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632429868257152
-
2 # 正中財經
吳江撤市設區和蘇州的整體發展規劃是分不開的。
第一,蘇州變身為“大城”的需要。改革開放四十年,蘇州獲利不少。當然蘇州經濟本來不錯。相對的,蘇州城市建設落後了,確切的說是蘇州的發展空間小了。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在十幾年前,蘇州把外圍的吳縣市拆分成吳中和相城。進入本世紀頭十年之後,蘇州在蔣宏坤書記規劃下佈局了“一核四城”的城市格局,龐大的城市規劃和原來的縣市體制產生矛盾。 特別在蘇州南部,太湖新城的建設由吳江和吳中共同規劃推進,因此,吳江設區也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第二,從全國來看,這也和縣域經濟的走低有關。改革開放之初,縣級經濟的紅紅火火一度讓人刮目相看。蘇州轄區內的常熟,崑山,張家港,吳江,太倉都是全國聞名的百強縣。但在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的發展動能發生了改變,原來的縣域經濟依靠外貿和園區招商取得了很大成功,而現在擁有科技、人才優勢的大城市更有優勢。此時,全國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兼併潮,越來越多的城市撤縣設區。在這種情況下,蘇州撤掉個把縣級市也就是必然了。
第三,蘇州各大縣級市博弈的結果
蘇州要撤哪個縣級市確實是難題,這裡牽涉的就比較複雜。蘇州當然最想要崑山,但崑山已經是省管縣,不方便。要張家港,張家港又太遠。常熟的話太大,而且常熟中心城區離蘇州有幾十公里之遙。即使合併了,短時間內也很難融合,太倉過小,且隔著崑山又不方便。想來想去,最合適的就是吳江。首先吳江的民營企業發達,可以補蘇州既有之不足,同時,吳江中心城區離蘇州太近,彼此接壤的地盤很大, 且雙方早已融合。歷史上看,吳江的文化傳統和蘇州更接近,因此讓吳江撤縣就比較好理解了。
-
3 # 大牌駕到
蘇州老區的企業少經濟收入不足,吳江原本是重點經濟市,併入可以緩解財政收入不足。還接壤上海和嘉興有更好更廣的發展。
如果要在五個縣級市中選一個作撤市設區的試點,首先排除的是太倉和張家港。因為太倉和張家港雖然是蘇州下轄的縣級市,但是並不和蘇州市域直接接壤。張家港和相城區中間隔著常熟,太倉和園區中間隔著崑山。
從理論上來說呢,撤市設區的最優選擇是崑山,首先崑山在GDP、人口、財政收入等幾個關鍵資料上在幾個縣級市中是最高的。交通方面崑山和蘇州市區之間有G2京滬高速、老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滬寧高鐵、312國道、蘇崑太高速等與市區溝通,園區到崑山的地鐵s1號線當時也已經基本規劃完畢。將崑山收入市區可以有效擴充市區範圍、增加市區人口、增加財政收入,但問題就出在2011年,當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於開展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了崑山作為第一批省管縣,財政、經濟等各方面直接和省委省政府直接掛鉤,但是行政區域仍然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人事行政依舊由蘇州市政府掌握,級別相當於副地級市。
崑山既然當了省管縣,肯定一時半會是不會動了。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吳江和常熟了。吳江和常熟都與市區接壤,從區位來看一個在南部一個在東北部,就拿市政府到縣級市政府的直線距離來說,蘇州到吳江是18公里,蘇州到常熟是42公里,何況蘇州到常熟還隔著一個陽澄湖和昆承湖,而吳江和蘇州吳中區的建成區也基本已經連上了。
所以結論就是在2012年這個時間點上,如果選一個市來撤市設區,那就只有吳江一個選擇。而在未來蘇州如果想進一步發展,剩餘幾個縣級市的撤市設區也會提上日程。
-
4 # 郭也大大
一、城市擴大化的必然需求;二、蘇州下面原本的5縣市實力都強,蘇州需要提升市區的首位度;三、崑山十一過後要推行省直管縣,等到省直管縣全面推行的時候,蘇州所代管的下面幾個縣級市在財政上都基本要脫離蘇州,所以趕在省直管縣全面推行之前,及時吞併縣市是非常有必要的;四、蘇州要做大做強,也為城市升級做準備,比如之前網上傳的計劃單列、升副省級等等
回覆列表
以整體經濟模式為準,如果是外商獨資企業,就依然是私營企業,除非是被國企收購了,否則不管法人是大陸人還是臺企自己的法人,只要臺企也是私營企業,合併後就還是私營企業,但是可以說不是獨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