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08161837795
-
2 # 使用者2746450216732
卞之琳是中國寫哲理詩第一人,他的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充滿智慧,飽含哲理。
《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首詩是為張充和所作,張充和喜歡著別人,最後嫁給了一個美國的漢學家,而卞之琳一直喜歡張充和,於是便有“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兩句。
透過兩組意象的描寫、對比,頂真手法的靈活運用,詩人表達了一種相對、平衡的觀念,同時揭露隱澀而又深刻的哲理:宇宙萬物息息相關、互為依存。
反映了作者在創作早年對於生活的茫然無措的心態。
一個小孩兒,因行路途中的無聊,隨意地撿起一塊小石頭,將其投向了山谷。這一場景被卞之琳看到後,引起了詩人的沉思。他想到,小孩兒可以輕而易舉地決定石頭的命運,那麼,是不是有更強大的力量(“有人”)在決定著小孩兒的命運呢?
這個“小孩兒”彷彿是詩人自己,是那麼的孤獨,一句“獨自在山坡上”就可以體現出來,接下來講述“小孩兒”獨自的行為,“一邊走一邊唱,都厭了,隨地\撿起一塊小石頭\向山谷一投”。簡單的幾句話就把人在孤獨的內心表露無遺。以“小孩兒”自喻,更體現了這種心理,小孩子本來應該天真無邪,充滿快樂的,而且孩子們有愛玩得天性,再他們那個年齡不該是獨自一人,而是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嬉鬧玩耍才對,詩人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
而這裡作者採用第一人稱作為作者,似乎是詩人自己用內心看到的用肉眼表現出來,把自己的感受轉嫁到另一個物件身上,以圖更好的表達和敘述。 同時,這幾句也體現了“小孩兒”,也就是詩人自己的茫然失措的心態,“一邊走一邊唱,都厭了”直接展示這種心態,而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隨地\撿起一塊小石頭\向山谷一投”,這種漫不經心的動作把作者茫然無聊的心態展現無遺。“說不定有人,小孩兒,曾把你(也不愛也不憎)\好玩的撿起,像一塊小石頭\向塵世一投”,這裡使用了相對的思想,小孩兒撿起石頭向山谷中一投,有人把小孩兒當作小石頭一樣向塵世一投,對於有人而言小孩兒如同石頭,而小石頭投向的山谷如同小孩兒所在的塵世。石頭相對於小孩兒,山谷相對於塵世。對於不同的人而言同一件事情在他們看來是完全不同,或者不同的東西在他們看來是完全相同的,相對而言,石頭在小孩兒的眼裡和小孩兒在有人的眼裡,他們沒有什麼不同,價值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