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6974中國紅

    旅行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古代即已存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旅行活動的興起同樣也居於世界前列,早在公元前22世紀就有了。史書記載,舜帝曾南巡至蒼梧,一路遊覽了許多山川河流。再就是大禹,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遊覽了大好河山。之後,就是周穆王,他曾八駕西行,直到瑤池見到西王母。還有春秋戰國時的老子和孔子,老子傳道騎青牛西去,孔子講學周遊列國。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波斯(今伊朗和敘利亞)。唐時玄奘取經到印度,明時鄭和七下西洋,遠至東非海岸,還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遊記。


    但人們對旅行有深入認識是在殷周,而旅遊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則是在東周,這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現狀有關。早在殷周之際,人們已經開始注意旅行的類別,殷人和周人習慣用“旅”字,專指當時最活躍的一種旅行——商旅。《易經》中專講行商客賈的一卦叫作“旅”卦。“旅”字之所以用於商旅,一是“旅”本來就含有行走之意,二是“旅”常被古人假借為“廬”,與“廬”字相通的“旅”字便成了當時商業旅遊的專稱。東周時期,旅行分類更加清楚,東周人除了沿用殷周以來的說法,以“旅”稱商旅,以“徵”稱軍旅,以“歸”稱婚旅,以“巡”稱天子之旅,以“遷”稱遷徙之旅,特別是他們用“旅”字為中國旅遊史引進了現代“旅遊”的概念。


    “遊”的字義是浮行於水中,指人能像魚一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泳之遊之”(《詩經·邶風·穀風》),當然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所以當時人們把那些隨心所欲,“優哉遊哉”(《史記.孔子世家》:“優哉遊哉,維以卒歲”)的旅行活動,如遊獵、遊覽、遊學等概稱為“遊”。“遊”的提出,說明東周人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旅遊範疇,能夠把旅遊與商旅、聘旅級行役(禮節性外交和長途公差)等功利性的旅遊區別開來,標誌著中國古代旅遊從此進入了自覺的認識階段。


    有關“旅遊”一詞,最早見於六朝,齊梁時著名政治家、詩人沈約《悲哉行》中有云:“旅遊媚年春,年春媚遊人”,用以專指個人意志支配的,以遊覽、遊樂為主的旅行,以此區別於其他種種功利性的旅行。

  • 2 # 山人434756708077

    人類最早的旅行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第三次社會大分工即商業從農業和手工業中分離出來,商人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階層廣泛出現,他們需要了解各地商品的生產和需求狀況,並要在不同區域之間交換自己的商品,由此便有了貿易經商旅行的需要。

    隨著商務旅行的發展,旅行向多樣化趨勢發展。根據記載,進入階級社會後,各種不同目的的旅行紛紛出現並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得到發展。

    這其中包括帝王巡遊:秦始皇五次出遊,足跡遍佈全國,隋煬帝為方便出遊,開通京杭大運河,乾隆帝及康熙帝下江南出巡,體察民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個生肖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