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楚雲卿
-
2 # 鐵騎無聲
古詩(包括古體和近體)是要求押韻的。其中五、七律,五、七絕,和一部份詞牌更是要求一韻到底,不準換韻。只有古風和樂府要求押韻,但可以換韻。
那為什麼有些古詩,今天讀起來就押不上韻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今天的語言發生了變化,有些字與古代讀音不一樣了。舉二個例子:一、中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賣炭翁]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滄滄十指黑…。按普通話讀起來,就明顯不押韻。可是,那個“黑”字在古代的讀音是“賀”,這就和上句的“色”押韻了。二、王維的[老將行]: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鬚兒…。中的騎和兒今天讀來也不押韻。但是,在當時,兒字可以讀成“泥”,這就和騎押韻了。
因為語言在不斷的變化,因此詩詞的音韻也要跟上時代步伐。相對於漢、唐古韻,[平水韻]就是一次革命、一次進步。起到了劃時代、理程碑的作用。
然而,[平水韻]誕生也近千年了,語言已經有了翻天復地的改變。今天,普通話己經成了漢語的官方通用語言。寫需要押韻的古體詩、近體(律、絕)詩和填詞時用韻,就該使用以普通話語音為基礎的[中華新韻]了。這樣就可以少很多麻煩。
很多人都答非所問,沒有抓住重點,這跟什麼崇洋媚外沒有半毛錢關係,只是因為古今很多漢字讀音不同而已,然而這也只是少部分,並不是大部分。因為大部分耳熟能詳的詩詞,我們今天用普通話讀是仍然押韻的。
像這種問題,一定要舉例子,才能客觀公正,而不是猜想。
例1:
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是仄起入韻式,除第四句外,其他句都押韻,分別是“斜”、“家”、“花”。
用普通話念的話,“斜”和“家、花”是不押韻的,因為“斜”字今天的拼音是“xié”,而“家”是“jiā”,“花”是“huā”,“斜”的韻母是“ie",“家”和“花”的母音都是“a”,所以這兩個字,在今天讀是押韻的,但“斜”的母音是“e",所以和”家、花“不押韻。
但在古代,“斜”的發音是“xiá”,在平水韻裡,“斜、家、花”同屬六麻韻。
例2:
柳永·《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以上每一句後面加粗的都是韻腳,分別為“歇、發、噎、闊、節、月、設、說”,這八個字裡面,用普通話念起來押韻的是“歇、噎、節、月”,而讀來完全不押韻的有4個字,這就是因為古代這4個字讀音跟今天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在今天讀“shuō”,而在古代,它與“曰”同韻母,讀音為“yuē”。
所以,現代人讀古詩詞,之所以覺得很多字完全不押韻,就是因為讀音的不同,甚至有些詩人、詞人,特意用了方言去寫詩填詞。比如戰國時期的屈原,用楚地方言寫的“楚辭”系列詩歌。還有一些江南地區的作者,用吳語填詞等等。這都進一步造成了古今讀音的巨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