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化字是官方公佈的簡體字,通常指《第一批簡體字表》、《簡化字總表》的字,有時也包括《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一簡字和二簡字主要源於古字、俗字、異體字、草書楷化字,二簡字中有一些字(1949-1966始見的簡體字,比如藏的二簡字“䒙”)
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一共收錄了324個民間流傳最廣的俗字、古字和草書字。但因為有爭議,第二年2月,《第一批簡體字表》被收回……《第一批簡體字表》的兩個說明是這樣的:1)簡體字為筆畫省簡之字,易認易寫,別於正體字而言,得以代繁寫之正體字。2)本表所列之簡體字,包括俗字、古字、草書等體。俗字如“體、寶、巖、蠶”等,古字如“氣、無、処、廣”等,草書如“時、實、為、會”等,皆為已有而通俗習用者。
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
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佈併成功得到貫徹實施的簡體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並最終制定出了一個《簡化字總表》。現在我們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發布的《簡化字總表》(簡稱《總表》),《總表》曾經頒佈過兩次,一次是1964年頒佈的,文革時期曾推出過《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但很快就遭到反對,於是到1986年6月,國務院又宣佈“二簡字”停止使用。今天的《總表》總共收錄了2235個字。
2000年10月31日文字法透過,次年元旦正式施行,確立了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
簡化字是官方公佈的簡體字,通常指《第一批簡體字表》、《簡化字總表》的字,有時也包括《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一簡字和二簡字主要源於古字、俗字、異體字、草書楷化字,二簡字中有一些字(1949-1966始見的簡體字,比如藏的二簡字“䒙”)
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一共收錄了324個民間流傳最廣的俗字、古字和草書字。但因為有爭議,第二年2月,《第一批簡體字表》被收回……《第一批簡體字表》的兩個說明是這樣的:1)簡體字為筆畫省簡之字,易認易寫,別於正體字而言,得以代繁寫之正體字。2)本表所列之簡體字,包括俗字、古字、草書等體。俗字如“體、寶、巖、蠶”等,古字如“氣、無、処、廣”等,草書如“時、實、為、會”等,皆為已有而通俗習用者。
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
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佈併成功得到貫徹實施的簡體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並最終制定出了一個《簡化字總表》。現在我們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發布的《簡化字總表》(簡稱《總表》),《總表》曾經頒佈過兩次,一次是1964年頒佈的,文革時期曾推出過《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但很快就遭到反對,於是到1986年6月,國務院又宣佈“二簡字”停止使用。今天的《總表》總共收錄了2235個字。
2000年10月31日文字法透過,次年元旦正式施行,確立了規範漢字作為國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