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吐水的檸檬大叔
-
2 # 人神3930
1673年。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
吳三桂首先於這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朝廷,爆發三藩之亂。
吳三桂軍由雲、貴而開進湖南,幾乎佔據湖南全省。進而佔據四川,四川官員紛紛投降。
-
3 # 總是睡不醒
康熙十二年(1673年)
康熙十二年春,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康熙皇帝遂乘勢作出了令其移藩的決定。而後,又對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準。在形勢的逼迫下,吳三桂也假惺惺地上疏朝廷,請求撤藩,實則希冀朝廷慰留他。對於吳三桂的真實意圖,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認為,吳三桂和朝廷對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於是力排眾議,毅然決定允其撤藩,還派專使至滇,雷厲風行地經理撤藩事宜。
清朝同撤三藩的決定粉碎了吳三桂“世鎮雲南”的美夢。吳三桂氣急敗壞,暗中指令死黨向撤藩使者請願,要求停止撤藩,繼而又拖延時日,與心腹將領密謀發動叛亂。他還指使其黨羽以“九天紫府劉真人”的名義吹捧自己是“中國真主”,為反叛大造輿論。在經過一陣短暫的準備後,同年十一月底,吳三桂鋌而走險,殺巡撫朱國治,自號“周王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令部下“蓄髮,易衣冠”,稱兵反叛於雲南。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衡州酷熱,吳三桂加之心情不舒,焦慮過重,肝火過盛,便突然得了“中風噎嗝”的病症,隨後又添了“下痢”病症,太醫百般調治,終不見效。吳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孫吳世璠來衡州繼位,託付後事。八月十八日深夜,吳三桂在都城衡州皇宮駕崩,時年六十七歲,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
-
4 # 魚黛
吳三桂宣佈拒絕撤藩是1678年。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縣)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明末清初政治、軍事人物,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
出身將門,善於騎射。崇禎年間考中武舉,憑藉門蔭,授都督指揮。屢立戰功,累遷寧遠團練總兵。崇禎十七年(1644年)歸降大清,參加山海關大戰,大敗李自成,跟隨清軍入關,受封平西王。此後平定農民起義,攻城略地,頗有功勳。順治十六年(1659年)鎮守雲南,後攻入緬甸,擒獲南明永曆帝並將其處死,晉封親王,與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不服朝廷撤藩,自稱“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開啟“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登基稱帝,國號大周,年號昭武。同年秋病逝,時年六十七歲,只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其孫吳世璠嗣位。
回覆列表
吳三桂宣佈拒絕撤藩是1673年11月!
1673年,康熙皇帝終於等到了撤藩的時機。這一年尚可喜主動請求撤藩,告老還鄉,康熙皇帝順水推舟當即批准,此舉無疑帶有暗示吳三桂、耿精忠效法的意味。吳三桂、耿精忠被迫提出撤藩,實則也有利用撤藩試探康熙皇帝的意味。當時朝中大臣多有暫時保留吳三桂藩屬的意見,但康熙皇帝年輕氣盛,意圖一舉解決三藩問題,仍然下發了撤藩的詔書。
吳三桂聞訊後遂開始暗中準備,1673年11月吳三桂拒絕撤藩,公開造反,揮師北上。靖南王耿精忠、廣西將軍孫延齡等紛紛響應,僅僅一年時間,吳三桂勢力幾乎遍佈長江以南地區。
面對規模甚大的三藩之亂,康熙皇帝運籌帷幄,雙方交戰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吳三桂進攻時期: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康熙十四年(1675年)。這一階段吳三桂聲勢浩大,分多路進攻清軍,給清軍造成了極大的軍事壓力。清軍倉皇應戰,接連敗退。
第二階段是雙方相持時期: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這一階段清軍終於部署到位,並對吳三桂勢力採取了“剿撫”政策,雙管齊下。耿精忠、尚之信(尚可喜子)等先後歸降,吳三桂開始陷入孤立。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州稱帝,國號大周,同年病死,其孫吳世璠即位。
第三階段是清軍反攻時期:康熙十七年(1678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吳三桂的去世可以算是雙方戰事的轉折點。這一階段清軍一路連戰連捷,吳世璠被迫退回昆明死守。最終昆明城破,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最終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