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非翔的老鷹

    什麼時候都不能說謊,萬聖節這麼能說謊呢。有時候大人需要說一些善意的謊言,小孩一定不能說謊。從小就要教育好。說謊可不是什麼好事。一個謊言可能要千百個謊言圓場。也可能一個謊言就害了很多人,非必要千萬不能說謊話。說謊是真的不是好事。

  • 2 # 愛渡親子成長

    這個問題如此浪漫,可是我的答案可能會很現實,甚至讓人感到殘酷和心酸。

    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不是取決於當事人的主觀願望,而是取決於一個家庭的經濟和精神實力。

    1.經濟實力的保障

    在《小豬佩奇》 的動畫片中,佩奇和喬治為什麼會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呢?因為他們倆每年都會收到聖誕老人的禮物啊!而且每次都是自己最想要的禮物。如果聖誕老人不是真的,那怎麼會每年都收到如此心儀的禮物呢,一定是聖誕老人才有這種魔力吧?

    只有父母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才有可能讓孩子相信聖誕老人是真的。因為,玩浪漫,其實是最花錢的。

    要讓孩子相信聖誕老人,是需要背景和包裝的。試想,如果一個家庭溫飽都在維持,父母終日都在為生存操勞奔波,別說聖誕節這個特殊的日子,可能連明天是星期幾都忙到記不清楚。

    何況還要每年在平安夜準備好孩子喜歡的禮物,藏在掛滿彩燈和裝飾品的盛大的聖誕樹下面 ,或者藏在孩子床頭的禮物襪子裡。這些除了經濟的支撐,更需要父母的閒情逸致。也就是說,這樣的排場,父母不僅要有錢,還要有閒。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營造出完整的浪漫。

    我的學生中,有很多富裕的家庭。他們看袋鼠,就真的跑去澳洲;讀著安徒生童話,還去過安徒生丹麥的家鄉。我知道其中有一個家庭,不僅過聖誕節,他們幾乎過中、外幾乎所有好玩的節日。

    我們是怎樣知道的呢?因為這個家長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我的學生,小兒子還沒有上幼兒園。萬聖節的時候,這個家庭在自己家裡和家人朋友一起舉行了萬聖節化妝派對,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做了化妝,打扮成各式各樣的魔鬼精靈,或者動畫人物。家中也佈置成萬聖節的氛圍:黑暗閃爍的燈光,牆壁上到處掛滿了南瓜燈,黑蝙蝠,巫婆斗篷和帽子,還有白色的幽靈和仿造的蜘蛛網等等,總之營造的很有詭異恐怖的氛圍,親朋好友都玩得很盡興。結果,要結束的時候,有一個朋友開了一個玩笑,把他們的小兒子嚇的昏過去了,並且送進了醫院。

    雖然結果有些玩大了,讓人啼笑皆非。但是我們也能看出來有錢有閒的人家是這樣過日子的,可以讓孩子真正的活在浪漫之中。

    為什麼我們可能會越來越多地發現,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多人長大後會表現出比同齡人更多的善良、純淨和浪漫?因為他們從小長大的過程中,父母都一路用金錢為他們打造了浪漫之城,並且用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讓他們避免了真實世界的傷害:所見之人都是笑臉相迎,所聞之語都是彬彬有禮的溢美之詞。他們沒有見過那些捉襟見肘、艱難生存的人們,為了追求緊張的資源而頭破血流的鬥爭場面,所以他們更容易相信世界的美好,更容易相信可愛的聖誕老人。

    2.精神實力的保障

    再換一個角度講,比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小男孩查理很愛吃巧克力,即使他們一家七口非常貧窮,長輩們也總會把錢攢下來,在查理每年生日的時候,送給他一塊巧克力。這種甜蜜的愛讓生活在貧困中的查理,得到了很多美好信念和善意的滋養,最終贏得了夢想中的巧克力工廠。

    所以,如果只是很普通的家庭,父母卻可以做到每年都送孩子一個小小的用心包裝的聖誕禮物,那麼你的孩子未來也會大機率很幸福很優秀。因為即便世道艱難,父母也總是把心底最浪漫、最溫情的愛源源不斷地留給孩子。如果父母能夠每一年都在這個小小的細節上用心,那麼一定也會願意在孩子的方方面面用心,如此持久細膩的愛,你的孩子不僅僅會願意相信聖誕老人,還會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美好。

    3.我想表達的是: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 ,要麼你要有很多很多的愛,要麼你要有很多很多的錢作為家長,如果你有實力為孩子打造浪漫的理想烏托邦,那麼你的孩子自然會相信禮物都是聖誕老人送的。如果父母並沒有這個實力,那麼讓孩子早一點接受自己的家庭情況,活在現實當中。讓孩子早一點理解和接納自己的生存背景,不去做莫須有的幻想和白日夢,併為未來規劃自己切合實際的目標,腳踏實地為自己未來真正的夢想打拼,也許會更有意義。

    世界上只有三種事情是掩飾不了的,那就是咳嗽、愛和貧窮。在每個人都知道要過聖誕節的歐洲,有人在平安夜裡圍著火爐,吃著火雞,拆著聖誕老人送的禮物,也有那個在聖誕節的早上,凍死在牆角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真相也許就是這樣。

    不說了,早睡、早起、早搬磚!

  • 3 # 生—活—著

    幼兒在不同年齡在對事物的認知層次是不同的。但該不該讓幼兒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需要參考以下幾個原則:

    真善美的原則世界上有多種文化和宗教信仰並存,我們所不瞭解的領域,可能存在文化差異。並且透過“聖誕老人”拓展孩子的知識和眼界,也是非常好的途經之一。但不能否認這種文化的真實存在,這是“真”!任何一種藉由宗教偶像演化成人的形象,其目的都是在傳遞平等、善良的品德資訊,相信也好,不信也罷,這種品質都真實存在,這是“善”。“聖誕老人”傳遞的分享、快樂的品質;和藹、慈祥的形象;攜帶著人們憧憬的精美禮物;乘坐著華麗的麋鹿雪橇,劃過飄過雪的晴朗聖誕夜空,透過皎潔的月光留下神秘的蹤影,這是“美”

    任何正教信仰都離不開引導人的內心去向“真、善、美”的品質和意境,這與經濟條件,物質是否富庶毫無關係。

    尊重孩子的原則

    對於幼兒是否願意相信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聖誕老人”這個問題,請成人必須清楚:本問題的主體為“幼兒”,成人無權干涉幼兒“該”與“不該”。這是對孩子最基本的尊重。

    兒童擁有自由的想、看、聽、做、說的權力,這是所有個人都擁有的自由權力。與他人無關。

    孩子願意選擇相信就相信,不願意選擇相信就不相信。

    開放包容性原則

    不將育兒理念陷入在“對立思維”的泥沼中,

    世間萬事萬物不是隻有“對錯”、“黑白”、“是否”、“應該或不該”……

    打破“二元對立”,更加敞開、允許、接納各種情況的發生,你就有了更多的選擇,選擇更多,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發生。

    只要是能夠把握得住的,一切都不是問題。

    當養育者能夠以如此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問題,還會擔心孩子“執迷”嗎?

  • 4 # 伊佳育兒

    “該不該讓幼兒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伊佳根據自己和五歲女兒的親身經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時代進步,資訊暴增,文化講求中西結合,讓孩子瞭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可以引導他一些西方的文化。作為聖誕節,對於西方國家而言是一個重大的節日,跟我們的春節一樣,而聖誕老人是聖誕節的主角。

    雖然不鼓勵我們華人過洋節,但一些孩子看的動畫片裡面都會有聖誕節的出現,比如《小豬佩奇》裡面有一集就是聖誕節,聖誕老人忘記給佩奇送禮物了,一開始很失望,最後聖誕老人又給她送來她想要的娃娃,特別開心,因為對於西方的兒童,這一天能收到自己心儀的禮物是最快樂的事情,而聖誕老人就是那個派送的人!

    還有一些西餐廳、快餐店也會在聖誕節前夕佈置場景,超市也會擺放大的聖誕樹,收銀員也會戴聖誕帽,孩子肯定會問什麼是聖誕節,作為父母應該正確的對待這個節日,它只是西方文化的一種,沒必要排斥,更應該給孩子好好的講解,讓他了解這個節日,知道聖誕老人!

    西方的孩子們都認為聖誕老人是存在的,就像我們的孩子相信中國傳統文化裡的人物存在一樣。所以,如果想讓孩子體驗聖誕節這個節日,就要同西方文化一致,讓孩子認為聖誕老人是存在的。

    但孩子信不信?那就是這些小傢伙的問題了!為什麼這麼說?我的女兒,每到聖誕節我都會告訴她,她也會期盼聖誕老人給她送禮物,還會問“媽媽,這麼遠聖誕老人會給我來送嗎?”我會告訴她聖誕老人的麋鹿很厲害,一眨眼就可以拉著雪橇飛很遠的地方。

    直到去年聖誕節,她許願要一套換裝小公主玩偶,用透明膠紙將她好多襪子粘在床頭上,太少的話她怕聖誕老人放不下,臨睡覺前還一個勁的激動,問我他會從哪裡來?我告訴她也許是廚房也許是陽臺。

    第二天,睜開眼就看襪子,每個襪子裡都有一個小公主和她的衣服,她高興的跳著滿屋子跑,告訴其他人聖誕老人昨晚給她送禮物了,問別人有沒有?得到的答案沒有後,她自己總結說是她表現太棒了,聖誕老人只給好孩子送禮物。

    因為這件事,她一個周自己事情自己做,各種乖巧懂事,做什麼也都特別積極!

    為什麼說一週?因為後面她發現了一個問題!有一次,她拿我手機跟爸爸影片,然後無意打開了淘寶,然後就看了我的訂單,湊巧就看到了小公主玩偶的訂單。她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媽媽,媽媽,不是聖誕老人給我的禮物,是你給我的對不對?是不是我睡著你給我放襪子裡的?”

    我沒再隱瞞她,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她,她沒有失望,而是更加開心,“媽媽,你對我真好!”然後就開始各種宣告,姥姥、姥爺、爸爸、爺爺、奶奶,挨個通知這個事情。“我媽媽裝的聖誕老人,是她送給我的小公主”。

    所以,對於孩子而言,還是要給她保留一份童趣,直到她自己發現的那一天,原來滿滿的是爸爸媽媽帶給她的愛,讓她的童年更幸福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八年級被動語態的英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