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哈爾濱任平

    世界盃是全球最高水平的足球大賽,四年一屆,名額是透過各大洲預選賽嚴格選出,即將衛冕冠軍也要參加預選賽,獲得出線權才可以參加決賽階級比賽,以保證賽事的水平,而亞洲盃是亞洲地區最高水平賽事,也要透過預選賽進軍決賽,而歐洲盃是僅次於世界盃的賽事,歐洲是世界足球的中心,強隊眾多,水平甚至高於世界盃,因為世界盃名額限制,歐洲很多強隊無緣世界盃,所以在歐洲盃表現好壞,就能決定這個隊的水平,有歐洲無弱旅之稱。

  • 2 # 老樂說球

    其實歐洲的實力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只不過世界盃的規則把歐洲的許多強隊拒之門外,反觀歐洲盃,一些歐洲的強隊有機會參加就有機會發生奇蹟,我們一一分析。

    首先,歐洲有很多國家,他們在預選賽中被淘汰的機率很大,小組的第一名直接晉級,最好的第二名還有機會,這樣一來就會刷掉好多種子隊,比如當年的英格蘭,土耳其,要知道土耳其可是在02年是世界盃的季軍,可是他進不了歐洲盃,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因為規則的原因,他們必須保證高質量的比賽,不容有半點失誤,才能進軍歐洲盃。

    如果說希臘神話,丹麥童話,我不這麼認為,歐洲無弱旅,我上面講的就是這個意思,他們的實力其實也很強,希臘可以戰敗法國,葡萄牙這樣的隊伍,難道是靠運氣嗎,不是的,這都是實力的原因,足球是圓的,什麼情況都可以發生。

    反觀世界被,世界盃的規則把歐洲的好多球隊拒之門外,我只能說出了歐洲的強隊,只有南美可以與歐洲抗衡,所以不用多做解釋,這幾屆的世界盃還是老牌做莊,不過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卻是西班牙奪得冠軍,這也是西班牙第一次奪得世界盃的冠軍,這不是奇蹟,他也不是老牌冠軍,只是實力的凸顯。

  • 3 # 劉嘉遠

    首先要說的是歐洲盃與世界盃之間的區別;“歐洲盃”顧名思義是在歐洲舉辦的洲際賽事,而“世界盃”則是全球性質的大型賽事。

    歐洲作為現代足球的發源地是無可拒爭的,世界最強的球員也往往雲集於此。如果以國家隊為一個單位來看,歐洲球隊之間的差距其實並不是很大。歐洲國家本身就非常重視本國足球的發展,不管是青訓還是設施建設都給予了大力支援,足協與教練球隊之間分工明確,並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也是間接促進球隊良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無論是當時的希臘或是丹麥,球隊奪冠時的實力其實本就不弱。

    對於世界盃來說,更像是七大洲之間的“饕餮盛宴”。但除了南美洲和歐洲,其他洲的實力就顯得有些差強人意了。比如亞洲強隊日韓;北美洲霸主墨西哥,美國;非洲的埃及,象牙海岸或者是傳統強隊喀麥隆,其實都是各自洲際的佼佼者。但一旦與歐洲或南美洲球隊相比,實力就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在四年一度的足球聖殿上,所有國家都渴望這一榮耀。無論哪個球隊對於世界盃的比賽都不會掉以輕心,這也間接造成了弱隊想上演黑馬逆襲的可能性變的微乎其微。任何一支球隊在世界盃的賽場上若想奪冠,實力才是硬性標準,而僅靠盤外招,運氣或者其他一些非自然因素完成偉業,幾乎是難於上青天。

  • 4 # 劉伯峰

    然而這個說法本身並不正確啊,很明顯的道理,沒有哪支球隊生來就是傳統強隊,他們今天的地位不能代表以前,就好比每個人都不可能剛出生就有二三十歲的那樣的身高、力量和智慧一樣,而是要有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成長過程,那麼對於一支球隊來說,也是這樣的。

    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在20世紀初才組建了國家隊並開始打一些比賽的,而在世界盃創辦前的20年左右時間裡,並沒有世界範圍內的權威賽事,甚至歐洲範圍內也沒有,國家隊只能打友誼賽、邀請賽,除了現代足球鼻祖英格蘭之外,哪支球隊能在這種情況下成為傳統強隊?

    我們就來看看世界盃創辦前,歐洲一些國家隊的情況:德國隊從1908年開始打比賽,到1929年底,總共進行了74場比賽,26勝14平34負,勝率為35%;比利時國家隊從1904年開始參加比賽,到1929年底總共打了99場,戰績為37勝15平47負,勝率為37%;義大利國家隊從1910年開始打比賽,到1929年底打了82場比賽,34勝22平26負,勝率為41%;瑞典國家隊從1908年開始到1929年底,總共打了143場比賽,戰績為66勝24平53負,勝率為46%;奧地利國家隊從1902年到1929年底總共打了129場比賽,戰績為61勝23平45負,勝率為47%;匈牙利國家隊從1902年到1929年底總共打了128場比賽,戰績為69勝27平42負,勝率為54%……

    所以說,當意大利隊在1934年奪得世界盃冠軍的時候,並不是什麼傳統強隊,恰恰是他們連續奪得世界盃冠軍,以後在那之後的發展、強大,才慢慢成為了傳統強隊。同理,德國隊在1954年奪得世界盃的時候,對於他們和他們的決賽對手匈牙利,瞭解足球史的人都知道,至少匈牙利比德國更強。

    至少在70年代之前,除了首屆世界盃冠軍烏拉圭、1966年世界盃冠軍英格蘭,可以說是傳統強隊奪冠之外,其他任何一屆奪冠的球隊在當時都很難稱得上是傳統強隊。

    準確地說,正是因為義大利、德國、巴西等球隊不止一次地在世界盃上稱雄,才奠定了他們在世界足壇的地位,再加上他們在其他比賽中的表現,才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認可。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世界盃總是傳統強隊奪冠的說法,而是在世界盃、美洲盃、歐洲盃等重要比賽的不斷舉辦中,逐漸造就了今天人們所認知的一批傳統強隊。

    比如說,如果1934年世界盃決賽獲勝的不是義大利,而是捷克斯洛伐克隊,那麼捷克斯洛伐克之後很可能會更多地進入決賽(而不只是1962年),或者還能奪冠,如今成為傳統強隊的就是捷克而非義大利;如果1954年世界盃決賽匈牙利擊敗了德國,那麼有可能德國就要晚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會崛起,匈牙利隊卻早已成為了世界足壇的傳統強隊。

  • 5 # 藍鯨帥鍋

    一句話的事:在歐洲盃上躺冠有可能,在世界盃上能進決賽都要靠實力+經驗,想躺冠難比登天。因為世界盃是世界足壇雙極中的國家在爭一個冠軍,而歐洲盃只是世界足壇一極中的國家在爭一個冠軍,難度增加了,肯定歐洲盃的含金量不如世界盃了。例如擁有C羅的葡萄牙隊就是進不了世界盃決賽,卻爆冷拿了歐洲盃的冠軍就是最好的證明,

  • 6 # 一斤包子

    其實這個很簡單,16/1和32/1的機率差。

    世界盃和歐洲盃完全是兩個概念,歐洲盃弱隊大機率碰到的傳統的長傳衝吊,弱隊只要身體對抗頂的住守平求變,最後勝出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偶然碰上歐洲拉丁派,弱隊依然可以依靠身體強對抗防守反擊。雖然弱隊不適應,拉丁派們可能同樣不適應。在雙不停的試探過程中,足球最有魅力的不確定性和變化就出來了。

    同為歐洲球隊彼此熟悉,甚至有可能在預選賽中就有過交流。說到底,歐洲足球的流派大同小異。在這樣的條件下,勝負機率相差不大。

    世界盃則完全不一樣,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套路,流派和噁心的棒子足球。歐洲球隊從歐洲突圍出來就已經相當不容易,再遇見常年以歐洲球隊為假想敵的球隊就相當被動。

    除非是絕對的實力碾壓,不然誰都不敢輕言勝利。再加上國家榮譽感的驅動,上了世界盃賽場就註定要拼盡全力。

    傳統強隊底蘊足,套路多,球員出色。各種騷操作層出不窮,即使有黑馬也黑不到底。黑馬到了八強就得拼運氣了,誰也不敢再輕視你,轉而開始研究你。

    所以說,小球隊想在世界盃上再進一步相當困難,走不到最後也就正常了。

  • 7 # 里奧撲街

    以前小的時候九十年代沒有英超等各大聯賽和歐冠直播 連轉播都少之又少 都是香港那邊電視臺才偶爾看得得到一些重要杯水決賽 認識球星都是透過世界盃和歐洲盃 現在一年五大聯賽各種比賽看下來 就大概差不多知道咋回事了 一年下來除了本國聯賽盃賽和歐戰賽事 基本傷的傷殘的殘累的累 而且國家隊基本都是挑豪門的球員為主 要是碰上個大賽年 剛好一個賽季下來 打完各種盃賽決賽馬上就要到國家隊報到 備戰時間極其倉促和磨合時間極短 平時友誼賽都是斷斷續續考察狀態和打法 也就半個月時間不到 小組賽馬上開始見刺刀 特別是歐洲盃 實力接近 大機率經常出現死亡之組 很多強隊小組賽就被做掉了 而且一場定勝負偶然性特別高 世界盃賽事週期長 調整時間相對多些 世界盃成績好的 基本都是狀態出得晚或者很多後場工兵型球員那屆賽事發揮特別出色 歐洲盃奪冠的無一例外就是實力運氣加臨場發揮 像12年西班牙真的憑實力 04年的希臘其實一路磕磕碰碰但是關鍵那兩場發揮特別好

    16年的葡萄牙雖然實力不弱運氣成分真的偏大

  • 8 # 雲漢

    不好意思,世界盃雖然看著很熱鬧很高大上,其實就純粹的足球層面而言,其含金量遠不如歐洲盃以及歐冠等俱樂部的杯賽。

    世界盃為了讓全世界參與,各地區無論水平高低,都必須要關照到,排排坐分果果,好歹都有一兩張參賽名額。出線名額 ——歐洲13席 非洲5席,亞洲4.5席,大洋洲0.5席,南美洲4.5席,中北美及加勒比3.5席,東道主1席總計32席。強弱隊參差不齊,亂成一鍋粥,勺子滿天飛,賽事遠不如歐洲盃來得緊湊。所以不少資深球迷會掠過世界盃的小組賽,只看半決賽及之後的賽事,前面太水。

    還有一點,球員們日常是分散在各俱樂部效力,俱樂部才是他們的大本營。比如c羅在尤文,梅西在巴薩,內馬兒和姆巴佩在大巴黎。。。他們對俱樂部隊友的熟悉度遠超國家隊隊友。直至世界盃快開打時,才跟抓壯丁似的臨時拼湊在一起,由各自國家隊主教練帶領著假模假式的突擊訓練幾天,球員之間的默契度,比起在俱樂部相去甚遠。在巴薩時,梅老闆一個小眼神,鋒線上好基友蘇牙立刻就能有反應,心領神會穿插配合,打出一波又一波的小高潮!而回到阿國家隊,梅老闆“Come on,Come on...”喊破了嗓子,隊友還一臉懵。可見世界盃的比賽,球員的水平基本上是打了折扣的,於是乎各強隊開賽初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成了常態,這就是隊員磨合不夠不默契的表現。

    這樣的世界盃也就圖個熱鬧罷了,不能太較真。只有比賽到了收官階段,強隊以賽代練,逐漸才找到點感覺,梅西拋個眼神,和伊瓜因他們也能來點電,當然電流遠不如蘇牙那麼熾烈。

    而那些魚腩球隊,不講武德,小組賽時趁著各豪強立足未穩,一頓亂拳,運氣好的話,也能打翻幾個老師傅,但到後半段畢竟底蘊不足,紛紛被打回原形。這點和歐洲盃不同,歐洲無弱旅,強弱隊的差距遠沒有世界盃這麼大,於是世界盃上童話或神話難以上演。

  • 9 # 鬆鬆1915

    首先歐洲盃改制之前是隻有16支球隊參加! 比世界盃少一輪淘汰賽! 偶然性增大,小組賽困難程度加大,小組賽基本必有多場強強對話!(歐洲傳統強隊,法國,西班牙,德國,義大利,荷蘭,葡萄牙,英格蘭)。外加瑞典,丹麥,瑞士,克羅埃西亞,這種實力不俗的! 進軍歐洲盃很多時候除了東道主,基本沒有白給。小組賽對於很多強隊要面對高強度對打,很多球員五大聯賽結束需要比賽完善狀態,過早硬抗,增加偶然因素。所以對歐洲盃“奇蹟”多,世界盃的黑馬定義,就是至少四強。歐洲盃少一輪的情況下不也就進決賽了。

    所以少這一輪淘汰賽,比賽週期短,小組賽困難程度加強,南美風格球隊少,聯賽結束時間相對統一,就給了進入狀態早的一些球隊機會創造“奇蹟”。

  • 10 # 毛廷貴貴

    不要把丹麥和希臘足球看扁了,丹麥和希臘曾經也是世界盃的常客,只是近年來成績有所下滑而已。要說神話,只有中國隊進了世界盃才叫神話。

  • 11 # 保羅amoy

    首先,足球是圓的,出現任何結果都已經不是意外,包括希臘和丹麥奪得歐洲盃也是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取得的:當年的丹麥童話大小勞德魯普兄弟正值當打之年,門神舒梅切爾一夫當關;04年的希臘隊中主力幾乎清一色在歐洲五大聯賽摸爬滾打,卡拉貢內斯、扎戈拉基斯都是一流的中場球員。

    其次,世界盃歷史上也有兩次烏拉圭奪冠的記錄,他們一定程度上也不能算是傳統強隊,當然是相比較其他星光熠熠的隊伍來說。所以賽會制的比賽,任何球隊奪冠都有可能,只要準備工作充分、教練臨場指揮合理、場上隊員拼盡全力充分貫徹教練意圖,那爆冷就水到渠成了。

    最關鍵的一點,足球比賽中常常有球風相剋的說法,比如國足在亞洲範圍內,相對並不是很怵日本、沙特,卻有恐韓症之說。而歐洲盃只是侷限在歐洲大陸內的球隊參加,彼此隊伍之間比較知根知底;世界盃則大不同,來自全球五大洲的隊伍、匯聚各個國家頂級聯賽的優秀球員,每場比賽都堪稱遭遇戰,遇到相生相剋的隊伍,傳統強隊往往會掉鏈子出局。

    最後,現代足球的發展隨著高新科技的介入,隊伍之間的技戰術秘密已經越來越少,更注重的是球員場上的臨場發揮,比如像前幾年注重傳控的西班牙所向披靡,在被其他隊員研究透徹、針對性的部署後,這兩年相對就沒那麼容易取勝了。而球員都是人,狀態好壞起伏都是正常現象,如果有好教練就可以及時調整隊員狀態,合理安排首發球員,讓狀態好的球員發揮到極致,如若沒有敏銳的教練,那爆冷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上文言文重點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