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85349919798

    狙擊手多實用彈道表,綁在前臂上。對於一個合格的狙擊手,一般在600碼以內都會對子彈下墜的高度有很清晰的記憶,所以個人認為,一個合格的狙擊手,應該對於每50碼距離上的瞄準鏡的刻度調節瞭如指掌。其實也不難記,基本就是100碼200碼差1個mil,200以上每遠100碼,調節1個mil( 0.1mil/100碼)。當然,這是最粗略的估算,用於沒有時間去查彈道資料得時候。

    88狙擊步有效射程就800米。1500米理論上有擊中的可能,不過射手得經驗非常豐富,對手裡的槍非常熟悉,氣象引數剛剛好,而且射手人品大爆發的情況下,興許能命中。如果打大口徑的狙擊步槍,1000多米的話,三發左右上靶(胸環靶)機率還是比較大的。中口徑和小口徑的,有效射程都達不到1000多米,想瞄準只能間接瞄準,靠經驗。上靶更費勁,因為彈頭小,受環境影響更大一些。而且,中口徑打那麼遠,也沒什麼意義。但是無論如何,這個距離首發上靶都老困難了。遠端精射,裝置,知識,射術,缺一不可。你槍好鏡子好彈好,算得也準,但最後據槍不穩扳機擊發不穩,最後還是打不準呀。輔助裝置,本質上就是將射手的精力釋放出來,輔助進行相關射擊諸元的計算(本質上其實都體現到風偏和彈道兩個旋鈕的調整刻度多少上),讓精度在這些可以較精確評估的方面被更少妥協。畢竟來自上述幾方面的誤差累積起來決定了最後射擊的誤差。

    聽過一種說法, 遠距離狙擊的第一槍叫cold shot,這種距離下是先把誤差控制到著彈點落在鏡的視野內,第一槍要是沒中第二槍可以直接用第一槍的落點修正偏移量不動旋鈕直接射擊。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射手的心理,靶板(靜態或移動)還是活人是個大問題。射擊結束射手如何撤離,否則怎麼說是完成射擊?其實密位還是更適合公制系統,因為1密位對應的是1/1000半徑的弧長所對的角,歐制通常近似為1/6400圓周,在100米距離上,1密位就正好對應0.1米。而英制系統更適合MOA制,1MOA在100碼距離上,對應1.047英寸,近似為1英寸。

    在一切狙擊活動開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儘可能精準的測距。

    第一個方面:環境

    根本不是自動瞄準好吧,得自己設定口徑,風力,溼度,高低差,氣壓等等,然後對準目標鐳射測距,然後再根據所輸入的數值和距離在螢幕上模擬出著彈點,而且沒有自動校正功能,首次擊發後還得再重新輸入資料,非常坑,可以說只是個高階點的彈道計算器。另外用338LM那款才0m的目標?使用同樣這款遠端狙擊子彈的步槍,例如CheyTac M200或者TAC-338都有2000m以上的射擊記錄。鐳射測距給你一個火控計算點,你得勾住扳機自己瞄過去,重合時電腦自動幫你擊發扳機,把扣扳機力度影響精度事也改善了。體積不是問題,整合度可以慢慢提高。操作複雜也不是事,這個操作和OICW火控也差不太多。最大的問題是一整個面向的就是打獵,上戰場意義小。

    風向的區分

    第二個方面:觀察手的輔助和撤退

    完成了狙擊任務,確認狙殺目標之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撒丫子跑保命。敵人勢必不會善罷甘休,會派兵對可能潛藏狙擊手的地方進行搜尋。如果彈殼沒有及時被收走而是被搜尋的敵人發現敵人就可以確定狙擊陣地的位置進而可能確定狙擊手的撤退路線,這對狙擊手是極其不利的,因而要收走彈殼。外界條件會隨時變化,風向風速,目標也有可能會運動,需要狙擊手隨時做出調整,用了三腳架和'快門線'無法及時進行修正。射擊時槍口上揚,會有向上的力矩。狙擊手透過把槍托抵肩可以抵消向上的力矩。

    但是三腳架難以做到這一點。即使用三腳架,要想保持穩定,必須保證三腳架足夠重,狙擊手隨身攜帶的裝備已經夠重了,三角架實在負擔不起。事實上為了保證穩定性狙擊手會攜帶兩腳架,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瞄準時身體的負擔。快門線……這玩意兒用在攝影上不賴,用在狙擊上腦洞有點兒大。狙擊手透過扳機控制擊發,這個過程十分微妙,就像過獨木橋,擊發與不擊發就在一線之間。用快門線是很難達到這種控制效果的。槍支在射擊時會有後坐力的,如果機械式底座很輕就會因為後坐力在射擊時出現很大的位移,影響射擊精度。

    所以就要加大機械式底座的質量,這麼一來狙擊手的負擔太重了啊,怎麼背啊。平時的任務負載已經有三四十公斤了,再背個底座?不得累死。而且如果需要快速射擊多個目標時,機械機構調整瞄準的速度是比不上人的。它更適合目標單一,出現位置比較固定的目標。所以機械式底座只是作為一種輔助裝備,沒有普及。觀察手可以說要負責射擊以為的大部分事項,如撤退時間,轉移時間,目標選擇,敵方狙擊手的觀察等等一系列事項,在兩者水平不同的情況下,觀察手選擇老手可以使生存機率大大提升,在磨練新人的同時,即使新人先被狙殺,老手也可以及時發現,完成狙殺。

    狙擊手和觀察手相互配合

    第三個方面:精確度

    難度在於一致性。其實就你說的瞄準屏息,要做到高質量就不容易。如果你要極端精度,在高倍鏡下你會發現身體的輕微抖動都能轉變為瞄準十字相對目標的移動,那麼要能瞄的穩和準,你就要對身體有非常好的控制,並且形成強肌肉記憶使得每次貼腮都到一個固定的位置,讓眼球嚴格居中於瞄準鏡光路,並距離目鏡在恰當的位置(這個最佳位置是唯一的)。包括扣扳機擊發的穩定性,有限依託甚至無依託時整槍的穩定性,如果你要打高精度,都是非常難做到真正高水平。這還只是近距離(比如100米)上的精度射擊。如果打中遠端,那還要涉及到對彈道的計算來確定當前溫度氣壓風速下,彈道在到已知距離目標的下降高度,並相應的調節彈道下降補償;比如要估計風向風力,修正風偏的影響。這些都是一方面需要高精度的測量和計算,另一方面又要依賴經驗才能做到高水平的。

    GAP分劃線,優點是區分的更細。一個小豎線只有0.1 mil寬,一小格0.5 mil。

    第四個方面:子彈彈頭

    全銅的彈頭比普通的船尾式凹頭彈準一點最重要的原因是彈頭一致性好,重量一致,至於是不是彈越長就越準,這個就需要測試了,越長阻力就越大,相對於多長還不如考究船尾式凹頭彈的角度,那個相對於阻力來說重要很多,

    實際上,全銅彈頭最大的好處不是準,而是可以同時有輕彈的初速和重彈的bc,像axmc狙擊步槍338拉普阿馬格努姆彈用的全銅彈頭,可以有250格令拉普阿馬格努姆彈彈頭的初速和300格令拉普阿馬格努姆彈彈頭相當,從而有更好的彈道,打遠端效果更好。如果只為了100碼距離上打,並不需要用全銅彈頭,好的船尾式凹頭彈賽彈足夠了。

    實際上,如果只為了做高,做長彈丸,做船尾,都有若干種其他方法,不僅全金屬被甲彈可以做,全銅車出來的,自己鉛灌出來的,全部都可以做。船尾式凹頭彈形式的最大好處就是它可以以相對低的成本做出來高一致性。而船尾式凹頭彈實際上是這種製造方式的遺留問題。有定製彈頭專門把船尾式凹頭彈的空尖用塑膠補全,精度有進一步提高。

    FGMM308的特寫,彈藥表面加工的很光滑

    第五個方面:對手有沒有重武器

    炮彈一般來說殺傷範圍10米左右,但畢竟炮彈不是用來打人的,如果打單兵,還要看擊中的是什麼地形,如果是混凝土或者磚牆砂石之類的,爆炸產生的散射碎片15~30米內對單兵而言還是很致命的威脅。即使是擊中極端的雪地泥地等地形,爆炸產生的煙塵,巨響,以及心理上的威懾也會讓狙擊手失能一段時間。狙擊榴還是別把他捧得太高了,東西是好東西,76mm穿深只能打打輕護甲和軟目標,而且無法發射程式設計空爆彈,間接降低了對掩體後目標殺傷的能力。發射特徵明顯也不是特別適合狙擊手使用,目前是作為步兵編制編入新編火力排裡,緩解基層火力不足的壓力,對中等距離目標進行定點打擊。這東西西方國家以前也搞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pss計算總體均值和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