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如霧如戲
-
2 # 自 在
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
詩人託物言志,用螢火表達自己的希望和生命的熱愛。
將自己的理想和渴望用實在的語言和物質表現出來。使得詩歌的意境更深,更烈,更猛。
螢火,螢火,
你來照我。
照我,照這沾露的草,
照這泥土,照到你老。
我躺在這裡,讓一顆芽
穿過我的軀體,我的心,
長成樹,開花;
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手法
詩人託物言志,用螢火表達自己的希望和生命的熱愛。
將自己的理想和渴望用實在的語言和物質表現出來。使得詩歌的意境更深,更烈,更猛。
螢火,螢火,
你來照我。
照我,照這沾露的草,
照這泥土,照到你老。
我躺在這裡,讓一顆芽
穿過我的軀體,我的心,
長成樹,開花;
致螢火[ 現代·戴望舒 ]
螢火,螢火,你來照我。
照我,照這沾露的草,
照這泥土,照到你老。
我躺在這裡,讓一顆芽
穿過我的軀體,我的心,
長成樹,開花;
讓一片青色的蘚苔,
那麼輕,那麼輕
把我全身遮蓋,
象一雙小手纖纖,
當往日我在晝眠,
把一條薄被
在我身上輕披。
我躺在這裡
咀嚼著太陽的香味;
在什麼別的天地,
雲雀在青空中高飛。
螢火,螢火
給一縷細細的光線——
夠擔得起記憶,
夠把沉哀來吞嚥!
雨巷詩人”戴望舒的《致螢火》是一首優美的詩歌,詩人透過比喻和想象,將內心渴望輕輕傾訴,表達了詩人對螢火般溫柔光明的愛情的渴望,對春芽般蓬勃活力的生命的渴望,對蘚苔般輕軟溫暖的關愛的渴望。這一系列的“渴望”反映了詩人實際愛情上的不幸福,人生的哀愁。詩人希望螢火“給一縷細細的光線”,“把沉哀來吞嚥”。
1940年冬至,戴望舒的妻子穆麗娟的母親病故,穆麗娟由香港返回上海。辦完喪事後,穆麗娟因數年來不堪戴望舒的粗魯和衝動,決定留住上海,並透過信函正式提出離婚.1941年6月初,望舒曾為此到滬勸轉穆麗娟,事終不遂返港,為了保全婚姻,服毒自殞,以明心跡,後幸被獲救,經律師調停辦理離異(分居)協議,半年為期,以觀後效。望舒一度往返於生死之間,同年6月25日寫下《致螢火》一詩,抒寫他經歷這場巨大痛苦後的人生感悟。8月4日,作家許地山逝世,他在當天日記中寫道;“這樣死倒也好。比我活著受人世最大的苦好得多了。"在8月5日的日記中寫道:“世上的人真奇怪,都以為死是可悲的,卻不知生也更為可悲。我從死裡出來,我現在生著,唯有我能對這兩者作一個比較。這兩段話可以看作這首詩的一個註腳。”
對於詩人來說,生活中的自然事件不過是創作中的一種契機,詩人透過想象轉化為虛幻的事件,這是生命體驗的高峰,一次對生與死的審美觀照,也是包括哲學、倫理和文化心理在內的人生經驗的重鑄。沉哀中的詩人躺在泥土上,這是支撐全詩的中心意象。圍繞著它組織起來的是生存和死後兩個世界。詩的開篇展現了生存的世界——詩人對螢火的呼喚
螢火,螢火。
你來照我。
照我,照這沾露的草,
照這泥土。照到你老。
夏夜,螢火點點,小草沾滿露珠。詩人巨大痛苦凝聚為對螢火輕輕的呼喚和平易的祈望,祈望螢火陪伴自己直到老死,才熄滅最後一絲微弱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