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萌萌噠巧克力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任命商鞅宰相主持變法。公元721年是唐朝時期,在相差近一千多年不可能存在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的。這裡可能存在時間人物朝代的代差,相差這一千多年中間已經出現很多朝代,先是秦始皇掃滅六國建立秦朝漢朝(西漢東漢)三國紛爭兩晉(西東)南北朝(分北方十六朝,南方五朝)隋唐。公元721年是沒有秦孝公和商鞅的。

  • 2 # 使用者4942158062057

    公元前721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秦孝公,嬴姓,趙氏,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孝公對內重用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遷都咸陽,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 3 # 伯延

    千古賢相,首推三人。

    第一,伊尹

    伊尹是商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奠定成湯800年基業。歷經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朝,五十幾年,為商朝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上扶天子,下安黎庶。商朝第四任太甲不遵祖,胡做非為,伊尹把它放逐安置三年,他一個獨掌國政,後太甲悔過,改惡從善,他才把太甲迎回,並繼續輔佐太甲。太甲終成有為之君,後世尊其為“大宗”。伊尹終年100歲,死後以天子之禮安葬。

    第二,周公

    周公,別名,周公旦。是周朝初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周公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他攝政當國。平定三監之亂後,還政成王。自春秋以來,被歷代統治者和儒家尊稱為聖人。

    第二,諸葛亮

    諸葛亮大名,婦孺皆知。其人早年隨叔父避禍於荊周,所學包羅永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三國是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嘗自比管仲和樂毅,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為漢朝復興竭盡全力,鞠躬盡瘁。為萬世所敬仰。

    歷史上千古賢相當數這三位。千古賢相不僅要文韜武略勝人一疇,還得忠心耿耿,為國為民,不可為一已私利而廢大義,是天下為家,以天下一統,以人民幸福安康為宗旨。在高位而不生覬覦之心,才可稱為千古賢相。

  • 4 # 有趣的歷史小白

    1.商元聖-伊尹

    輔助商湯滅夏,伊尹任相期間,整頓吏治,洞察民情,使得商初經濟繁榮,政治清明。

    2.華夏第一相-管仲

    齊桓公元年,管仲任相,大興改革,富國強兵,輔助齊桓公成就霸業,尊王攘夷,一匡天下。

    3.芝過昭著-李斯

    秦始皇一統六國,李斯功不可沒。堅持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政治主張的實施影響著中國以及世界。

    4.大漢國相-蕭何

    借用周總理對蕭何的評價:劉邦百戰百敗,卻能屢敗屢起,靠的就是蕭何當丞相。蕭何任相期間,劉邦要錢有錢,要糧有糧。

  • 5 # 潮流男

    賢相,顧名思義是賢良的宰相,雖說宰相這個職位在明朝被朱元璋給廢了,但古代賢相還是很多的,如秦朝的李斯,西漢的蕭何,唐朝的魏徵,宋朝的王安石等等,這樣看來,古代的人呢不一定有權就為所欲為,是吧

  • 6 # 每天學一丟丟歷史

    賢相語出《荀子·富國》:“使百姓無凍餧之患,則是聖君賢相之事也。”泱泱中華,賢相眾多,各有千秋,大浪淘沙,且聽我娓娓道來。

    1、華夏第一相-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世人尊稱為管子,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潁上人(今安徽潁上) ,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2、變法名相-商鞅

    商鞅,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因助秦孝公收復河西失地,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命商鞅在秦國實施一系列變法,使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毛澤東同志曾這樣評價,"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宄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中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3、興漢名相-蕭何

    蕭何,生年不詳,年輕時曾任沛縣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職,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隨劉邦起兵反秦,劉邦進入咸陽,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戶籍、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財力、物力的分佈情況。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養百姓,納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積蓄力量,然後與項羽爭天下。為此深得劉邦信任,被任為丞相。他極力向劉邦舉薦韓信,認為劉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韓信不可。後來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的才幹證明蕭何慧眼識人。楚漢戰爭中,蕭何留守關中,安定百姓,徵收賦稅,供給軍糧,支援了前方的戰鬥,為劉邦最後戰勝項羽提供了物質保證。西漢建立後,劉邦認為蕭何功勞第一,封他為侯。後被拜為相國。劉邦去世後,繼續輔佐惠帝。蕭何病危時,舉薦曹參接替自己,保證了漢初政策的連續性。

    4、千古名相-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5、“斷案”名相-狄仁傑

    狄仁傑,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字懷英,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儀鳳元年(公元676年),由於狄仁傑長期任職基層,政績顯著,被唐高宗任命為大理丞,是為六品的審判官,此時狄仁傑已四十七歲了,他到任之後,以其剛正不阿和卓越的才華,辦案理獄,深得百姓的擁戴和高宗的讚歎。史載,他曾在一年之內斷積案一萬七千件,沒有一個冤枉而申訴的。他執法嚴整,連皇帝交辦的案件也要按法而行,決不徇私。狄仁傑病故後,朝野悽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諡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治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6、“懼內”名相-房玄齡

    房玄齡,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唐初齊州人,房彥謙之子。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率兵入關,玄齡於渭北投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征,參謀劃策,典管書記,任秦王府記室。每平定一地,別人爭著求取珍玩,他卻首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幫助李世民謀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太宗論功行賞,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功為一等,進爵邢國公。後世史學家在評論唐代宰相時,無不首推房玄齡, 總是說:“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

    7、契丹名相-耶律楚才

    耶律楚才,複姓耶律,名楚材。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六月二十日,耶律楚材誕生在燕京西山一個契丹貴族家庭。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軍攻佔燕京,成吉思汗得知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遂派人向他詢問治國大計。據格魯塞《草原帝國》記載:“佔領北京後,在願意支援蒙古統治的俘虜中,成吉思汗選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長八尺,美髯宏聲’博得成吉思汗的喜愛,被任命為輔臣。窩闊臺汗即位後,耶律楚材倡立朝儀,勸親王察合臺(太宗兄)等人行君臣禮,以尊汗權。從此更日益受到重用,被譽為“社稷之臣”。初執掌中原地區賦稅事宜,建議頒行《便宜一十八事》,設立州郡長官,使軍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對改漢地為牧場;建立賦稅制度,設定燕京等處十路徵收課稅所。窩闊臺汗三年(1231),任中書令(宰相)。此後,他積極恢復文治,逐步實施“以儒治國”的方案和“定製度、議禮樂、立宗廟、建宮室、創學校、設科舉、拔隱逸、訪遺老、舉賢良、求方正、勸農桑、抑遊惰、省刑罰、薄賦斂、尚名節、斥縱橫、去冗員、黜酷吏、崇孝悌、賑困窮”的政治主張。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殫精竭慮,創舉頗多。

    8、獨裁名相-張居正

    張居正,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萬曆初年,與宦官馮保合謀逐高拱,代為首輔。當時明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決,前後當國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等練兵,加強北部邊防,整飭邊鎮防務;用潘季馴主持浚治黃淮,亦頗有成效。萬曆十年(1582年)卒,贈上柱國,諡文忠。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報復性殘害張居正的家人、朋友,殘忍程度、讓人心驚。專門派張居正的仇人抄其家,陷害逼死其大兒子,廢除張居正身前一切榮譽和改革方針,一代賢相不得善終。

  • 7 # 文士野

    自古王姓多名將,自古王姓也多名將。

    中國歷史上的151位王姓宰相,其中,比較知名的有像西漢初年的開國功臣,在蕭何、曹參之後接任丞相的王陵,東晉時期,“王與馬共天下”的王導,被稱之為“功蓋諸葛第一人”的南北朝王猛,劉宋開國功臣的王曇首,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唐朝武周時期宰相,著名藏書家王方慶,北宋連中三元,計逐權臣丁謂的王曾,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的王安石,清代陝西第一位狀元,兩次圖形紫光閣的王傑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一唱紅歌比賽頒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