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冰爽

    【篇一】一年級小學生讀的民間故事

    瑤族趕鳥節的傳說:

      每年二月初一,是瑤族人的趕鳥節。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江華山區,林木茂密,很適宜鳥雀繁衍生息。以五穀為食的山雀、野雞、斑鳩等等熬過了嚴冬,看到山桃花開了,伸動翅膀,飛上天空,站上了高枝,看到山裡人來了,就唱起歡樂的歌;看到妹姑手裡金燦燦的包穀籽,一把把,一串串,撒進了黑沃沃的山土裡,唱得更歡了,邀集夥伴,快來“會餐”!這樣,它們往往成群結隊,飛如烏雲遮日,落象黑幕壓地,耕山人一走,它們巧妙地試探了“稻草人”,飛落坡地,用尖利的嘴巴不停地啄,不一會兒,山土就糟蹋地不成樣子了。鳥害成了耕山人的一塊心病。山地裡沒有了收成,耕山人只有吃蔬菜,官府的錢水糧流也枯竭了,皇上發了慌,忙下聖旨:“誰制住了鳥害,賞林九架,免稅九年。”

    聖旨傳下來之後,山主、耕山人都想開了辦法。盤雲寨有個盤英姑,很愛唱歌。耕山人聽了她的歌,口裡象溶了一塊蜜;她向著山泉唱,山泉都停止了流淌;她向著山林唱,鳥雀們都羞得不敢開口,盤英姑的歌停了,鳥雀們還久久不肯離開。耕山人想到:要趕鳥,盤英姑一定有辦法。於是,盤雲寨的男男女 女都來到英姑的木樓,跟她學起了唱歌,並商量把歌傳到九十九寨的耕山人中間去,約定下年正月的最後一天,下種以前,把鳥雀從九山引開,趕到沒有陽春作物的白頭山去。在盤雲寨,有個叫盤阿肚的山主,養了一對畫眉,每天清晨,他把鳥籠掛在木樓的房樑上,逗著畫眉唱。說也奇怪,也引來一些山雀,日停寨頭,夜宿樓簷,山主十分高興:“哈哈,九架嶺又到我名下了。”於是,他急忙修書,報告皇帝。皇帝硃筆一點,命令各山寨:山主們多養畫眉,正月末一天,以鳥引鳥,把九山九嶺的鳥雀引上白頭山石巖嶺。

    正月最末一天到了,就要種早包穀了,天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著聚會寨頭。九十九寨的山主,看著鳥雀一群群飛出山林,飛來山寨,好不高興,舉起鳥籠,搶在耕山人的前頭,向白頭山彙集。鳥雀也真的追著歌聲,跟著人們,飛往白頭山。

    這天,白頭山上人多,鳥也多。晴天,鳥雀飛成排,為歌唱者遮日蔭,雨天,鳥雀飛成隊,為唱歌人擋風雨。耕山人從清晨唱到黃昏,鳥雀真的忘了飛回山林,累了,就落在岩石上,人們悄悄離去。到第二天,鳥們飛到雲頭尋找歌聲,它們圍著白頭山飛,好像山頭有聽不完的歌聲。這樣,鳥雀們在白頭山呆了半年,等到它們醒來,坡地上只剩了稻穀杆子,耕山人們早把糧食收進了寨門。 


    【篇二】一年級小學生讀的民間故事

    宮女圖的故事:

      從前有個青年,姓天名臺,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

    這天,天台正在山上打柴,忽然天氣大變,下起大雨。天台見無法回家,急得團團轉,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只聽“嘩啦”一聲,閃開一個山門,門裡走出一個道姑,道姑說:“你這人毫無道理,為何敲俺的門?”

    天台一愣,忙上前施禮,說:“對不起,我是無意的,不知您在這裡。”

    道姑說:“我看你是個誠實孝順的人,我有一件寶貝,叫如意百寶圖,你拿去吧。同時,你說長,它就長,你坐在上邊,說到哪裡去,它就帶你哪裡去,到地方他就會自動停下,你說落,它就落,你說縮,它就縮小,你就可收起來了。”天台接過圖,正在道謝,一眨眼,道姑不見了,山門也關上了。

    天台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試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圖,說聲長,寶圖就長成像蘆蓆那麼大了。他往中間一坐說:“我要回家。”寶圖就自動升起,將天台連同柴草馱到了天台家門口。天台說聲“落”,就落在了地上,天台說“縮”,寶圖就縮小了,天台就收藏起來,去見母親。

    母親正掛心兒子,見兒子回來了,又帶回一件寶貝,非常歡喜。自此以後,天台打柴就不費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半年以後,天台想:人家都說帝王皇宮好,我何不去看看,開開眼界。當夜靜以後,天台取出如意百寶圖,說聲“到皇宮”,寶圖便飛起,將他帶進了皇宮御花園。

    天台放了寶圖,天已黎明,他欣賞了各種花草,遊覽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著,迎面來了一位宮女,這宮女不由地起了愛慕的心,彼此通了姓名,敘說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宮女說:“我整天在宮中,非常厭煩,討厭宮廷生活,願隨郎君到鄉下去。”

    天台說:“你現在跟我走吧!”宮女說:“現在這樣走不行,無論走到哪裡皇上都能找到,定會出禍來。”

    宮女取出自己的畫像交給天台,說:“這是皇上畫的宮女圖,皇上要封我為貴妃,現在離冊封還有十天時間,你回去快想辦法來救我。”

    天台坐了寶圖回家以後,讓母親想辦法,母親也乾著急,正焦心,想起道姑來。

    對!道姑能贈寶圖,定有辦法救宮女,天台來到山上,用斧子敲開山門,見了道姑說明來意,道姑說:“好辦,你跟我去。”

    天台隨道姑來到京城以外,道姑讓天台在城外等著,獨自進了金鑾殿,把皇上的御印盜了出來,見了天台,對天台說,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丟了御印,一定很著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裡,等張出皇榜以後,你揭榜獻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宮女了。”說完,道姑就不見了。

    皇上丟了御印,焦急萬分,張出榜示,言明誰找到御印,高 官任坐,俊馬任騎,要什麼給什麼。

    天台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帶著天台來到八寶金鑾殿,皇上說:“你能找到御印嗎?”

    天台說:“能”。天台帶著人來到城南門外的井邊,說就在井裡,皇上即令人打撈,找到了御印。

    皇上問天台:“你想要什麼”,天台拿出宮女圖,說要畫上的宮女。皇上想反悔,又不好改口,只好答應。天台領著宮女回到家裡和和睦睦地過起日子來。

    【篇三】一年級小學生讀的民間故事


      孟姜女哭長城:

      相傳在秦朝的時候,有一戶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瓜,瓜秧順著牆爬到姜家結了瓜。瓜熟了,一瓜跨兩院得分啊!開啟一看,裡面有個又白又胖的小姑娘,於是就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長大成人,方圓十里、八里的老鄉親,誰都知道她是個人好、活好、聰明伶俐,又能彈琴、作詩、寫文章的好閨女。老倆口更是把她當成掌上明珠。


      這時候,秦始皇開始到處抓伕修長城。有一個叫範喜良的公子,是個書生,嚇得從家裡跑了出來。他跑得口乾舌燥,剛想歇腳,找點水喝,忽聽見一陣人喊馬叫和咚咚的亂跑聲。原來這裡也正在抓人哩!他來不及跑了,就跳過了旁邊一堵垣牆。原來這垣牆裡是孟家的後花園。這功夫,恰巧趕上孟姜女跟著丫環出來逛花園。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見絲瓜架下藏著一個人,她和丫環剛喊,範喜良就趕忙鑽了出來,上前打躬施禮哀告說:“小姐,小姐,別喊,別喊,我是逃難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範喜良是個白面書生模樣,長得挺俊秀,就和丫環回去報告員外去了。老員外在後花園盤問範喜良的家鄉住處,姓甚名誰,何以跳牆入院。範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員外見他挺老實,知書達禮、就答應把他暫時藏在家中。範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倆口見他一表人材,舉止大方,就商量著招他為婿。跟女兒一商量,女兒也同意。給範喜良一提,範公子也樂意,這門親事就這樣定了。


      那年月,兵慌馬亂,三天兩頭抓民要夫,定了的親事,誰家也不總撂著。老倆口一商量,擇了個吉日良辰,請來了親戚朋友。擺了兩桌酒席,歡歡喜喜地鬧了一天,倆人就拜堂成親了。常言說:“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小倆口成親還不到三天,突然闖來了一夥衙役,沒容分說,就生拉硬扯地把範公子給抓走了!


      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沒有盼到,信兒也沒有盼來。盂姜女實實地放心不下,就一連幾夜為丈夫趕做寒衣,要親自去長城尋找丈夫。她爹媽看她那執拗的樣子,攔也攔不住,就答應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裝,辭別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過一道道的山、越過一道道的水。


      孟姜女打整了行裝,辭別了二老,踏上了尋失的行程。餓了,啃口涼餑餑;渴了,喝口涼水;累了,坐在路邊歇歇腳兒。有一天,她問一位打柴的白髮老伯伯:“這兒離長城還有多遠?”老伯伯說:“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幽州,長城還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長城遠在天邊,我也要走到天邊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颳著鳳也走,下著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廟去了。破廟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齜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個年輕女子,伯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顧不上這些了,找了個旮旯就睡了。夜裡她夢見了正在桌前跟著丈夫學書,忽聽一陣砸門聲,闖進來一幫抓人的衙役。她一下驚醒了,原來是鳳吹得破廟的門窗在響。她嘆了口氣,看看天色將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精疲力盡,又覺得渾身發冷。她剛想歇歇腳兒,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甦醒過來,才發覺自己是躺在老鄉家的熱炕頭上。房東大娘給她擀湯下麵,沏紅糖姜水,她千恩萬謝,感激不盡。她出了點汗,覺得身子輕了一點,就掙扎著起來繼續趕路。房東大娘含著淚花拉著她說:“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熱得象火炭一樣,我能忍心讓您走嗎!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腳,都成了血疙瘩了,哪還是腳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腳,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兩天,病沒好利索就又動身了。老大娘一邊掉淚,一邊嘴裡念道:“這是多好的媳婦呀!老天爺呀,你行行好,讓天下的夫妻團聚吧!”孟姜女終於到了修長城的地方。她打問修長城的民工:您知道範喜良在哪裡嗎?打問一個,人家說不知道。再打問一個,人家搖搖頭,她不知打向了多少人;才打聽到了鄰村修長城的民工。鄰村的民工熱情地領著她找和範喜良一塊修長城的民工。


      孟姜女問:“各位大哥,你們是和範喜良一塊修長城的嗎?”


      大夥說:“是!”


      “範喜良呢”大夥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著淚花誰也不吭聲。盂姜女一見這情景,嗡的一聲,頭髮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問:“俺丈夫範喜良呢?”大夥見瞞不過,吞吞吐吐地說:“範喜良上個月就——就——累累-累餓而死了!”


      “屍首呢?”


      “大夥說:“死的人太多,埋不過來,監工的都叫填到長城裡頭了!”


      大夥話音未落,孟姜女手拍著長城,就失聲痛哭起來。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萬的民工,個個低頭掉淚,只哭得日月無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風悲號,海水揚波。正哭,忽然“嘩啦啦”一聲巨響,長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頭。那麼多的自骨,哪一個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記起了小時聽母親講過的故事:親人的骨頭能滲進親人的鮮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認屍。她又仔細辨認破爛的衣釦,認出了丈夫的屍骨。盂姜女守著丈關的屍骨,哭得死去活。


      正哭著,秦始皇帶著大隊人馬,巡察邊牆,從這裡路過。


      秦始皇聽說孟姜女哭倒了城牆,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領三軍來到角山之下,要親自處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見孟姜女年輕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佔孟姜女。孟姜女哪裡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幾個老婆婆去勸說,又派中書令趙高帶著鳳冠霞帔去勸說,蓋姜女死也不從。最後,秦始皇親自出面。孟姜女一見秦始皇,恨不得一頭撞死在這個無道的暴君面。但她轉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報,黎民的怨仇沒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強忍著憤怒聽秦始皇胡言亂語。秦始皇見她不吭聲,以為她是願意了,就更加眉飛色舞地說上勁了:“你開口吧!只要依從了我,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金山銀山都行!”


      孟姜女說:“金山銀山我不要,要我依從,只要你答應三件事!”


      秦始皇說:“慢說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說,這頭一件!”


      孟姜女說:“頭一件,得給我丈夫立碑、修墳,用檀木棺槨裝。”


      秦始皇一聽說:“好說,好說,應你這一件。快說第二件!”


      “這第二件,要你給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靈車後面,率領著文武百官哭著送葬。”、


      秦始皇一聽,這怎麼能行!我堂堂一個皇帝,豈能給一個小民送葬呀!“這件不行,你說第三件吧!”


      盂姜女說:“第二件不行,就沒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這架式,不答應吧,眼看著到嘴的肥肉摸不著吃;答應吧,豈不讓天下的人恥笑。又一想:管它恥笑不恥笑,再說誰敢恥笑我,就宰了他。想到這兒他說:“好!我答應你第二件。快說第三件吧!”


      孟姜女說:“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說:“這個容易!好,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給範喜良立碑、修墳,採購棺槨,準備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殯那天,範喜良的靈車在前,秦始皇緊跟在後,披著麻,戴著孝,真當了孝子了。趕到發喪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說:“咱們遊海去吧,游完好成親。”秦始皇可真樂壞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聽“撲通”一聲,孟姜女縱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見急了:“決,快,趕快給我下海打撈。”


      打撈的人剛一下海,大海就譁——譁——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撈的人見勢不妙,急忙上船。這大浪怎麼來得這麼巧呢?,原來,龍王爺和龍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見她跳海,就趕緊把她接到龍宮。隨後,命令蝦兵蟹將,掀起了狂風巨浪。秦始皇幸虧逃得快,要不就被捲到大海里去了。


    【篇四】一年級小學生讀的民間故事


      火燒島傳說:

      火燒島在臺灣島東邊的東海里,距離臺東有幾十裡。火燒島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


      阿里山下住著阿里和阿里嫂夫妻倆。他們有一個兒子叫阿溝。夫妻倆對兒子寶貝得要命,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天氣冷了,用棉花包起像包粽子;天氣熱了,夫妻倆輪流替他打扇子到天亮。兒子漸漸長大了,能講話、走路了。夫妻倆更加疼愛,"乖乖,乖乖"不離口。兒子要吃什麼,要玩什麼,千方百計找來給他吃,給他玩,總怕兒子嘟一嘟嘴巴。


      有一天晚飯後,夫妻倆帶著兒子在門外散步。月亮出來經過對面高山頂。兒子看見了,於是指著月亮說:"爸爸,我要玩月亮,你上山頂摘下來給我玩。"這下爸爸可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懇求地說:"懸崖峭壁的高山,怎麼能爬上去摘月亮呢?"兒子可不聽這話,他身子搖了兩搖就滾在地上大哭。過去,兒子一打滾,父母就只有千方百計滿足他的要求,可現在這個摘月亮的要求把他爸爸難住了。媽媽慌忙拉起兒子,替他拍掉身上的泥,摟著兒子說:"乖乖,莫滾莫哭,爸爸上山摘月亮給你。"她轉過頭來惡狠狠地罵阿里:"你呀,做什麼老子呀,快上山去摘月亮給阿溝玩!"


      阿里無可奈何爬上山去,艱難地攀藤踩石爬呀爬呀,爬得汗流浹背,爬得手腳打顫。山下的兒子卻在不斷催促:"快呀快呀,快摘月亮給我玩!"阿里爬到陡峭的山崖上,腳踏上了一塊松石,連人帶石骨碌碌滾下山腳,腦殼開了,手腳斷了,血肉模糊像一堆爛南瓜。


      阿里嫂抱著阿溝去看,她的心像刀絞那麼痛,眼淚撲籟籟流下來。兒子阿溝也舞手踢腳地大哭起來,可他卻不是在哭爸爸的死,是哭爸爸沒有摘月亮下來:"晤,晤,月亮,晤,爸爸不替我摘月亮,在這裡躺著睡覺,晤唔唔……"媽媽也順著兒子的心意,指著阿里罵道:"你不摘月亮下來給阿溝玩,你該死!"


      埋葬了阿里以後,阿里嫂照樣溺愛兒子,縱容几子。兒子越來越大,膽子也越來越大。阿里嫂也年老了,被稱作阿里嬸了。她的兒子發展到又偷牛,又偷糧,還招集一幫壞人大搞綁架、殺 人、放火。老百姓深受其害,於是組織起來打阿溝這幫壞蛋。


      阿溝帶領一隊壞蛋渡海去佔領了南寮島,把島上的老百姓統統殺光。還經常乘船到臺東、大 麻裡、都蘭,綁架百姓,搶掠財物,放火燒村,搞得天 怒人怨。大家都來責備阿里嬸:"你呀,溺愛孩子,縱容孩子,現在害得我們老百姓家破人亡,不得安生,你呀,你不覺得難過嗎?你有罪啊!"後來,那隊壞蛋竟然搶到了阿里嬸家,搶走了她的雞、豬和糧食,還打傷了阿里嬸。這時,阿里嬸才醒悟過來。


      於是,她和老百姓一起向天禱告,請求瑪祖婆除掉這個禍。天上飛下來一隻高大的火雞,腳根長,嘴下垂著紅彤彤的皮肉,像一團火。它來到阿里嬸家說:"阿里嬸,瑪祖婆派我下來噴火球燒死南寮島上的壞人,你同意嗎?那裡面可有你的兒子阿溝啊。"阿里嬸恨恨地說:"阿溝不是我的兒子,燒吧,燒吧,燒光那一群壞蛋!"


      火雞站在臺東海岸的石崖上,拍拍翅膀,昂頭長鳴一聲,張開大口,嘩嘩譁,吐出大團的紅火焰,一串串地飛向南寮島,火在南寮島上劈里巴啦燃燒起來,灰煙飛騰,火焰沖天。


      阿里嬸和百姓一同大叫:"燒呀,燒呀,燒死那一群壞蛋!"火雞口裡的火球不斷地噴過去,燒呀,燒呀,南寮島上的壞蛋通通被燒成了焦炭,連石頭也燒紅了。阿里嬸眼淚不滴一顆,只是連聲呼喊:"燒呀,燒呀,燒得好!燒得好!"


      後來,人們就把南寮島稱為火燒島,只有一個鎮還稱做南寮鎮。


    【篇五】一年級小學生讀的民間故事


      雷公山頂水井的傳說:

      在貴州雷公山的頂峰,有口水井,四四方方的,象籮筐那麼大。下雨它不滿,久旱它不幹。傳說這口奇怪的水井是張秀眉、楊大六挖的。清朝的時候,張秀眉、楊大六帶領苗家反對皇朝暴 政,打了十多年,攻州佔府,把清兵殺得*滾尿流,喊爹叫娘。

    清政府看見勢火不好,就派大將席寶田帶領官兵來鎮 壓。席寶田的兵多,秀眉、大六的兵少,他倆估計硬抵不行,就帶領苗家只弟上了雷公山。可是雷公山頂上到處是荒坡雜草,沒有水喝。怎麼辦呢?下山去桃吧,山下佈滿敵兵。為這,苗家兄弟們心焦得不得了。秀眉、大六比弟兄們還要著急。一天,秀眉、大六倆親自去找水。找遍了大小山衝,踏遍了雷公山的坡坡嶺嶺,仍找不到。最後,他倆爬到了峰頂,楊大六望望天、望望地,焦總萬分,急得大聲吼道:“到處是山高水高!雷公山呀,你為什麼沒有水?!”說著,用腳朝地下猛地一蹬,只見一股清泉象銀柱一般,嘩嘩嘩地冒出來。張秀肩看見了,高興極了,一把拉開楊大六,說:“兄弟,快讓開,等我來!”接著便抽出大砍 刀“嚓!嚓!”地一陣鑿,馬上出現了一個象穀倉樣的水塘,水象白帶一樣向著山坡四面流淌。弟兄們見了,蜂擁奔上山頂,“有水了!有水了!”地喊個不停,聲音一直響到天上。


      

  • 2 # 使用者8337930953391

    司馬光砸缸是一年級時我們學的民間故事司馬光砸缸是一年級時我們學的民間故事,他的主要意思就是一個貪玩的小孩,不小心掉到了一個剛裡司馬剛看見了,並沒有把它往上撈,而是把缸砸壞,讓水漏出來,這個小孩才難以得救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司馬光是一個聰明的人

  • 3 # 使用者1163102270520

    前頭獨自走,我猜是道路的,道,字。

  • 4 # 使用者1524157211233

    謎面:前頭獨自走 (字一)


    謎底:道

  • 5 # 九天攬月

    蟠(pan)。獨前走剩蟲字,與番字組成蟠。

  • 6 # 種效卿

      前頭獨自走一番 打一字?

    是不是首,因為前的頭加上自已的自。

  • 7 # 柚柚超甜哦

    前頭獨自走一番,應該是首字

  • 8 # 使用者3737095155632

    應該是個蕃字吧。蕃茄的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角形三個角平分線的中點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