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淡的幸福536
-
2 # 迅潤寶的幸福
大熊貓吃竹子不吃肉是因為需要適應生存環境的變化。有科學家推測,始熊貓在遠古時期,還是以肉食為生,後來經歷冰川,許多動物在這個時期滅絕,導致大熊貓的食物驟減。所以熊貓不得已於將飲食從肉食向素食轉變,開始以竹子為生。
-
3 # 小小的條條框框
大熊貓這個物種的食性就是主吃竹子,生理原因。它們的腸道會分泌大量的粘液包裹竹子的粗纖維,如果粗纖維攝入不夠,會導致腸道粘液無法排除,這時表現停止進食、縮成一團、精神狀態差,直到排粘完成才恢復精神進食。所以吃竹子是必須的,人工飼養新增的雜糧(對大熊貓來說是精糧)和水果等是很有限的,這是為了保護大熊貓的身體健康。
-
4 # 科學閏土
大熊貓的消化系統和飲食結構很獨特,首先大熊貓屬於熊科,所以它們能夠像其他熊科物種一樣消化肉類。大約240萬年前,大熊貓變成了食草動物,它們的飲食完全轉向了竹子,但是它們的消化道結構沒有變化,能夠消化肉類。因此,理論上大熊貓是可以吃肉的,在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攝像機也曾經捕捉到了野生大熊貓吃肉的畫面。
動物園不讓熊貓吃肉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基於目前野生大熊貓99%以上的食物都由竹子組成。野生大熊貓通常就棲息在竹子不遠處,喜歡吃竹子的根、芽和葉子,尤其是嫩芽,根據季節吃不同種類和部位的竹子。在春天和夏天,主要喜歡吃筍,秋天吃竹葉,在冬天則吃是樹根。由於竹子的營養價值極低,大熊貓每天必須吃掉23到40公斤竹子以滿足能量需求。
2010年,密歇根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的一組科學家發現了熊貓從食肉動物成為素食飲食者背後的原因,科學家利用基因組圖譜的研究將大熊貓的基因組與其他食肉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比較,發現了大熊貓T1R1基因發生了突變,該基因編碼的T1R1蛋白是鮮味受體。大熊貓T1R1的突變使其變成一個偽基因,無法表達,結果導致大熊貓嘗不出肉的鮮味,漸漸地對肉失去了興趣。
雖然熊貓對肉不感興趣,長時間以來一直以竹子為主要食物,但從理論上講,它們的消化道無法消化植物纖維,因為它們沒有編碼纖維素降解酶的基因。研究表明,大熊貓能吃竹子是由於它們的腸道菌群,大熊貓的腸道攜帶大量梭狀芽胞桿菌,這些梭狀芽胞桿菌具有將纖維素分解成單糖的酶,這些細菌一直生活在熊貓的腸道內,幫助大熊貓消化竹子纖維。因此,在梭狀芽胞桿菌的幫助下,熊貓可以畫素食者一樣生活,儘管它們有食肉動物的消化系統。
-
5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所有其他大型熊類都是食肉動物或雜食動物,從不依賴單一的食物來源。野生大熊貓偶爾會吃雞蛋、魚和其他東西,但它們的食物中大約99%是竹子。 熊貓有食肉的牙齒,但現在是咀嚼堅硬植物的利器。 熊貓的腸子很短,所以它們不能正確消化植物,它們必須每天吃10或15公斤竹子來獲得足夠的營養(但也意味著它們每天大便超過20次)。
由於 食物營養含量太差,熊貓不能冬眠,它們必須一年四季都吃東西,而不是像其他熊一樣冬眠,不能為它們的寶寶生產高質量的奶,所以必須花更長的時間照顧它們的寶寶。 這種對竹子的依賴以及它們需要吃的數量意味著熊貓需要大片的土地,並且它們能夠居住的地方也非常有限,尤其是隨著與人類土地使用衝突的增加。 所有這些都表明大熊貓極易滅絕,它們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吉祥物,只有透過人類的干預才有生存的機會。
2010年,中國科學家發現大熊貓似乎已經失去了品嚐美味的能力,比如肉類,因為它們的基因中有一個不活躍的基因。味道對告訴我們喜歡吃什麼很重要,所以現代熊貓可能不喜歡吃肉,有肉它們當然會吃,而且確實會吃,但是偶爾吃肉在熊貓的食物中只佔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這個基因大約在400萬年前停止工作,也就是許多其他動物滅絕的時候。如果你的食物消失了,你會吃周圍的任何東西,竹子到處都是。
自從改吃竹子後,熊貓進化出了非常強壯的下顎和牙齒,這使得它們能夠很好地咬碎食物,在食物被消化後獲得儘可能多的營養。它們還有一種拇指,這讓它們對自己的食物更加挑剔。它們先吃竹葉,然後才吃更硬的莖。 科學家發現竹子可能在熊貓的大腦中產生獎勵反應,就像人類中大多數人喜歡含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吃這些食物會導致我們產生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這讓我們感覺很好。然後,我們的大腦會記得我們感覺良好,並鼓勵我們在有好吃的食物時多吃。
事實證明,熊貓不能正常產生多巴胺,因此沒有正常的感覺良好的反應。竹子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有助於熊貓製造更多多巴胺。簡而言之,吃竹子可能會讓熊貓的大腦認為,就食物而言,竹子非常好。
回覆列表
它的胃只適合竹子和肉,大熊貓的產地盛產竹子,動物的食物鏈演變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