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疏醉狂圖
-
2 # celerycoder
我是從龍城聖影入坑的。霹靂布袋戲很好看呀!我一開始看時也是聽不習慣閩南語,看完兩集就喜歡上了,我被劇情吸引,被人物,特效,配音,音樂。主動去百度八音才子,一個人配整個戲,簡直太厲害了!
-
3 # 流水有意9
對新手來說兩大勸退點,配音和木偶。推薦過很多人,許多人在第一次看時都覺得木偶好陰森。配音上男配女音,好多都聽不習慣。
-
4 # 貝爾--格里爾斯3
怎麼說呢,不喜歡看的不看。喜歡看的會發現一片新大陸。 自從看了霹靂就沒看過別的電視劇動畫。 我覺得堪比龍珠海賊王。 ,荒漠上的夜雨寄北個人最喜歡。
-
5 # 動漫記
第一音樂:作為現今布袋戲的魁首,霹靂多媒體擁有自己的音樂創作團隊,每個重要的角色都有量身打造的文曲和武曲。創作品質之高,常年被TVB抄襲!
第二特色:閩南語配音,在經歷初期的適應以後,會愛上。八音才子黃文澤的配音雄渾有力尤其梟雄角色,一人分飾上百個角色,讓人敬佩。
第三劇情:以素還真為主線的霹靂系列,自上世紀80年代延續至今,長達2000多小時的影視作品,有著其它任何影視作品無法比肩的延續性和生命力。故事情節雖然隨著編劇團隊變化有起伏,但是為人叫絕的架構數不勝數。
第四韻味:霹靂系列中全部重要人物的姓名與出場詩號皆有出處,劇中中國元素、詩詞歌賦、風水命理廣泛涉獵。
第五積澱:不論是布袋戲的表演形式還是創作團隊的近40年創作,所積澱出的內涵,遠超其它影視作品。
第六造型:三十多年的劇集,為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除了表現手法和劇情的與時俱進之外。造型的創作更是容古今納內外,元素至多創作之至美。
第七三觀:霹靂的世界觀非常宏大,英雄情仇是主旋律,雖然為了順應時代,在天罪系列開始加入神魔仙俠元素,但仍高度切合武俠世界觀。
綜合上述,所有鍾愛以上七點之一的,或對國學傾仰的人,只要耐性看上一兩部劇集。必會被打動。
-
6 # 1125592
布袋戲流傳於閩南地區、廣東潮汕與臺灣等地區, 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除出偶頭、戲偶手掌與人偶足部外,布袋戲偶身之軀幹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是戲劇的一種。布袋戲演出時,師傅們會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早期,甚至現在漳泉地區許多的迎神廟會場合裡都會有布袋戲的影子。
布袋戲的木偶和日本一些可愛的玩偶其實感覺很類似。如果喜歡玩玩偶的人對布袋戲的木偶也是特別喜歡的。
但是如果害怕玩木偶的人,確實也會對布袋戲感覺畏懼。這多是心理因素,而這個心理因素很多也來源於世俗一些神秘話題有關(鬼神故事),而木偶(無論是布袋木偶還是外國的木偶)的神情一般和和我們現實人的動態還是有所差別的。特別是早期一些坊間鬼神傳說口口相傳樣貌以及以前電影塑造呈現出來的靈異形象。很容易讓心理有這個介締的人更感覺害怕。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布袋戲的正能環境下成長,那麼ta對這種非物質文化呈現的多是愛而非怕。
-
7 # 插畫美型
首先我要說的是,霹靂的編劇,真的是狗屁不通,亂七八糟,故事情節真的是烏煙瘴氣,讓人想不出裡面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武林,人不人鬼不鬼,仙不仙神不神的。西遊記講的是神仙,但是有神仙的樣子和活動。一個和中國傳統比較相似的神話。但是像霹靂,我真的不知道里面講的是凡人世界還是天上神人。
-
8 # 小璇電影院
這個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反正我是很喜歡看這個戲,動作畫面好,說話的方言我很喜歡,還有打鬥場面,特效都是良心的製作,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
-
9 # 影子8873358
最初瞭解到霹靂布袋戲是因為棄天帝的打鬥,在影片網站上看到棄天帝的武戲被吸引住了,於是開始瞭解霹靂布袋戲。可以說霹靂布袋戲的武戲是吸引相當一部分粉絲的關鍵,霹靂布袋戲的武戲特效是相當不錯的,與大陸的那些特效相比較簡直太優秀了!
看霹靂布袋戲的劇集多了以後就覺得霹靂裡的人偶很好看,那些場景佈置和音樂是相當讓人入迷的,對霹靂布袋戲的喜愛是越來越深的。
等到看了越來越多的劇集之後,就是霹靂布袋戲的劇情和傳達的情感與智慧讓人入迷了,這些是讓人不斷追逐霹靂布袋戲的原因。
-
10 # 玄凌蒼
最開始看霹靂是因為他的偶做的很好看,人物出場時都有獨特的配樂和詩號,讓我感覺很帥氣,會不自覺的把自己帶入進去。深入瞭解之後喜歡的方面又多了一些,比如:人物的對話旁白等,都各有特色,感情豐富,文采出眾;還有打鬥場面和特效也很符合我心目中武俠仙俠的設定;還有各種故事情節高潮迭起,引人入勝,各個角色之間的恩怨情仇也為我們展現一個有血有肉的江湖。
如果說彆扭的話,我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不習慣偶動漫這種藝術形式。相交於其他動漫來說,無論人偶做的如何精緻都改變不了動作生硬這個弱點,所以就有很多人看不習慣。二是霹靂布袋戲從1988年到現在已經制作了很多部的作品,基本上每一部的開始與上一部的結尾都是連貫的,這就導致很多人一開始看時分不清人物之間的關係,看的有些莫名其妙,才會覺得彆扭,一般這種情況堅持看個三五章就能適應了。
-
11 # 香獨秀影漫
布袋戲本身是我們的古老的劇種,有著濃厚的中華文化氣息,能夠流傳至今確實是很難得的。不管是從人物,還是音樂,故事情節都是很棒的。可以這樣說,布袋戲現代名為偶動漫,是中國獨有的動漫劇種。
為什麼說有人喜歡,有人看著彆扭。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宣傳,布袋戲起源於閩南地區、廣東潮汕與臺灣等地區,而發展卻在臺灣地區,在加上20年前並沒有網路這個溝通通道,導致大陸大部分地區對布袋戲是瞭解不多的,甚至是不知道的。宣傳成了布袋戲與廣大群眾認識的 短板。
第二個主要原因就是語言了,瞭解布袋戲的朋友都知道,布袋戲是以閩南語為藝術語種的,而我們其他地區的人是很難聽懂的,並且聽起來怪怪的,聽都覺得奇怪的藝術形式,關注的人自然不會多。如今,布袋戲的普通話版已經問世,並且已經發展了好多年了,這就拉近了我們認識布袋戲的距離,相信我們會慢慢的瞭解布袋戲,畢竟布袋戲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戲種,是現代動漫體系中的一支,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資產,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
12 # 黑鼠鼠
作為新入坑的布袋戲道友,這裡一定要說說我的個人感想,布袋戲又稱木偶戲,最早追溯起來可以在1730年代至1760年代的中國清朝乾隆年間,相關文獻就顯示布袋戲於泉州地區相當流行。此階段泉州布袋戲的戲偶、戲箱、身段、唱做仍不脫傀儡戲戲曲模式。直到現今,可以說是一項國粹藝術,提問中所說的《霹靂布袋戲》更是現今最為流行的布袋戲分支之一,如今的布袋戲最大的特點,就是布袋木偶、閩南語口白、超長的劇情、以及的音樂。
那麼,導致其兩極分化的原因又是哪些呢?我們先從三大特點說起,除去優秀的音樂,其他特點接受了那便是大大加分,不接受又是大大負分,我們先從木偶說起,隨著現代動畫、電影技術的越來越成熟,美型的人設是一部好作品的重要關鍵,布袋戲木偶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進步,從早期的戲偶逐漸往如今的美型人偶靠攏(白膚、大眼、俏麗的臉蛋和華麗的裝飾 可見東籬劍遊記),但由於其木偶傳統,人物的可動要素少之又少,只有眼睛和嘴巴微微可動,不能接受的人為多。
其二則是閩南語的口白,文獻可知《霹靂布袋戲》本為《金光布袋戲》,而後因為主角劇情的問題最終兄弟分家,最終定檔為《霹靂布袋戲》與《金光御九界》(原金光布袋戲),而兩座不管怎麼分家,配音都由黃家一脈單傳,一人配全劇,著名的黃文擇先生更有著八音才子的稱號,但其不管男女老少皆有一老人家全部給配了,比起日漫豪華的聲優陣容,還是遜色不少。
其三是劇情,霹靂、金光雖然分家,但其淵源仍然始於30年前,追溯起來,作為主力的《霹靂布袋戲》可有著上千集數千小時的超長劇情(其實我也很蛋疼灣灣人總是喜歡把電視劇拍的那麼長做什麼...上來都是幾百集),近千的人物讓新人入坑真是難上加難,隨便挑一部最新最帥的看,除了看個打鬥基本啥也看不懂,為啥打起來?誰是好的?誰是壞的?傻傻分不清楚。
綜上所述,布袋戲確實是個別扭的大坑,但有《東籬劍遊記》的出現,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也確實有些成了新的道友,而今霹靂、金光兩檔大戲都在B站播的如日中天,最新的《刀說異數》、《戰血天道》、《東籬劍遊記》都是適合新人入坑的好劇。
文:李仔
-
13 # 炎帝925
清香白蓮素還真,脫俗仙子談無慾
武君羅睺,虓眼軍督燁世兵權
刀戟勘魔,燕歸人,羽人非獍
天下戰火只為吾而輝煌只因吾是,葬魂皇。
擎風玄武,玉梁皇
回覆列表
《霹靂布袋戲》的精彩不僅僅表現在詩詞和儒釋道的古典文化,還將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是單純的仁義禮智信)以及人性的複雜表現的淋漓盡致 。
印象深刻的劇情太多了。其中:三餘無夢生幾乎沒有生氣過,卻在對付吾不留的時候,表現出來格外的憤怒,搭配經典的旁白和BGM,無疑成為最精彩回顧之一。