 5 # 春風十八子

    張氏一生頹廢,無聊,小資,享受不勞而獲,結識漢奸賣國賊,傷感又無病呻吟的文字,哀嘆個人的病態生活!

    她說的話,她的小說文字,幾乎全是廢話連篇,彷彿感冒傷寒病,有傳染性,讀了除了讓人傷感,頹廢無聊,還有啥?

    海棠花,嬌豔美麗,無香勝有香,正如真水無香,有香的還是海棠嗎?!

    紅樓夢未完結,也是一種美,讓人遐想不斷,正如國畫的留白,無臂維納斯,她根本不懂!鰣魚無刺,簡直更是放屁!現在生活好了,鰣魚無刺,太可以做到了,可是,真的全是魚肉,端上來你試試看,還有吃魚的情趣嗎?!

    所以,她的話,信不得!

  • 6 # 語文教師謝雨蒙

    總之,意思是說:海棠花雖然豔麗無比卻沒有其它花的那種沁人心脾的香氣,鰣魚的味道盡管鮮美,可是骨頭刺太多,吃起來太麻煩;曹雪芹的《紅樓夢》寫的確實好,遺憾的是沒有寫完。

    其實,我一直是不十分贊同張愛玲的觀點。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這世界上沒有一件百分百完美的事情。正如她自己說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人生凡事都追求完美,是一件痛苦的事,也是不可能的,我們要試著如接受美一樣去接受缺憾。生命的殘缺如同維納斯女神一樣,正是因為有了斷臂的缺陷,才顯得更加與眾不同,更加驚豔!

    這三恨也和張愛玲的人生經歷和性格有關。我們知道張愛玲的出身無疑是高貴的,她是清末著名清流張佩綸的孫女、而且還是李鴻章的重外孫女。這樣一個無法改變的出身,儘管在她的生命旅途沒有幫到她,但總是在潛意識裡影響著她的價值觀,這使得她性格獨立,要強,追求完美。

    她的父親如其他沒落貴族一樣在風花雪月裡用鴉片消磨著落寞的時光;而張愛玲的母親雖是一個崇尚西方文化並受過良好西式教育的清麗女子,但是,在給予張愛玲音樂、繪畫、禮儀和服飾方方面面的培養和教育的同時,母親對張愛玲的刻薄、尖酸也令她無地自容。以及後來她婚姻生活的諸多不完美讓她產生了悲觀的情緒,所以有了“鰣魚多骨;海棠無香的二恨。

    最後說張愛玲的第三恨,1966年張愛玲定居美國,直到1995年張愛玲在獨居地悄然離去,這期間她用了十年的時間傾心研究《紅樓夢》,在《紅樓夢》研究領域,張愛玲有她自己獨到的見解並寫成了那部著名的《紅樓夢魘》。在書中張愛玲感嘆《紅樓夢》雖好,可只是一篇殘稿,無奈曹雪芹的八十回之後已“迷失無稿”。她更是恨高鶚之流狗尾續貂,無視雪芹之血淚!所以,她認為《紅樓夢》未完,豈不是人生之一大憾事。

    關於高鶚續寫的《紅樓夢》後四十回,說實話,張愛玲的觀點我不敢苟同,儘管我只是多讀了幾遍《紅樓夢》的無名小卒,可我更欣賞魯迅先生的觀點:“後四十回數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敗死亡相繼,與所謂的“食盡鳥飛獨存白地“者頗符,唯結末又稍振。寶玉之終於出家,即使出於續作,想來未必與作者本意大相懸殊”。我覺著這是對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最權威的肯定了。同時,魯迅對後四十回寶黛悲劇的結局,也給予了相當好的評價。

    平心而論,迴歸文學作品的本質上來,從文學的《紅樓夢》這個角度來說高鶚的後四十回,雖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但的確有它不可埋沒的高明之處。高鶚寫大觀園漸漸蕭條,中秋盛宴,鴛鴦之死,司棋自殺,鳳姐的死,襲人的死,妙玉的遭劫,黛玉的死,都有很是精彩的大手筆。給人一種很真實的生命現場感,而現場感是文學鮮活生命力的源頭。

    高鶚給《紅樓夢》做了一個悲劇的大結局,打破了中國小說大團圓收尾的慣例。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中林黛玉“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黛玉香消雲散。接下來,寶玉披著那件猩紅色的斗篷在白茫茫的雪地裡飄然而去,這一副落魄潦倒的終極悲劇場面,令多少讀者瞠目結舌,拍案叫絕。

  • 7 # 陌上光影

    張愛玲的三恨,前兩恨是恨而不得,後一恨是恨而未完。無論哪一恨,都滲透到她的骨髓,對她的人生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看過張愛玲小說的讀者,應該翻過她的簡歷,對她出生的家庭也一定了然於心。她是個天才作家,卻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她那敗家的父親只知道變賣家產去妓院逍遙,非但不過問女兒的成長和生活,最後還把一個青樓女子納妾,變本加厲地折磨女兒。

    張爰玲一生缺愛,父親給不了,母親也給不了。她的母親是個女權主義的信徙,家裡關不住她那雙蝴蝶一樣翅膀,長年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每次歸來,給女兒的關愛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說張愛玲的童年和少女時代基本是自立的,只是偶爾求助一下姑姑。本來在她那樣的家庭,作為名門閨秀完全有條件享受愛的溫馨,而那個表面風光的家卻象海棠,華而不實,更別說有香盈袖。這大概就是一恨海棠無香的緣由吧。

    二恨鰣魚多刺,說的是張愛玲愛得心痛的愛情。大家知道鰣魚是長江的特產,肉質鮮嫩可口,味道非其它的魚類可比,只是刺太多,吃時稍不留意就會鯁喉。而愛情的味道恰如鰣魚,沒有人抗得它的誘惑,只是一番饕餮,就如鯁在喉。當初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遭遇是在日佔區,火苗一旦點燃就勢不可擋,他們愛得死去活來。隨著戰爭的勝利,作為文化漢奸的胡蘭成成了驚弓之鳥,到處東躲西藏過上了流亡生活。張愛玲最後見了他,如鯁在喉,但經過艱難的抉擇,還是把刺吐了——分道揚鑣。

    最後說第三恨,恨《紅樓夢》未完。張愛玲本人就是一部未完成的《紅樓夢》,儘管許多人讀過,但沒有一個人讀懂她。她很小的時候就愛上了《紅樓夢》,並且每隔三年再完整地看一次。她還是少女時就向父親說起《紅樓夢》後四十回與前面明顯脫節,用現在的話說隔了幾條街,當時她父親很驚異,因為他都沒看出來。

    張愛玲之所以說紅樓末完,不光是她的祖上與《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有相同的興衰,最後沒落而亡。她本是書香門第,與紅樓裡貴族小姐命運類似,不忍心花樣年華那樣一個一個悲哀地謝幕,只希望有神助的手將花季延長,而曹公心願未遂就摔筆而去,留下一大遺憾。

  • 8 # 精藝門87

    回答問題!

    張愛玲的人生三恨,前一恨海棠無香,那是無極之談。海棠本就生成的,開花需鮮豔,但確實不香!

    二恨鰣魚多刺,所有魚類,都有魚刺,只是多與少,也是恨的無極之談!

  • 9 # 瑩妝淡墨

    我在想,張愛玲也是多此三恨。鰣魚天生多刺,你恨有什麼用,沒刺興許就不是鰣魚了,成螃蟹了,每個物種都有它獨一無二的特徵,為什麼只看到它的缺點和不足。海棠不香是同樣的道理,難道要天公也三千寵爰於一花嗎?上天造物的時侯應該是博愛的,富於每種物種奇特的特異功能,也給於她們久缺的不曾擁有的,這樣她們才會變的謙遜,相互欣賞,這就是上天的公平,明智之舉。因此這個世界萬物才能取長補短,和諧共處,和平共處。海棠若是開的又香又豔,招來狂蜂浪蝶,興許會“天妒紅顏”,“紅顏簿命”,早妖夭折,凋殘呢。每朵花都有她美麗的花語和殘缺的意義吧!是不是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欣賞,正如冰心所說“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樣的臉,我必不見人。”五彩繽紛的物種造就了五彩繽紛的世界,織就了絢麗多姿的風景,各有各的魅力,一朵色香不完美的海棠正如一個不完美的人,不能去苛求一個人的完美,真正百分百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沉魚落䧹,閉月羞花的古代四大美人,人們也能給她找出缺點來。張爰玲為什麼恨海棠無香,鰣魚多刺呢?海棠和鰣魚和她的現實生活應該沒有多大的聯絡,是不是因為詩人才女內心的多愁善感,正如古人看到月缺花殘也會黯然淚下,杞人憂天。或者另外一個原因,張爰玲生活中很喜歡吃鰣魚,所以覺得鰣魚多刺,百花之中,尤爰海棠,所以渴望海棠香氣撲鼻,完美無瑕,我最好只能這樣來理解她的由愛生憐,因爰生恨了。《紅樓夢》鉅著的未完待續,是每個讀者心頭的疑問,也是張爰玲的遺憾,我想最遺憾最心痛的應是作者曹雪芹吧,作者在窮困潦倒,飢寒交迫的黃葉村,孤燈白髮,苟言殘喘,生命的最後時刻卻未能完成心願,《紅樓夢》的長篇創作,給自己給世人留下了最大的遺憾。但是,假如你真正一字一句用心的去品讀紅樓,儘管沒有真正看到曹雪芹紅樓最後的大結局,在前面的字裡行間應該也是有交待,對每個人物的命運都埋有伏筆,原著中的每一首歌,每一首詩皆是人物命運的最好註解,小到每一個人物的名字。張爰玲恨的是沒有看到完整的紅樓,我卻不完全這樣認為,我認為作者曹雪芹最後的人生命運,就是《紅樓夢》的大結局,榮華散盡,官場如夢,人生如夢。總之,它是一場爰情悲劇,家族悲劇,時代悲劇亳無疑問,讀者只要把作者最後的人生命運好好的去考究一下,再結合原著的內容,那是兩個完全截然不同的人物命運世界,只有經歷了人生那樣的大起大落,才會著出紅樓這樣的酸甜苦辣俱全的生活百科全書來。因此看到紅樓後面你也會流淚的,這個問題自然就一想而知,迎刃而解了。

  • 10 # 元元的天下

    在其《紅樓未完》一文開頭,張愛玲說她人生有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世間事並無十全十美。文人所謂的閒愁幽恨,張愛玲的人生三恨,大抵可為代表。

    紅學家周汝昌老先生,對她評價相當高。他聲稱只有張愛玲,才是堪稱雪芹知已,認為張愛玲是“紅學史”上一大怪傑,常流難以企及——心極細而記極強,甚至自愧不如,言己被“紅學家”而慚愧。

    張愛玲將《紅樓夢》未完之憾,比作無香之海棠,多刺之鰣魚,其實有點凡爾賽風,形象說明了海棠紅之美,(雖然鐵梗海棠也有微香,並非無香)鰣魚之鮮,紅樓續書之差強人意。

    其實,也可牽強附會一下,書中林黛玉分身晴雯,被寶玉視為海棠,即哀黛玉有運無命,壽夭早亡;鰣魚之鮮喻寶釵之賢,可惜拆散妨害了木石前盟,終令人梗梗於懷。

    張愛玲曾說過《紅樓夢》與《金瓶梅》,是她“一切的泉源”,此言非虛——其獨特的文風,自帶蒼涼底色,如大觀園遍被華林的悲涼之霧。

    在《金鎖記》裡曹七巧戴金鐲子,也能看到薛寶釵的影子;而《第一爐香》裡的睨兒和睇睇,就是怡紅院的襲人和晴雯……

    情到痴處恨無窮。紅樓夢未完,成為張愛玲這樣資深紅迷心頭大恨,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紅樓夢》這樣一部奇書,十年增刪不尋常,卻不能讓後人觀其全貌,留下嘆息遺憾的,又何止張受玲一人呢?

  • 11 # 東北大木瓜

    我也有三恨,一恨現在豬肉不香,二恨癌症治不了,三恨《水滸傳》宋江投降。

    一恨現在豬肉不香:小時候,一聽說有豬肉吃,那肉香味立刻撲鼻而來。那時的豬肉放在嘴裡,都捨不得往下嚥,越嚼越香。現在的豬肉,要是啥都不擱,就是清燉,都沒法吃,嚼起來就像嚼鞋後跟一樣。

    二恨癌症治不了:我就納悶了,現在醫學這麼發達,火星、月球說上去溜達溜達就上去。癌症咋就治不了的呢?冠狀病毒這麼猖狂,把世界老大都整的被被服服的,不也有疫苗治它嗎?咋就開發不出來疫苗治它呢?這麼多年了,眼瞅著身邊一個個因為癌症無能為力地消失了。

    三恨《水滸傳》宋江投降:你說宋江可氣不?好端端的一百單八將,個個都是神武之才,都讓他給洗腦了,比現在傳銷還厲害百倍。如果他聯合方臘,肯定一舉拿下朝廷,他當皇上,方臘當副皇上,手下都整個大官噹噹,多美?

  • 12 # 龍鄉紅樓

    張愛玲的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出自於她的《紅樓夢未完》,可見她的前兩恨只是一種鋪墊,是用來襯托第三恨的。

    其實,對於絕大多《紅樓夢》愛好者來說,對八十回後為別人所續,而非原璧,多多少少都會感覺有所遺恨的。但是,因為對小說的理解不同,對結局的想象也不盡同,所以心中所產生的期待也各不相同。

    魯迅先生不是說了嗎:“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張愛玲應該屬於第三類“才子看見纏綿”,而她又是位感情特別豐富的女才子,於“纏綿”中就會比一般人陷入得更深。

    她會久久地沉浸在“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之間不能自拔,感覺自己已經與書和作者溶為一體

    她會因為“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而哭得稀里嘩啦,甚至將其轉移到自個身上,來不止地自艾自憐、自泣自怨。

    她會為“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而感嘆世間,怎麼總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是,在張愛玲把所有思想感情都傾注聚焦到才子佳人的纏綿當中時,也就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開卷中,作者所強調的“真事隱去”“假語村言”

    因此上,對於“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她認為自己是解“其中味”的,甚至還會覺得自己有感同身受的“辛酸淚”。可是由於她忽略了“真事隱去”“假語村言”,讓她所有的感覺都變成了“只不過是一場誤會”。

    也正因為如此,書中的“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她只記著了下句。書中數次出現的“末世”,她不會認為是天下之末世,“木石前盟”“金玉良緣”隱含的深意是什麼,她也不會去深入探究。

    所以說,張愛玲的“三恨紅樓夢未完”也只不過是一場誤會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刀郎唱無法走進你心底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