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宅女說說
-
2 # 儒雅小葉子
曾經認為孩子還是那個懵懵懂懂的小朋友,什麼都不懂,永遠會黏在媽媽的身邊,到時候感覺有點煩,感覺有點累,但是現在孩子長大了,不黏媽媽了,也會感覺有點失落,感覺孩子不再需要自己了,感覺和孩子之間也有了距離,此時此刻彷彿又想回到孩子黏著自己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生活是那麼的幸福。
-
3 # 山東老鄉第一名
孩子不粘媽媽,媽媽肯定感覺失敗。其實可以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平時帶的少了,至少親子互動不夠,導致孩子不知道跟他感情最近的人應該是自己的媽媽。如果還具有母愛,出現這種苗頭就要趕快補上。當然,不可否認,現在由於生活壓力大,有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了爺爺奶奶,導致出現了孩子不粘媽媽,甚至媽媽也對孩子沒有感覺了。
這是最恐怖的結果,也是最不願意看見的結果。
-
4 # 寒冬過後是春天182
我孫孑還沒斷奶,他媽媽就踹給了我,孩孑夜夜啼哭,我就沒睡過一個囫圇覺,現在孩孑兩歲多了,看見他媽理都不理,他媽想方設法去討好我孫孑,但是,我孫子對他媽媽始終是不冷不熱,與天天粘著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此他媽媽多多少少有些失落,我想,這大概與她的付出成正比吧,哈哈。
-
5 # 雨後山林靜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情緒反映了我們內心正在發生的事情。人們會有很多不同的情緒,比如會生氣、憤怒、傷心、難過、害怕、緊張、焦慮等等。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做媽媽的帶孩子很辛苦,難免會對孩子吼兩句。以前我也吼過孩子,所以,媽媽們,不是你一個有這樣的情況。不過後來我開始學習家庭教育、正面管教,經過學習後自己改變了很多,不再吼孩子了。家庭中的氛圍也好了很多。我來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煉成的。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我們都會碰到很多挑戰。想要對孩子一直保持溫和的態度,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先來看看會遇到哪一些挑戰呢?孩子不吃飯
孩子不好好睡覺孩子做事拖拉孩子愛看電視孩子愛玩電子產品孩子不自律孩子不愛學習父母們可以對照一下,這些挑戰您有沒有碰到過呢?當您看到這些挑戰的時候,您是不是會感到很氣憤?很想對著孩子大吼幾聲?您是不是不想擁有這些挑戰?
但實際情況是,我們的孩子並不完美,我們自己也不完美,因此遇到挑戰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想對孩子大吼大叫,我們父母需要改變一些認知。要改變哪些認知呢?
一、正確看待孩子的錯誤,把孩子的錯誤當做是學習的好機會。
孩子犯錯誤不可怕,每個孩子都是在錯誤中成長的。我們小時候接受到的教育是不能犯錯誤,犯錯誤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說出去是很丟臉的。孩子從這些資訊中得到的是我是一個愚蠢的無能的孩子。他們可能會擔心犯錯誤,而儘量的掩飾錯誤。父母總會說為了孩子好,你不能犯這些錯誤。當孩子打破了一個杯子、上課遲到、忘記帶書、作業寫錯了的時候,我們不要把目光放在孩子的錯誤上,而是把目光放在怎樣才能夠激勵孩子做得更好上。把這些錯誤當成是孩子學習的機會,就象變廢為寶一樣,這需要我們轉換思維。父母可以對孩子說:
“你犯了一個錯誤,太好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呢?”
父母有沒有注意到?在這裡我用的是“我們”這個詞。因為在孩子犯錯誤的過程中,我們大人也難辭其咎。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去教育孩子,去訓練他們,如何做好時間管理並教會孩子如何提前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以免臨時來找東西。我們有沒有看到孩子的努力呢?並且給他們一些鼓勵?當父母不再把錯誤當成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的話,那麼我們就不會去吼孩子了。
我的孩子曾經在上課時睡過覺,當時班主任告訴我後,我並沒有去對她吼,而是問清楚了原因。孩子告訴我,上課睡覺是因為老師講的都聽懂了,不願再聽了所以就睡覺。我與孩子平靜地進行溝通。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尊重老師的表現,並詢問了孩子以後怎樣做會更好些。 我並沒有責怪孩子,但是後來孩子就不再有這種情況了。
二、當媽媽實在是感到很生氣的時候,要情緒誠實。
有些媽媽認為我生氣了,就應該把情緒發洩出來。而有些媽媽認為我有情緒了,是不對的,我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發脾氣。於是就會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一直忍著。直到自己忍受不了為止。終於忍有一天,這些負面情緒因積壓得太多,而大爆發出來。
我們應當做情緒的主人,不要被情緒所主宰。但是有些情緒也必須要宣洩出來。這裡的宣洩和發洩是有區別的。宣洩是透過一種合理的方式對不良情緒進行疏導。而誠實的表達我們的情緒就是一種良好的宣洩的方式。情緒誠實在這裡有兩種表現方式:
1.我們要誠實的面對情感。
不要對自己當時的感受進行隱藏。比如:當孩子們總是不寫作業的時候,你會感到很擔心,很氣憤。我們可以這樣表達:
“我感到很擔心,是因為你到現在還沒有完成作業,我希望你能夠早點寫完早點休息。”用“我感到_____,是因為_____,我希望_____。”這樣的句式去表達,既表達出了自己真實的情感,又表達出了對孩子的關心。孩子也不會有較強的排斥心理。很多父母不會這樣去表達,只是一味的嘮叨、批評孩子。而情緒誠實沒有對孩子進行評判,不會讓孩子感到受了屈辱。對我們自己而言,也是在尊重我們自己的感受,是在誠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當你這樣表達出來後,你的心裡是不是感覺會舒服一些呢?我以前不會這樣表達,經常和孩子對著吼,結果兩敗俱傷。後來對孩子說出了自己的情緒時,我感覺心裡舒服多了。
有的時候在與孩子發生激烈的衝突時,父母忍不住要大發脾氣了,也可以對孩子說出來。如:
“你剛剛罵了媽媽,媽媽感到很生氣,我希望你不要再長時間的玩遊戲了,再過五分鐘,媽媽可能就要發脾氣,變成情緒魔鬼了!”
在與孩子的溝通當中,這段話既誠實地表達媽媽憤怒的情緒,同時又不失幽默感。有時會讓孩子感覺忍俊不禁而偷偷的笑。我並不是在教媽媽們要對孩子大發脾氣,而是在你實在忍受不了的情況下,也可以偶爾宣洩一下。讓孩子看到媽媽真實的一面,讓他們知道,原來媽媽也是有情緒的。
2.當我們在傾聽別人的感受時,不加以評判、批評或反駁。
傾聽別人的感受,這也是在誠實的面對情緒。當孩子犯了錯誤或發脾氣時,我們也要傾聽他的感受。例如:孩子做事會拖拉。很多孩子回家都愛先玩,然後再去學習。可是媽媽卻看不過眼,往往會一遍一遍地催促孩子:
“你怎麼還不去寫作業?”
可是孩子往往也會非常惱怒,他們會說:
"我現在很想玩。在學校裡學習了一天,我就想放鬆一下。等一下再去寫作業。”
如果媽媽能夠傾聽孩子誠實的表達情緒,那麼,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會變得更加容易啦!
比如可以這樣迴應孩子:
“哦!你是感到很累了,所以想先玩一下。媽媽明白了你的意思。”
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們不一定要同意孩子的做法,但我們可以去傾聽他的感受。傾聽讓孩子更加願意與你合作。
三、在家庭中設定一個冷靜角。
在家裡找一個你喜歡的地方來設定一個冷靜角。可以在臥室裡,也可以是在客廳或陽臺。在這個冷靜角中,你可以把你喜歡的一些物品放在這裡,如:一些書籍,零食等等。當自己感到情緒不好快要爆發的時候,就到冷靜角里來休息一會。聽聽音樂、看看書,或泡一杯咖啡都可以。告訴孩子:
“媽媽現在感覺到情緒不好,想發脾氣了。我先去冷靜一下,呆會再和你說話。”
這個冷靜角並不是用來懲罰自己的地方,而是幫助自己感覺好起來的地方。設立這個冷靜角還有一個好處就在於,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榜樣。他以後也可以設立一個冷靜角,在他想亂髮脾氣的時候自己可以在那兒呆一呆,這樣可以減少家庭中的一些衝突。等大家都冷靜下來後,用一種尊重他人的方式去溝通。我的家庭中也設定過冷靜角,是在客廳的一角。有一個小沙發,一個小茶几。我有情緒的時候會在那裡看看書,感覺內心會很平靜。每次過半小時後,心情就好多了。
四、媽媽們要照顧好自己。
媽媽們要照顧好自己。如果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心情就會很糟,又怎麼能把孩子照顧好呢?我看到在有的家庭中,因為夫妻之間有了矛盾,吵起來了,於是,一些不良的情緒就會轉嫁到孩子頭上。
在電影《萬箭穿心》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不好,女主人因為自身要強的性格,令她的丈夫感到一定壓力,最終導致兩個人的婚姻走向解體。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夫妻因感情問題而使情緒上產生了很大的波動。雙方都不能冷靜的去解決問題。家庭的不幸福,造成孩子人格上的不完整。很多事情都是因為不能正確處理情緒而導致出現更嚴重的後果。此片看完後讓人很心塞。
所以在很多時候,媽媽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在家庭當中,一般來說,都是媽媽帶孩子帶得多,也更加容易感覺煩躁。只有當自己感覺良好的時候,你才會有一個好的心情去帶孩子。如何能照顧好自己呢?比如:
讓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覺
抽一個時間讓自己放鬆一下和朋友一起聚聚聊聊天敷一個面膜花點時間去淘寶看一部電影以上這些事情都會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有時在我情緒不好的時候,我會約上我的閨密一起出去看電影、吃飯、聊天,這樣心情會好很多。還有的時候我會看一本好書,或者是一部電影。這樣可以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並從書或電影中得到一些有價值的思想。當自己照顧好了自己以後,再重新去照顧孩子,會感覺心情不一樣了。會減少很多不良情緒,也不會去吼孩子了。
帶著不完美的眼光去看孩子,把錯誤當成人們的好朋友一樣去對待,這樣就會減少我們發怒的機會。期待完美是不現實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如何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並把錯誤變為財富。我的孩子現在已經大了,想想我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回憶從前,我也曾吼過孩子。但那些傷害卻再也抹不去了。親愛的寶媽們,您還打算繼續去吼你的孩子嗎?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我們只是利用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推動,受它支配。修煉自己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可能在短時間內比較難做到。如果我們自己感覺到有點難做到的話也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先接納自己,然後再去接納孩子。儘量讓孩子在一個平和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為他們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
-
6 # 家家安寧1
像這樣不吼孩子的媽媽,幾乎非常少……就連最最最頂級的育兒專家都很少有做到這樣的吧?
所以,一個不吼孩子的媽媽到底應該怎麼煉成呢?
1、把自己當成是一個孩子。
如果把自己真的當成孩子,和孩子一起瘋一起鬧,那麼孩子做出什麼事情,媽媽就都會變成可以理解的一方。我兒子小時候,我沒少吼叫他,每次吼完之後,就非常後悔,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但是看到孩子做的事情之後,又不得不開始大吼大叫……
尤其是讓孩子吃飯,讓孩子幹什麼,他堅決不去的時候,更是讓我非常無語。這個時候,我就想,沒事沒事,他還小,他是你的孩子,你站在他的角度想想。
2、深呼吸!
深呼吸真的時候緩解各種情緒不適的一個最好的方法。特別特別的重要。媽媽們再遇到熊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別生氣別生氣,先深呼吸,深呼吸,想想怎麼用套路把孩子給套路上,讓他沿著你的規劃走,而不是你生氣被他牽著鼻子走……當然,孩子還是自己的娃,該心疼必須要心疼,但是該嚴厲頁必須要嚴厲!尤其是觸犯了原則性問題的時候,必須要讓孩子知道錯了!
3、轉移注意力!
我沒看見!我沒看見!我沒看見!——在心裡默唸。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不要過多的關注孩子調皮搗蛋,把屋子弄亂這樣的事情。在這些事情上,尤其不建議對孩子大吼大叫,反而孩子把屋子弄亂,是在探索,是在冒險。家長過多幹預可能會影響孩子探索慾望。尤其是下面這幾種情況,千萬別生氣,而是要和寶寶一起處理乾淨,告訴他下次怎麼玩~~可以單獨給他整理一個空間讓他去浪……
總之,不吼孩子的媽媽,都是透過孩子不斷的犯錯讓媽媽成長起來的。上面的三種方法是儘可能在極大程度上緩解媽媽的憤怒情緒……希望有用!
-
7 # 愛嘮叨的馬小媽
一個從不吼孩子的老媽,是透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懂得安慰孩子過程中慢慢煉成的。
每一個吼孩子的老媽標準動作就是手叉腰,用食指指著孩子,歇斯底里地各種吼,孩子種種罪證狂數落中。
殊不知這樣的一個動作,這樣的話語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不小的影響。
要想做不吼孩子的老媽,馬小媽我分享3個比較常見,也有用的方法:
01不想孩子做什麼,我們可以先排除一些干擾在生活中,很多家長經常買一些零食放在客廳,客人來的時候可以吃,但是叮囑孩子不要多吃,特別是飯前不要吃零食,每次一囑咐完,孩子就會偷偷吃,弄得家長總是各種吼孩子不聽話。
其實這件事也是可以避免的,要想讓孩子不吃零食,可以把那幾盤零食先收起來就好了,沒必要不想孩子吃零食,又把零食放在他們面前,畢竟孩子抗誘惑力還是很小的。
所以不想讓孩子吃什麼,玩什麼,我們都可以事先把這些東西收起來,避免我們沒必要的吼孩子。
02在孩子犯錯後,我們要學會從他們角度來看我想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都會出現,今天老師打電話來了,又告了孩子的狀了,我們的第一句就是回家看我怎麼收拾這個臭小子。
其實,可以在跟孩子溝通前,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想想孩子為什麼闖禍了,換做你現在是孩子,在這個年齡,你會怎麼做。
然後與孩子溝通,問下他為什麼會這樣,孩子告訴你後,你可以說媽媽瞭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們可以採取更好的方式,比如……。那麼這樣就又少了一次吼孩子的機會。
03現在特別生氣,可以先跟孩子約定時間再談那麼在晚飯後,你要記得與孩子一起聊這件事,這樣也會相信你說的話,另外他們也會覺得這件事的重要性。
總結馬小媽我覺得,只要我們每一次都考慮孩子的感受,都是愛出發對待孩子的每一次不好的行為,每一句話語,那麼就可以練就成一個不吼孩子的老媽。
-
8 # 穎媽談育兒
首先我們得明白:一個完全不吼孩子的老媽,是不存在的。
當媽媽的要做的是減少發火,少吼孩子。
怎麼做?1、給自己緩衝時間
從生下寶寶之後,媽媽就被賦予更多的養育責任。但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特別是爸爸,也要參與到養娃的重任中來,給媽媽休息調整的時間。爸爸下班以後,可以參與到帶孩子家務中,陪寶寶一起親子活動,或者給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週末的時間媽媽可以花兩個小時出去放放風。心情輕鬆、不焦慮,多轉換環境,調整身心,才能在面對娃的調皮時冷靜鎮定。
2、家人一起分擔養娃責任
養娃是個苦差事,也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爸爸不應該當甩手掌櫃,而應該一起分擔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有其他家人幫忙帶孩子,那也是一件好事,畢竟多個人多份力,爸爸媽媽也可以有更多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
3、降低對孩子的期待
在面對娃之前,家長需要有個心理準備,不要對娃做太多期待,也不要以自己心裡的“完美小孩”做比較。孩子與成人不一樣,他們吃東西不會以不掉食物為目標,喝牛奶也不會在意是否滴落在杯外,撕紙片時不會考慮衛生難打掃。所有的事情以自己的興趣、好奇心為驅動力,而不會考慮到結果。對這些有個心理預期之後,相信面對娃的調皮搗蛋,也能更加理智平靜。
4、遇事先平靜
實在想發火大吼的時候試著深呼吸,告訴自己:親生的,親生的……讓自己快速平靜下來。冷靜幾分鐘以後,再和娃好好聊一聊。
5、轉移目的地
像有一次穎媽在做飯,回頭一看穎寶人不見了。找到了衛生間,看到穎寶把他的七彩顏料筆都扔到馬桶裡了,還拿著一個大勺子在那使勁攪拌。美名其曰做實驗。穎媽當時也是氣不打一出來,立馬火就上來了,但我選擇了轉戰廚房,讓爸爸去面對殘局。爸爸當時剛好有空,所以心情還比較淡定,處理起來也會更加溫和。
6、發火後及時進行情商教育
人都有脾性的總有免不了發火的時候,尤其是面對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更是難以避免。那萬一發火了,該怎麼辦呢?最好的方式是直接跟孩子坦白:“爸爸媽媽生氣了,因為你怎麼怎麼樣!媽媽希望你以後怎麼樣。。。但媽媽發火也不對,媽媽太急了,沒控制好脾氣,下次媽媽要提高聲貝了你可以提醒媽媽一下。”相信孩子也會理解媽媽,也就不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了。
希望這些方法能幫到你~~
-
9 # Mr菇菇話育兒
一個從不吼孩子的老媽,是怎樣煉成的?
首先我們要煉成不吼孩子的媽媽,需要了解吼孩子帶來的後果。有哪些後果呢?我們先來簡單看一下。
1.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容易危害親子關係2.孩子容易自信不足,自尊受到損害3.孩子也容易變成暴脾氣,還會容易說謊4.孩子長大之後,也會變成易後孩子的家長等等以上只是部分後果,看了這個我想基本沒有會喜歡變成吼孩子的媽媽吧。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1、在被孩子激怒的時候,問問自己
在發火之前,我們先要問問自己感覺怎麼樣?有什麼負面想法?能不能自己改變這些負面的想法和情緒?透過這一系列的自問,慢慢的平復自己的情緒。
2、及時地做幾組深呼吸。
在問自己那些問題的時候,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可以從腹部開始,有意識地做3到5次緩慢輕鬆的呼吸,想象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氧氣,藉此來舒緩自己的情緒。
3、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再溝通
透過呼吸使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用積極的想法代替自己消極負面的想法,讓自己變得平靜後再和孩子溝通,這樣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
4、回想孩子的行為來確定孩子的需要。
我們要想一想孩子現在的個性和年齡,反思一下是不是對孩子有過度的期待,想想孩子需要什麼,是一個擁抱還是鼓勵,再想想他的行為能告訴自己什麼,能給自己什麼訊號。
5、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
這要求父母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儘量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的感受。
說在最後在做這幾點之前,可以默唸三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估計三遍下來,稍微平靜一點了吧。在孩子的世界裡,他覺得自己所作的事情都是對的,即使會給別人帶來困擾。這時爸媽需要耐著性子,不要一下就炸毛,大吼大叫,起不到管教的作用,反而對孩子造成傷害。
-
10 # 藝跡
孩子是我們練就獅吼功的催化劑,孩子最怕我們我喊他們的名字。在沒有結婚的時候,驚喜是男朋友給的,結婚以後是老公,但是有了孩子之後,這個上帝派下來的神,天天給你驚喜,都不帶重樣的,就像和我們有些女生一樣,衣服都不帶重樣的一樣,但是這個過程是每個孩子都經歷的,而父母也必須面對的一個過程。
上次在家對孩子發火,說到一半,老媽路過客廳突然蹦出一句“你以前更加過分,從到廁所,聲音都沒有斷過,鍋碗瓢盆木桶瓢,只看看到都是目標”,所以對於孩子要寬容。
很多寶媽說,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但是這樣的行為對於現在的孩子用處不是特別大,對於孩子的真心健康其實影響很大,很多寶媽都是能動手的,肯定不會動嘴,之前看見朋友打過她女兒,後面孩子做夢都是她媽媽打她的畫面,噩夢連連,半夜總是驚醒然後大哭。
如何讓自己不吼孩子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側
很多的父母責怪孩子,現在兩三歲就麻溜的使用手機,可以說現在寶寶非常的聰明,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整天手機不離手的原因造成的,媽媽刷抖音,爸爸玩王者榮耀,那麼孩子自己玩,根本沒有互動。
有一次教孩子寫作業,怎麼教她都都不會,每次數到29就直接數到41,連續錯一直不會,又給她分析了好幾次,突然火氣壓不下去了,就對孩子說,怎麼那麼笨,那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但是孩子的言語讓我醒悟過來,“你們下班之後,都是自己玩自己的手機,沒有原因陪我寫作業,每次只有檢查,我不懂還打我,罵我”一直重複”,就像一根針扎進我的心裡,我們為人父母,竟然讓一個孩子連續,真的慚愧。
第二、忍是教育的失敗
如果等到孩子搗亂的時候,你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出的憤怒憋在心裡,然後你用眼神秒殺孩子,放問題出現了,你才想到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預防,如果你從小就開始這樣,那樣的教育孩子,讓孩子的行為及時的矯正,才能讓孩子不出現大的錯誤,可以允許孩子犯錯我,但是不能讓他犯兩次,如果有,那麼就是我們教育出現了問題,方式方法的引導不到位。
為什麼華為面對美國的施壓,可以那麼從容,就是因為他們在零幾年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自己的系統,已經開始預防對手的打擊,如你願問題出現,從容面對。
第三、與孩為友
孩子的世界裡,什麼東西都是新奇的,所以廁所的水龍頭可以出水,讓孩子覺得神奇,鏡子裡面有人,而且跟他動作一樣,所以孩子生氣砸它,而鍋碗瓢盆是因為看到父母使用過,自己也要嘗試一下,對於孩子這些好奇,我覺得沒有什麼,我們把自己貴重的東西收起來,如果孩子每次搞一次破壞,然後再對他教育,這讓該你有反思,我們大人也是一樣,多少人都是中年破產,孩子在那個時候,突然就長大了,因為那個時候他開始規劃未來,預想所需要面對的問題,自然責任就變重了,被迫成長。
孩子也是一樣,在他犯錯,你把他拉到你身邊,他的內心是後悔的,這個時候就看不懂父母,有不同的教育,有的父母動手,而有的父母會跟孩子交心,孩子長大了,對於自己過錯也覺得父母的打也是可以理解,但是跟孩子交心的父母,因為關注孩子為什麼這樣做,瞭解孩子的心裡,所以孩子會經常跟父母交心,長大以後,一會經常談心,這就是不同的教育帶來不同效果。
有時候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孩子太過分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要破口大罵,上個月把我的護膚品全搞壞完了,塗得全身都是,地上都是口紅的作畫,而前幾天,把喝剩下的牛奶,直接倒在電腦鍵盤上,說在上面打麻將!該出手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
-
11 # 子瀾zilan
吼孩子是不對的,我想大部分媽媽都知道。但是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能做到不吼孩子的,恐怕也是少數。
先說自己和身邊的幾個例子。
我是個急脾氣,生孩子之後,尤其是有了二寶,長期勞累,睡眠不足,沒有自己的時間,可能也有體內激素分泌失衡的問題,脾氣暴漲,經常煩躁,易怒。這種情況下,哥哥“欺負”二寶,或者因為搶玩具發生哭鬧爭吵,我經常會吼孩子。吼完看到他委屈的樣子,心裡也會難過,但每次一遇到這種情況就控制不住。我弟妹是個脾氣很溫和的人,她有個兩歲的兒子,一直以來是自己帶孩子。我從沒見過她吼孩子,跟她相比,我覺得自己對孩子真的不夠好,常自責,想去改變。前幾天,我跟她取經,她卻告訴我,她以前也會經常吼孩子,甚至也會的屁股。經過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才能做到現在不吼孩子的。
我們先來看看,吼孩子有什麼危害?吼孩子危害很大。對孩子的心理上會造成傷害,吼孩子時,孩子的大腦會進入逃跑機制,這時候講道理孩子是聽不進去的。
而且大人在大吼大叫,自己的情緒沒控制住,也不會講出客觀的道理,這就不是有效溝通,除了讓自己更加生氣、失望、自責之外,對孩子也會造成很大傷害。
帶給孩子的傷害還有以下幾個: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模仿物件。父母吼孩子,孩子就會學習到,久而久之,孩子脾氣會很大,發脾氣時也會大吼大叫。
2、孩子長期受到大吼,長大以後可能會膽小怕事,對好性格的養成是不利的。
3、孩子長期被吼,心理受到傷害,會變得不願意跟父母溝通,對家長變得冷漠。
當孩子犯錯時,千萬不能再吼孩子,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孩子的成長過程肯定會有大大小小的情況出現。有時候剛收拾好的衛生,孩子一下弄亂了,拖著疲憊的身體又要重新來一遍,這時候肯定是生氣的。家裡兩個孩子,經常吵架,搶玩具,大喊大叫,作為父母,你在做飯,或者在工作,這時候肯定也是生氣的。
還有很多情況,發生這些情況的時候,我們只能大聲吼孩子嗎?3個步驟,讓你冷靜下來,不再吼孩子。
1、不管發生任何情況,先給自己心理暗示,要做個不吼孩子的媽媽。心理暗示很重要,做好心理準備,這樣,再難看的畫面,也能接受了。
2、當你看到眼前讓你很崩潰的情景時,先保持深呼吸,告訴自己冷靜。人在發怒時,智商為零。那時候沒有理智,大吼能夠有助於我們發洩情緒。
但是我們情緒是發洩了,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確是不好彌補的。所以一定要冷靜。
3、冷靜一分鐘之後,這時候心情已經平復了,再去跟孩子詢問剛才是什麼情況,客觀冷靜的去解決。告訴自己,每一次進步都是對自己的提高。
我知道這樣很難,因為我一直在嘗試。總有嘗試了一段時間,突然有一次控制不住的時候。但是親愛的,請放鬆,世上沒有個媽媽,是不經過學習就能成長的。
我們可以給自己正向反饋,如果自己又做到一次,就給自己獎勵。好習慣是養成的,不吼孩子也是可以不斷訓練的。
我們都想做個溫柔的優雅的媽媽,而不希望自己成為讓孩子聽到聲音就害怕的媽媽。為了我們的目標,不斷的練習吧,過程會很難,但是如果做到了,就是一個很大的提高。一個不吼孩子的媽媽,對家庭對孩子都是好處多多。
從現在開始,努力練習,做一個不吼孩子的媽媽。
-
12 # 夕月和晨風
經過了幾個月的努力,我已經學會不吼不叫陪孩子了。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大崽三歲半,小崽四個半月。我記得很久之前,有一次我在做飯,我大崽要我陪著玩,我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發那麼大的脾氣,我對著她大吼大叫,她越哭越兇。
我們兩像兩個困獸一樣,你不放過我,我不讓著你。我想不通自己當時為什麼會對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發那麼大的脾氣。
後來有一天,我發現我崽生氣的樣子跟我一模一樣。我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必須要做出改變。我開始不斷地學習。
1.閱讀育兒類的書籍父母是孩子的影印件,父母怎麼樣,孩子就是怎麼樣的。
所以我閱讀了不下20本育兒類的書籍,可是書中的方法很難堅持去做,到了實際的生活中,我還是原來那個樣子。
動不動就對著孩子大吼大叫。
那麼難道閱讀書籍,學習知識也沒有用嗎?
我發現我可能太焦慮了,太想要教育好孩子,反而忘了自身內在的需求。
2.修煉自己怎麼修煉自己呢?就是放棄自己的受害者心理,全心全意地去愛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
那怎麼做到呢?透過閱讀心靈成長的書籍,讓自己保持正念。去感受生活的小確幸,當我覺得自己大部分的時候都生活在幸福中的時候,我看孩子們好像也越來越可愛了。
原來她們潑個牛奶,我都會生氣,後來一想,這就是成長的過程啊!誰都會犯錯,為什麼不給她們成長的機會呢!
3.改善親密關係為什麼改善親密關係,對於教育孩子有作用呢?
當我能從伴侶那裡得到足夠的滿足感和愛,我的內心是充盈的。
所以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氣定神閒。
人要麼就處在愛中,要麼就是處在恐懼之中。
當我處在恐懼中的時候,我就特別害怕孩子犯錯誤,害怕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孩子。
而當我處在愛中的時候,我是自由的,孩子也是自由的。
-
13 # 花醒育兒
對孩子吼叫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大家都想改變,很多媽媽也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可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呢?恐怕一個從來不對孩子吼叫的媽媽很難找。
“你現在發在孩子身上的脾氣,有一天她會原封不動地還給您”表姐是一個性情比較溫柔的人,育有3個孩子。大的上初中,小的還在讀幼兒園。有時孩子們吵鬧起來如同一鍋粥。性情再好的媽媽也免不了大聲吼叫。有時,在電話裡都能聽到她大聲訓斥孩子的聲音。似乎孩子只有在吼的情況下聽話,一般輕聲細語根本不管用。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我也不例外。孩子不聽話時也會對孩子吼幾聲。比如,我在廚房煮麵條,孩子也跟在旁邊。剛放鍋裡她就想馬上吃,我跟她說要等幾分鐘才可以吃,她卻不依。哼哼唧唧的,真的很吵。後來又說吃紅薯,紅薯都沒蒸,真是看到什麼就想什麼。好說都不管用,直接吼一聲:“跟你講多少遍了,還不能吃!出去!”孩子閉嘴去客廳了。
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是情緒來了真的很難控制。是不是你也跟我一樣?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情不自禁地吼一嗓子。可這樣做的後果往往很危險。
王芳在她《給孩子的50堂情商課》一書中說:“你現在發在孩子身上的脾氣,有一天她會原封不動地還給您!”
的確,孩子就是這樣,從父母那裡習得了認識社會的方法:如果我們是一個很會處理問題的家長,孩子耳濡目染看到我們的處事方法,自然會學習;如果我們是一個沒有什麼方法的家長,有問題就會發脾氣,孩子自然也習得了這樣的方法。
21天情緒表丟掉壞脾氣王芳在書中提到了一個解決方法:21天情緒表丟掉壞脾氣。感覺還不錯,在這裡分享給大家,對孩子不吼不叫,也許就是這樣煉成的。
表格非常簡單,分為兩大部分。一半是孩子給媽媽的評分,一半是媽媽給孩子的評分。
如果今天,媽媽的性格很好,情緒很好,沒有發脾氣,孩子就給媽媽今天的格子裡塗上“微笑的太陽”。如果有脾氣不好的時候就塗上第二種“發火的太陽”,如果暴努了就把“憤怒的太陽”塗上顏色。
同樣的,孩子也一樣。如果孩子這一天都情緒很好,媽媽就把“向日葵”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如果有一點點情緒波動就給“玫瑰”塗上顏色,因為玫瑰帶刺,但是刺不是特別多;如果這一天孩子脾氣暴躁,媽媽就給孩子塗上“仙人球”。
7天下來就會發現,當我們和顏悅色的時候,孩子往往比我們表現還好;我們脾氣不好的時候,孩子往往情緒也不穩定。這張表格負起了監督的作用。每次想發火的時候都會想一想。
如果都能堅持兩個21天,家裡會一片和諧。大家可以試一下。只有在情緒正常的情況下,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情緒一暴躁就只會發火了,問題根本解決不了。
讓我們一起丟掉壞脾氣吧!
-
14 # 蘭媽談育兒
一個從不吼孩子的老媽,是怎樣煉成的?-蘭媽來回答
首先,沒有不吼孩子的老媽,只不過是每一位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罷了。
其次,不吼孩子的老媽會懂得如何和孩子溝通。
最後,會溝通的媽媽在教育方面也不會太差。
從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簡單地概括答案:一個不吼孩子的老媽幾乎都是從溝通方面開始練就的。
溝通,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交流,上至八十歲老人、下至路邊的陌生人,都是透過溝通相知相聞,教育孩子其實也沒有多少妙招,最重要的就在於溝通,因為沒有溝通你永遠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想幹什麼,而孩子也永遠不知道父母對自己是愛是厭。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心思比較單純更偏向於一根筋,比如孩子眼中的愛就是順從和滿足,苛責和安排就是不愛的逼迫,但是對於家長來說卻是恰恰相反,愛的越深越是管的嚴厲,在沒有良性溝通的道路上,如果家長執拗地愛的越深越管教越嚴,最後會發現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還會落下一個連陌生人都不如的心寒。
那麼,一個懂得溝通從不吼孩子的老媽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呢?1、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相處方式裡,絕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家長和孩子的身份相處,實際上這樣的相處方式並沒有錯誤,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實屬過於“官場”化,也就是下屬要按照上屬意思去辦的無情面之疏,家長和孩子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不應該為“愛”而變得疏遠,即便是愛也要愛的有價值有親密度。
所以,關係親密的父母,一定要從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開始,有人建議用“朋友”、“閨蜜”、“哥們”等方式相處,但是我個人認為父母和孩子除了這三種相處模式之外,還可以用“合作伙伴”的身份去相處,因為合作伙伴身份教育裡的好處,既有朋友之樂、又有以身作則的家長之範。
2、“合作伙伴”裡的家長需要以身作則
如果說一個懂得溝通從不吼孩子的老媽只需要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就夠了,那麼這個的想法實在是太過天真了,因為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只是創造轉機,如果轉機只管創造不知經營,那麼最終還是會“從哪裡來、再回到哪裡去”,而親子關係裡的懶惰還會反彈。
如果父母給了孩子愛的希望而不去演繹這段愛,讓孩子眼巴巴地看見愛的希望,而不能用手去觸控的話,這段盼而不得的親子關係所反彈的惡果會愈演愈烈。所以,家長在合作伙伴的身份演繹裡一定要起到以身作則的效應,這個以身作則既是給孩子起到良好的榜樣式作用,又是在愛的希望之光上點綴璀璨,在以身作則的陪伴裡孩子才能感受到被愛眸光關注。
3、“合作伙伴”也需要傾聽、接受
合作伙伴身份的親子關係相處,也需要彼此之間的傾聽和接受,在這段關係相處的模式裡,家長和孩子之間是不應該有強弱、大小和年齡之分,在這段關係裡誰都是等價的存在,有的時候還更需要尊重的相互關切扶持,你尊重我、我尊重你的關係維持,也會讓孩子尊重自己、尊重父母的同時,還懂得尊重他人,這就是所謂的高情商、為人處世練就。
在這種傾聽、接受和尊重裡,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成長階段裡,家長能接受孩子的貪玩、傾聽孩子不一樣的觀點,在這種傾聽和接受上,孩子也能接受父母的燥脾氣,甚至是把父母的抱怨當成是一種傾聽,可能對於家長來說這種關係好像來的不切實際。
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父母種下的是朋友的因,孩子就會回饋同種類的果,父母把孩子當成朋友來看待,那麼當父母矛盾或生活不快的時候,孩子自然是把父母當成朋友一樣去傾聽,安慰了。
所以,一個從不吼孩子的老媽需要的是溝通,而溝通又少不了以“合作伙伴”身份和孩子相處,包括後續“合作伙伴”裡的以身作則和傾聽、接受,都是家長們需要練就的磨練過程,想要做一個從不吼孩子的老媽也更需要耐心和一顆持久以恆之心!
---------------------
-
15 # 幼兒教育lulu老師
不吼不叫,也能教出好孩子。和大家分享一些和孩子相處的溫和的小經驗:
一、從小建立原則,給孩子自己選擇懲罰的權利我兒子從一歲半的時候開始,我就開始和他約定,如果他做錯事,我會問他:剛剛你這件事做錯了,現在媽媽要懲罰你,那你是選擇講道理呢?還是打屁股?
一般孩子百分百選擇講道理。
一旦孩子形成講道理的習慣,長大之後,基本上都不需要吼他,因為他知道,無論什麼事情,都是可以透過講道理來解決的。
二、學會尊重孩子,不要以成人思維去衡量和帶入孩子的行為孩子還小,每一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行為習慣,這個是不以成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我們不能要求孩子是自己的提線木偶,他們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大部分時候,當孩子的行為出現和我們的要求相違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蹲下來,問一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
一個很著名的實驗:一個老師問一群孩子,如果你們是飛行員,飛在高空中,飛機忽然沒有油了,你要怎麼辦?
一個孩子說,我要趕緊乘降落傘離開。
所有的人都笑了,覺得孩子很自私。
但是沒想到,孩子哭了,繼續說:我會回來的,我去找油,帶回來。
孩子和大人的衝突,往往是大人沒有耐心聽完孩子的心聲,就直觀的以自己的價值觀給孩子直接貼了一個對錯的標籤。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學會耐心聽孩子說話,那麼孩子才會認真聽我們講話,不需要吼,因為傾聽也是一種能力。
三、永遠不要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講道理經常看到很多家長,在孩子哭得很厲害的時候,大聲呵斥:不許哭了!還在哭?停下來!
要知道,孩子因為對情緒的掌控能力還不夠,當他們傷心、生氣、難過的時候,往往會用過激的行為拉宣洩自己的情緒。
這個時候,就算你吼他,他也聽不進去,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先處理心情,再處理問題。
迴應他的情緒,告訴他:我知道你生氣,你想哭是嗎?那你就哭一會吧,我陪著你。哭完,我們再說話。
四、只有瞭解孩子,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束手無策,但是,很少有家長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不瞭解,所以往往被孩子氣得半死!
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具有很多明顯的行為特徵:
1歲的時候,各項生理指標發展階段,不會說話,家長經常無從判斷孩子的需求;2歲的時候,因為獨立意識覺醒,叛逆,不聽話,讓家長氣不打一處來;3歲的時候,感官探索的需求驅使,各種闖禍,能不能碰,都要碰一下,屢教不改;4歲的時候,思維意識發展,鬼機靈,學會察言觀色,懂得做錯事找保護傘了;5歲的時候,秩序完美期,對規則要求變得執拗,開始頂嘴,說一句頂十句;6歲的時候,情緒到性格轉型階段,脾氣大,一言不合就倔個腦袋生悶氣。所以,你看,很多時候,只要我們瞭解了孩子每一個階段發展的特點,就能正確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知道孩子很多言行其實是發展的需求,是正常表現,那麼,自己就不會那麼生氣,要知道,違背孩子發展規律去吼孩子,除了讓孩子更加叛逆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作用。
五、好好說話,學會說話的技巧沒人喜歡被命令,孩子也是一樣。
很多媽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一味的覺得,我是為了你好,我才是對的,你必須聽我的。可是,你真的都是對的嗎?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學會和孩子好好說話,孩子才會和你好好說話。
1、說出你的底線和原則。
你可以慢慢吃飯,但是媽媽說,等全部人都吃完了,媽媽就要收走所有人的碗,就不可以繼續吃了,而且,下午也沒有零食吃哦。(小朋友吃飯拖拉,屢教不改)
2、提出讓孩子更能接受的目標。
不睡覺可以。但是你要安靜的坐在床上。(切割他不想睡覺的任性,降低要求。)
3、鼓勵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你哭著說我都聽不清,你能告訴我你為什麼哭嗎?(說出來是一種比哭更有效的發洩。很多寶寶任性哭鬧,往往是因為他們不會表達情緒)
4、用幽默代替說教。
咦,我發現你的眼淚是假的誒。而不是:不許哭。不要哭了。
5、提供多個選擇而不是單一要求。
那我們現在是打屁股還是講道理?(二則一法)
我們是現在睡覺,還是在床上坐一會再睡?
6、指令性語言要簡潔。
停!你哭著我我聽不清楚。
7、適當示弱,讓孩子學會愛。
示弱是激發孩子本能的善良。他會因為愛你而變得更加體諒你。
寶寶,媽媽知道你生氣,但是對不起,媽媽也很難過,媽媽也很想哭,你能抱抱我嗎?
最後,饒過自己當我們吼孩子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內心是無助的,因為我們不知道怎麼辦!
有時候,適當的把眼神從孩子身上移開,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也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對自己,對孩子都是一件愉快的事。
任何一個人,一天24小時全天候被監控、被要求、被指示,都會奔潰的!
適當的饒過自己,放過孩子,不失為一種增進親子關係的相處方式。
綜上所述,當我們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任性不講理的時候,當我們聲嘶力竭的吼孩子的時候,往往不是孩子變得更不聽話了,而是大人變得不耐煩了。
我們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體會孩子的感受,懂得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意圖,有技巧的和他們好好說,你就發現,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
-
16 # 綏格格
答:就是我。
1、那是遺傳工程—— 外祖母疼愛我媽;母親疼愛我;我疼愛孩子。
2、所以,在我們的心裡沒有“吼”字。
3、咱老祖宗說:“優秀母親造就出色孩子!”
4、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培養勤勞智慧的孩子是靠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5、女性的美,在於溫柔可親,知書達禮。
回覆列表
我覺得如果孩子不黏媽媽了,那肯定是媽媽的進步沒有跟上孩子的步伐。
如果媽媽能夠始終保持成長,不斷進步,儘量比孩子先行一步,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給予孩子有效的指導以及高質量的陪伴,那麼孩子不會與媽媽漸行漸遠,而是更加趨向於朋友夥伴關係。
所以作為媽媽,我真的是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不願只做孩子生活上的照顧陪伴者,我更想與孩子的精神一起同路前行。加油吧,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