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72932366081140

    “輕與重”、“靈與肉”,以及基本情境出發構成了小說的人物與情節。

    當然,人物不過是哲學中的程式碼,情節也不過是哲學中的情境。小說的主要人物有四個:托馬斯、特麗莎、薩賓娜、弗蘭茨。昆德拉在書中提出輕、重、靈、肉、記憶、虛弱、眩暈、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碼,並與人物一一對應,支撐起各自的生存狀態,展現了心靈與肉體的兩重性。而每個關鍵詞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側面。可能性是與一次性相抗爭的最積極的方式,因而此書可視為對自以為是的“絕對”的瓦解。而生命由於缺乏絕對的意義,變得沒有依憑與支撐,甚至不如隨風飛舞的羽毛那樣有確定的方向。

  • 2 # 醫曦可見

    有一句話是“你是我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不能承受之輕 大意是說,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輕如鴻毛,卻讓人難以承受;不能承受之重的“重”泛指,人生的諸般苦事:如壓迫、壓抑、被侮辱與被損害、荒誕的遭遇、飢餓等一系列導致人精神或肉體痛苦、難忍的或抽象或具體的事物。

    我覺得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指的生命需要有重量,也就是責任和義務,一個完全遊離的人好比沒有重量的塵埃,很難在社會上生存下去。

  • 3 # 使用者1832408593726

    烏鴉的比喻義 特蕾莎從陌生男人家裡離開之後,又回到了她的生活裡。

  • 4 # 雲雷書院

    在《莊子》一書中,出現了很多夢。《齊物論》中說:夢中飲酒作樂的人,早晨醒後或許會遇到禍事而哭泣;夢中傷心哭泣的人,早晨醒後或許會高興地去打獵。當人在夢中,並不知道自己在做夢,等覺醒後,才知道一切都是夢。只有徹底覺醒了的聖人,才知道人生是一場夢。莊子認為,夢與現實是分不開的,你以為醒了,其實還在夢中,“夢之中又佔其夢焉。”莊子推崇的道家人物長梧子教訓孔子及其追隨者瞿鵲子說:“孔丘真是固執淺陋極了。他和你都在夢中,我說你在做夢,其實我也在夢中啊。”後來中國文化中人生如夢的說法大概就是從莊子中來的,深受莊子影響的蘇東坡在一首詞裡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禪宗推崇的《金剛經》裡也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講到人生如夢,許多人認為這是對於人生的悲觀失望。其實未必,莊子身處黑暗的現實社會之中,“當今之時,僅免於刑焉”。在這樣的亂世,人的生活很侷促,形體亦有可能被殘毀,自己能做到的只是精神上逍遙和放鬆。夢在莊子那裡恰恰是莊子心靈自由的翱翔之地。

    在莊周夢蝶的故事中,人與蝴蝶之間幻化自如。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清醒時的所見所聞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而在莊子看來,夢也是栩栩如生的真實,夢象徵著人類的精神之美和心靈的自由,夢是對於現實的詩化。莊周夢蝶的故事是為了說明“物化”的道理,物化就是要取消物與物之間的界限,弱化主體對於自身的執著,實現精神上的放鬆和逍遙。

    蝴蝶是莊子的一個夢,莊子是蝴蝶的一個夢,蝴蝶和莊子又是大自然的一個夢。莊子和蝴蝶不僅有形體上的互相轉化,也有情感上的溝通。從物化的角度來看,蝴蝶和莊子有分別呢,還是沒有分別呢?搞不清楚也沒有必要搞清楚。蝴蝶是美的,翩翩起舞的蝴蝶生命短暫而又無憂無慮,不具有任何實用價值卻有一種生命的真與美。“蘧蘧然”驚醒的莊周也有一種類似嬰兒初醒時對於生命的驚奇和喜悅。這裡,就蘊含了莊子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肯定。

    夢蝶的故事給了後來的藝術家許多靈感。李商隱《錦瑟》詩云:“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詩人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詩裡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一切已成記憶,只有情感是真的,我們能夠讀出其中迷惘、朦朧的美,卻又不甚瞭然。

    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中,最後的結局是雙雙殉情化為蝴蝶。明代馮夢龍在《情史》卷十中記載:“吳中花蝴蝶,橘蠹所化,婦孺呼黃色為梁山伯,黑色者為祝臺。傳說祝死後,其家就梁焚衣,衣於火中,化成蝴蝶。”梁祝的愛情故事是許多藝術領域中的好素材,梁祝化蝶也成為小說、曲藝、音樂、戲劇、電影等各種藝術的最完美的結局。梁山伯和祝英臺為什麼“化”成的是蝴蝶而不是其它飛禽走獸或寵物呢?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蝴蝶作為中國傳統的吉祥物,它象徵和平、自由、愛情和幸福。梁祝化為蝴蝶雙雙翩翩起舞是真正的哀而不傷,人們從中體會到生命的美。

    在莊子那裡,夢中的蝴蝶是人類走向逍遙的自由精神,是生命本真的詩意揮灑和恣意呈現,代表著人類精神的靈動和詭譎的一面。莊子的夢是栩栩如生的美夢,不是對於現實的否定。受莊子影響頗深的禪宗說“即色即空”,世界是空的,但並不是枯寂的虛無,而是五彩斑斕的空,空中有色,空中有山河大地,空中有花草樹木。曹雪芹把辛苦十載的著作稱為《紅樓夢》,主人公最後出家做了和尚,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局,也是為了說明人生如夢。人生如夢是一切結束以後的感慨之辭,但這夢亦虛亦實,就像太虛幻境的對聯所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夢中有帥哥,有美女,有美食,有美的音樂美的詩,最重要的是有美的情感。說人生是空,我們分明看到了人生的美,看到了對於青春流逝的不忍之情。

  • 5 # 劉怯之

    莊子夢蝶,是莊子"內七篇"的第二篇,齊物論的收尾之筆。內七篇是莊子系統思想的完整體現,而齊物論又是內七篇的重頭戲,作為收章之筆,莊子特意安排了兩個特別短小、卻又特別奪人眼目的小故事,這兩個小故事,都演化成中國特別知名的兩個成語,尤其"莊周夢蝶",華人可謂無人不知。

    但知則知,未必曉。莊周夢蝶,解讀往往過於文藝化、詩歌化,或者字面化、表面化,脫離了莊子的本意--即作為齊物論畫龍點晴的屬意安排。莊子的齊物論,最終目的是要推演出萬物齊一的結論,也即一切物質包括生命形態,齊分到最後或最終的結果,其實都歸於最基本的一種東西,這種東西,現代科學已經實證了的最小單位,叫做基本粒子,正在實證中的另一種更小的、但卻是終極的單位,叫做弦(超弦理論認為"弦"是組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的東西)。可見,莊子的"齊物論",其理論高度、認識深度及超前性,是我們今人首先要認識得到,並且還要充分肯定下來的。

    所以只有當我們知道"齊物論"究竟講了些什麼,我們才能明白"莊周夢蝶"這段小故事想講什麼。

    我在《幸福的秘密·怯之講莊子》中,對莊子的這段文字是這樣理解的:

    莊子原文: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譯解:莊周我曾經做過一個夢,在夢中,我變成了一隻蝴蝶,那蝴蝶栩然如生,怡然自得地飛舞著。我感到變成蝴蝶的我,才是真正的自我!這個自我,非常符合我的本性,我己經完完全全忘記了自己原來是莊周的這樣一個人。當夢醒之後,我懵懵懂懂逐漸恢復了自我意識,我認識到我自己仍然還是名為莊周的這樣一個人。可是我越想越不明白,不知道是莊周我在夢境裡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在夢境裡變成了我莊周?但莊周和蝴蝶,這個中間一定有個分別、有個道理的,這個分別的背後,或是變化之中的由來,也一定有個主宰。莊周變蝴蝶,蝴蝶變莊周,這種物與物之間的變化或轉化的現象,稱為"物化"現象。所謂物化,不但可以是物質世界的的相互變化與轉化,同時,也可以是精神世界的相互變化與轉化。(怯之曰:變化與轉化的最終目的,就是"齊一",既然萬物最終都齊分為一了,都成為組成物質與生命的最小的基本單位了,那麼,蝴蝶當然可以是莊周,莊周也可以是蝴蝶。所以,莊子的齊物論,多麼巧妙,多麼偉大!)

  • 6 # 雕刻歷史

    莊周夢蝶的主題是莊子哲學中的“物化”思想。《莊子·齊物論》說:“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意識是說,莊子曾經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栩栩如生,非常逼真,感到很是愜意,以致於忘卻了自己的存在。突然之間,莊子醒了過來,發現自己切切實實地存在著。於是莊子就有疑問:不知道是莊周夢中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必定是有所區分的。這就是所謂的物化。莊子在這裡用寓言來形象地說明他的“物化”意境。“物化”本意是指事物的相互轉化,莊子以它來表示一種徹底泯滅主客體之間的界限、物我同構、與道合一的最高境界。

    但莊子的物化又是莊子“齊物論”思想的邏輯必然。莊子認為,人的生死、夢醒以及一切事物之間的差別都是相對的。從“道”的角度看,現實一切的差別,如大小、美醜、壽夭、貴賤、是非等都是相對的,可以轉化的,沒有絕對的界限。莊子說:“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這是從事物都有其肯定的方面出發,論證大小、美醜、千奇百怪可視為一律。又說:“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 復通為一。”這是從成毀的相互依存出發來否定對立面的差異。所以莊子的的結論是:“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這是從萬物皆有其共性的角度論證萬物如一。

    莊子的齊物論有兩層意思,一是齊物之論,二是齊同物論。前者認為天下萬事萬物的差別都是相對的;後者主張所有的辯論都是沒有意義的。

  • 7 # 好玩的國學

    說到莊周夢蝶,可能大家最熟悉的要算是李商隱的那首無題了,我們先來看看李商隱用這個寓言是什麼意思,或許可以對我們理解莊周夢蝶有所啟發。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說,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自己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李商隱在這裡是從愛情的角度來說的。我們知道,愛情中有一種移情效應,也叫愛屋及烏,你思念一個人,愛上一個人,有的時候會想象自己成了那個最愛的人,而夢想過後,愛的人不在身邊,自己還是那個苦苦等待的自己,沒有變化。

    其實,這個和莊子本人的思想,還是有差距的。我們先來看看莊子的原文:

    在《莊子齊物論》中是這樣說的: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大致的意思是說:

    有一回,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種很美麗很生動活潑的蝴蝶,自由翻飛在花叢中,感到多麼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過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我是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我們先來看什麼是齊物。齊物是道家思想的一個重點,也是莊子思想的核心。所謂齊物,大概的意思是說,世界上萬事萬物,你要是從他的本質上來看,其實是一樣的,沒有區別。這也就意味著,人人是一樣的,富貴和貧窮是一樣的,聰明和愚笨是一樣的,根本就沒有區別,也就是說,生和死也是一樣的。所以你活著是你的造化,你死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其實從本質上來說,自己就是蝴蝶,蝴蝶就是自己。當一個人與世界萬物合二為一的時候,這就是莊子所說的物化了。在莊子的這個夢裡,莊子實現了和美麗的蝴蝶的物化。用現在的話說,達到了融合於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樣,我們就很好地理解了,莊子為什麼在他的老婆死了以後,他還敲鑼打鼓唱歌了。莊子認為世界萬事萬物說到底都是一樣的,生與死也都是一樣的。所以,莊子的夫人去世了,他不僅不悲傷,還很高興。這不是說他和他老婆的關係不好,而是他認為,既然生與死都是一樣的,死也就意味著另外一種方式的生,老婆死了他還很高興。既然人生什麼都一樣,那麼還爭那些利益幹什麼。

    這種觀點,其實也影響了大文學家蘇東坡,蘇東坡就有一首詞,叫《滿庭芳》: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人們追來追去,都是像蝸牛的角,蒼蠅的頭一樣的利益,沒有任何意義。

    我的看法是,人生需要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對待人生要有審美的遊戲精神。國外一個哲學家就說過,人只有在遊戲的時候,才是認真的,才是快樂的。所以,我們要用遊戲的態度走過人生,而不是去遊戲人生。因為,我們在做遊戲的時候,是最認真的,是最快樂的。莊子的夢蝶,我們要把它理解成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人生是美好的,你要把他看成一首詩,你徜徉在人生的風景中,為何不能象蝴蝶一樣,美麗自己,美麗心情,用審美去悅讀人生,用快樂去擁抱世界呢。

  • 8 # 貴州曉玉姐

    很多人認為莊子夢蝶的思想很奇怪,但是,當我們仔細品味“莊周夢蝶”典故里的含義,仔細思考《齊物論》裡面的思想,你就會發現,其實莊子要探討的話題並不是說是我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根本就是我,他不去糾結這樣的問題。

    在莊子看來,他的核心觀念就是人們不要被一些形式上的東西所束縛,要做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這樣的思想境界,很多東西沒必要去深刻挖掘追究,因為到頭來我們都是一樣的,這樣所謂的“一樣”是打破物我,學會看淡名利,看淡生死,看淡那些浮光掠影的一切,當你的思想得以超脫,你就不會被外在的一切所捆綁,也不會被名利所禁錮,你就是你,乾脆灑脫的自己。

    從莊子夢蝶這個典故里,我讀到的是齊物思想,這種思想讓我學會簡單了許多,也讓我學會了放下許多束縛自己的東西,因為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本質都一樣,都是物。我是一個比較糾結的人,但是,當後來的我知道了齊物思想思想後,我不再去糾結那些讓自己苦惱困惑的東西,因為萬事萬物都一樣,沒有了對比心就不會有困惑自己的煩惱。所以,我個人是比較欽佩這種思想,因為打破了了等級之分,也消除了個人疑慮,主張忘我,主張破除大小之別。

    當你讀過莊子的《逍遙遊》之後,你再來看莊子的這種齊物思想,你會發現莊子嚮往的就是一個忘我、自在、逍遙、快樂的境界,他知道自己無法改變周遭的一切,但是他能夠讓自己的思想做到“天人合一”,儘量的去與自然的一切相等,順其自然的發展。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莊子的齊物思想對我們有著積極意義,至少能夠打破我們的焦慮與對比心,讓我們活得自在灑脫。

  • 9 # 影視壇譚

    莊周夢蝶是一個很著名的故事。一天莊子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悠然自得翩翩飛舞。夢醒的時候他感到十分的迷惑。到底是自己在夢裡變成了蝴蝶還是夢裡的蝴蝶變成了自己。

    這個故事讀起來十分玄妙的,一般人肯定會認為莊子是的大傻瓜,這只是個夢而已啊。你只是做夢夢見了自己是一隻蝴蝶啊,你究竟還是你啊。然莊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道教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然道家是十分尊重自然,順其自然的。這個故事體現了道家的自然思想。

    有時候我們做夢醒來的時候,都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分不清虛幻和現實。要半天才回味過來。這和當時莊子做夢醒來感覺是一樣的。有時候是多麼希望自己回到夢境中去啊。人對這一生充滿了迷惑。不知何去何從。這個有著浪漫主義色彩的故事蘊含著一個哲理。假作真時真亦假,真做假時假亦真。有時候虛幻和現實沒有界限。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自然萬事萬物最終九九歸一。

    李商隱的詩一向深奧難懂,因為他擅於用典故。如果這個典故人們不熟的話,是很難讀懂他的詩。他其中一首《錦瑟》中的兩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便是引用了這個典故。表現他的迷惘和痴情。

  • 10 # 妖姬的情感課堂

    《莊子·齊物論》中有一個著名的“莊周夢蝶,蝶夢莊周”的典故,具體是這樣的:某日,莊周在夢裡變成了一隻蝴蝶,翩翩飛舞,無拘無束,完全不記得自己原本是莊周。那麼莊周和蝴蝶哪個才是夢境呢?是莊周做夢化為蝴蝶,還是蝴蝶做夢化為莊周?

    這個故事非常浪漫奇異,莊子究竟想說明什麼道理呢?其實莊子說出這個夢幻的就是,就是為了說明兩個字:物化。物化就是事物之間的相互轉化,天地之間只有一口氣而已,萬事萬物都是氣凝聚而成的,所以氣能從一種事物形態轉變為另一種事物形態。比如,莊周可以在夢中化為蝴蝶,蝴蝶也可以在夢中化為莊周。

    然而,在《莊子》一書中,物化更多的體現為死亡與重生的形式,即一個生物死亡後變化為另一種生命形態。因為生是氣的凝結,而死是氣的消散,消散的氣又重新凝結在一起,成為別的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是在氣的聚聚散散中生死迴圈不已,有生就有死,有死又重新有生,所以生不必欣喜,死也不用痛苦。

    《莊子·大宗師》中有一個寓言:有一對老友,一個叫子犁,一個叫子來。某日,子來突發急病,躺在床上就要死了,床邊他的妻子與孩子們在痛哭流涕。正好子犁來看望,他看到屋內的情景,說道:“別驚擾他,他就要變化了呀。造化會把他變為何物呢?是老鼠的肝臟,還是小蟲子的腿呢?多麼偉大的造化啊!”

    因為生不值得欣喜,死也不知道哀傷,故而莊子反對喪禮,認為世人為死者舉行喪禮,只是一種表演罷了。莊子自己是會為死者歌唱的,比如在莊子的妻子是,莊子就蹲坐在妻子靈前,一邊敲缶一邊歌唱。他說:“我的妻子本沒有生命,因為氣凝結為形,形變化有了生命。現在,我的妻子在天地間安靜的躺著,如果我痛哭流涕,那也太不理解生命的道理了。”

  • 11 # 黃土情愫

    “莊生曉夢迷蝴蝶”,出自李商隱的《錦瑟》一詩,它所體現的是莊周夢曉之後,感悟到的一種極具浪漫主義的哲學思想:物化,事物自身變化的過程,而又超越了物化本身的一種虛無的境界。順天應道,摒棄人為,物我等同,我亦蝶,蝶亦我的無為處世之道。莊子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平等自由,淡泊名利,逍遙齊物的哲學思想,透過夢蝶這一意象,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自己如栩栩然之蝴蝶,逍遙於三籟之間;栩栩然之蝴蝶似我,在凡塵俗世間得以超脫。“莊生曉夢迷蝴蝶”這一蘊含哲學理念的意象和浪漫主義特色,對後世文人騷客產了極限其深遠的影響。李商隱、蘇軾、曹雪芹、白居易、杜牧、王實甫、陸游、辛棄疾等都運用過這一意象,或寄託對家國的眷戀之情,或感懷對戀人的思念之意,給古典文學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莊子的散文總是“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其文氣勢磅礴,恣肆汪洋,美倫美奐,和屈原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奔馬也,塵埃也”。海子的以夢為馬,就典自於《莊子》被反覆地吟唱。當代新詩所欠缺的正是這種浪漫主義的情懷,和漢字語言所特有的魅力,而陷入一種不倫不類,不疼不癢的呻吟之中。

  • 12 # 口水丁羊羽

    看過《駭客帝國》嗎?

    我們所處的世界到底是不是被高等生物控制的?

    看過《楚門的世界》嗎?

    我們到底是不是跟主角一樣,我們的人生是早被人定好了劇本,每天按劇本演出?

    再比如,最近有科學家提出我們的宇宙並不是真實存在的,還有前些年很火的平行宇宙。

    歸根到底都是一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是否真實存在?

    宇宙是誰?宇宙從哪裡來?宇宙是否真實存在?

    還有一個就是人類到底有沒有命運?是否由造物主、創世神、上帝或者道早設定好的,牛頓就認為是這樣,根據牛頓定律必須有外機才能改變運動狀態,那麼宇宙最初是怎麼動起來的?牛頓說上帝推了一把。

    莊周夢蝶就是提出現在的宇宙是否是真實的?

    笛卡爾首先否定一切,假設一切都是虛幻,都是不存在的,那麼我也是不存在的,那麼現在是誰在思考我不存在呢?是我,所以我是存在的,我思故我在!

    用莊周夢蝶可以回答笛卡爾,現在在思考的那個你,是夢中的你,也是虛幻的。這個宇宙的你只不過是另一個宇宙的你做的一個夢。

  • 13 # 天道若龍

    這個故事體現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一是用形象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名可名,非常名。莊子自己變成夢中蝴蝶。蝴蝶與莊子本人,看似兩種形體存在,有了兩個不一樣的名字,但是實質還是一個存在。就像王度小名叫三胖;上學叫王度;退休後人稱老王頭。這三個名背後還是一個人。

    二是透過顯性存在一一生活中的莊子與隱性存在一一夢中的蝴蝶,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大道一是生二(藕生)的。宇宙可能是多維度的。有生必有死,有實必有虛。二者如影隨形不可分開。

    三是告訴我們觀察萬物,不要執著於表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就像我們做一件事,往往是隻看到不利的一面,沒有看到有利的一面。困難常常像堅果一樣,是包裹果仁的外殼。只有勇於敲碎果殼的人,才能吃到勝利的果仁。

    總之就是莊子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更擅長用講故事的方式,幫助人們深入理解老子的道學精髄。

    就像枯草根下掩蓋多少新綠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井底之蛙好詞好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