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臥倒可分為以下多種臥倒:
1、根據戰士是否持有武器可分為徒手臥倒和持械臥倒(包括持槍臥倒、端槍臥倒——即所謂雙手持槍臥倒、持火箭筒臥倒等);
2、根據臥倒後的方向,可分為向前臥倒和反身臥倒(通常在後方有敵情時採用);
3、根據臥倒著地的部位,可分為側身臥倒和跪姿臥倒,等等。
二、動作要領
(一)單手持槍臥倒的動作要領
臥倒時,左腳向前一大步,身體下塌,左膝稍向裡合,按左膝、左手、左肘的順序著地臥倒。還可右腳向前一大步,左手撐地迅速臥倒。
需要射擊時,應迅速出槍。出槍的方法是:右手撐護木,以四指的頂力,虎口的壓力,小臂的推力將槍送出,同時,左手接握彈匣上方,右手移握握把,做好射擊準備。 出槍要穩、準、狠,力求一次到位。
出槍的同時轉體,全身伏地。
(二)雙手持槍臥倒的動作要領
雙手持槍臥倒不是我軍傳統單兵戰術動作,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引入我軍訓練教程。大體上根據臥倒的方式可分為側身臥倒和跪姿臥倒。
1、雙手持槍臥倒(側身)的動作要領
雙手持槍臥倒,在雙手持槍前進基礎上,左腳向前一大步(必須儘量向前邁,否則難以降低重心),按照左膝、左小臂外側肉厚部位的順序著地。 藉助慣性出槍、轉體,構成瞄準。
(注意:此動作要領與教材有區別。此動作要領是本人數年前反覆對比實踐後總結出來的,認為比教材上的更符合戰術要求,最大限度體現了“快”字,並且不容易受傷。與教材上敘述的要領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本人總結的動作要領,要求臥倒過程中左手朝前,緊握護木。
而不是左肘關機朝前。)訓練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一是左腳向前一步不夠。二是著地時不是整個小臂著地,而是左肘關節著地,這樣很容易受傷。三是小臂著地時,左手腕沒有內扣,這樣一會造成手背受傷,二會損壞武器。
同時應當指出,《新兵訓練手冊》、《戰鬥基礎動作》等教材所敘述的動作要領各不相同,《共同科目訓練教材》也有。 有興趣者自行查詢。
2、雙手持槍跪姿臥倒的動作要領
在雙手持槍基礎上,兩腳分開約與肩同寬。
膝部彎曲跪下。兩膝部內側著地。上體前撲,兩肘著地,向前出槍同時雙腿向後蹬。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臥倒可分為以下多種臥倒:
1、根據戰士是否持有武器可分為徒手臥倒和持械臥倒(包括持槍臥倒、端槍臥倒——即所謂雙手持槍臥倒、持火箭筒臥倒等);
2、根據臥倒後的方向,可分為向前臥倒和反身臥倒(通常在後方有敵情時採用);
3、根據臥倒著地的部位,可分為側身臥倒和跪姿臥倒,等等。
二、動作要領
(一)單手持槍臥倒的動作要領
臥倒時,左腳向前一大步,身體下塌,左膝稍向裡合,按左膝、左手、左肘的順序著地臥倒。還可右腳向前一大步,左手撐地迅速臥倒。
需要射擊時,應迅速出槍。出槍的方法是:右手撐護木,以四指的頂力,虎口的壓力,小臂的推力將槍送出,同時,左手接握彈匣上方,右手移握握把,做好射擊準備。 出槍要穩、準、狠,力求一次到位。
出槍的同時轉體,全身伏地。
(二)雙手持槍臥倒的動作要領
雙手持槍臥倒不是我軍傳統單兵戰術動作,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引入我軍訓練教程。大體上根據臥倒的方式可分為側身臥倒和跪姿臥倒。
1、雙手持槍臥倒(側身)的動作要領
雙手持槍臥倒,在雙手持槍前進基礎上,左腳向前一大步(必須儘量向前邁,否則難以降低重心),按照左膝、左小臂外側肉厚部位的順序著地。 藉助慣性出槍、轉體,構成瞄準。
(注意:此動作要領與教材有區別。此動作要領是本人數年前反覆對比實踐後總結出來的,認為比教材上的更符合戰術要求,最大限度體現了“快”字,並且不容易受傷。與教材上敘述的要領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本人總結的動作要領,要求臥倒過程中左手朝前,緊握護木。
而不是左肘關機朝前。)訓練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一是左腳向前一步不夠。二是著地時不是整個小臂著地,而是左肘關節著地,這樣很容易受傷。三是小臂著地時,左手腕沒有內扣,這樣一會造成手背受傷,二會損壞武器。
同時應當指出,《新兵訓練手冊》、《戰鬥基礎動作》等教材所敘述的動作要領各不相同,《共同科目訓練教材》也有。 有興趣者自行查詢。
2、雙手持槍跪姿臥倒的動作要領
在雙手持槍基礎上,兩腳分開約與肩同寬。
膝部彎曲跪下。兩膝部內側著地。上體前撲,兩肘著地,向前出槍同時雙腿向後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