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苗家大小姐
-
2 #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所謂的江湖大哥,指的是:一個有魄力、敢作敢當、講義氣、有人格魅力的男人,這樣的男人,身邊往往有一群“小弟”。所謂的江湖大哥,其實就是一個混社會多年、懂得“籠絡人心”、有一定人脈、有一定財力的男人。所謂的江湖大哥,他的“朋友”很多,當然,他自己必須是有錢的。
-
3 # 淅瀝藝生
世間的任何事,都會成為過去!當你遭逢艱難險阻當你跌入萬丈深淵 當你陷身絕望哀痛你都不需灰心喪志 只要勇敢的面對
-
4 # 陳章魚
推薦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江湖叢談》。
他的作者是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連闊成先生。金庸、古龍、梁羽生這些作家不同,他是真正經歷過真實存在的「江湖」的。
連闊成先生在解放前,雲遊過很多地方,見過各類真實的江湖人,後來用筆名「雲遊客」在報紙寫連載,專門為大家介紹江湖中的各種職業,他們的行規,也揭露一些騙術,這些文章結整合書,就是這本《江湖叢談》。
翻開這本《江湖叢談》,你對於真實的「江湖」,也許會有些失望,因為真實的江湖不是少林武當,不是倚天屠龍,不是白衣勝雪來去如風的劍客,而是由算卦的、賣藥的、打把勢賣藝的、唱大鼓的、說相聲的、說評書的人組成,其中也不乏小偷和騙子。
所謂「江湖」,大概指的是漂泊,這些人往往都是流動人口,在各個大城市人流最繁榮的地方活動,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行規,嚴格的師承,甚至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語言,江湖人稱「春點」,也就是俗稱的「黑話」。
與文人想象中的武林不同,這個江湖似乎有點寒酸,但是同樣有趣又足夠真實。
-
5 # 無名老山
“江湖”一般定義為與官場,廟堂所不同的民間社會。江湖中人,也都是在社會上混飯吃的人,他們遊離於主流價值文化之外,渴求精神的獨立和自由,卻往往鬱郁不得志。江湖中人,既是市井中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賣膏藥的,變戲法的,賭徒,騙子,乞丐等,當然也有大隱隱於世的世外高人,他們遊蕩在社會的底層,組成了一個龍蛇混雜的社會,這便是江湖。
江湖不是某一個固定的場所,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它可以是一場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一段風雨飄搖的人生旅途,也可以是如喬峰,郭靖般“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英雄情結。
江湖兒女,快意恩仇。江湖自有江湖的規矩,正所謂“常在江湖飄,怎能不挨刀”,而想要不挨刀,很多江湖規矩都是要遵守的。
“江湖”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後,千百年來己經演變為我們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從《莊子-大宗師》的“相濡以沬,不如相忘於江湖。”到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再到現在我們常說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實際上是一種社會與歷史環境的格局。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江湖就在身邊,我們正行走江湖。
-
6 # 夜半鐘聲聽國學
“江湖”一詞對華人有著特殊的含義,是中國文化中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他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地方,但是又是所有身在其中的人厭倦的地方。
“江湖”從最初的專指江河湖泊到現在的含義經歷了怎樣的一個過程?以及現代人對江湖的定義?我將從這兩點進行探討,且聽娓娓道來。
“江湖”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中,記載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僅就這句話就足以讓人回味無窮。他的本意是:“兩條魚在乾涸的泉水中靠互相吞吐口沫滋潤身體以保全性命,此時此景,還不如各自在江河湖泊裡自由自在的遨遊,相互不相識”。引申出來的含義是:“相戀的人與其苦苦糾纏還不如各自放手,給對方以自由。”
到宋朝的時候,“江湖”一詞拓展有了“民間”的含義,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記載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進一步引申為“市井”之地,形成了一種特定的人群,專門稱呼其為“江湖人”,專指靠賣藝、賣藥、占卜等謀生者。如老舍《茶館》中描寫道:“用不著相面,咱們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
到了近代,由於武俠小說的興起和流行,“江湖”逐漸演化成一段虛擬的世界,遠離官府,靠武藝、技能、義氣決定地位的一種特殊世界。更是藉助影視劇的推波助瀾,“江湖”在每個華人的心中都佔有一席之地,連小孩子都向往那種快意恩仇、刀光劍影的江湖世界。其實這與人類的心理有很大的關係,人的內心深處都有爭破束縛的心理,在中國古代官府就是最大的枷鎖,所以世人都羨慕那種不受約束、睥睨傲然,天地任逍遙的生活。但恰恰這種生活在現實中又是不存在的,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更加促進了世人在腦海中對這種世界的意淫。
什麼是江湖?
江湖也許就是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劍客;江湖也許就是燕十三口中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也許就是喬峰、虛竹、段譽的義結金蘭;江湖也許就是楊過與小龍女的十六年後的終成眷屬;江湖也許就是《連城訣》中的爾虞我詐;江湖也許就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隱忍;江湖也許就是張無忌要美人不要江山的俠氣;江湖也許就是令狐沖和任盈盈的一首《笑傲江湖》。
生性放浪的古龍給江湖下了一個定義: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張作霖說:“江湖就是人情世故。”
也許江湖就是你、我、他。
-
7 # 我是一個小書蟲
“江湖”一詞,由地理名詞逐漸引申,拓展,轉化為文化符號。
江湖本是個地理名詞,“江”是指長江,“湖”是指洞庭湖,泛指三江五湖。
《國語.越語下》稱范蠡“遂乘輕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終極”。高適有詩“天地莊生馬,江湖范蠡舟”。范蠡功成身退,超然避世,泛遊五湖四海。
范蠡由官拜將軍到遊於江湖,江湖就有了一定的文化意義,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這裡,廟堂和江湖對應,廟堂是官場,江湖是草野。
古代中國是農業文明,農民被緊緊的拴在土地上。“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江湖則是蘊含著自由的遊俠精神。
《史記》中有遊俠列傳,沒有使用江湖這個詞。唐朝時把俠客置於江湖之中,但還僅僅是遠離官場和民間的意思。宋朝時,《水滸傳》中“江湖”跟蒙汗藥,人肉饅頭,黑店聯絡在一起,江湖有了打打殺殺的血腥味。明清時期俠客小說,“江湖”兩個字經常出現,民國時期的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江湖大俠傳》等等,書名有了“江湖”兩字,武俠小說和“江湖”緊密聯絡在一起了。
經過歷史的發展和演變,“江湖”由一個地理名詞,逐漸演變,拓展,轉化為一個文化符號。
真正把“江湖”發揚光大,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應該是金庸。金庸武俠小說風靡華人世界。
-
8 # 獨上蘭舟
江湖,在中國是少數幾個讓人遐思的字眼。而江湖兒女也讓不少人心馳神往。有幾個關於江湖的句子,眾所周知。“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等。江湖的定義並不精確,如果特指武俠或黑社會,也太過偏頗。
我的理解,江湖就是位於官與民之間的灰色地帶。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自秦以來所有王朝基本上實行的都是吏治。官員不能呆在屬地,必須異地為官。當年的官員孤身來到某地,人單力薄。當年可沒有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必須依靠當地計程車紳和小吏。士紳一般都是當地的豪門和讀書世家,檯面上的事好做,檯面下的恐怕只能交給小吏。吏就是衙門中沒有正式編的職員,相當於今天的臨時工,專門幹髒活的。
大家應該都看過《水滸》,那些好漢上梁山前,大多數的職業都是吏。宋江,原為鄆城縣押司;楊志,原為殿帥府制使;李逵,原在江州大牢裡當一個小牢子,還有武松等等。這些人不是官,但依附於官府,替衙門做事。同時,他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豪爽俠義,但基本不置產,屬於無產者。這些無產者正是江湖滋生的最佳土壤。
有句老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般解釋為,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我認為,老百姓沒有這樣大的能量,有能量的只可能是這幫曾經做過小吏的江湖人士。因為他們替官府做過事,見過世面,懂得規矩。“見過世面,懂得規矩”很重要,否則只能佔地為匪。
張作霖有句名言:“江湖就是人情世故。”只有長期穿梭在灰色地帶的人,才最懂人情世故,因為他們見識的人多,各式各樣,而且還必須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張作霖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我以為要想真正瞭解中國的江湖,必須去讀歷史上那些小吏的故事,很精彩。
回覆列表
所謂的江湖大哥,指的是在社會上混的時間比較長,比較仗義,比較講義氣,受人尊重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