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思想是陳鶴琴先生於1940年在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範學校時提出,經過7年的教學實踐建立的一個教育理論體系。這個理論包括:目的論、課程論和方法論,以及17條教學原則和13條訓育原則。它既是陳鶴琴長期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又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是中西文化與教育思想融合的產物。 陳鶴琴認為要了解兒童心理,認識兒童,才能談到教育兒童,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簡單的說,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書本主義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們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課本也是活的。我們一起為兒童謀福利。儘量利用兒童的手、腦、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兒都聽,眼睛看,而不用口說話,用腦子想事的教育。 要教育好兒童,要使我們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兒童心理。引證中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寫中國現在教育的情形時的兩句警語: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我們把它改為: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活教育”思想是陳鶴琴先生於1940年在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範學校時提出,經過7年的教學實踐建立的一個教育理論體系。這個理論包括:目的論、課程論和方法論,以及17條教學原則和13條訓育原則。它既是陳鶴琴長期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又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是中西文化與教育思想融合的產物。 陳鶴琴認為要了解兒童心理,認識兒童,才能談到教育兒童,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簡單的說,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書本主義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們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課本也是活的。我們一起為兒童謀福利。儘量利用兒童的手、腦、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兒都聽,眼睛看,而不用口說話,用腦子想事的教育。 要教育好兒童,要使我們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兒童心理。引證中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寫中國現在教育的情形時的兩句警語: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我們把它改為: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