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分享更快樂

    項羽性格鮮明,且人生經歷也非常傳奇。 作為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代,雖然門第衰落,也算上世家大族。 年紀輕輕,力能扛鼎,從外在來說,儼然一幅戰神形象映入眼簾。 一堵始皇車馬,張口就是一句:“彼可取而代之”,志存高遠。 鉅鹿一戰,破釜沉舟,身先士卒,九戰九捷,軍事史的奇蹟。 屯軍灞上,逼得漢高祖鴻門赴宴。 垓下之圍,霸王別姬,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話。 烏江渡口,拔劍自刎,不辱西楚霸王的聖明。

  • 2 # 旅遊看焦作

    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項羽與劉邦的對比。項羽是什麼出身?楚國頂尖的大貴族項氏之後,其血統之高貴也就比一些沒落的王侯稍微遜色。劉邦呢?一破落戶罷了,自身又是一個流氓,第一個兒子劉肥是跟一個寡婦(一說是出賣肉體的娼妓)所生。雙方的地位千差萬別。

    另一方面呢?項羽是中國古代勇武的一種代表,其戰力幾乎無可匹敵,破釜沉舟一戰令後人銘記。他的失敗,標誌著是華人靠單憑武力建國夢想的失敗。

    當勇武的項羽被流氓的劉邦打敗,自然就會引發眾多人的同情。

  • 3 # 伏羊羅漢

    項羽沒有什麼冤屈,他只是一個最終失敗者!項羽是英雄,他身上具有很多人所不具備的閃光點,項羽一生雖然短暫,卻在中國歷史上如一顆耀眼的明星,如此閃亮,令人讚美!斯巴達克斯敗在克拉蘇手上,但是人們歌頌的是薩巴達克斯,戰神一般的人,即使是拍電視劇,也是主角

  • 4 # 御風飛熊98

    主要三個方面:

    1、項羽在後世有戰神的美譽,“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想想都是何等豪氣;彭城之戰,在後方大本營都已丟了的情況下,還能以三萬之兵,大破劉邦數十萬之眾,正面戰場上的威風在當時可真不是吹出來的。指揮能力對比後世崇拜的關二爺,在大意失荊州後的表現,高下立判。個人勇武也被後世演藝得更不用說了,千軍萬馬中縱橫馳騁,百萬軍中直取上將首級,項王真的未逢敵手。

    2、項羽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他曾無限接近成功。若不是他一時心慈手軟,放走了劉邦,歷史真的就要改寫了,說不定我們都得叫“楚族”了。對於就差一步之遙的英雄,人們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種掩卷長嘆惋惜無比的心理。

    3、雖說兵不厭詐,但項王在與劉邦的對決中,還是以陽謀為主,作為人,也體現出了他為人有情有義有骨氣、心思細膩的一面。比如先後放過劉邦和他的家人:在窮途末路時,也“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首“虞姬虞姬若奈何”,體現了他的文武雙全。這就更加深了後人對他的好印象。

  • 5 # 伍記斌

    將才,但做皇帝不行,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但不懂謀略,有范增而不能用,韓信,蕭何本跟隨與項羽,但最後還是投向劉邦

  • 6 # 布丁味的先森

    因為叫屈的那些人,基本都是深受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劉邦,一個地痞流氓卑賤的小亭長做後做得西漢開國皇帝。項羽,出生名門貴族仗義豪情做後被逼的烏江自刎。在中國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可現實確所謂的好人被逼死了,壞人確做得皇帝。所以能不讓人叫屈嗎?

  • 7 # 神聽

    勝者王敗者寇這是不爭的事實!跟如今誰有錢誰是爺一個道理!生存法則殘酷,沒人在意過程,只在乎結果!

    項羽生而壯志豪邁,力拔山兮氣蓋世,破釜沉舟,拔山扛鼎,以一當十,所向披靡,而又婦人之仁,入關後不利索地滅劉邦,還跟他結拜,封他漢王;鴻門宴又給劉邦溜了;綁了劉邦的父親族人,被劉邦以兄弟情忽悠不下手,造成霸王別姬,四面楚歌,江東父老,烏江自刎。 項羽幾次機會可以殺死劉邦,但他婦人之仁錯失了。李清照詩:“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稱項羽為人傑。項羽曾經講過一段非常感人的話:“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他寧死不渡烏江的氣節感動無數後人,即使敗走烏江,他的烏騅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的悲壯讓人唏噓不已。 劉邦生存之道就是活下去,為了生存無所不用其及,能力小時稱臣;被圍攻時阿諛奉承挑撥離間;父親要被殺了,他也無動於衷,要分一塊肉吃;當了皇帝立馬殺功。出身高貴,性格純粹,亂世之中,項羽註定被淘汰!項羽在楚漢之爭中,最大的敗筆就是軍事上缺乏戰略眼光,優柔寡斷。如果項羽趕在韓信之前經營北方,及早開闢北方戰場。那麼劉邦就不會對項羽進行合圍之勢,更不會讓項羽被動的產生“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也沒有項羽和虞姬的悲傷離別了。

  • 8 # 祥子談歷史

    曾經諸多的歷史人物,雖然歷經歲月長河的侵蝕,但在世人的世代相傳中依舊璀璨耀眼,而西楚霸王項羽則是備受後人關注的焦點人物之一,更有許許多多的項羽粉為其感嘆,為其叫“屈”鳴“冤”。

    那麼,這又是為何呢?或許是因為以下原由。

    一、英雄情節,既感嘆他的男兒性情,又暗恨他的有眼無珠

    為何金庸的小說能掀起一場場收視旋風,不就是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嗎。其實,這個武俠夢就是英雄夢,就是每個人心中的英雄情結。而歷史上王不過霸的楚霸王項羽,不就是這樣的英雄人物嗎。

    太史公在《項羽本紀》裡寫道:“項羽長八尺餘,力能扛鼎。”雖然不知道當初項羽所舉的大鼎有多大,但據秦始皇陵百戲俑陪葬坑中出土的秦代青銅大鼎,高1525px、重212kg,是目前發現的最大、最重的一件秦鼎。霸王舉鼎,這也是人們對項羽津津樂道的一個地方。

    後世還曾這樣讚歎項羽之勇:“恨天無環,恨地無把。”天上環,就可以將天拉下來;地上有把,就可以將地給提起來。可見人們對其是多麼的推崇。

    因此,項羽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同時,也被稱為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其征戰一生將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的兵家四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對於如此一位英雄人物,人們很希望他是一個十全十美的英雄。但這本就是不現實的,因此人們不由連連感嘆,你為何不長一雙慧眼識珠的寶瞳,用好軍神韓信,信任亞父范蠡。若非如此,又何以會烏江自刎呢。

    二、痴情兒女,既感嘆他的婦人之仁,又欣賞他的婦人之仁

    一首“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若奈何? ”,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兒女情懷,抒發了英雄的兒女情長。與那個動不動為了個人性命,為了方便逃生,就將原配之妻一腳踢下馬車的漢王劉邦來,人們更加感到項羽就是個真爺們。

    因此,人們不由再次感嘆,為何當初在“鴻門宴”上不一劍殺了劉邦呢,這也太婦人之仁了嗎。但如果沒有這份婦人之仁,又怎麼會有情動世人的“霸王別姬”呢。

    三、壯志未酬,既感嘆他的英雄豪情,又惋惜他的死不過江

    在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中,雖然初當是漢王劉邦從漢中主動出兵進攻項羽,但在戰爭期間,可以說項羽屢屢大破劉邦。但是,因為項羽少了亞父范增的謀劃,造成後方補給的難以為繼,終因腹背受敵,糧草不繼,造成軍心大亂,反被劉邦所敗,被迫送還劉邦家眷,並與其簽訂了楚漢盟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這也是象棋中“楚河漢界”的由來吧。不過,最終於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璧縣之南二十里處),後又突圍來到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又不願獨自坐船求生,從而自刎而死。

    雖說其死相確實當為英雄所為,但並無任何實際意義。這與一逢危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撒腿就逃的劉邦、劉備等雄主相比,還是少了些許的堅韌。

    到此,人們可能會不由想起一句古話:“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你為何就不能保得性命,回頭再爭天下呢?

    這些,也許就是後世人們為其“屈”鳴“冤”的因由所在吧。

    對此,你怎麼看?

  • 9 # 最愛秋月1

    項羽帥眾打敗的大秦,是大英雄,而且是貴族出身,卻被出身不好的流氓劉邦得了天下,並且落了個烏江自刎的下場。但是霸王卻數次放過劉邦的小命,大家可能感覺不公平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一硬筆書法應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