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60356125015

    反正不正常的嗡嗡聲很大機率是震動的時候碰到了東西。先換根新弦試試,確認是不是弦的問題。如果新弦還是嗡嗡,證明弦沒問題,觀察一下品柱有沒有略高比較突出的,震動的時候很可能打到的位置,如果有,拿砂紙稍微磨一下磨平了,別下死手,不然就廢了。

    觀察一下三絃是不是整體偏低,可以在琴枕弦槽裡面墊點東西(我用的是小提琴墊一弦的小管 要硬一點但是不尖銳的東西避免磨斷絃),狠點的乾脆換個琴枕。

  • 2 # mtoug3225

    一般出現這種情況要麼就是琴本身不夠好弦不夠緊或者是因為弦沒調準

  • 3 # 小鹿成長堂

    “你怎麼這麼差勁,你看別家的誰誰誰……”實話說,這是每個孩子的緊箍咒和童年噩夢。其實,不止童年,長大後誰考的大學比你好,誰找的工作比你好,誰找的女朋友比你漂亮,誰賺的錢比你多……太多人,活著不是為了做好自己,而是跟別人較勁,所以,有句話說得好“他人即地獄”。

    其實孩子這次進步挺大,前兩次數學成績都在80多分徘徊。可是太多的家長都這樣,看不到孩子自己的進步和長處,兩眼總是盯著別家的孩子的長處。這樣的比較,會讓孩子心裡很受傷。所以,我從不拿自己的小孩跟別家的小孩比,做好自己都來不及,何必把精力浪費在別人身上。

    第一,比較會讓孩子自信心受挫,攀比心上升。孩子本來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可惜很多家長總是希望別人家孩子的優點都搬到自家的身上,總是比來比去。無形之間,影響孩子也喜歡比較。

    就說上網課吧,本來孩子平時在學校各自發揮,反應快的答得快,反應慢的慢慢思考,答不上來,也沒什麼,孩子並沒覺得特別尷尬。偏偏上網課,很多孩子是家長陪著,家長一看別家的答題了,那不行,自家的要落後了,家長都看著呢,多丟人。於是家長一個勁的催,孩子越催越慢,要面子薄臉皮厚的家長直接替孩子答題,導致答題速度都加快。我家孩子本來屬於上中等,結果在家長的攀比中,越排越後。孩子都快沒信心了,我告訴孩子,成績是自己的,只要自己認真答題了,就行,咱不跟別人比。

    第二,親子關係緊張。本來孩子可以心無旁騖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可是家長喜歡比較啊,覺得孩子學尤克里裡沒出息,非得強迫孩子學鋼琴,原因是班上成績好的都在學;本來孩子就是慢性子,喜歡慢慢享受生活的點滴,家長非得逼孩子快一點,作業做得更快一點,背書背得更快一點,走路走的更快一點,慢慢的,孩子會很煩躁,自己的節奏被打亂,無所適從。等長大一點,孩子就會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父母想管束,也沒用了。

    父母的比較,就是把孩子推的越來越遠。只有承認孩子的不足,看到孩子的長處,用心鼓勵孩子進步,孩子才能健康快樂,享受命運的賜予的禮物。

    每個父母都應該知道,讓孩子活成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 4 # 是漢堡啊

    就算比較,也不該當著孩子的面說出來,因為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性不同,會讓孩子在比較中失去自信。

    家長做法

    家長還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你看看人家XXX,人家怎麼能考一百分,你看看你才考的這點分。你看看人家XXX,人家每天做完作業還幫他爸媽做家務,你再看看你,每天讓你做點作業就費死勁了,你能不能跟人家學學啊!”

    不比較原因

    每個個體都具有差異性,孩子的身心發展速度、水平和方向都有所不同,所以表現在行為上,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和天賦就會有差異。對於孩子來說,那兩個人的統一方面去比較並不公平,有的人可能擅長亂紀運算,而有的人可能就有藝術天賦,所以最好不要比較。

    比較後果

    家長在無意識地貶低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笨?是不是自己真的什麼都不如人?就是在家長這種肆無忌憚地釋放負面情緒,以打壓、否定,甚至辱罵的字眼來攻擊孩子的情況下,孩子的自信心自然會逐漸消亡。

    去發現孩子的長處,而不是在比較中去揭露孩子的短處。可以發現不足去改正,但拒絕對孩子不足的攻擊。

  • 5 # 晏子漫話生活

    100%父母都會回答:我沒有!這個問題很考驗口是心非的家長。我的心理歷程還算成功吧:1.孩子一二年級時,我是心裡有,嘴上有一半。我的孩子非常普通,他自己說,空氣般存在,開家長會,老師表揚的,批評的,怎麼畫圈⭕️都沒圈到我兒子,我也很苦惱。我自己從小頂著光環長大,幼兒園,小學低年級時,這光環都在別人家的孩子頭上,我真的是“羨慕嫉妒恨”。好在我從不打罵孩子,只是偶爾陰陰地流露出,誰誰每天能背多少單詞,多少古詩;誰誰這次又考第一;我後半截話沒說出來:你看看你?!我還算理智,很注意不傷孩子自尊心。 其實到現在我越來越發現,咱們的孩子跟我們肚子裡的蛔蟲一樣,我們的語氣,眼神,體態,他們都能讀出潛臺詞,聞出硝煙味。他顯得自卑,低落,不上進。2.孩子三年級後,我心裡有,嘴上不說了。變得越來越能剋制自己的表情,語氣,雖然依然放不下內心的期盼,對別人家孩子的羨慕,但畢竟,我進步了。 敲重點:孩子四年級時,我們共同有一個重大突破。我在跟清華畢業的朋友一次聊天中學到一個觀念:孩子的自信心一定要有一個支撐點,而這個支撐點是足以能夠讓他拿的出手的某一個興趣或者學科。我回到家仔細觀察孩子的特點,發現他很專注,正在這階段,學校開始倡導孩子們玩魔方。我給兒子定了魔方,可我也不會,我到書房用平板搜六面魔方復原教程,折騰半小時也沒搞懂,灰頭土臉放棄,兒子說他自己看看。居然十分鐘他出來了,說學會了!!於是很快成了學校魔方隊長,全校出名!兒子突然找到了存在感,緊接著參加學校花式籃球訓練和表演,很多魔方和花式籃球表演都是他自己爭取的,學習成績也噌噌往上提,每天Sunny快樂!3.我和兒子共同進步後,我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有自己的特點,雖然最終還是要拼成績,但找到同齡人中的位置是他建立自信心的根基,所以,這階段的我,開始不用隱忍地欣賞起自己的孩子,只要他喜歡,我都支援!慢慢,孩子在書法上也取得了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要知道那一年,全北京只有六個孩子獲獎!後來轉學,我還擔心他不適應,結果第二天,他就自己到新學校德育處強烈要求要參加市裡書法比賽,結果也非常好,評為書法特長生孩子在父母的信任和欣賞下,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自信和拼搏的力量!這是我的真實過程,也算是極好的收穫吧,願與各位爸爸媽媽共勉!

  • 6 # 你好青春期

    我很少拿自家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可能是因為自己小時候深受其害吧。

    小學的時候名列前茅,是他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後來初中高中成績一般,每次從學校回來最怕家長親戚問考了多少分,多少名。

    如果考得不好,那一刻,好像在告訴全世界,我是個失敗者,尊嚴盡失,想找個地縫鑽進去;而如果哪一次考得好了,父母逢人便說,生怕別人不知道,又難免會不好意思。

    上學時被比較成績,上班了被比較工作單位、工資,有時候特別不喜歡回家。

    真正讓我對比較認識更深刻,並且堅決不要用在孩子身上的,是做媽媽後發生在同事身上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外出吃午餐,看她不開心,就問她怎麼了。她嘆了一口氣,說:“今天聯絡上了一個小時候的同學,想當年她處處不如我,現在什麼都比我強,上的大學比我好,工作單位比我好,找得老公也是比我的好,太不公平啦!”

    我聽了她的話,竟無言以對。

    其實,想說的是:憑什麼別人要永遠比你差呀!而深層次,看到的是:把喜怒哀樂建立在和別人比較上,是不明智的,比別人好了,你快樂,比別人差了,你不開心,世界上那麼多優秀的人,總是有比你過得好的,難道一輩子不高興嗎?

    傳統的文化和價值觀崇尚成功,鄙視失敗,成功了被追捧,失敗了被唾棄,成王敗寇的觀念根深蒂固,造成我們大多數人害怕失敗,拼命去追逐成功。

    殊不知,失敗是成功的一部分,是一種生命體驗,是一種客觀存在,不能依據個人主觀評判。

    另一方面,家長骨子裡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孩子優秀了,自己有面子,孩子不如人,自己覺得丟人。

    殊不知,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他是好是壞,都是自己行為的結果,需要自己負責。父母自己的榮辱得失,只和父母自身有關。

    當每個生命的個體,都向內求,對自己負責,這個世界也許會多些從容和安定,少一些焦慮和糾結,也就不需要透過比較來獲得滿足了。

    我是@人鏡,十年閱讀,十年自我成長,終於從一地雞毛的生活中突圍,自認為四十歲人生才剛剛開始,願用餘生探索自我,拓展生命邊界,看見更多可能。

  • 7 # 私人繪本頻道

    其實要做到不和別的孩子比較,是很難的,畢竟人是社會動物。如果真得完全做到,那我覺得這個人一定非常自信。而我做不到,會無意識地去比較,但儘量約束自己在比較後客觀冷靜的分析,根據自己孩子和家庭的狀況,取長補短,讓這種比較成為一種促成更美好生活的動力。

  • 8 # 小明和小小凡

    在我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有一次參加兒子學校舉辦的活動,兒子跟班上玩得好的同學在一起玩,我跟那同學媽媽在一旁聊了會兒天,看到兒子同學那活潑可愛的樣子,我不禁向他媽媽誇道:“你家兒子性格聽活潑的呀,不像我家兒子有些內向害羞。”這位媽媽立馬笑著說:“活潑是活潑,可就是上課不認真,坐不住,老師為此都找過我談話有四次了,頭疼哪!要是他有你家兒子上課那認真勁一半也好呀!”這位媽媽的話讓我愣住好一會兒,我心想是嗎?我怎麼沒發現兒子這優點?!

    從那次小聊之後,我開始對自身進行深刻反思,也發現自己對兒子學習和生活不夠關注,我決定嘗試做一個善解人意的好媽媽。

    首先,我把不將自己得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放在了我與孩子溝通的首位。每當我找過要說誰誰誰的時候,我都強忍住對自己說不要這樣不要這樣,會傷害兒子的自尊心,會打擊兒子的自信心。

    其次,我在平日裡增多了對兒子優點的挖掘,總是不失時機誇獎肯定兒子,讓兒子有興致去做的更好,或者堅持改正一些不良的習慣。我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和孩子一起每天列舉他的優點,只要我發現他哪個優點,比如掃地,即使掃得不乾淨,我都會給與他大大的贊,然後慎重其事地通知他又有一個愛勞動的好習慣了,並和他一起一條條記下來。

    最後,我想說的是家長要想自己孩子優秀,這真的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一生氣就開始貶低孩子,將孩子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對孩子的身心發育以及學習都是很不利的,希望家長們謹記。你要是從心裡真正尊重珍視孩子,肯定孩子,就從來沒有什麼優秀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相信您的孩子也可以那麼優秀得讓您不敢相信!

  • 9 # 胖爸聊兒童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很少用我的孩子去和其他孩子比較。即便是兩個孩子之間,我也很少來比較。原因很簡單,與其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其他孩子比較,不如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我孩子的綜合素養,讓我的孩子全面發展。具體來說,我有以下幾點考慮:

    1.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為什麼不承認孩子的個性呢

    有的孩子好動,有的孩子好靜;有的孩子善於交流,有的孩子善於思考。隨著孩子心智逐漸成熟,會發展出不同的人格。我們總拿自己孩子的弱項去和其他孩子的強項去比較,孩子不開心,家長很焦慮。那我們為什麼不去變通一下呢?試想,一個出色的木匠,偏偏讓他去寫文章,您覺得結果會怎樣呢;一個長跑運動員,偏讓他去做影片剪輯,您覺得他能剪輯得出色嗎。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有自己的專長。我覺得家長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有一雙善於發現自己孩子專長的眼睛,為自己孩子的個性化發展搭建平臺,創造條件。

    2.別人家孩子的成長,源於由別人家的家長培養

    我們總是對孩子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作為家長,可曾考慮過,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有您認為好的表現,是因為他家長的培養與您有所區別。一味要求自己的孩子改變,家長卻不很好地示範,勢必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專注,那可能是因為在他學習的時候,他的家長會為他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而您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是刷影片,就是打電話,要麼就是看電視,您孩子的學習思路被打擾了,卻得到您一句: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多專注。試想,他的心裡會作何感想。

    3.與其揪心比較,不如思考辦法

    既然差異已經存在,總是焦慮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不如仔細思考一下,有什麼辦法適合自己的孩子去縮小差距。當然,這需要家長綜合施策。比如,想要孩子寫一手漂亮的字,每天硬逼著孩子練習書法的效果,可能收效甚微,這就需要家長要激發孩子對書法的興趣,引導孩子進行練習,多帶孩子看一些碑帖、書法展,等等。而不是對孩子說一句:你要練字兒了。

  • 10 # 老爸帶孩子那些事

    不,作為90後的父親,我是願意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的。

    原因很簡單,現實。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對比就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哪裡不足。

    其實不和其他孩子做比較,和閉門造車有什麼區別,如果要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就應該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

    1,錯誤的比較。

    像題主這個問題,很多人一來就說不能比較,我們要尊重孩子,承認孩子的個性,比較會讓孩子自卑,不利於成長。

    接著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出現。

    我想說的,比較本身沒有錯,錯的是自己的想法。

    試想一下,我們真的能做到不去比較吧。我不是聖人,我做不到,我有我的虛榮心,攀比心。

    就說我們成年人的世界,在我們的社交圈裡,我都會無形和其他人比工資,比成就,比房,比車......哪怕我買個菜看到阿姨挑的菜比我好都回去比較,更不要說拿孩子做比較了。

    如果我孩子比你家孩子優秀,哪怕你身價百萬,我都敢鄙視你。

    可是絕大多數的人比較,是喜歡橫向比較,這才是錯誤的重點。

    2,什麼是橫向比較?

    就是說我們習慣拿孩子的缺點跟其他人的優點比。這做法本身就錯了,可是大部分很喜歡這樣。

    大多數父母看孩子的優缺點的時候,會無形放大孩子的缺點,縮小孩子的優點。你想下,是不是這樣。

    現在如果讓你說出孩子的優點,可能你需要想一想,但是說缺點,可能隨口就能說出幾個。

    比如我兒子,在我眼裡,缺點就是一大堆,做事拖拉,愛耍脾氣,調皮,內向,膽子小......優點呢?額,好像有點主見外,想不到有哪些了。

    為什麼會這樣,有時候孩子聽話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是必須的,不能當做優點。偶爾一次鬧脾氣,這就是錯的,就是缺點。

    你品,細品

    優點需要持續發揮,才叫優點,缺點只要一次做錯就可以了。這就是我們大人眼中對優缺點的標準。

    所以橫比是錯誤的比較方式,它是拿自己的不足跟別人的優點比,這個在開始就已經錯了。這樣對比,只會讓孩子受到挫折,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3,我們為什麼喜歡拿孩子比較?

    在心理學上,我們之所以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對比,是因為自我欲求得不到滿足所導致的,可能對生活,工作,家庭或者目前的狀況不滿意,從而希望從孩子身上找到自我價值的體現。最起碼,優秀的孩子是自己教育好的結果,也是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

    在絕大數父母的心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各方面都很優秀。想讓孩子透過比較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夠“知恥而後勇”,以此來激勵孩子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

    4,正確的比較有利於孩子成長

    大部分家長是想激勵孩子進取心和競爭意識,只是很多家長用錯了方法。

    首先,家長要先舒緩自己內心的焦慮,不要把這種焦慮嫁接到孩子身上。

    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鼓勵孩子,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

    其次,為孩子選擇正確的對手並一起分析。

    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是喜歡給孩子一個差不多段位的對手。可以是鄰居的孩子,朋友或者動畫片的主角等等甚至是家長自己小時候。

    接著我會和孩子說清楚,你們2個人對比,你的優勢是什麼,缺點是什麼。對手的優勢在哪裡,為什麼他這方面這裡優秀。

    和孩子一起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鼓勵孩子,他們之所以這麼厲害,是在哪方面做的足夠好,我們學習他們好的方法,也能超越他。

    最後,家長自己要檢討

    為什麼這麼說,優秀的孩子離不開一個會教育的父母。如果只是單純孩子與孩子做比較,是分析不出內在原因的。

    既然你拿孩子跟人比較,那麼自己就要檢討,在為人父母這一塊,你和別人的父母又有多少差距。只有你在教育方面做的比別人父母優秀,自然你的孩子也能比別人好。

    打個比方,你讓你孩子學鋼琴,然後你拿郎朗給孩子做終極目標,這沒有錯。可是你也要分析,郎朗的父親是怎麼做的,難道他父親拿著手機玩著遊戲看著影片,說:“孩子,要加油,你可以的。”那郎朗還能是現在的郎朗嗎?所以家長自己也要認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如果做不到,你就不能要求孩子能做到。

    這裡需要注意的,很多家長在教育方式之間做比較的時候,喜歡學優秀家庭就表面的東西,或者只看到最簡單的教育方式。比如鄰居的父母出了名的虎媽狼爸,才教育這麼好的孩子,所以就直接複製虎媽狼爸進行教育,那是不對的,誰知道他們在背後和孩子教育是怎麼樣,可能是陪著孩子成長,虎媽狼爸只是在外人眼裡的形象罷了。

    好的教育方式我們可以學習,但是自己不認可的教學,不學也罷。

    說到最後

    我們要承認每個孩子的與眾不同,但是也要給孩子培養一個對手,這個對手不能遙不可及。

    正如英雄故事一樣,每次都有一個強那麼一點的對手,然後去超越打敗他,再遇到另外一個對手。如果故事一開頭就挑戰最後的boss,那還有什麼成長曆程可言。

    所以,我是會拿孩子跟人比較,而且還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自身的不足,一起努力戰勝這個對手。

    對比是無法避免的,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生活,無處不在存在著,你可以假裝看不到,可是你孩子自己就不會覺得比別人差嗎?

    逃避問題才是錯誤的做法,只有和孩子一起正視對比,讓孩子學會理性分析和發現不足,才是我們家長的正確態度。

  • 11 # 乖媽育兒

    不是極少,而是從不。

    為什麼?因為我自己也不會去跟別人家的父母作比較。

    舉個例子吧,我今天剛把買的基金取出來,買基金的心態,就跟你哪孩子要不要拿別人對比的心態一模一樣。

    我買基金十來年,至今沒虧過,每年幾乎都有一次能達到止盈,平均下來盈利大概在20%。

    怎麼做到的?

    第一,從不關注大盤走向,只看好自己認準的基金。

    達到了我預期的買入值,我就入手;達到了預期的拋售值,我就賣出。

    現在正是牛市,很多人勸我不要拋,覺得還可以再漲漲。

    我相信還會再漲,但是已經達到了我自己的預期的止盈點,我就滿足了。

    對於孩子也如此,同齡段的孩子普遍如何我不關心,我只對自己的孩子做出不同階段的要求。

    比如她愛畫畫,我就關注她在畫畫方面的成長,沒有達到就會找方法,鼓勵她進步。

    達到了預期我就表揚,允許她實現一個小理想,放鬆一下,而不是趁機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心不足蛇吞象,要求太多總會失望。

    至於別人家的孩子畫畫水平有多高,是由別人起步的時間、天賦、教育方式決定的,我們可以參考方法,但不能用不同的過程要求相同的結果

    第二,選準了的基金,不拿去跟別的基金做對比。

    有時候看到某一隻漲的特別好,自己買的卻表現平平,就會懷疑是不是自己選錯了?

    事實上,基金如同人生,有高低起伏,只是各自時機不同而已。

    有的孩子在小學數學特別差,上了初中之後卻開竅了,一舉衝上頂峰。

    而有的孩子小學數學好,初中以後卻後力不足,開始下降。

    當然,還有的孩子一直都好,或者一直都壞。

    這些同樣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他既然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別人家的,你就應該把心思投入在他的身上。

    觀察他自己的成長走勢,幫助他判斷在哪個階段該提升,哪個階段可以稍微放鬆休息即可。

    第三,低潮時期更需要投入。

    我買基金的方法就是越跌越買,跌得越低,買得越多。

    為什麼?沒有低谷就沒有高潮,低點不買入,更待何時?

    孩子亦是如此,越是落後,越需要關注。等到孩子成長起來了,有自己的實力了,就不需要你過多操心。

    怎麼關注?自然不是拿去跟別人做對比。

    你的基金下跌時,去責怪它:“別人都漲那麼多,你怎麼還跌了,我真是倒黴!”有用嗎?

    孩子成長不順暢時,正是我們“低點投入”的最佳時機,他越是差,你越是要關心、鼓勵,他才有力量再衝高峰。

    第四,接受成長的反覆無常。

    一隻基金不可能永遠上漲,一個孩子也不可能永遠都走上坡路,總有受挫的時候。

    不受點挫,又怎麼能發現新的成長點呢?

    當你看到別的基金都在漲,唯獨你買的沒動靜,你可能會焦慮。

    但你有沒有想過,你賺得盆滿缽滿時,別的基金買家可能虧得一塌糊塗?

    世上沒有任何一支只漲不跌的股,有的話,大家都擠破頭去買了。

    世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完美的孩子,只有你不斷投入,不斷信任,才有可能養成一個好的結果。

    最後,基金與基金之間沒有太大的可比性,與其整天聽別人怎麼分析,倒不如保持自己獨立的判斷體系。

    孩子與孩子之間就更沒有可比性了,每一個獨立的個體,發展週期、發展路線都不相同,你既不是別人家的父母,就不要強求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我是諮詢師乖媽,一個帶著愛不斷學習的二胎媽媽。

    認同我的觀點,就點個就關注吧!

  • 12 # 周凌溧67

    我從小就是被父母拿來跟別的孩子比較,我對此深有感觸。

    從小到大,父母從比學習一直到比事業家庭,到此也沒有停止過這種比較,真的讓我感覺非常累,非常缺愛。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優點,拿孩子的短處去和別的孩子的長處比,這無疑是愚蠢的,有句話叫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是誇出來的。父母一味地拿孩子的缺點說事,貶低了孩子,很容易讓孩子變得低價值低自尊,滋生虛榮心,攀比心,這對他未來的生活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我很少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攀比心強,長大了就瞧不起自己了。其實這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小時候,父母拿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他自然就學會了跟別人比,當然也懂得拿自己父母跟別人的父母比較,看到別人的父母那麼優秀,可以讓自己少奮鬥幾年,就開始怨父母了,瞧不起父母了,這種事例我見過不少。

    可以說,父母拿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往往容易自食其果,造成孩子也把你跟別的父母比,不利於親子關係。

    作為父母,首先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孩子什麼樣都是自己的基因遺傳,總不能期望基因突變吧。

    就如李玫瑾教授說的,她的孩子數學考試考了15分,她也接受了,因為她覺得她和老公的數學都不好,基因就這樣,不能對孩子期望過高。

    可身邊很多父母自己不怎麼樣,偏偏對孩子期望過高,希望孩子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把孩子跟那些優秀的孩子比。

    我就遇到一個媽媽,她總是拿女兒跟《最強大腦》那些孩子比,結果女兒成績越來越差,性Grand SantaFe來越孤僻。

    接受孩子,這對孩子來說是無比重要的。父母接受了孩子,孩子才能很好的做自己。

    其次,父母要讓孩子跟自己比。比如考試成績跟以往比有沒有進步,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戰勝了自己,也就離成功不遠了。

    人生就是修行,跟自己比,其樂無窮。

    最後,要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強,看到別人的優點後容易自卑,產生消極心理。

    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幫助孩子發掘自己的優點,讓孩子有一顆自信心。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讓孩子有一顆平和心。

    孩子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會更加堅強,更加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

    孩子是最長遠的投資,父母用心了,回報肯定是豐厚的。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成為有利於自己有利於社會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4年的有入團志願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