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748574178008
-
2 # 使用者2464012213589
根據新媒體使用者和受眾的變化,新媒體的演變可以分為精英媒體階段、大眾媒體階段和個人媒體階段。
1、精英媒體
在新媒體誕生之初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只有少數群體有機會接觸新媒體,並利用它傳播資訊。這些人大多是媒體領域的專業人士,文化素質高,社會階層地位高,所以這個時期是精英媒體階段。他們具有先鋒派的媒體傳播意識,持有更先進、更豐富的媒體資源,是新媒體的第一受益者。

2、大眾傳媒
當新媒體大規模發展並獲得普及後,其發展過程進入大眾傳媒階段。到目前為止,新媒體主要是手機等移動媒體,已經得到了廣大受眾的喜愛,利用新媒體傳播知識和資訊已經成為媒體傳播的一種常態。新媒體已經成為傳播成本更低、傳播方式更便捷、資訊傳播內容更豐富的大眾媒體,其傳播內容和形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對媒體本質的認識。
3、個人媒體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普及,擁有媒體專長的個人開始透過網路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過去沒有佔據媒體資源和平臺,並透過平臺展示給觀眾,這是個人媒體階段到來的標誌。
-
3 # 2605294794
第一個時期是建國初期新聞事業的建立期(1949-1955年),第二個時期是新聞傳播業的發展時期(1956-1966年),第三個時期是“文革時期”(1966 -1978年)。第四個時期是改革創新(1979~1999)、第五個時期是鞏固提高(2000~2012年)、第六個時期融合發展(2013年~至今)。
金子般的心是做人的核心
人是高明的智慧家,人是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是文明的傳播者,人的一切活動都歸屬心理的管理,大腦是人的行動的總指揮部,所以,只有金子般的心才是做人的核心。
誠心:做人要善意,要誠心,要真心實意,用真誠的心去待人做事,這樣你就會取得別人的信任,從此,誠信就會成為他人對你大力宣傳的一則廣告,誠信贏天下。
回覆列表
(一)晚報都市類報紙開始崛起
新中國的晚報都市類報紙的發展經歷了比較多的波折,從時間上講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49年~1966年的初創階段;1979年~1998年的恢復發展階段;1998年以後的繁榮發展階段。總的來講,此類報紙的崛起與發展主要集中在“新時期”。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的17年中,中國的晚報數量非常有限,發展也很緩慢。1949年1月,天津解放,原《新生晚報》經過重新登記後於3月復刊,這是第一家經過新政府同意出版的晚報。隨後,北京的《世界晚報》、上海的《大美晚報》經過登記繼續出版,但這些報紙因政治或經濟的原因先後停刊,唯上海的《新民報.晚刊》(1958年更名為《新民晚報》)始終未停。1953年天津《新生晚報》改為《新晚報》,1957年10月1日《羊城晚報》在廣州創刊,1958年3月15日《北京晚報》創刊,這形成了解放後新中國的四大晚報。
(二)黨報從內容到形式發生重大變化
1948年《人民日報》創辦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迅速成為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1955年1月起先後在上海、武漢、西安、廣州、成都、昆明、哈爾濱、烏魯木齊、南昌等地出版航空版,同時向國外發行,發行量由71萬份上升到1956年的90萬份。與此同時,以省市各級黨報為主體的新中國報業體系逐漸形成,到1956年《西藏日報》漢文版創刊,中國大陸的29個省市自治區黨委都有了自己的機關報,到目前這些報紙絕大多數都超過了50年的報齡。到2005年,中國出版的各級黨報已達438種,佔當年報紙出版總量的22.7%。其中,中央級黨報3種,省級黨報41種,地市級黨報378種,縣級黨報13種。44種中央級和省級黨報,雖然佔黨報總量的10%左右,但各項主要出版指標(總印數、期印數等)卻佔到40%以上,在黨報群中處於核心地位。
(三)廣播電視節目開始普及,《焦點訪談》一播成名
電臺廣播,曾擁有比報紙多得多的受眾。在“新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收音機、電視機的普及,廣播電視節目的改進,其受眾更是迅速增加。20世紀80年代後期,買臺電視機也算大開支,一臺18英寸電視機要賣到1000多元,這種價格對很多工薪家庭來講遙不可及,而且還要憑票購買,有錢不一定買得上;直到1990年,買彩電還要交納10%的“高消費稅”。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迅速提高,電視機成為國內居民最迫切需要的家用商品之一,國內十幾條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國外進口品牌彩電也大量湧入,電視機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就普及入戶。同時,電視臺紛紛擴張,“新時期”新聞傳媒迎來了電視時代。一個龐大的群體已經習慣了早晨鍛鍊時聽廣播,晚上7點鐘坐在餐桌前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上億百姓天天在同一時間收看同一新聞節目,這在世界新聞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四)網際網路日漸普及,新媒體不斷出現
微軟公司windows的出現,為電腦的普及提供了可能。1996年,當擁有電腦的人安裝上了win95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想到桌面上小小的藍色的地球模樣的小標誌對未來的生活意味著什麼。人們最早上網的時候可供瀏覽的網站寥寥無幾,比較活躍的就是一些BBS,很多人只能為在網上聊天興奮一把。可能他們沒有想到這個可以及時交流資訊的平臺日後變成了最快捷的媒介——當然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還算不上新聞媒體,最早是一些傳統媒體如報社電視臺建立自己的網站,在上面釋出已經刊登或播發的新聞,而且媒體間的網站互相轉載異地新聞,後來一些大型的商業網站出現,也靠轉抄傳統媒體為生。這些都是傳統媒體的延伸。但網路也有它的不確定性,正因為人人可以閱讀資訊,人人也可以釋出資訊,它的資訊的準確性就大打折扣。政府除了自身創辦的新聞網站外,一般不授予網站新聞釋出權,這就使得網路的新聞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也極為有效地保護了網路新聞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