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10844087325267
-
2 # 使用者320828098489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每年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間如果有四個庚日,中伏就為十天,如果有五個庚日,中伏為二十天,大多數年份中伏都為二十天。 從冬至開始數“九”以計算時令。
具體計算方法是從冬至日(今公曆12月22日前後)算起(冬至日叫“交九”,意味著數九寒天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數滿九九八十一天(至公曆3月12日前後)便是“出九”(數九結束,出了數九寒天)。
三伏 “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後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這種規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三九 “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中國陰曆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這時冬天已過完,春天來到了。 一般“三九”時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