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211571597

    8月6日下午,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來到淄博市淄川區蒲松齡紀念館參觀。

    莫言說,這不是他第一次來此地,2004年他來過一次。

    參觀過程中,莫言認真聽工作人員講解,聽到關於蒲松齡的生平、著述的介紹時,不時會心地點頭,對蒲松齡的印章、手爐、硯臺等珍貴文物饒有興致地觀看。

    走進聊齋正房,莫言瞻仰蒲松齡留存於世的唯一畫像,並欣賞畫像上蒲翁的親筆題跋。

    在著作研究展室,莫言關心《聊齋志異》手稿流傳和後世刊行本的情況,同時也對蒲松齡晚年創作的聊齋俚曲很感興趣。看到外文版本,他詢問《聊齋》被翻譯成了多少語種,在得知有20多種不同語言的100多個版本時,他點頭稱許。

    走出紀念館,莫言又前往村東的柳泉和蒲松齡墓園。在柳泉邊感受蒲老先生“茶水換故事”的傳說。在蒲松齡墓園,莫言向蒲翁墓碑行鞠躬禮。

    在回到高密後,莫言撰文《柳泉問仙》。

    全文如下:

    柳泉問仙

    莫言

    辛丑立秋日,吾與鄒平王振兄由費縣驅車至淄川參觀蒲松齡先賢故居兼遊柳泉並拜謁墓園。這是吾二度臨此。首次來時在甲申金秋,同行者乃法國著名漢學家、吾多部小說的譯者杜特萊夫婦。倏忽十七載過去,山河依舊,故居更為整潔,但吾已垂垂老矣。國內外諸多讀者與評論家都說我受了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影響,對此我一直坦率承認,但其實對我影響更大的還是蒲松齡先生。我在多篇文章與多次演講中都曾提到過留仙先生給予我的深刻啟示。竊以為外來的影響類似化肥之於植物,而民族的民間的影響則如同根之於土壤。

    一部《聊齋》,自問世迄今三百餘載,娛悅了無數讀者,豐富了無數的心靈,為漢語提供了優美的典範,是當之無愧的民族文化的瑰寶。除了《聊齋》,蒲松齡用方言土語創作的大量俚曲與戲劇,亦是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其包涵的思想與藝術價值,亦必將受到欣賞、研究與重視。當年初遊淄川后,曾寫過一組七言絕句,今錄一首以結此文:

    知天曉地大賢才,

    屢敗秋闈事可哀。

    說鬼談狐非本意,

    筆端流火引春雷。

    辛丑初秋記於高密

  • 2 # 使用者1622502107789780


    莫言認為蒲松齡先生的小說,不僅好看耐讀,而且富“含”綠色理念。蒲松齡在小說中注重生態平衡,無論是狐仙兔女,抑或是異人邪士,他們都很熱愛這片土地,都是在這片土地上創作著神話,像後世的莫言一樣,都對身下的土地深深眷顧著,特別是《生死疲勞》這樣以土地為中心的故事。冥冥中也註定,他們要講述的故事都是從山水之間迸發,最後又回到厚重的土地。

    莫言說過,他要向前輩致敬,這個前輩就是蒲松齡。

  • 3 # 今夕何夕兮25

    蒲松齡是中國明清時期偉大的文學家,他創造性地繼承了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傳統,形成了一種既典雅而又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從而突破了古文語言平正板重的格局,極大地豐富了語言的表現力。不僅如此,他還是一位擅長創造文學語言的卓越大師,他所創造的大量生動、優美的文學語彙,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語言藝術的寶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年女人對自己及老公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