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跳跳1608
-
2 # 虛天一道
古詩中的天山,有的指新疆的天山,有的指青海甘肅的祁連山,不能一概而論。
一、指現在橫亙中亞和中國新疆的天山,比如岑參的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而《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也是創作於此時,當然詩中的天山也是指現在意義上的天山;
天山雪雲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
交河城邊鳥飛絕,輪臺路上馬蹄滑。
晻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
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
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枝。
還有宋朝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的《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此處的天山,也是指新疆的天山,漢唐時期的邊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歷史原因加上宋朝軍事落後,導致漢唐以來西域大片領土被胡人侵佔。“當年萬里覓封侯”指的是《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少有大志,嘗曰,大丈夫應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陸游一心想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像班超一樣,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殺敵報國,收復失地,回到漢唐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歲月。所以心在天山,就是像班超一樣的報國之心,當年班超在西域,所以此處天山即指新疆的天山。
天山
林則徐的《出嘉峪關感賦》就更直接明瞭,出了嘉峪關,基本上看不到祁連山了,加上林則徐是赴新疆上任,所以詩中的天山也是新疆的天山。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徵人駐馬蹄。
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
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
二、指現在青海甘肅的祁連山:
為什麼這麼說?“祁連山”之名源自古代匈奴,因為地理因素,祁連山常年積雪,有大量冰川融水滋養河西走廊,這裡水草豐美,匈奴人曾說:“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在古匈奴語中,“祁連”意即“天”,祁連山因此而得名“天山”;又因位於河西走廊以南,故稱南山。裕固族的遠祖就是匈奴人,今天生活在河西走廊上的裕固族人把祁連山叫做“騰格里奧拉”。“騰格里”是“天”之意,“奧拉”是“山”之意。所以祁連山也叫作“天山”。
我們來看看李白的《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這首詩是李白在看見征戰的場景後嘆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時所作。我們已經不能從創作年代來分析李白所寫的是哪裡,但是詩中出現了玉門關、青海灣,“胡”指吐蕃,所以推斷應該是唐軍和吐蕃人在青海作戰場景,加上白登道,也是指漢匈交戰,所以該處天山,即指匈奴人所說的“天山”就是現在的祁連山。
-
3 # 李利6638
古詩詞句中的天山是指祁連山。
祁連山位於河西走廊的南部。即今甘肅省與青海省的交界處、東西綿延千餘里。匈奴語謂“天”為“祁連”、故祁連山即天山的意思。古代有些詩人的作品中、就稱它為天山。
唐代著名詩仙李白寫了一首五言詩《關山月》詩的第一句中的“天山”、指的是位於玉門關之東的祁連山。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戌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祁連山頂終年積雪、故又稱雪山、白山。在祁連山下、因為有從山上流下來的融雪灌溉、因此水草豐美、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
-
4 # 中年失業陣線聯盟
眾所周知的天山,是新疆的天山。但古詩詞中提到的天山,不盡然全指新疆的這個天山。
李白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明月出天山”,這裡的天山指的是祁連山。祁連山在甘肅與青海之間,連綿起伏不斷。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因此祁連山古稱天山。
在唐朝,吐蕃逐漸強大,並開始越過祁連山侵犯河西和隴東。“關山月”中“胡窺青海灣”,這個“胡”,就是指吐蕃。祁連山已成大唐的邊界。“關山月”正是描寫了戍邊將士之苦。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裡的“去時雪滿天山路”,天山,就是新疆的天山。
岑參是唐朝邊塞詩人,在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都任過職務。安西和北庭兩大都護府後來分治天山南北。
另外,詩中的“輪臺東門送君去”,唐代輪臺這個地方雖然說法不一,但都在新疆,確定無疑。
其他古文獻,文學作品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這裡的“心在天山”,代指邊疆前線,是祁連山還是天山?恐怕無定論。個人願意認為指的是新疆的天山。因為“當年萬里覓封侯”,“覓封侯”指的是漢朝班超投筆從戎,以覓封侯的典故。班超收復西域眾多國家,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從這個意義講,天山指新疆天山,可以講通。
《穆天子傳》
3000年前的周穆王曾乘坐“八駿馬車”西行天山,西王母在天池接見了他。這個是新疆天山。
回覆列表
古詩詞中的天山,指的是甘肅和青海交界處的祁連山。
祁連山之名源自古代匈奴,“祁連”在匈奴語意為“天”,所以祁連山古代又稱為“天山”。
祁連山是青海和甘肅兩省界山,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300公里,由一群西北東南走向的高山與寬谷盆地平行排列組成,因位於河西走廊之南,歷史上也曾叫南山、雪山、白山等。
李白的詩《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描寫的是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描繪的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
唐代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這是作者八月飛雪中送別武判官回京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