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任昶璞

    嚴嵩父子之所以能活這麼久,還是在於當時的清流們在朝堂上與嘉靖帝作對的太多了。

    清流們秉持著文人的風骨,這個不行,那個不讓,時不時再來個死諫。

    嘉靖皇帝還不能明目張膽的殺他們,畢竟殺一位清流會引起文人們的反擊(你真當皇帝想殺誰就殺誰)。而嚴嵩父子就是嘉靖帝打出來的對付清流們的牌。只是這張牌最後終究還是被自己厭棄。

  • 2 # 使用者1663359669925

    一、中藥養生,延年益壽

    嚴嵩在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進士,初選為庶吉士,後授予編修,就在仕途春風得意的時候,嚴嵩得了一場大病,不得不退官回,老婆歐陽氏採集草藥,為他悉心調養,嚴嵩身體漸漸康復。他在詩文中多次提及自己的“病情”。如:“唯須藥物供身病,且愛閭閻屬歲豐”,“七看梅發楚江濱,多難空餘一病身”,“闕下簡書催物役,鏡中癯貌愧冠紳。”但久病成良醫,嚴嵩在赴京復官後,仍然靠中藥調養身體,身體康健,精神煥發。

    嚴嵩家住在丞相衚衕,鄰近老字號“鶴年堂”,該店以中藥養生立店,效果顯著,深受皇親國戚、名人聖士的推崇。嚴嵩一定沒少光顧鶴年堂,並與店主交好,得到丁鶴年傳下的養生秘方,這從嚴嵩為鶴年堂總店正門題匾可以推測出來。

    作為朝廷重臣和書法大家,鶴年堂的傳人勢必極力奉承、巴結嚴嵩。明嘉靖年間(1556年前後),鶴年堂曾相繼開設了五家分號,遂有"五鶴朝天"之稱,嚴嵩之子嚴世藩還為分店題匾“西鶴年堂”,當然,這位“小閣老”也討到了“壯陽”藥,不然在他的27個妻妾的輪番大戰下,早就“精盡人亡”了。

    二、書畫養生,修身養性

    嚴嵩除了“黨同伐異”這個政治愛好,還有幾個“雅好”:詩詞、書法、收藏。他的大部分“業餘時間”都靠這些愛好來修身養性,這對其身心大有裨益,他不縱情聲色,潔身自好。出得朝堂,嚴嵩儼然像個“正人君子”。嚴嵩靠著“鈐山讀書”的磨鍊,詞對功底深厚,所撰寫的青詞,常常得到世宗的讚賞。除此之外,嚴嵩還極愛寫詩,他的詩情感真摯,清新灑脫,尤工五言。嚴嵩傳世詩文1300多篇,算是很高產的詩人了。他與老鄉夏言,都被稱為風流宰相,非伏獵弄獐之輩。

    嚴嵩酷愛書法,他的書法筆力遒勁,方嚴雄渾,朝野聞名,時人皆以得其墨寶為榮,嚴嵩又愛到處題寫匾文,邀名結好。據說山海關鎮東樓上的“天下第一關”,老北京“六必居”,山東曲阜孔府門額“聖府”,以及“鶴年堂”,“至公堂”等都是出自“奸臣”嚴嵩之手,什剎海、景山公園、北海、故宮等處也都留下了書法作品。

    嚴嵩的收藏:清明上河圖

    嚴嵩還愛好收藏,在其被削官抄沒的家產中,共有繪畫書法作品3600多軸冊,書籍2600多冊,石刻發貼墨跡358軸冊,另有大量的名琴、扇柄,金器玉壺,數量之多,質量之精,堪稱一個頂級國家博物館。

    嚴嵩曾與心學大師王陽明交遊,對其學問極力推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對嚴嵩有一定影響,所以嚴嵩能夠以“詩詞書畫”練心,達到身心交益。

    三、美酒養生,強身健體

    嚴嵩雖然狡詐貪婪,但卻只有歐陽氏一個妻子,終身未娶妾室,不好女色,感情專一。這也是他身體能夠康健的重要原因。

    嚴嵩不好色,但“好一口”酒

    嚴嵩雖然不貪色,但是卻好一口酒,這也是他的養生之道。因為在休官的十年裡,嚴嵩就是一邊“喝藥”,一邊“喝酒”,或喝“藥酒”。在他的《鈐山集》詩文中,有大量關於“喝酒”的描寫,有自斟獨酌,有好友對飲,有外出沽酒,有微醺賞花,有酒酣興盡,也有思緒綿延。。。且讓我們來看看嚴嵩怎樣喝酒的?

    不飲杯中物,其如山色何?

    短歌成獨醉,聊得坐消憂。

    勞君致美酒,篷裡自銜觴。

    東郭築堂好,中丞載酒來。

    問奇那有酒,春棹易相將。

    揮金會鄰曲,舉酒話昇平。

    記當年攜手,陪夜醉、愛春遊。

    貧居市近能呼酒,懶性人逢不整冠。

    山閣晝閒宜對酒,病身秋盡始登臺。

    平沙覓句看雲立,極浦回舟載酒過。

    鶯花對酒三春暮,風雅聞音百代餘。

    。。。。

    朱厚總(明朝嘉靖皇帝)

    從嚴嵩的這些詩文中,我們也同樣看到他很少豪飲爛醉,喝的只是“養生酒”。關於嚴嵩愛喝酒,還有一則故事:據傳嚴嵩的乾兒子趙文華為討好皇帝,進獻百花仙酒,並說嚴閣老就是靠喝這個酒長壽的,世宗信以為真,品嚐後感覺不錯,就想與嚴嵩探討養生之道,嚴嵩怕弄巧成拙,只得宛轉奏曰:“臣生平不近藥餌,犬馬之壽誠不知何以然”。

    嚴嵩不得不說謊,因為他清楚,世宗的身體早就被掏空了,靠這個是補不起來的,說謊免了欺君之罪。

    嚴嵩之子嚴世蕃

    與那些在政治鬥爭中“英年早逝”的政敵比起來,活到87歲的的嚴嵩,算是福壽綿長的了。且不論嚴嵩的為官為人之道,他的養身之道,值得我們借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十年以後跟哪首歌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