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琉漪心晨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

    "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義: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第二,"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

  • 2 # 禹辰471

    生活教育之“生活”與“教育”,皆屬生活世界之“生活”與“教育”,亦即四通八達社會中的“生活”與“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世界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1.動態的教育目的:生活目的即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在變化中無時不出現問題和困難,“教育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所以不能解決問題的,不是真教育”。生活在不斷髮展、不斷生長、不斷積累社會經驗。“教育是社會經驗之改造”。教育過程即是對生活世界中的社會經驗不斷改組、不斷改造和不斷髮展的過程。

    2.教育產生力量:“教育是一種行動”。“教育就是力的表現或變化。世界是力創造的,所以解決困難也必須拿力來才行”。教育產生生活力或創造力。這些“力”產生的大小取決於是否用多數人的力、行動的力、有組織的力、自動的力和手腦並用的力。“惟有從行動上得來的真知識,才是真的力量”。

    3.行動的兩條路線:“現在英美法意日俄的教育都注意到教勞心的人勞力,教勞力的人勞心,尤以俄國為顯觀。中國的教育自然也應該走這兩條路線——教讀書的人做工,教做工的人讀書。”根據這兩條路線,陶行知創立工學團。用他的話說,這是“知識分子與生產分子的合作”,“就好比是陰陽電之配合,兩者配合後,就可以有很偉大的力量發生出來”。這個偉大的力量就是社會創造力。

    4.手腦雙全、自立立人的教育目標:“手和腦在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要“自立立人”,“自衛衛國”。其具體要求有過多次闡釋,直到1945年,、他明確為:“健康、科學、勞動、藝術及民主將構成和諧的生活。”而且以“民主第一”為指導原則。

    5.從教育上謀生活出路的七條原則:從學校到社會;從書本到生活;從教到做;從被動到自動;從士大夫到大眾;從輕視兒童到信仰兒童;從平面三角到立體幾何。這是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的輪廓。“平面三角”指荀子批判小人的學習所用的話語:“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②“立體幾何”指“教學做合一”。這七條原則見《生活教育提要》。這五個方面的主張綜合起來可用一句話概括:“要從整個生活出發,過整個的生活,受整個的教育

  • 3 # 丹丹無

    《陶行知教育名篇》內容提要 序一:陶行知是“五四”前後中國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華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創立了“生活教育”學說。目前“生活教育”學說在全國各地有了新的發展。

    過去,陶行知在改造鄉村教育是強調“教育與農業攜手”,現在,全國是“科教興國”。

    過去,陶行知曾批判“應試教育”和“殺人的會考”,現在,“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

    序二:陶公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他極力反對“殺人的會考”,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是偽教育。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現在聽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個濾波電容並聯正極串聯共陰極二極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