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物件。
1997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衝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
1997年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絡匯率制。臺灣當局突然棄守新臺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
1997年11月中旬,東亞的南韓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南韓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也衝擊了在南韓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制定的對策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佈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絡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
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
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係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
趁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跌至6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一個月後,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佈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
1998年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鉅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物件。
1997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衝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
1997年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絡匯率制。臺灣當局突然棄守新臺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
1997年11月中旬,東亞的南韓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南韓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也衝擊了在南韓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制定的對策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佈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絡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
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
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係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
趁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跌至6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一個月後,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佈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
1998年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鉅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