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田園犬的小尾巴
-
2 # 小畫手anyone
建盞用高嶺土,高嶺土它是自然界中常見且尤為重要的一種粘土礦物。它作為非金屬礦產所含金屬元素少,主要礦物成分是高嶺石。耐高溫,泥料細膩,因呈白色軟泥狀,故又稱為白雲土。其燒製出的成品顏色發白,胎體輕薄,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耐火性等物理性質。
-
3 # 記得喝茶
建盞
建盞起源於中國福建省南平的建窯,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在宋代形成建盞的高峰,受到人們的追捧,在日本建盞也有一定的市場,其中曜變天目被日本視為國寶,有“碗中宇宙”的評價。
因其獨特的燒製工藝,超過1300多度的高溫,在其釉面形成獨特而且色彩豐富的斑紋。其中以鷓鴣盞,曜變盞和兔毫盞為代表。
建盞具有獨特質樸的美感,精美細緻,色彩斑斕、靈動像似星空,燒製要求極高,精品建盞成品率較低,在2011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那麼為什麼說建盞不適合當品茶的茶具呢?喜歡喝茶的朋友都知道,如果要評價一款茶的品質高低,一定要從茶的外形、整碎、湯色、香氣、葉底、色澤等方面去觀察。
而建盞大多顏色較深,杯內釉面色彩豐富,五彩斑斕,不便觀察茶湯的顏色和杯底的沉澱物,茶湯的顏色很多時候能說明茶葉品質。
品茶茶具,我的推薦是白瓷茶具,因為白瓷茶具,沒有其他顏色,能較好地觀察茶湯的顏色和光澤,沉澱物明顯。
茶盞比較適合鬥茶,鬥茶歷史悠久,宋朝茶道興盛,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對鬥茶有極大的興致。
散茶沒出現之前,茶葉大多製成茶餅,鬥茶時再量茶餅取下一塊,碾成粉末,飲用時連茶粉帶茶水一起喝下。
如果要品茶,比較推薦的還是白瓷茶具或者玻璃茶具,便於觀察茶湯的色澤。
-
4 # 錦清霖
建盞建盞是宋代為了鬥茶,用福建建陽水吉鎮的特殊瓷土燒製成的茶杯。它是宋代為了滿足皇帝喜好而製作的鬥茶神器。
1.為什麼是黑色的?
為了能夠對比茶湯是純白,青白,還是黃白等顏色,就需要對應的顏色。
2.為什麼有人說它能改變水質?
因為製作建盞的瓷土裡含有大量鐵離子,所以建盞耐高溫而且能保溫,而且鐵離子本身對人體有益。
3.為什麼地位比較高,比較貴重?
首先是皇帝喜歡,宋徽宗對茶道趨之若鶩,為之瘋狂。其次建盞成品率太低,古代建盞燒造有很大不確定因素,成品率太低。
為什麼現在人不用建盞作為茶具呢?
1.建盞相對於白瓷,往往比較笨重,而且容量又大。不方便,而且用它喝茶不美觀。這就好比你用平板去拍照,去打電話一樣。
2.建盞製造成本高,這決定了它的售價貴,所以普及度不高。
3.有人說建盞能改變茶葉味道,噱頭大於實用性,不過是鐵離子的作用和能使茶湯相對白瓷更保溫而已。
4.建盞單杯看比較漂亮,但是倒進去茶湯,則沒有白瓷更顯湯色,沒有白瓷透亮,加之市場良莠不齊的做工,影響實際的使用體驗。
-
5 # 會當—茶農
聽我這個資深的建盞迷講個故事,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2016年的夏天,福建一朋友來找我喝茶,席間,他從包裡摸出一個杯子說:“你那麼好的茶,拿這個來養一養。”
我看挺別緻的,沒見過,就問到:“這是什麼杯子啊?”,
他饒有興趣的跟我介紹說:“這是建盞,茶具裡面最有文化的代表,你看,這隻盞毫都燒出來了。”
我突然略有點尷尬起來,我咋就這麼孤陋寡聞呢?我是一個如此痴迷於茶的人,既然不瞭解這麼一個東東。我當時就拿起手機查了一下。網上介紹得還真牛。我對這麼一個茶杯肅然起敬了起來,瞬間有想要擁有一隻的衝動。
過得兩天,我就鬼使神差的啟程去建陽走走。這不看啊!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建盞裡面的水可真深!我走訪了當時建陽幾個最有名的名家,深入瞭解了一下建盞的歷史、工藝、文化、時下業態行情等相關內容,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東西。一著迷,就決定留下來研究建盞製作。
我租了一塊地,蓋了廠房和置辦了窯爐裝置,買了很多古代殘片標本和陶瓷相關的書籍,就這樣開始研究起來。
半年的摸索實踐,我燒出了烏金、兔毫、油滴、鷓鴣斑等花色的建盞。我覺得,建盞並不難燒。於是,我開始朝著向最高階的國寶曜變發起進攻。這也是我進這個領域的初衷。
2017年,我成功的燒出了類似騰田美術館所藏的國寶曜變建盞花色。
我難以抑制心中的喜悅,拿去跟最建盞界最頂級的名家們一起交流,大家都非常驚奇和認可。
有一位北京來的建盞愛好者李先生問我什麼價格?能不能燒多幾隻給他?
這個問題困擾死我了,因為當時燒製過程記錄不夠詳細,我後面試了幾爐,既然燒不到那個花色了,我就以實情坦誠相告。
沒想到李先生說:“你這隻多少錢可以賣給我?”
我回答說:“我沒想過要賣。”
他也夠直接的,他問:“十萬賣不賣?”
我想都沒想就說:“不賣”
或許他看我回答的快速與堅決,直接追問我:“五十萬賣嗎?”
我稍微一愣,回答說:“不賣。”
他又問我:“那一百萬你賣不賣?”
我有點不好意思了。其實我研究了那麼長時間,才得到一隻,而且後面燒不出來了。我是沒打算要賣掉的,但聽到他能出一百萬,內心還是很高興的,甚至充滿那種被認可的感激之情。換句話講,我當時的研究投入才五六十萬,得來這隻盞就值一百萬,我還賣他幹啥呢?我還是以實情坦誠相告。
他也理解我了,並且交代以後有好作品記得通知他。
說說另外一個插曲吧!有一位頂級大師看我燒出如此花色,問我能不能幫他代燒一批?給我單價兩萬塊錢一隻,落款下他的名字。說實話,我是感激他對我作品的認可,但這個行為確實噁心到了我。別說我燒不出來了,就是燒得出,我也不願這樣做。我拒絕了。
我知道曜變還有一個更加高階的花色,就是稻葉天目。在重拾騰田款燒法無果的情況下,我決定再向最高階衝刺。何況騰田款我已經有了。
皇天不負有心人啊!三個月的摸索,我燒出了稻葉的花色:變色七彩火焰斑。
上圖有個小標籤,5萬,是的,5萬,根據花色精美和與古代的相似程度的不同,定價2萬至5萬一只。
2018年頭,有人找上門來希望代理銷售,我拒絕了。因為成品率太少,太難燒了,我累積了十來只滿足一下身邊的好朋友和認識我的愛好者就可以了。我要發起最後一隻曜變花色的進攻。因為,這時候,市場上有一位姓徐的師傅燒出了杭州出土的曜變殘片花色。我替他高興,同時也讓我產生了攻關的信心。
成功了,一個月的時間,或許因為以前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也同時因為杭州這款花色比較好燒,一個月,很滿意這樣的成績。
太漂亮了,忍不住就多上幾張圖片。
後面的路還很長,稻葉曜變花色的仿製還有太大的差距,目前只是區域性實現了稻葉曜變斑而已。我還要繼續努力。
至此時,我已經投入近兩百萬了,或許我就是一個痴迷的愛好者。燒了那麼久,也沒有批次去市場上銷售。我還要繼續投入,所以我決定拿最漂亮,又相對比較容易一點的杭州款曜變來小範圍內銷售。定價:2800/只。就是下面圖款:
我的目標是把三隻半古代曜變完全復古出來,並且將燒製生成理論總結出來留給後人。國家瑰寶級的文化不應該丟失,我輩有幸,撿起來就是了。
透過上面的故事總結一下,為什麼建盞不適合品茶?
一、建盞懂的人少,用盞有裝逼之嫌,一不小心,買到品質差的,真裝成了B。
二、好的建盞太貴,太少。
三、建盞界太多欺詐,以次充好,大師找人代工,辱沒了建盞文化。(上當了,自然影響品茶心情。)
至於有人說:建盞黑色,不利於觀察茶湯,觀察茶湯是評茶的流程,不是品茶的流程。你泡的什麼茶,自己不清楚嗎?評茶不是在買的時候就完成了嗎?如果別人請你喝茶,你不虔心來品,評三揀四,這樣好嗎?
-
6 # 都言不語
我是福建人,平時有喝茶習慣,也喜歡一些茶具。在我看來,您這個問題不太準確。把問題換成建盞不太適合評茶更貼切。用建盞品茶可是很好的選擇呢。
建盞熱也有好多年了,市場對建盞的解讀也非常豐富了。可以說,建盞是黑瓷的代表,也是福建瓷文化的一個代表!
福建瓷文化非常豐富,歷史底蘊深厚!以建盞為代表的閩北黑瓷文化,在宋代茶文化的影響和皇帝的推廣下,風靡全國,最後在日本更是被奉為經典。茶必盞,否則難以談文化!其實,在福建將樂還有一座名窯——將樂窯。其青瓷、青白瓷、醬釉瓷風盛一時。現在有一批人逐步恢復古法燒製!其也有部分黑瓷,與建盞各有千秋!南邊的德化更是中國瓷都!建白享譽古今,名博海外!中國China之名就是由瓷器china演變而來!
當然由於評茶需要仔細觀察茶湯的變化和色澤,用建盞等黑瓷就不好觀察了,所有評茶確實不適合用建盞等黑瓷!而適用德化白瓷,可以把茶湯的色澤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品茶來說,就看個人喜好,各種瓷器各有特色!而建盞是其中非常有韻味和歷史厚重的茶器,特別是在品武夷巖茶系列是,建盞的厚重和巖茶的霸氣渾厚相得益彰,兩者相互依託,相互映襯,讓喝茶成為一種文化薰陶!
所以說,評茶不宜建盞,品茶確實是建盞首選!
-
7 # 鴻璐宣說文玩收藏
茶文化源遠流長自打陸羽創作茶經以來,茶文化系統傳承近千年!這樣冗長的歷史在中國文化之中的任何一種都是實力的代表,茶文化是一個系統的傳承,不僅品味很重要品器物也同等重要,而如今火爆的建盞卻被說不適合品茶這又是為什麼呢?
水土不服和茶、品茶、鑑茶在中國的歷史可謂是相當悠久了,茶作為東方的神秘樹葉和中國的國寶物件,不僅僅是一種解渴的飲品其早就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這其中不單純有舌尖上的享受逐漸的業發展道路美物、美器的欣賞,喝茶所用的器皿也是逐漸的越發講究!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建盞這個物件了,建盞這個茶器最早出現於宋代,但是發展到宋後期就因為種種原因停止了燒造!所以這件器皿也就不幸遭遇了斷代,直到現在八十年代末期才開始重新燒造!為什麼曾經的茶器如今卻被指不適合品茶呢?這其中核心的一點就是個頭,古時候的茶大多是煮茶所以所以煮茶鍋煮之,品茶的器皿也多為“茶碗”!碗這個字也註定了其體積不會很小,而時至今日飲茶、品茶逐漸開始做小、做精,以泡茶為主、器皿也越來越精美,所以大個頭的建盞就明顯有點水土不服,畢竟建盞的形狀還延續著古時候的制式!過大的個頭沒幾碗茶就沒了!
品茶觀色喝茶其實某種程度上喝的是一種文化,在現在這種大環境下,品茶、鑑茶更是被視為是一種極為高雅的事情!暖陽、午後、焚香、品茶這一套下來寧靜致遠、安靜祥和,這種意境在如今紛紛擾擾、節奏飛快的社會之中就顯得十分的彌足珍貴了!這也是為何如今品茶的人越來越多的原因,這不單純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開始追求文化給人們精神上帶來的充實和愉悅,更重要的是品茶給人們帶來的那份寧靜十分重要!品茶自古以來就不單純是以喝為主,品鑑的過程也十分雅緻,而沖泡、熬煮出的茶湯觀其顏色也十分重要,說到觀色就要提到建盞為啥不合適品茶了!觀看茶湯的顏色對於器皿自身的顏色和有講究,白色的器皿茶湯發紅、棕色的器皿茶湯發黑、黃色的器皿茶湯發紫,觀茶色最好的器皿就是青色或者透明玻璃,而建盞的顏色青色極少大多數顏色偏深,茶湯基本一片黑,所以建盞在觀賞茶湯顏色上並沒有優勢,反而劣勢多多!
並非百無一用其實說到底如今的品茶更像是一種愛好、享受,並沒有特別的定式!喜歡什麼就用什麼!建盞雖然在個頭觀色方面有劣勢,但是說它不適合品茶就有點衝動了,畢竟建盞引以為豪的“養出七彩光”顏值也是槓槓的,並且上述的兩個問題現實品茶當中也可以彌補,個頭上雖然較大但是氣勢磅礴啊,不能做品鑑杯作與眾不同的主人杯是大多數人選擇建盞的理由!再來說觀色的問題,如今在觀賞茶湯顏色基本都用公道杯或者其他透明的玻璃杯,倒在杯裡用青瓷雖然可以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但是畢竟馬上進肚子裡了,少這一步也沒有多大問題!所以在觀色上問題也不大!再加上建盞歷史悠久、顏值優秀同時自身胎土之中鐵元素含量極高,這也讓建盞熱度上升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建盞價格也是十分的“香”,兼具顏值和價效比的建盞又怎麼不招人喜歡呢?
結語建盞如今熱度雖然優秀但是卻傳出不少爭議,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建盞的顏值和其深厚的歷史,至於它到底適合不適合喝茶玩家喜好決定了一切!畢竟在茶器這一塊選擇的餘地還是十分豐富的!
-
8 # 老何的茶
剛開始聽到建盞的時候是網上宣傳茶具的商人,然後根據他們的說明再去百度日本的國寶曜變天目,這樣就知道了這種茶具的珍貴,最後看了一下他們的價格,原來是傳說中的價格,我嚇得不敢看了。當初劉益謙拍賣下雞缸杯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有錢人,真的有錢,第二是懷疑是不是洗錢,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用建盞喝茶也是這樣,越來越多的大師天價出爐的時候,讓建盞只會離人越來越遠 ,泡個茶我用幾塊錢的玻璃杯怎麼了,難道不能喝了?捧個飯碗喝茶還不如玻璃杯方便呢?我不擺這個鋪,哪個實用簡單用哪個。再後來自己喝茶多了,瞭解茶葉歷史多了,原來建盞合成是符合宋代點茶的特點,建盞色黑口大是方便點茶的擊拂咬盞黑白分明茶百戲等這些特點,而現在我喝綠茶最多就手裡面搖杯幾下就夠了,就像現在的人出門用不著坐車,還是轎子派頭大一樣,有錢人就用八臺大轎吧。
-
9 # 白少虞
會講故事就好。好虛弱的閒人和想炒作的商人是一路的。建盞在宋代流行,要真那麼好,為什麼被後來人拋棄了呢?一是功能侷限性,二是被更好的代替了。宋代多是抹茶、茶粉為主,沒有後來的炒制等等製茶工藝,飲茶(或者叫吃茶)參見日本的茶道。現在的茶,薄胎瓷器和玻璃器具更適合。而建盞厚重笨拙,早早被淘汰了,現代人又來茶,無論是紅茶、綠茶還是烏龍,都不適合建盞。玻璃杯觀茶型、起落、顏色都好。瓷器茶具品茶、聞香、觀湯色都好
-
10 # 新會陳皮調研手記
筆者並不是高階的茶玩家,但對建盞卻有獨到的好感,而認識建盞的過程,也並非國家寶藏之類的節目,而是在一篇描寫日本國寶的文章中。當時筆者也是十分震驚,為何原產中國的茶具,會成為日本館藏的國寶呢?一時興致來,便翻看了一些絕品宋代建盞的資料,其國寶級的建盞,居然悉數被收藏於日本——曜變盞、油滴盞、兔毫盞、黑釉木葉盞等都已經成為了“日本國寶”。
後來筆者認識到,儘管建盞在中國土生土長,浸染了上千年的中國文化,可它的知名度卻只限於茶文化愛好者之間,反倒是日本,對建盞極為珍視,有"國寶"之稱。相傳大概南宋時期,一批來自日本的僧侶到浙江天目山徑山寺交流佛法,歸國時帶走了一些建窯燒製的黑釉茶盞。由於他們只知天目山,不知建盞其名,便為這些茶盞取名"天目盞",主要用其沖泡抹茶,隨之建盞便在日本歷史上流傳千年。
對建盞這樣的茶杯,在最早的時候並不是為了品茶而存在的,而是為了“鬥茶”——茶之佳品,其色白,則"皆點啜之"而宜於黑瓷盞。因為這一茶品的"茗戰",鬥茶先鬥色,黑釉可襯托出茶湯之白,便於觀茶色,驗水痕,因此有了“建盞”。回到題目中為什麼建盞不適合當品茶茶具呢?因為一開始建盞就不是為了品茶而存在的。
所謂喝茶這事,筆者認識的某些高手還是“極講究”的,喝茶的茶葉要講究,選取的茶葉需是上等的,泡茶、煮茶的水要講究,畢竟“茶性必發於水”嘛。茶為君、器為臣、火為帥,品茶者,當知茶具。
如果要評價一款茶的品質高低,一定要從茶的外形、整碎、湯色、香氣、葉底、色澤等方面去觀察。而建盞大多顏色較深,杯內釉面色彩豐富,五彩斑斕,不便觀察茶湯的顏色和杯底的沉澱物,茶湯的顏色很多時候能說明茶葉品質。
再加上好的建盞需要開盞、養盞、藏盞等等繁瑣的手續,而差的建盞對有要求的人又不值得拿來品茶,那麼就出現了好的建盞不捨得用,差的建盞有用不上的尷尬現象。
所以一位老師曾經說,一個好的建盞如其說是茶具,不如說是藝術品。總的來說,筆者認為喝茶嘛,到底是茶重要還是杯重要呢,真是見仁見智的事情,畢竟在喝茶這份上,對大多數人來說,一個普通的白瓷杯可能都比一個知名建盞好用呢。
-
11 # 小詹茶肆
建盞為什麼不適合當品茶茶具?
喜歡喝茶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曾聽過建盞,有的人喜歡用它來喝茶,而有的人卻認為建盞不適合品茶,只適合收藏在博物館裡觀賞。為何大家對它的看法反差巨大,建盞到底適不適合拿來泡茶?要想回答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建盞的前世今生。
建盞有過鼎盛時代,在宋代,建盞是當時的寵兒,是時尚潮流產品,幾乎每一個宋朝人都喜歡用建盞來點茶。建盞是指建窯燒製而成的黑釉瓷,因為宋代盛行點茶,而點茶需要使用到的就是黑釉茶盞(建盞),所以為了滿足點茶需求,宋朝廷就讓人進貢鬥茶需要的建盞,進貢的茶盞的底部一般會刻印有“供御”或“進盞”字樣。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點茶,為何點茶需要用到建盞?點茶是宋代的飲茶方式,唐朝流行煎茶,而宋代雖也有煎茶,但主要流行點茶。點茶法也是宋代鬥茶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點茶法曾傳播到日本、南韓等周圍國家,對他們國家的茶道有著很深的影響,就比如日本抹茶。
點茶的流程有哪些?首先我們要知道,點茶時使用到的茶葉並非散茶而是茶餅,並且茶餅與現代茶餅又不一樣,是古代的蒸青茶餅,它們在宋代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龍鳳團茶。龍鳳團茶是在宋代皇室的貢焙基地福建建安生產的,所以它也叫建茶,又因為主要產地境內的鳳凰山一帶又名北苑,所以還可以叫北苑茶。
言歸正傳,我們在點茶時,要先撬下部分茶餅,然後將茶餅用炭火烤一烤,又將茶餅磨成粉,經過碾羅,茶粉要很細才行。接著就是燒水,溫杯,投些茶粉到建盞裡,再注入一些沸水,用茶筅攪拌,將茶粉調和成清狀,然後再次加沸水,再次攪動,多次加水、攪拌以後,建盞裡的茶湯就會呈現乳白色的樣子,也就是,茶末上浮,形成粥面,此時粥面上還能“作畫”。
簡單來講,點茶就是用沸水沖泡茶粉,將其攪拌成乳白色的茶湯,再全部喝下。古代人也重視色彩反差美,只有暗色系的建盞才能承托出點茶的美,如果用白瓷,那麼就沒有那麼強大的反差美,承託不出點茶的美。
我們現在流行清飲方式,或用玻璃杯,或用蓋碗、紫砂壺等,幾乎很少用建盞,就是因為建盞比較不適合,不適合當下的飲茶方式。不可否認,建盞是曾經宋代的時尚產品,點茶的固定搭配,可時代不同了,與如今飲茶方式的匹配度不高了,所以用它的人就少了。總的來講,建盞不適合當茶具的原因有以下6點。
第一,建盞不利於品茶。黑色建盞不易於觀察茶湯與葉底,而且建盞往往很大很笨重,是一個小碗,與品茗杯大多了,不好品飲。第二,製作建盞的成本較大,價格不菲。第三,建盞質量參差不齊,有很多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第四,製作建盞的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含鐵量較高,所以有人用建盞喝茶感覺有一股鐵味。第五,建盞太華麗了,以至於不忍拿來裝茶湯,或者不想被別人說,故意裝高大上。第六,有很多茶具比建盞顯得更實用。
不得不說,建盞很好看,是一件藝術品。至於使用方面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未必就不能用它來喝茶。當我們泡黑茶、普洱茶等不重湯色的茶,用建盞喝未嘗不可。
-
12 # 君哥趣談
建盞是中國古代八大名瓷之一,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由於建盞產自福建省南平市於建窯,故得此名,建盞形如漏斗狀,也俗稱"斗笠碗"。建盞屬於黑瓷,主要品種有兔毫盞、油滴盞、鷓鴣斑盞、烏金盞、曜變盞等。由於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所以用建盞泡茶能起到保溫與活水的綜合作用。
目前很多茶商、茶友都特別喜歡建盞,把建盞作為飲茶、會友的主要茶具,既然大家都非常喜歡建盞,那為什麼又說建盞不適合當品茶的茶具呢?
品茶不同於飲茶,大家對飲茶的認知度相對高一些,什麼是品茶?有些人是不瞭解的,大家看完下面的分享後就會明白為什麼說建盞不適合當品茶的茶具。
品茶的三道程式:審茶、觀茶、品茶。
第一道程式:審茶,審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審看茶葉,內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綠茶、紅茶、花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種類。
第二道程式:觀茶,觀茶是看茶葉的形與色,茶葉一經沖泡後,形狀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幾乎會恢復茶葉原來的自然狀態,特別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葉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則是芽頭肥壯,芽葉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猶如旗槍林立。茶湯也會隨著茶葉的運動而徐徐展色,逐漸由淺入深,由於茶的種類不同而形成綠色、黃色、紅色等茶色,此時此刻觀茶形賞茶色甚為賞心悅目。
第三道程式:品茶,品茶既要品茶湯味還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幹嗅,即嗅未經沖泡的幹茶葉,茶香可分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葉一經沖泡之後,其香味便會隨之從水中散溢位來,此時便可以聞香了。
結束語:由於建盞屬於黑瓷,而且盞內有不同的釉紋,用來飲茶確實是上好的茶具,但不適合當品茶的茶具,品茶最佳的茶具是白瓷。
-
13 # 海浪輕搖
在南平,很多場所和家庭的泡茶桌,都有一個建盞當作主人杯,杯子確實特別光滑,每個杯子花紋都不相同,花紋很美,建盞天然就有一種古色古香和沉穩、典雅和大氣的特質,也能提升居家品味。很適合把它當成精美的禮品。
每個杯子條紋和色澤都不太一樣,建陽的老闆教我學會了如何把玩和欣賞。幸莫大焉。拿一個有光的放大鏡,用一隻眼睛靠近放大鏡頭的一端,緩緩旋轉杯子,可以看到如浩瀚宇宙一般的一個無與倫比的星球世界,彷佛置身銀河系。每個杯子由於其金屬元素的不同而燒製出了微觀下不同顏色和形狀的花紋,美輪美奐。比鑽石水晶呈現出來的光澤和美感還要更美。所以,喝茶或讀書休閒時,很適合拿能發光的高倍放大鏡把玩欣賞一番,讓自己進入一個只屬於自己的自我陶醉的精神世界。
而作為茶具它不是很適合,因為觀賞茶色也是品茶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喝茶過程充滿儀式感。白茶、綠茶、紅茶、黑茶、大紅袍、鐵觀音等等,都有不同的香味和顏色,要想更好欣賞茶色,則茶杯的內側最好以白色為主。建盞還是體會手感和觀賞把玩更好。各種器皿各有其價值吧。
回覆列表
建窯建盞作為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的代表,其燒製過程對陶土的要求比較高。建窯遺址附近的陶土最大特點就是含鐵量高達8%左右,最適宜燒製建盞。但是這樣的陶土在高溫達1300度以上的窯內極易變形,這也就讓建窯建盞的燒製難度大大提高,致使建盞精品極其珍貴。
在1300度以上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成各種形狀,冷卻後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油滴,甚至曜變等斑紋,形成建窯建盞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