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9月15日(農曆1894年8月16日),清抗日將領左寶貴逝世。
1894年9月17日清朝北洋海軍將領林永升逝世。
左寶貴(1837-1894),清末著名愛國將領。字冠廷,山東費城縣地方鎮(今屬平邑縣)人。回族,行伍出身。
幼年家貧。父母早喪,孤無所依。後背井離鄉,擺攤補鞋。1856年,挈其兩弟左寶賢、左寶清應募從軍。一次戰鬥中,旗兵中炮死,他持其幟衝鋒,戰鬥大勝,從此知名。1856年,隸江南大營,參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1865年,從僧格林沁前敵管帶忠勇營討伐捻軍起義。1868年,補天津鎮遊擊,留山東儘先補用。捻軍失敗,以功晉參將,並賞加副將銜。1872年,奉檄往熱河朝陽剿辦“馬賊”,積功以副將盡先補用,並賞加總兵銜。1875年,率部從刑部尚書崇實赴奉、吉兩省查辦案件,詔以總兵記名簡放,賜鏹色巴圖魯勇號。自是以客軍駐防奉天。
1880年,奉命統領奉軍,並總理營務翼長。因治軍嚴肅,先後經崇厚等以“營務嚴肅、謀勇兼全”,將軍慶裕、大學士李鴻章以“勤明忠實,驍果耐勞,曉暢軍事,謀勇兼優”入奏,晉升為建武將軍、記名提督,1889年授廣東高州鎮總兵,仍留駐奉天。1891年秋,因參加鎮壓熱河朝陽金丹道教起義有功,賞穿黃馬褂,並賞給頭品頂戴。1894年,因慈禧太后60壽典,賞戴雙眼花翎。
林永升(1853年-1894年9月17日),又名翼升,字鍾卿,福建侯官人。清朝北洋海軍將領,左翼左營副將。1894年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為巡洋艦經遠管帶,在戰事中被日軍炮彈擊中殉國。
林永升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學堂,於後學堂習駕駛,1871年首屆畢業,上建威訓練艦,遊經南洋各地。之後以千總階留學堂任教習。1876年獲選派往英國留學,入英國皇軍海軍學校,再上英國地中海艦隊鐵甲艦上實習。1880年回中國後調往北洋艦隊,先任鎮中號炮船管帶,之後又任康濟號管帶。1887年往德國接經遠號巡洋艦回國。同年北洋海軍編成,任左翼左營副將,經遠號管帶。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中,林永升指揮經遠號作戰。經遠號中彈甚多,逐漸脫離隊形,被四艘日艦圍攻。但在林永升指揮下仍沉著作戰。後來林永升在艦上被炮彈擊中,即場身亡。之後艦上大副、二副亦先後中彈身亡,經遠號沉沒。戰後清廷以林永升在戰事中作戰英勇,照提督例撫卹,追贈太子少保。
1894年9月15日(農曆1894年8月16日),清抗日將領左寶貴逝世。
1894年9月17日清朝北洋海軍將領林永升逝世。
左寶貴(1837-1894),清末著名愛國將領。字冠廷,山東費城縣地方鎮(今屬平邑縣)人。回族,行伍出身。
幼年家貧。父母早喪,孤無所依。後背井離鄉,擺攤補鞋。1856年,挈其兩弟左寶賢、左寶清應募從軍。一次戰鬥中,旗兵中炮死,他持其幟衝鋒,戰鬥大勝,從此知名。1856年,隸江南大營,參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1865年,從僧格林沁前敵管帶忠勇營討伐捻軍起義。1868年,補天津鎮遊擊,留山東儘先補用。捻軍失敗,以功晉參將,並賞加副將銜。1872年,奉檄往熱河朝陽剿辦“馬賊”,積功以副將盡先補用,並賞加總兵銜。1875年,率部從刑部尚書崇實赴奉、吉兩省查辦案件,詔以總兵記名簡放,賜鏹色巴圖魯勇號。自是以客軍駐防奉天。
1880年,奉命統領奉軍,並總理營務翼長。因治軍嚴肅,先後經崇厚等以“營務嚴肅、謀勇兼全”,將軍慶裕、大學士李鴻章以“勤明忠實,驍果耐勞,曉暢軍事,謀勇兼優”入奏,晉升為建武將軍、記名提督,1889年授廣東高州鎮總兵,仍留駐奉天。1891年秋,因參加鎮壓熱河朝陽金丹道教起義有功,賞穿黃馬褂,並賞給頭品頂戴。1894年,因慈禧太后60壽典,賞戴雙眼花翎。
林永升(1853年-1894年9月17日),又名翼升,字鍾卿,福建侯官人。清朝北洋海軍將領,左翼左營副將。1894年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為巡洋艦經遠管帶,在戰事中被日軍炮彈擊中殉國。
林永升1867年考入福建船政學堂,於後學堂習駕駛,1871年首屆畢業,上建威訓練艦,遊經南洋各地。之後以千總階留學堂任教習。1876年獲選派往英國留學,入英國皇軍海軍學校,再上英國地中海艦隊鐵甲艦上實習。1880年回中國後調往北洋艦隊,先任鎮中號炮船管帶,之後又任康濟號管帶。1887年往德國接經遠號巡洋艦回國。同年北洋海軍編成,任左翼左營副將,經遠號管帶。
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中,林永升指揮經遠號作戰。經遠號中彈甚多,逐漸脫離隊形,被四艘日艦圍攻。但在林永升指揮下仍沉著作戰。後來林永升在艦上被炮彈擊中,即場身亡。之後艦上大副、二副亦先後中彈身亡,經遠號沉沒。戰後清廷以林永升在戰事中作戰英勇,照提督例撫卹,追贈太子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