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rching78
-
2 # 苔歌
不分晝夜每分每秒都在進行的成語是什麼?這個成語應該是“夜以繼日”。夜以繼日(拼音是yè yǐ jì rì)是一個漢語成語,夜以繼日”本義是指夜晚接上白天,後形容日夜不停,加緊工作或學習。成語出處,戰國·孟子《孟子·離婁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夜以繼日”。
-
3 # 繼煙
1、晝夜不停:晝:白天 夜:夜晚 息:休息。從白天到夜晚一直不休息。
2、夜以繼日: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3、通宵達旦: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達:到;旦:天亮。
4、焚膏繼晷:點起燈燭;接替日光照明。(焚:燒;點燃;膏:油脂;指燈油;繼:接續;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繼日地發憤讀書或勤奮學習。
-
4 # 使用者8435487031930
不止選擇一項的成語應該是雙向選擇和多向選擇等。雙向選擇這個成語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雙向即兩個方向,選擇就是選向擇優。這個成語是形容在選擇工作丶學校、體育專案等都不是單向的。多向選擇這個成語和雙向選擇是同義的,只是在選向上應該是兩個及以上。
夜以繼日
(拼音是yè yǐ jì rì)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孟子·離婁下》。
“夜以繼日”本義是指夜晚接上白天,後形容日夜不停,加緊工作或學習;其本身結構為偏正式;一般在句子當中充當謂語、定語、狀語。
中文名:夜以繼日
拼音:yè yǐ jì rì[1]
近義詞:通宵達旦、廢寢忘食、焚膏繼晷
反義詞:遊手好閒
出處:《孟子·離婁下》
成語出處
戰國·孟子《孟子·離婁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夜以繼日”。
成語故事
周武王姬發攻滅殷商後,建立了西周王朝。但是,他沒有繼續完成周族的大業就去世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了王位,就是周成王。成王繼位時只有13歲,由他的叔父周公姬旦輔佐朝政。
周公旦是西周初政治家。他在哥哥姬發領導的攻伐殷商的事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擔起輔佐朝政的重任後,他忠於職守,為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嘔心瀝血。不論是在吃飯或是在做私人的其他事情,只要一有公事,他就立即停下來幹公事。
立國之初,政局還不很穩定。有些貴族猜忌他,在成王面前造謠,說他有篡位的野心,還有的兄弟和紂王的兒子武庚勾結起來,發動武裝叛亂。此外,東方的夷族也乘機作亂。但周公堅韌不拔,遵照武王的遺志辦事。他消除了成王的誤解,擊敗了武庚的叛亂和夷族的反抗,制定了禮法和刑律,繼續分封諸侯,並建築洛邑(今河南洛陽),設立了東都成周。
由於為國操勞過度,周公在東都建立後不久就去世了。臨死前,他還諄諄告誡大臣們,一定要幫助天子管好中原的事:自己死後要葬在成周,以表示雖死不忘王命。
戰國時的孟子認為,周公是統治者中的理想人物,十分推崇他為國操勞不辭辛苦的精神。為此他說了一段讚揚他的話:“周公想兼學夏、商、週三代開國君主的賢德,來把周朝治理好。如果有不適合於當時情況的,他就抬起頭來想。白天想不好,夜裡繼續想。等想出了好的辦法,便坐著等待天明,馬上去施行。”
成語寓意
周公歷來被認為是一個輔佐君王的典範,他忠於君王,體恤百姓,一生勤勤懇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作出了貢獻。一個國家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人們要以周公為榜樣,多學習他身上的優點。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在短暫的人生中,想要突顯自己的價值,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年輕時,學習為了成長,為了理想;成熟後,學習,為了補充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更充實,更豐富;等到年老了以後,學習是一種對人生的回味,那又是另一種境界。這就是古人曾教育人們的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
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一種享受,一種對人生和人性的體味,使人們不斷地提高,不斷地發現新的自我。夜以繼日地學習,就如同生命,生命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生活中不斷地學習,在學習中生活,人生才會更多意義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