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3612211997975

    最早是宋朝,元朝之後是明朝再是清朝,再是民國,然後就到了新中國 宋-元-明-清。

  • 2 # 使用者可無名

    當然是元代更早了,元后面才是明和清兩朝。而民國是推翻了清政府才建立的。

  • 3 # 熱情的蘋果cq

    元代當然要比民國時期早幾百年

  • 4 # 一個人的朝聖28

    元代和民國時期,相比較,當然是元代早啊

  • 5 # 清閒的風聲

    肯定是元朝最早了,民國屬於近代史

  • 6 # 使用者7353823628544

    元代比中華民國要早六百多年

  • 7 # 使用者2017351072837

    元末明初比民國時期要早得多,因為元朝後來是明朝、明朝後來是清朝,清朝後來才是民國。

  • 8 # 嬌楊聽風

    元代所處的時代屬於中國古代史,民國時期的中國己經進入中國近代史的範疇,元代要早於民國時期。

  • 9 # 靜夜史

    因為此“疆域”非彼“疆域”。

    簡單來說,民國和清朝的版圖,本質上是“領土”,而元朝和明朝的版圖,本質上是“疆域”。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領土是可以繼承的,而疆域不行。

    翻開中國的歷史地圖我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歷朝歷代的地圖差別巨大,辨識度很高,但是從清朝到民國北洋政府時期,中國的地圖卻幾乎沒有變化。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疆域在潛移默化中已經發生了質變,完成了從“疆域”到“領土”的蛻變,而這個蛻變的時期,就是清朝。

    作為一隻腳踏入近代的古典王朝,清朝和明朝之前的所有王朝有著本質的不同,這個不同在於清朝已經不可避免地捲入了全球化的浪潮。

    雖然15世紀的大航海作為全球化的開端,對應了中國的明朝中期,葡萄牙、英國、荷蘭等西方列強也紛至沓來,對千年以來形成的東亞藩貢體系形成了巨大的衝擊,而且明朝某種程度上也亡於全球白銀危機導致的通貨緊縮,但明朝參與全球化的程度依然較低,保持了較多的古典王朝特徵。

    而到了清朝,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在1648年,在遙遠的歐洲,出現了一個足以改變世界歷史的事件,那就是《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的簽訂。

    作為歐洲三十年戰爭的結束標誌,《威斯特伐利亞合約》也對“主權”概念進行了較為明確的界定,而“主權”是一個國家領土最重要的特質,這意味著其後的所有國家政府,都對所管轄的疆域擁有絕對的主權,而且這樣的管轄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當然,在全球化水平依然不如今天,特別是有聯合國的情況下,這種承認主要是鄰國的承認。

    1644年清朝入關後,陸續建立起了對全國的統治。隨著江南地區的陸續平定,清朝也開始了向周邊地區的瘋狂擴張,尤其是1685年開始的兩次雅克薩之戰,將竊據黑龍江流域長達40多年的沙俄勢力驅逐了出去,並透過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將這一戰果確定了下來。

    對於沙俄而言,雖然戰敗後極其不爽,其後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更是不斷叫囂要奪回黑龍江,但在清朝實力強大的情況下,終歸難有作為。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沙俄才在清朝盛極而衰的情況下趁火打劫,陸續奪走了外東北和外西北地區。

    而即便如此,沙俄也是透過一系列《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實現的。

    這種“雙向承認”,是領土最大的特色。而明朝之前的疆域則是單向承認,疆域大小几乎完全取決於中原王朝國力的強弱和統治者開疆拓土的決心。這也意味著所謂的疆域,根本就沒有“繼承”一說,如果朱元璋不靠暴力,根本不可能有“明朝代元”的歷史宿命。

    而明朝之所以沒有打下元朝的全部疆土,根本原因在於明朝作為小農經濟立國的王朝,根本沒有將長城以北的不毛之地納入疆土的動力。因為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自古以來就被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區分於中原之外,難以進行農業生產,只能發展畜牧業。

    所以,明朝對這些土地沒有徵服的動力,當然因為小農經濟整體而言產值低下。明朝即便征服這裡,也沒有能力長期管理,所以明朝滿足於羈縻統治,軍事衛所是明朝管轄的主要方式,作為中原的屏障。一旦國力盛極而衰,統治者失去進取之心,衛所就大量內遷,明朝疆域也就止步於長城,形成“天子守國門”的尷尬局面。

    相比之下,元朝作為少數民族王朝,本身就屬於草原之主,自然不存在統治壓力,而且一旦遭遇中原變故,統治者還能退往草原,事實上元朝統治者也是這麼做的,所以明朝打不下元朝的全部疆土。

    當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王朝異軍突起後,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統治同樣輕車熟路,透過盟旗制度等方式,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數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

    而清朝前期對蒙古地區的征服,帶有古典王朝擴張的影子,但此時的沙俄也在西伯利亞猛烈擴張,並隨時準備南下。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庫頁島到薩彥嶺,清朝和沙俄的邊界也在自東向西逐漸確定,這和清朝前期的擴張方向保持一致。

    而經過清俄雙方的雙向確定,兩國邊界不再是古典王朝時期的模糊邊界,所以邊界自然也具體而“曲折”。

    等到清朝開始參與全球化,比如鴉片戰爭,那麼彼時清朝的1316萬平方公里的疆域也就真正成為清朝的領土,清朝對這片土地有著無可爭議的主權,彼時的清朝也有了“清政府”的說法,這是清朝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標誌。

    而這也意味著,清朝完成了從古典王朝到近代國家的轉變,清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屆政府,和其後的北洋政府等一脈相承。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遜位,清朝壽終正寢,清政府也開始過渡到袁世凱領導的北洋政府。

    清朝到民國的交接,是主權的過渡,領土的繼承,那些所謂清朝晚期只剩下紫禁城的說法,聽聽就好,而明朝所謂“不割地不賠款”,根本原因在於明朝的疆土根本不具備割讓的雙向承認條件,明朝的疆域,大多都是自己放棄。將明朝的所謂“骨氣”和清朝的“屈辱”相比,是真正的無知之言。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2靈活就業社保繳費明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