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長所以夢遠

    漢文帝採用晁錯的建議下詔遷徙。

    晁錯向文帝上了《守邊勸農疏》,提出用經濟措施鼓勵移民,用移民實邊的辦法抵禦外患,被文帝所採納。於是晁錯又上《募民實塞疏》,對如何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漢族,潁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後,任為內史,後遷至御史大夫。

  • 2 # 我我我A

    晁錯

    晁錯建議漢文帝不要忙於對北方匈奴用兵,他建議漢文帝學習前大秦王朝向邊疆大量移民的軍政措施,且按照民兵的方式將這些邊民組織起來成為亦兵亦民的軍墾單位。


    晁錯《漢書·晁錯傳》中建議漢文帝按照“五家為伍且連坐”組成“亦民亦兵”的軍政合一政策,就直接來自於商鞅強秦之說,商鞅當年就是這樣將秦國搞成了兵農合一的國體的

  • 3 # 使用者5119196148852

    漢文帝採用晁錯的建議下詔遷徙

    漢文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和周邊的少數民族關係十分緊張,並且這些少數民族還有想入侵中原的想法,於是漢文帝就實行了一部分針對少數民族的事宜。讓邊境的治安從而得到穩定。並且漢文帝還運用了和親的方法,換來了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和平。但是在少數民族中的匈奴,老是一直侵犯中原。這個時候,漢文帝就採用了晁錯提出的建議,那就是將中原的人口遷移到邊境地帶。這樣一來,不但開墾了荒地,還增加了國土的面積。而另外一方面,只要是一發生戰爭,這些遷移的人口是直接可以派上戰場的。這樣的方法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並且漢文帝還孤立這些遷移的人口養馬。這樣一來,無意中養成了一股對抗匈奴的後備力量。匈奴對於這種陣勢更是不敢輕易冒犯。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是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重臣。漢文帝時期,晁錯上了《守邊勸農疏》、《募民實塞疏》,提出移民邊塞抵禦外患,被採納。到漢景帝時期,晁錯主張強行削藩,引起七國之亂,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藩王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反叛。漢景帝被迫將晁錯腰斬。

  • 4 # 一米Sunny122636391

    晁錯

    漢文帝要想透過在西北常年駐軍的方式來抵禦匈奴,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兵力要多;第二糧草要供應得上。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就會給漢朝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而這些經濟壓力最終還是要轉嫁到老百姓頭上。因此,晁錯才提出屯田的建議。晁錯的意思是:我們遷居一些百姓到西北,在那裡開墾荒地,增加生產。以西北土地養活西北計程車兵,就可以避免糧食運輸中的大量消耗,這就是漢文帝屯田制度的原始雛形。

  • 5 # 半張臉0717

    漢文帝採用晁錯的建議下詔遷徙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和兒子劉啟統治時期被稱為“文景之治”外,也有很多人說漢文帝是歷史上最仁慈的皇帝,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皇帝開始,前前後後有83個朝代,408位皇帝,

  • 6 # HD667788

    晁錯。 當時任太子家令的晁錯上書漢文帝,分析漢朝與匈奴雙方在軍事上各自的長短,建議實行“募民實邊”的策略。  其主要內容為:在邊地建立城邑,招募內地人民遷徙邊地,一面種田,一面備“胡”;每個城邑遷徙千戶以上的居民,由官府發給農具、衣服、糧食,直到他們能自給為止;遷往邊地的老百姓,按什伍編制組織起來,平時進行訓練,有事則可應敵,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擾,奪回被匈奴人掠奪的財富,則由官府照價賞賜一半。

  • 7 # 歷史小廢鐵

    漢文帝採用晁錯的建議下詔遷徙豪民。

    漢文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和周邊的少數民族關係十分的緊張,並且,這些少數民族還有想入侵中原的想法,留學漢文帝就實行了一部分針對少數民族的政策,讓邊境的治安得以穩定,他採納了晁錯的建議,將一部分的百姓簽到了邊境地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駭客會入侵別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