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112465396741
-
2 # 知我心理學
婆媳矛盾,雖然在生活中很常見,但是其背後的深層原因卻非常複雜。
從社會學角度說,這是兩代人之間道德與價值觀的衝突;從心理學角度說,可能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很多父母不尊重兒女的獨立性,或者太過是重視母子關係,忽視了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核心。
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地看看每一種原因:
一、道德與價值觀之間的衝突:
受中國現代文化和西方文化影響的年輕人,與在傳統中國文化影響下成長的父母一輩,其實有著完全不同的道德和價值觀念。
因此,許多家庭中的矛盾,都是兩代人觀念衝突導致的。
比如,在教育孩子上,老一輩覺得“打是親、罵是愛”,要有家長的威嚴;年輕人,則覺得要重視孩子的需求,有些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主——這在老一輩看來,或許就是管教無方。
再比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們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的臥室,因此他們普遍更注重隱私,住學校宿舍時願意簾子一拉、戴上耳機,彷彿“與世隔絕”;而老一輩們,成長時可能一大家人居住在一間房中,自然會很少考慮“個人空間”。
此外,西方文化也極大的影響了年輕人們對家庭中等級、秩序的看法。
費孝通曾經在《鄉土中國》中提出,西方現代社會注重個人主義——尊重每一個個體之間平等的權利。人人在上帝面前生而平等,所以父母和子女也是平等的。子女成年後無法理所當然享受父母的供養,父母也無法理所當然地干涉孩子。
但在中國傳統社會,尤其是傳統的鄉土社會,人和人之間很少講“權利”,講的是 “人倫”。倫,就是有差等的次序,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意志由己向外施展,對於關係最親的夫妻、子女,就幾乎沒有意志上的邊界。
(圖自Alex Harvey)
目前,年輕人們越來越接受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面對老一輩的觀念時,自然會遇到衝突。想要更好的瞭解這種兩代人間觀念的衝突,不妨看看李安的電影《推手》,裡面體現了家庭關係的大智慧。
另外,在心理學上,傳統觀念中家庭裡個人邊界感的模糊,確實是不健康的。
二、 父母不尊重兒女的獨立性:
在家庭生活裡,總會類似的瞬間讓你感到不舒服:
青春期偷偷寫日記,父母卻光明正大地拿來看了;
成年後,夫妻兩人關著門待在房內,父母不敲門便闖進來拿東西;
明明什麼時候生孩子、生男生女、剖腹還是順產,都是夫妻雙方的決定,父母卻總要插手;
自己違抗父母的決定,父母就嚎啕大哭,似乎像故意崩潰在讓自己愧疚……
在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是父母沒有尊重兒女的獨立性,侵犯了兒女的“個人邊界”。
“個人邊界”這個詞聽上去很陌生,實際上指的是個人所創造的規定、限度、原則,用來分辨他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可以接受,以及當別人越過底線時自己如何應對。
在物質層面,個人邊界包括個人空間與身體接觸。比如很多人都會認為,兩個陌生人談話時,身體靠得太近就是一種冒犯。類似的,就算是如同父母和子女這樣親密的關係,有些事也不合適,比如成年的母親與兒子睡一張床。
在心理層面,個人邊界是在想法和觀念等方面獨立於他人,既尊重他人的想法,也保護自己的理念。能足夠堅定,保護自己不被他人控制、利用或侵犯,也知道如何恰當地對待他人。
健康的家庭中,每個成員也都有“獨立性”,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和觀念,互相尊重,互不干涉。但實際上,在家庭裡擁有物質層面的獨立性簡單,心理層面的卻很難。
在充滿婆媳矛盾的家庭中,丈夫所在的家庭,往往就不尊重個人邊界、不尊重獨立性。父親、母親習慣了控制兒子(丈夫)的心理,兒子雖然感覺不舒服,卻還是自願地、習慣地向父母敞開自己的個人邊界。
在兒媳婦(妻子)這一角色加入後,這種不尊重個人邊界的行為對她來說就是突如其然的。即使在妻子的父母同樣如此控制她,妻子的“規則”也只會允許自己的父母這樣做,而非其他人。
因此,如果想避免這種衝突,還是先要確保家庭中,每個人都有清晰的個人邊界。這不是指家庭成員見漠不關心、斷絕往來,而是互相尊重彼此作為個體的獨立性與邊界。
如果原生家庭中的個人邊界太過模糊,可以嘗試作為陌生的成年人,重新認識彼此,重新建立清晰的邊界。
三、重視母子關係,忽視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最後,婆媳矛盾表面上看是婆婆和媳婦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和丈夫這一角色密不可分。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婆婆與兒子的關係太過緊密,忽視了夫妻關係才是核心。
比如,婆婆一些常見的行為是:
將兒子視為自己的情感依靠,與孩子談論自己的婚姻/親密關係,卻對自己真正的另一半漠不關心或是仇視;
在不是空間有限的情況下,與成年的兒子同睡一張床;
在兒子不順從自己時,就會以對伴侶的口氣指責,“你果然和你爸一樣自私,你們都從沒真正愛過我,關心過我”;
對兒子的伴侶表面和氣,暗地卻處處刁難、挑撥,或者表現出明顯的敵意,甚至逼迫對方與孩子分開。
這些行為的背後,是婆婆沒意識到,自己作為母親,卻入侵了兒子與兒媳的“夫妻”關係,將兒子當成了自己的伴侶。
在結構家庭治療流派中,心理學家Minuchin提出了家庭中的“系統”概念。在整個家庭的大系統中,“夫妻”,“母子”,“父子”等就是家庭的子系統。
健康的家庭秩序,是“夫妻”系統緊密且優先,“父母與子女”的系統疏遠且次要。而且,“夫妻”與“母子”、“父子”系統間,界限分明。
如果婆婆忽視自己的伴侶,放棄原有的“夫妻”系統,希望與兒子成為了“新”的伴侶系統,把兒媳婦看作自己的“情敵”,就是在使家庭系統變得混亂。
針對這一問題,如果你是家庭中的兒子與丈夫,你需要學會與母親重新建立關係,明白哪些事是親子間合適的,哪些是伴侶間合適的。
當你拒絕母親時,她的反應可能會讓你內疚和自責,但你需要明白,這並不是不孝順,而是在努力建立一個更恰當的互動方式——親子的而非伴侶的互動方式。
當然,不論是放棄溝通、離開這段感情,還是繼續努力,選擇權都始終在你自己手裡。只有你才能決定和怎樣的人在一起,只有你才能決定你的幸福。
最後,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意識到,夫妻關係才是一個家庭最核心的關係。在健康的家庭中,每一個人獨立,但不孤獨;親密,但不糾纏。
以上。
-
3 # 孩子王育兒顧問
我對婆媳關係的理解就是相互尊重。既不要過分干涉,也不能事不關己,不管兒媳還是婆婆都適用。在人際關係中,最讓人憤憤不平的是偏心。
比如婆婆對待兩個兒子偏差太大,或者兒媳對待親媽和婆婆偏差太大。這種偏差會讓人產生極不舒服的感受,人性使然!
說說我和婆婆。
婆婆一共生了兩個女兒,兩個兒子,老公是第三。第一次見面是大姐結婚,沒有很多交流,只是禮貌性問候,聊了不到半小時。之後結婚,婆婆包了一千紅包給我,當年就買了一條項鍊作為回禮。母親節,我給媽媽和婆婆各買了裙子寄回去。說到這,我也想提醒各位媳婦,很多時候我們更愛我們的媽媽,自然而然就想孝敬父母,這時,你買了什麼最好是不要說給婆家知道,這一點很重要。 到現在,我們夫妻在外生活,很少回老家。每年基本各回兩次,孃家兩次,婆家兩次。
回自己家可以怎麼舒服怎麼來,但在婆家多少還是要注意一些,這也是對老人的尊重。要想別人尊重你,首先尊重別人。有人會說,我遇到的婆婆非常無理,很奇葩。其實,不管多無理多奇葩,你做到該做的尊重,其他一概不要多理,和老公過自己的小日子,無理奇葩的婆婆會自打沒趣。
再說說下一代養育問題。
大家都知道,隔輩帶孩子弊大於利。可現在生活壓力大,我們都希望婆婆能夠幫忙分擔一點,好減輕負擔。這裡指的是希望,是請求幫助,而不是說應該或者必須。如果婆婆年輕閒著沒事,樂意帶孫子,那麼自然再好不過。如果婆婆身體不好,或者不願意離開老家跟隨兒女帶孫子,再就是家裡幾個兒子都需要婆婆幫帶孩子,那麼也請理解一下老人,換位思考一下事情就好說了。
在婆婆幫忙帶孩子的情況下,婆婆哪裡做得不好請多些耐心去引導,而不是甩臉子發脾氣。我們自己都有媽媽,如果你媽媽也有兒媳這樣對待,身為女兒是不是也會心疼媽媽?將心比心,善待父母。 如果家庭經濟好一些,相互支援,買房買車創業資金都可以,但是如果家庭經濟並不樂觀,我們也不能要求父母再去操勞兒女的事情。父母無力幫助,我們為什麼不能自己努力,憑自己去過想要的生活?過不好就要去責怪父母沒有給予幫助?我們是成年人,不是長大的巨嬰! 婆媳難處的是自己,不是對方。平和的心態看待,婆媳沒有問題,帶色彩看,婆媳本身就是問題。
婆媳關係最好的模式就是相互尊重,不用刻意,彼此尊重就好!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4 # 柳柳老師
作為一名諮詢師,經常接觸婆媳糾紛的案例。我覺得婆媳矛盾深層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家庭權力的爭奪。
不要以為家庭成員之間就沒有權力爭奪了。當媳婦這個外來者進入家庭後,婆婆心裡普遍都是不太舒服的。
因為以前家裡是婆婆說了算,但是,兒媳婦進門後,家裡的格局就變了。
兒媳婦和兒子成立了小家庭。在這個小家庭裡,兒媳婦是希望自己能夠當家作主的。而婆婆往往卻不喜歡這種兒媳婦說了算的局面。
比方說,有個男同事,原先沒找媳婦前,工資卡都是媽媽管著。等到結婚了,媳婦就催著他去找婆婆要工資卡。婆婆覺得兒媳婦一進門就要工資卡,是在奪自己的權,很長一段時間都跟兒媳婦鬧意見。
還有個女同事,她是跟公婆住在一起的。前段時間,大姑子離婚了,就搬回孃家住了。
女同事跟大姑子住在一起,為一些生活瑣事吵架了。婆婆就很生氣,她認為自己是這個家的大家長,她想讓誰住在家裡、誰就可以住在家裡,你一個做兒媳婦的有什麼權力管我們家的事呢?
2、觀念不同造成婆媳矛盾。
有些婆婆倒是不在意家裡誰說了算。但是,她們在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上跟兒媳婦天差地別。
比方說,我阿姨特別疼愛兒子,也很心疼兒媳婦。阿姨沒事就跑去給小兩口打掃衛生、做飯,甚至她還幫兒媳婦洗內衣內褲。
但是,兒媳婦卻不願意婆婆來家裡打掃衛生、做飯。她認為婆婆這麼做是侵犯了自己的隱私和空間。
婆婆很委屈,她覺得自己來幫兒媳婦做家務反而被埋怨;而兒媳婦認為我壓根就不希望你來幫我打掃衛生,你自作多情、妨礙了我的生活。
同一件事,兩個人完全不同的看法,最後,鬧得兩個人都一肚子氣。
所以,我們常勸做婆婆要學會放權,要讓年輕人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不要過多幹涉;也常勸兒媳婦多想想婆婆的好,不要只盯著婆婆的錯。
畢竟婆婆不是媽,兒媳婦也不是親閨女,婆媳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相處才能融洽。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
5 # 武志紅
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個糟糕的婆媳關係,那麼一般可以推斷,在婆婆以前的那個“新家庭”中,也曾有一個糟糕的婆媳關係。
而那個糟糕的婆媳關係,讓婆婆與其兒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係。對這個婆婆而言,兒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親密的人,是她最割捨不下的人。
於是,當兒子要分離,去找一個愛人,並建立一個自己的新家庭時,作為婆婆,她會是多麼難過。她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會有意無意地阻止兒子與媳婦建立最密切的關係。
而兒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親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對於母親而言,他比爸爸還要重要。以前,他為此而自得,現在,他要“回報”母親。於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親而與妻子建立最親密的關係。
這是很多婆媳關係難以相處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兒子,那麼兒子的分離,就不是那麼難受。相反,她會欣喜地看到,兒子找到了他最愛的人,他可以擁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
這時,這個婆婆會祝福媳婦,祝福媳婦和兒子即將走上她和丈夫曾經走過的幸福之路。
-
6 # 每日談心
婆媳關係很多時候都是婆婆和兒子的關係過於親密,在兒子有了家庭之後,並不願意放手,認為自己和兒子親,媳婦是外人。
其實,不僅是婆婆,每一位老人都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兒子結婚了,兒子和兒媳婦組成家庭,自己是家庭的外人,老輩和小輩的家庭是有邊界的。可以幫忙,但不能插手小輩的家庭事務,更不可以將自己的觀點,意見和好惡強加給對方。兒子和媳婦是一家人,自己要學會放手,放心讓他們去生活,而不是插手他們的生活,窺探隱私,越俎代庖。因為插手兒子的家務事引發的矛盾會把一家人都捲入憤怒的情緒中。
很多婆婆愛兒子已經愛到無法放手的地步,哪怕孩子已經成年,他們依然想事無鉅細地照顧,請參照綜藝《我家那小子》朱雨辰的媽媽。媽媽把兒子撫養大,結婚後孩子的心不完全在自己這裡,還“明目張膽”地對媳婦好,很多婆婆受不了這種突然的落差和背叛,婆婆不會為難自己兒子,把失落和憤怒都轉嫁到兒媳身上。
好的媽媽,童年時可以給孩子百分百的陪伴,成年以後要懂得得體的退出。
關於婆媳矛盾,還有非常重要的第三人——即是丈夫又是兒子的男人。一個成熟有魄力的男人,既不會讓母親欺負老婆,也不會允許老婆不尊重母親。可是很多男人一遇到這種事情,不是躲起來不作為,就是愚蠢到火上澆油。
每個女人剛結婚的時候,都是尊敬婆婆的,如果不是婆婆刻意挑剔,肯定不會為難婆婆。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包容,長輩給兒子和媳婦一些空間,相信摩擦會少很多。
-
7 # 有書共讀
從古至今,婆媳矛盾一直以來都困擾著很多的家庭,那麼,婆媳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下面聽聽有書君的分析。
1.沒有感情基礎,三觀不合
都說三歲一代溝,你想想婆婆跟媳婦之間相差那麼多歲數,年輕的媳婦跟婆婆之間在三觀上相比很難同步,更何況還是兩個曾經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的人,突然生活在一起又怎麼會沒有矛盾呢?
2.媳婦找不到歸屬感
很多新媳婦剛過門,總把自己當個外來人,在夫家沒有歸屬感,好像被人孤立一樣的無助,他們很敏感,總感覺明明有說有笑的熱鬧場面,自己加入就會立馬冷場。
成天的胡思亂想,有時候婆婆有意無意的話她都會細細的琢磨半天,以為,婆婆在指桑罵槐故意說給她聽的。
3.婆婆過多的干涉小兩口的生活
在中國很多婆婆對夫妻生活管制過多,也是引起婆媳矛盾的關鍵,他們常常認為兒子的家就是自己的家,沒事就自己跑過去給小兩口打掃,洗衣做飯,甚至是給兒媳清洗內衣內褲,對於他們的日常生活也事無鉅細的掌控在手。
殊不知她這樣做不但得不到兒媳的欣賞,反而讓兒媳婦覺得這是侵犯了她的隱私和空間。最終,搞得不是婆媳兩敗俱傷,就是一拍兩散各玩各的。
4,婆婆教育了一個不孝的兒子
要知道,婆婆在這個家的位置,從兒子對婆婆的態度就能看出來,如果兒子對自己親媽都不孝順,又怎麼能能奢望有個孝順的兒媳婦呢?俗話說:媳婦不孝就是兒子不孝。
5.養育問題
當第三代出生時,即便之前沒有過婆媳矛盾的人也會出現各類矛盾。從懷孕,生孩子,再到對孩子的養育跟教育觀念上全面爆發,甚至讓矛盾升級。
以上就是有書君對婆媳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的幾點分析,不喜勿噴。要知道婆媳之間的矛盾,只要大家各讓一步便是海闊天空,婆婆學會放權,不要過多幹涉年輕人,媳婦遇到矛盾,多想想婆婆的好,畢竟家和萬事興。
-
8 # 巢州憨人劉立桂
婆媳之間發生矛盾是常見的事,怎樣在長期的相處中緩解矛盾,這就須要做晚輩的高姿態,原諒婆婆的閒言碎語,視婆婆如親孃,久之,會得到婆婆的喜愛,視同女兒,如此,婆媳之間就會有溫情。如果是互相埋怨,原因如此,婆媳關係會惡化。回答如是。
-
9 # 妞妞毛毛的媽
我個人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1.婆婆從心裡上無法接納兒媳,長期以來,婆婆作為一家之主,已經習慣了對兒子呼來喚去,覺得兒子是屬於自己一個人的,突然兒媳的介入,兒子情感重心的偏移,讓婆婆加劇了失落感。
2.單身的婆婆,兒子是她全部的情感寄託,這樣的家庭,婆媳矛盾尤為突出。
3.在對兒子的掌控上,婆婆和兒媳會互不相讓,兒子此時最難做,情感的重心偏向任何一方,都會引起軒然大波,如果兒子持中立態度,那也會招致婆媳雙方的不滿,婆婆會說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媳婦會說丈夫心裡沒有她的位置。
我有個朋友,愛人的父親早逝,婆婆守寡多年,從她進門後,家裡紛爭不斷,主要矛盾是婆婆的失落感日益增強,心理出現巨大落差,整天哭天抹淚罵兒子不孝,弄的兒子左右為難,不知所措。
所以,我建議,如果條件允許,兩代人最好分開居住,這樣可以減少很多摩擦,當然,作為兒子兒媳,也要體諒婆婆得不容易,從生活中的細節,多去關心婆婆,讓她覺得她依然是這個家庭的核心,婆婆心裡舒服了,臉上笑容多了,家庭氣氛也會緩解很多。
作為婆婆,要給年輕人更多的空間,在適當的時候,學會放手,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不要過多的介入小兩口的生活,要有邊界感,兒子是你養大的不假,但是兒子成家了,肯定會以小家庭為主,不要去刷什麼存在感,費力不討好。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老一輩也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過多的介入兒子兒媳的生活,必然會引發一些矛盾和摩擦。
在兒子兒媳需要的時候,婆婆適當幫他們一把就足夠了。千萬不要覺得,人家的小家庭離開你就沒法運轉了,有時候是越幫越忙。
兒子兒媳也不要忽略了婆婆的情感需求,帶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到家也要幫婆婆做些家務,計較少一些,幸福多一些。
最後,祝福天下所有的婆婆都開心,兒媳婦都孝順。
每個家庭都幸福!
-
10 # 張氏滷菜飄香天下
主要還是沒有做到相互理解和有效溝通,兒媳沒能擺正自已,婆婆放不下架子。針尖對麥芒哪有不鬧騰。只要互相理解,各退一步,海闊天空,皆大歡喜。其實焦點都是為家,只是表達方式不同,有些事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了,有些話就當沒聽到,想吵都難。為什麼瞎眼的婆婆和耳背的媳婦吵不起來就是之個理,當裝的要裝沒人計較的,也是婆媳之道。
-
11 # 春草春草又春草
婆媳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我認為主要是人性的弱點:自私,佔有,妒嫉,排外,以及三觀不合,就有看不慣,引互相傷害,口舌之爭。
客觀的說,婆婆十月懷胎,到撫育兒子長大成人,幫他娶妻,讓兒子喜入洞房。做母親的吃盡百般辛苦。兒子一旦成婚,這時兒子也年輕,新婚燕爾,兒子眼裡只有對兒媳的百般恩愛,對母親卻熟視無睹。母親這時有失落感,覺得媳婦奪走了她的心肝寶貝。雖然也怨兒子,但卻不捨發聲責備。於是把怨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找茬向媳婦發難,或指桑罵槐,或藉機諷刺,或刁難,或在他人面前說三道四……
新媳婦進門,因為年輕,也並不知老人的心,把婆婆當成親媽。也不懂小夫妻在老人面前講話要遁規遁矩,不要講話鋒芒超過兒子。家務事要自己裡外一把手,不讓她兒子染指……對於婆婆的冷嘲熱諷,開始不解。慢慢的悟出婆家人與孃家人的不同,於是一點一點忍著,積累的多了,也就忍無可忍。於是反唇相譏,於是步步升級,最終反目成仇了。
婆媳間,有個中間人,也是重要人物。這就是婆婆的兒子,媳婦的丈夫。他也年輕,不懂如何解決。一般被娘寵慣的兒子,敢對娘說:“不可這樣對她……”諸如此類的話。婆婆看在兒子面上,也就少尋媳婦的麻煩了,家就安頓好了。還有就是怕孃的兒子,對婆婆與媳婦的不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始終不發聲,自保。這種自保是難保。婆婆更有視無恐,媳婦更氣,直接面對。其實,如果這個男人成熟一點,結婚後,對孃親熱如兒時,常問寒問暖,關懷備至,給娘多安慰,多勸解,或許是能平息孃的妒火的。這樣,婆媳就不會大戰了。
婆媳大戰後,二種結果,要麼夫妻離婚,要麼分開居住。婆婆在兒子結婚時,也進入了更年期,身體每況愈下,情緒不穩,多疑……兒子,媳婦年輕,不能理解老人的心,這也是千百年來,婆媳關係難好的重要原因吧!
現在社會,生活條件好了,婆媳基本上分開居住,距離產生美,矛盾也少了。但畢竟是一家人,也常常會往來,把握不好,還是會有矛盾的,如兒子對娘更關心點,媳婦想想丈夫是婆婆養大給你的,把婆婆當娘又保持分寸。婆婆把媳婦當女兒又保持分寸。三人齊努力,婆媳一定會關係樂融融吧!
-
12 # 使用者許開英
老公家有個嬸子那跟婆婆算得上深層次的矛盾,
老公叔叔是這位奶奶抱養的,從一歲半就養起,9歲時叔叔的養父去逝了,由奶奶一人帶大,還讀了高中,當了幾十年的村幹部,
為件小事,奶奶常常作主已習慣了,十幾年母子相依為命,奶奶說什麼叔叔照辦,可嬸嬸就不照買了,什麼事都要依自己的。
嬸子霸道,常常聽奶奶的話的叔叔也漸漸的變得沒以前聽話了,有一次矛盾扛上了,叔叔居然說了奶奶幾句。奶奶氣急了,到村委會告狀。
村幹部來調解,嬸子不僅不聽,反而和奶奶越來越兇,奶奶罵她,她罵奶奶,奶奶打叔叔去,被嬸嬸推到在地,因為這事,全村開了嬸嬸的批鬥會,要不嬸嬸檢討,要不叔叔免職,
從那以後,幾十年了她們沒說過一句話,不幸的是叔叔39歲皮癌死了,4個兒子,最大的15歲,最小的9歲,嬸嬸一人帶大,孫子和奶奶很好,奶奶也照顧孫子,幫嬸嬸,但嬸嬸終身沒有理過奶奶,奶奶2015年去逝,孫子們操辦,嬸嬸什麼都不管。
我想說奶奶當時讓讓步,放放權,晚年一定不會這樣,非要把兒媳搞臭,贏了,可是孤獨了。
嬸嬸如果感恩她養大了這麼好的叔叔,也不會恨她一輩子。
這種深層次的矛盾對誰都不好。希望現在的婆婆們大人有大量,接納媳婦,包容媳婦。
同時希望現在有文化素養的媳婦,遷讓婆婆,畢竟是老公的媽媽,
記住,家和萬事興。
-
13 # 識事知理
婆媳矛盾歷來是家庭生活中習空見慣的親屬之間時的人際關係,其深層次原因是各自所接受的道德觀點不同與各自的文化教育層次及精神素質不同引起,原來的老人們接受了我們古老的道德約束觀念比較濃郁,比如從一而終,女人貞節,性生活觀念隱秘而保守,笑不露齒,衣不露膚,男主外,女主內等等比較傳統,而現在的人則由於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比較開方,交友方面不但有女閨蜜,男閨蜜,而且互動頻繁,牌場,酒吧,舞場等等更是樂不思蜀,衣著已曝露到了極限,性生活方面的內容已旁若無人,肆無忌憚,公共場所就可以親吻摟抱,至於曰常生話中的笑,妝容髮型等等更有點誇張(相對於老人而言)所有這些都各不相同。2,婆婆的觀念中,有些覺得自已可以做,而對媳婦則不能做,要求嚴格,媳婦則認為相互平等,你能做,我亦能做。3倫理觀念有差異,在私密空間,婆婆較為隨便,媳婦更注重互不干擾,以上表現如不溝通,互相寬容,則是構成矛盾的要件。
-
14 # 辰悟xz
不視兒媳為一家主要成員之一的,少有不使矛盾生級的。
很多平民家庭的很多婆婆們,她們視兒媳為親人者,她們的家庭生活雖然很一般,可她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是很多大富人家羨慕的。
這也是很多普通人家的家庭得以永繼發展的可敬之處!
那些家庭不合爭吵不斷,最後以散分離之間的破事,今天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因為近二十多年這種爛事,是網友們身邊太常見的家常事了!
-
15 # 願弘智善
女人的嫉妒、貪婪、傲慢、是婆媳矛盾最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說嫉妒,女人嫉妒自己心愛的男人對另外一個女人好是天性,若愛的邊界不清,尺度不懂婆婆有時會嫉妒兒媳搶走了自己的摯愛,亦或兒媳怨丈夫只聽媽媽的話,不夠愛自己而心生煩惱。
婆婆認為憑什麼我辛苦付出培養、呵護的兒子現在卻心甘情願為另外一個女人付,這種心理不平衡導致婆婆會針對兒媳,挑剔、看不起、看不慣。
貪婪是女人對權利和被愛的慾望的爭奪。有些強勢的女人在家爭奪話語權,她們總是想獨攬大權,掌握家庭的方向,做得過份,另一方就會本能的反抗。
因為有一方會認為自己的權利和地位被剝奪,被愛的感受沒被關注,致使有種受委屈之感,因此矛盾產生。
婆媳的關係有時出於人性的傲慢與偏見,一方鄙視另一方的相貌、學識、家境、道德、素質、工作身份等因素所導致的問題。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總用自我觀念來衡量別人的做人或做事的標準。許多人固有的優秀的女人模型影響了她的判斷力。
因此在此種標準的對照之下,許多女人難以達標,致使人用有色眼鏡、勢利眼去看別外一個人,這裡人的分別心重,沒有平等的思想是導致矛盾的原因。
千古以來婆媳關係就難理清誰對誰錯,誰善誰惡。現代社會婆媳關係好的更少,這是因為人的“嫉妒、貪婪、傲慢”只增不減。
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的心理更難去理解別人,發心純粹的正念、善念是每個人該具備一種修養。
如何面對婆媳關係呢?首先是理解和包容,沒有理解就不能夠真正看懂對方,更不能認可對方觀念和行為,互換立場更容易理解對方的發心和動機。
包容則是面對難以理解的責難或是生活中持有不同觀念、態度、行為、習慣的人的一種接納。有時也包含了一個人的格局、胸懷和修養。例如:家人的自私自利、狹隘等就要去接納。
婆媳關係是一種深層次的內涵、胸懷、格局、責任、擔當、智慧的較量。誰能主導家庭走向美好靠的真正令人信服的實力,那麼上邊提到的深層次內容則更具價值。
創造和諧、幸福、美滿的婆媳關係,營造健康的家庭氛圍不但可以讓家庭興旺發達,而且可以福及子孫後代。
因此我們祝福更多婆媳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做好自己成為照亮別人的一束光。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知見。
如有不妥請見諒。
圖為網上摘侵刪。
-
16 # 曾一平談教育
婆媳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原因是個人利益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物質和金錢兩個方面。只要其中任何一方在個人利益受到損壞或者得不到滿足時,都會產生矛盾。
另一個原因是情感方面的原因。或者是因為脾氣、個性、或者是因為生活習慣方面引發了情感方面的衝突。
如果歸結起來,其根本在於個人意識過於強烈。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感受,不顧及別人的利益和感受,這才是其中的根本。
回覆列表
1)人類生活對自然生態環境條件的相對穩定性的要求與當前自然生態環境急劇變化的矛盾;
(2)人類改變自然環境的快速性與自然環境恢復和調節的緩慢性之間矛盾;
(3)地球上蘊藏的礦產和地下水資源等的有限性與人類的需要及開採能力的無限性之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