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源472

    有兩種理論用來解釋匯率的決定問題

    一是購買力平價理論

    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ing power parity) 指出,貨幣匯率應該按照每個國家之間的相對物價為標準,也就是說,兩個貨幣的匯率應該等於這兩個國家的物價水平(以一固定攬子的貨物和服務來計算)的比例。因此,如果物價上升或出現通脹,貨幣就應該貶值,得到相應的補償。

    二是匯率平價理論

    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Parity)指出,在匯率和利率之間應該有套戥的機會。它的意思是,一個貨幣的升值或貶值,都應該會隨著利率的改變而被抵消。比方說,如果美元利率比日圓利率高的話,那麼根據利率平價理論,美元兌日圓應該會下跌。它的理據是,由於持有日圓要付出利息,所以投資者便需要透過匯率下跌來得到相應的補償。

  • 2 # 使用者6600694319055

    貨幣的需求量=商品價格水平*商品總量/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這個公式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總量和商品價格水平成正比,即社會中的商品總量越大,商品價Grand SantaFe高,所需要的貨幣量也就越大。同時所需貨幣量又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貨幣週轉次數越多,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小。當政府發行的紙幣超過了實際流透過程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引起所謂的通貨膨脹。

  • 3 # 史蒂夫 斯基

    世界上這麼多國家,貨幣主要是以美國為主導的以美元結算的經濟體系。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因為整體經濟較脆弱,所以一般實行固定匯率制。而發達國家或者經濟體量較大的國家基本實行浮動匯率制度。根據各國貨幣和美元的相應比例進行匯率換算。而其中匯率變動,依據各國的經濟情況走勢等諸多經濟因素會有相應的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相親遇到情人節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