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架空的就別列上來了。目前最喜歡的是孫皓暉《大秦帝國》已讀書單:孫皓暉《大秦帝國》二月河《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待讀書單:徐興業《金甌缺》唐浩明《曾國藩》高陽《胡雪巖》
回覆列表
-
1 # 作家於艾平
-
2 # 頑竹生
看的第一部歷史小說是姚雪垠的《李自成》,尤其寫崇禎的那部分,真的很好!後來又看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感覺太傳奇了,不過癮,直到遇到凌力的《少年天子》,感覺很好看,將政治矛盾寫的很深刻。當然,後來的《曾國藩》,《張之洞》都是很好的小說。要我推薦還是《李自成》,不說觀念價值,文筆講究,歷史人物鮮活,都是不容易的!
《原諒,但不能忘記》1—4卷
小說從一個溫馨的場景開始,少年於艾平參加中考,本來即將展開一段明媚的人生,不料一夜之間,一切秩序被打碎,身為糖廠副廠長的父親被打成走資派,糖廠子弟學校黨支部書記的母親也成為反動家屬,災難並不止於成人,13歲的小學生也成為現行反革命,遭到了不亞於父母的對待,少年於艾平被關押、毆打、流放。剛烈的父親不甘受辱,懸樑自盡而亡,卻被汙之以“自絕於人民”的對抗改造,母親忍辱負重地咬牙撫養兄弟姐妹。天堂與地獄之間有時只差一步,一個本該快樂、Sunny的少年時光,從此蒙上厚重的陰影。在那個“血統論”橫行的年代,“老子反動兒混蛋”的邏輯通行無礙,從品學兼優的學生一下成為“狗崽子”的少年艾平,幾乎迅速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但生活仍然有其自身的偉大,已經被逼入絕境的少年,在逐漸被邊緣化的境遇中選擇了逃離,在被迫的逃離中竟然意外找到了另一片天地,在少年逃離學校、逃離糖廠、逃離熟悉的一切之後,他逃到了大荒原、大雪野,找到一個亦真亦幻的世界,那裡有江神廟、山東屯,有榆樹崴子、地窨子,那裡生存環境險惡,但那裡卻有不正常社會所缺乏的正常的人倫,抱團取暖成為那一群社會底層群落唯一的生存方式,他們遠離政治紛擾,像老鼠一樣地偷生,但他們卻免於在政治漩渦中的恐懼,這是一種令人心酸的平和生活。極度的物質貧乏和居無定所的動盪,並沒有摧垮他們,反而喚醒他們沉睡著的生命力。老頭魚、狗剩子、病叔、漂姐、妮兒、豆芽等等,他們來自於不同的背景,層次雜亂,但相同的遭際讓他們的命運軌跡相交,在相交的一剎那,他們便渾然一體,成為“不打不相識”的一群。這個自組的小社會,像武俠世界的“丐幫”,雖然地位卑微,但人格並不卑汙,他們有自己的法度和規則,當妮兒被大下巴強姦之後,以老絕戶為首的一批江湖好漢經過協商,處死了大下巴,他們本已是弱者,但他們對更弱的婦女、兒童仍然有他們的悲憫和保護,道義和公正並不缺席。
在這樣的環境中,少年艾平成長了,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和處事哲學。他身邊不乏美好的人物,那個知識分子的病叔,雖然身體羸弱,但不捨晝夜地蒐集、記錄民謠民歌;那個被主流社會拋棄的妮兒,用自己的舞蹈讓他們擁有著自己的娛樂。
但於艾平曾經擁有的這個難得的童話般的小社會,仍然沒有抵禦住主流社會的衝擊,他們在“掃盲隊”的狂轟濫炸下,被驅離、拘捕,四散而逃,具有反諷意味的是,以文明為名義的掃蕩,最終掃蕩的是最後一絲文明,和這些表面野蠻的人相比,誰更接近文明,似乎每個讀者都有自己的判斷。正如以“文化革命”為標誌的運動,最終實施的是對文化的徹底泯滅。這種大悲劇,正值得今天的人反覆思考。
《原諒》給當下陷入物慾至上的溫柔陷阱中的人們,帶來了太多需要重新審視的觀念。
這部厚重的大書,不僅僅是於艾平一個人的心靈史和成長史,它是一個時代的輓歌,它告訴每一個人,忘記那段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如果今天的人們能夠靜下心來,翻開這本書,從每一頁的煙塵裡都一定會打撈出珍貴的歷史珍珠。
文:伍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